太穆皇后: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修改自此处;原许可:CC BY-SA 3.0[网站升级迁移])
 
无编辑摘要
 
第55行: 第55行:
|父親=追贈杞國公[[窦毅]]
|父親=追贈杞國公[[窦毅]]
|嫡母=
|嫡母=
|母親=北周[[襄阳长公主]]
|母親=北周[[襄阳公主(北周)|襄阳长公主]]
|夫=唐高祖[[李渊]]
|夫=唐高祖[[李渊]]
|婚姻名份=元配
|婚姻名份=元配
第80行: 第80行:
|繼兄弟=
|繼兄弟=
|繼姊妹=
|繼姊妹=
|子=隱太子[[李建成]]<br>唐太宗[[李世民]]<br>衛懷王[[李玄霸]]<br>巢剌王[[李元吉]]
|子=隱太子[[李建成]]<br>[[唐太宗]]李世民<br>衛懷王[[李玄霸]]<br>巢剌王[[李元吉]]
|女=[[平昭公主]]
|女=[[平昭公主]]
|養子=
|養子=
|養女=
|養女=
第93行: 第93行:


== 生平 ==
== 生平 ==
窦氏是隋朝定州总管、神武公[[窦毅]]的女儿,生母是[[周武帝]]宇文邕的姐姐[[襄阳公主 (北周)|襄阳长公主]]<ref>《新唐书·卷七十六·列传第一》:高祖太穆顺圣皇后窦氏,京兆平陵人。父毅,在周为上柱国,尚武帝姊襄阳长公主,入隋为定州总管、神武公。</ref>。
窦氏是隋朝定州总管、神武公[[窦毅]]的女儿,生母是[[周武帝]]宇文邕的姐姐[[襄阳公主北周|襄阳长公主]]<ref>《新唐书·卷七十六·列传第一》:高祖太穆顺圣皇后窦氏,京兆平陵人。父毅,在周为上柱国,尚武帝姊襄阳长公主,入隋为定州总管、神武公。</ref>。


窦氏出生时头发下垂超过了脖子,虚龄三岁时头发就和身体一样长,阅读《[[女诫]]》、《[[列女传]]》等书籍,读过一次就不忘记。周武帝特别喜爱这个外甥女,将她带到宫中养育,与其他外甥不同。当时周武帝娶[[突厥]]女子[[阿史那皇后|阿史那氏]]为皇后,皇后不受宠爱,窦氏当时年纪还小,私下对周武帝说:“四方没有宁静,突厥还很强大,希望舅舅抑制个人感情抚慰皇后,以天下百姓为念,还需要突厥的帮助,那么江南的[[南陈]]、关东的[[北齐]]政权就不能成为祸患了。”周武帝赞许并采纳了意见<ref>《资治通鉴·卷一七一》:阿史那后无宠于周主,神武公窦毅尚襄阳公主,生女尚幼,密言于帝曰:“今齐、陈鼎峙,突厥方强,愿舅抑情慰抚,以生民为念!”帝深纳之。</ref><ref>《资治通鉴考异》:考异曰:周书曰:“后有姿貌,善容止,周帝甚敬焉。”按房玄龄唐高祖实录云:“武帝纳厥女,陋而无宠,太穆皇后劝帝强抚慰之。”今从之。</ref>。窦毅听说后,对襄阳公主说:“这个女儿才华容貌如此,不可以随便许配给人,应当为她求贤能的丈夫。”窦毅于是在门口屏风上画上两只孔雀,公子们有来窦家求婚的,窦毅就给他们两只箭,暗中许诺射中孔雀眼睛的就娶自己的女儿。前后数十人来窦家求婚,都没能射中,[[李渊]]最后才来,两次发箭各射中一只眼,窦毅大喜,就将女儿嫁给李渊。周武帝去世后,窦氏追悼思念好像丧失了亲生父母。[[隋文帝]]杨坚接受禅让建立隋朝,窦氏听说后洒下眼泪,自己跳上[[胡床]]说:“恨我不是男子,不能救助舅舅家的危难!”窦毅和襄阳公主急忙捂住窦氏的口说:“你别胡说,我们家族会被族灭的!”<ref>《旧唐书·卷五十一·列传第一》:高祖太穆皇后窦氏,京兆始平人,隋定州总管、神武公毅之女也。后母,周武帝姊襄阳长公主。后生而发垂过颈,三岁与身齐。周武帝特爱重之,养于宫中。时武帝纳突厥女为后,无宠,后尚幼,窃言于帝曰:“四边未静,突厥尚强,愿舅抑情抚慰,以苍生为念。但须突厥之助,则江南、关东不能为患矣。”武帝深纳之。毅闻之,谓长公主曰:“此女才貌如此,不可妄以许人,当为求贤夫。”乃于门屏画二孔雀,诸公子有求婚者,辄与两箭射之,潜约中目者许之。前后数十辈莫能中,高祖后至,两发各中一目。毅大悦,遂归于我帝。及周武帝崩,后追思如丧所生。隋文帝受禅,后闻而流涕,自投于床曰:“恨我不为男,以救舅氏之难。”毅与长公主遽掩口曰:“汝勿妄言,灭吾族矣!”</ref><ref>《新唐书·卷七十六·列传第一》:后生,发垂过颈,三岁与身等。读女诫、列女等传,一过辄不忘。武帝爱之,养宫中,异它甥。时突厥女为后,无宠,后密谏曰:“吾国未靖,虏且彊,愿抑情抚接,以取合从,则江南、关东不吾梗。”武帝嘉纳。及崩,哀毁同所生。闻隋高祖受禅,自投床下,曰:“恨我非男子,不能救舅家祸。”毅遽掩其口,曰:“毋妄言,赤吾族!”常谓主曰:“此女有奇相,且识不凡,何可妄与人?”因画二孔雀屏间,请昏者使射二矢,阴约中目则许之。射者阅数十,皆不合。高祖最后射,中各一目,遂归于帝。</ref><ref>《资治通鉴·卷一七五》:上柱国窦毅之女,闻隋受禅,自投堂下,抚膺太息曰:“恨我不为男子,救舅氏之患!”毅及襄阳公主掩其口曰;“汝勿妄言,灭吾族!”毅由是奇之。及长,以适唐公李渊。渊,昞之子也。</ref>
窦氏出生时头发下垂超过了脖子,虚龄三岁时头发就和身体一样长,阅读《[[女诫]]》、《[[列女传]]》等书籍,读过一次就不忘记。周武帝特别喜爱这个外甥女,将她带到宫中养育,与其他外甥不同。当时周武帝娶[[突厥]]女子[[阿史那皇后|阿史那氏]]为皇后,皇后不受宠爱,窦氏当时年纪还小,私下对周武帝说:“四方没有宁静,突厥还很强大,希望舅舅抑制个人感情抚慰皇后,以天下百姓为念,还需要突厥的帮助,那么江南的[[陈(南朝)|南陈]]、关东的[[北齐]]政权就不能成为祸患了。”周武帝赞许并采纳了意见<ref>《资治通鉴·卷一七一》:阿史那后无宠于周主,神武公窦毅尚襄阳公主,生女尚幼,密言于帝曰:“今齐、陈鼎峙,突厥方强,愿舅抑情慰抚,以生民为念!”帝深纳之。</ref><ref>《资治通鉴考异》:考异曰:周书曰:“后有姿貌,善容止,周帝甚敬焉。”按房玄龄唐高祖实录云:“武帝纳厥女,陋而无宠,太穆皇后劝帝强抚慰之。”今从之。</ref>。窦毅听说后,对襄阳公主说:“这个女儿才华容貌如此,不可以随便许配给人,应当为她求贤能的丈夫。”窦毅于是在门口屏风上画上两只孔雀,公子们有来窦家求婚的,窦毅就给他们两只箭,暗中许诺射中孔雀眼睛的就娶自己的女儿。前后数十人来窦家求婚,都没能射中,[[李渊]]最后才来,两次发箭各射中一只眼,窦毅大喜,就将女儿嫁给李渊。周武帝去世后,窦氏追悼思念好像丧失了亲生父母。[[隋文帝]]杨坚接受禅让建立隋朝,窦氏听说后洒下眼泪,自己跳上[[胡床]]说:“恨我不是男子,不能救助舅舅家的危难!”窦毅和襄阳公主急忙捂住窦氏的口说:“你别胡说,我们家族会被族灭的!”<ref>《旧唐书·卷五十一·列传第一》:高祖太穆皇后窦氏,京兆始平人,隋定州总管、神武公毅之女也。后母,周武帝姊襄阳长公主。后生而发垂过颈,三岁与身齐。周武帝特爱重之,养于宫中。时武帝纳突厥女为后,无宠,后尚幼,窃言于帝曰:“四边未静,突厥尚强,愿舅抑情抚慰,以苍生为念。但须突厥之助,则江南、关东不能为患矣。”武帝深纳之。毅闻之,谓长公主曰:“此女才貌如此,不可妄以许人,当为求贤夫。”乃于门屏画二孔雀,诸公子有求婚者,辄与两箭射之,潜约中目者许之。前后数十辈莫能中,高祖后至,两发各中一目。毅大悦,遂归于我帝。及周武帝崩,后追思如丧所生。隋文帝受禅,后闻而流涕,自投于床曰:“恨我不为男,以救舅氏之难。”毅与长公主遽掩口曰:“汝勿妄言,灭吾族矣!”</ref><ref>《新唐书·卷七十六·列传第一》:后生,发垂过颈,三岁与身等。读女诫、列女等传,一过辄不忘。武帝爱之,养宫中,异它甥。时突厥女为后,无宠,后密谏曰:“吾国未靖,虏且彊,愿抑情抚接,以取合从,则江南、关东不吾梗。”武帝嘉纳。及崩,哀毁同所生。闻隋高祖受禅,自投床下,曰:“恨我非男子,不能救舅家祸。”毅遽掩其口,曰:“毋妄言,赤吾族!”常谓主曰:“此女有奇相,且识不凡,何可妄与人?”因画二孔雀屏间,请昏者使射二矢,阴约中目则许之。射者阅数十,皆不合。高祖最后射,中各一目,遂归于帝。</ref><ref>《资治通鉴·卷一七五》:上柱国窦毅之女,闻隋受禅,自投堂下,抚膺太息曰:“恨我不为男子,救舅氏之患!”毅及襄阳公主掩其口曰;“汝勿妄言,灭吾族!”毅由是奇之。及长,以适唐公李渊。渊,昞之子也。</ref>


窦氏侍奉婆婆[[元贞后|独孤夫人]]以孝顺闻名,独孤夫人一向有风弊病,有时病重危险,她的其他儿媳因为独孤夫人性情严厉,害怕受到谴责,都声称有病而退避,只有窦氏昼夜服侍,常常是十天一月不脱衣脱鞋休息。窦氏擅长书法,会模仿李渊的字,两人的书法放在一起,人们不能区别,又擅长写文章,喜好规谏劝诫。[[大业 (年号)|大业]]年间,李渊担任[[扶风郡]]太守,有几匹骏马。窦氏常对李渊说:“皇上喜欢鹰爱好马,你是知道的,这些马可以进献给皇上,不能久留,如果有人在皇上面前说起,一定会因此连累自身,希望您认真考虑。”李渊没有立即决断,最终因此获罪遭到贬官。不久,窦氏于五月廿一日在[[涿郡]]去世<ref>《唐文拾遗·卷六十一·花塔寺玉石佛座题字》:开元十五年,和私皇后四月七日忌,高祖神尧皇帝五月六日忌,太穆皇后五月廿一日忌,太宗文武圣皇帝五月廿六日忌。十八日,开十六年,昭成皇后正月二日忌,和私皇后四月七日忌,高祖神尧皇帝五月六日忌,太穆皇后五月廿一日忌,中宗孝和皇帝六月二日忌。右已上九忌,同造玉石像一区,日光座举高九尺。</ref>,虚岁四十五<ref>《新唐书·卷七十六·列传第一》:始,元贞太后羸老有疾,而性素严,诸姒娣皆畏,莫敢侍。后事之,独怡谨尽孝,或淹月不释衣履。工为篇章规诫,文有雅体。又善书,与高祖书相杂,人不辨也。崩于涿郡,年四十五。</ref>。李渊回忆起窦氏的话,才寻求自安的计策,多次寻找鹰犬进献,[[隋炀帝]]果然大为高兴,将李渊提拔为将军,李渊流着泪对儿子们说:“如果我早听你们母亲的话,很久以前就当这个官了。”[[义宁 (年号)|义宁]]元年十二月癸未(618年1月8日),[[隋恭帝]]追赠窦氏为唐国妃,谥号'''穆'''<ref>《新唐书·卷一·本纪第一》:十二月癸未,隋帝赠唐襄公为景王,仁公为元王,夫人窦氏为唐国妃,谥曰穆。</ref><ref>《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四》:十二月,癸未,追谥唐王渊大父襄公为景王,考仁公为元王,夫人窦氏为穆妃。</ref>。[[武德]]元年六月己卯(618年7月3日),追谥'''穆皇后'''<ref>《旧唐书·卷一·本纪第一》:己卯,备法驾,迎皇高祖宣简公已下神主,祔于太庙。追谥妃窦氏为太穆皇后,陵曰寿安。</ref><ref>《新唐书·卷一·本纪第一》:己卯,追谥皇高祖曰宣简公,皇曾祖曰懿王,皇祖曰景皇帝,庙号太祖,祖妣梁氏曰景烈皇后,皇考曰元皇帝,庙号世祖,妣独孤氏曰元贞皇后,妃窦氏曰穆皇后。</ref>。贞观九年岁次癸未冬十月辛丑朔二日庚寅(635年12月12日),唐高祖安葬于献陵,窦氏的棺材从[[寿安陵]]迁移到献陵合葬,加号'''太穆皇后'''<ref>《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四》:庚寅,葬太武皇帝于献陵,庙号高祖,以穆皇后祔葬,加号太穆皇后。</ref><ref>《全唐文·卷一百四十三·太穆皇后哀册文》:维贞观九年岁次癸未冬十月辛丑朔二日庚寅,太穆皇后梓宫启自寿安陵,将祔于献陵。其日,至尊亲奉奠于太安宫,乃使兼太尉某设祖于行宫,礼也。龙攒夙启,翟辂朝陈,方祇靖德,圆魄虚神。哀子嗣皇帝讳,攀弓剑而长号,想袆褕之弗御,痛异宫之隔礼,切分心于穷虑。二南风化,万古徽音,式昭史册,如玉如金。其词曰:元功肸蚃,景福氤氲。将开枢电,且应黄云。曰惟基命,於昭德性。配天不失,复夏无竞,门德丕承,华宗递兴。皇家汉氏,祥发庆膺。冥符世胄,并会休徵。帝妃北渚,圣母东陵。秘景阴陵,含章嫔则。柔顺宏范,幽闲毓德。率礼无违,尊师罔忒。言昭图史,声芳邦国。帝录将启,天妹言归。涂山表贶,渭汭增晖。外求才淑,内鉴几微。蘋蘩夕牖,丝枲中闱。琴瑟匪谐,水霜惭洁。道叶离明,贞符兑悦。潜德勿用,内教爰设。世罕交泰,时亏地节。膺期集祉,含和履正。华渚降祥,高禖诞圣。潜著轩象,未彰灵命。奄御?衣,俄飞天镜。呜呼哀哉!受终抚运,驭极乘乾。物思厚德,政阙承天。瑶尊委奠,金屋虚筵。嗟故剑之无托,叹房乐之徒悬。呜呼哀哉!宸驾上仙,玉几垂裕。率土遏密,同轨毕赴。背栎阳之神宇,指原陵之封树。悼虞妃之不从,遵周典而迁祔。呜呼哀哉!苍茫昭世,冥漠神心。松庭幽寂,隧路凝深。俨龙せ而未进,切凤吹之哀吟。水滔滔而不息,日黯黯而将沈。百神惊而元兆邃,万国恸而寒山阴。晦重云於毕陌,结微霜於谷林。呜呼哀哉!极寰宇之仪训,播英声於先后。惟皇运之天长,配灵崐而地久。流凯风於椒掖,散白露於陵阜。轶任姒之高踪,迈嵩华而不朽。呜呼哀哉!</ref>。[[上元 (唐高宗)|上元]]元年八月壬辰(674年9月20日),追尊'''太穆神皇后'''<ref>《旧唐书·卷五·本纪第五》:秋八月壬辰,追尊宣简公为宣皇帝,懿王为光皇帝,太祖武皇帝为高祖神尧皇帝,太宗文皇帝为文武圣皇帝,太穆皇后为太穆神皇后,文德皇后为文德圣皇后。</ref><ref>《资治通鉴·卷二百二》:秋,八月,壬辰,追尊宣简公为宣皇帝,妣张氏为宣庄皇后,懿王为光皇帝,妣贾氏为光懿皇后,太武皇帝为神尧皇帝,太穆皇后为太穆神皇后,文皇帝为太宗文武圣皇帝,文德皇后为文德圣皇后。</ref>。[[天宝 (唐朝)|天宝]]八载六月十五日(749年7月4日),追尊'''太穆顺圣皇后'''<ref>《唐会要·卷三》:高祖皇后窦氏,武德元年六月二十二日,追谥穆皇后。贞观九年五月九日,追尊太穆神皇后。天宝八载六月十五日,追尊太穆顺圣皇后。</ref><ref>《旧唐书·卷五十一·列传第一》:后事元贞太后以孝闻。太后素有羸疾,时或危笃。诸姒以太后性严惧谴,皆称疾而退,惟后昼夜扶侍,不脱衣履者,动淹旬月焉。善书学,类高祖之书,人不能辨。工篇章,而好存规戒。大业中,高祖为扶风太守,有骏马数匹。常言于高祖曰:“上好鹰爱马,公之所知,此堪进御,不可久留,人或言者,必为身累,愿熟思之。”高祖未决,竟以此获谴。未几,后崩于涿郡,时年四十五。高祖追思后言,方为自安之计,数求鹰犬以进之,俄而擢拜将军,因流涕谓诸子曰:“我早从汝母之言,居此官久矣。”初葬寿安陵,后祔葬献陵。上元元年八月,改上尊号曰太穆顺圣皇后。</ref>。
窦氏侍奉婆婆[[元贞后|独孤夫人]]以孝顺闻名,独孤夫人一向有风弊病,有时病重危险,她的其他儿媳因为独孤夫人性情严厉,害怕受到谴责,都声称有病而退避,只有窦氏昼夜服侍,常常是十天一月不脱衣脱鞋休息。窦氏擅长书法,会模仿李渊的字,两人的书法放在一起,人们不能区别,又擅长写文章,喜好规谏劝诫。[[大业年号|大业]]年间,李渊担任[[扶风郡]]太守,有几匹骏马。窦氏常对李渊说:“皇上喜欢鹰爱好马,你是知道的,这些马可以进献给皇上,不能久留,如果有人在皇上面前说起,一定会因此连累自身,希望您认真考虑。”李渊没有立即决断,最终因此获罪遭到贬官。不久,窦氏于五月廿一日在[[涿郡]]去世<ref>《唐文拾遗·卷六十一·花塔寺玉石佛座题字》:开元十五年,和私皇后四月七日忌,高祖神尧皇帝五月六日忌,太穆皇后五月廿一日忌,太宗文武圣皇帝五月廿六日忌。十八日,开十六年,昭成皇后正月二日忌,和私皇后四月七日忌,高祖神尧皇帝五月六日忌,太穆皇后五月廿一日忌,中宗孝和皇帝六月二日忌。右已上九忌,同造玉石像一区,日光座举高九尺。</ref>,虚岁四十五<ref>《新唐书·卷七十六·列传第一》:始,元贞太后羸老有疾,而性素严,诸姒娣皆畏,莫敢侍。后事之,独怡谨尽孝,或淹月不释衣履。工为篇章规诫,文有雅体。又善书,与高祖书相杂,人不辨也。崩于涿郡,年四十五。</ref>。李渊回忆起窦氏的话,才寻求自安的计策,多次寻找鹰犬进献,[[隋炀帝]]果然大为高兴,将李渊提拔为将军,李渊流着泪对儿子们说:“如果我早听你们母亲的话,很久以前就当这个官了。”[[义宁年号|义宁]]元年十二月癸未(618年1月8日),[[隋恭帝]]追赠窦氏为唐国妃,谥号'''穆'''<ref>《新唐书·卷一·本纪第一》:十二月癸未,隋帝赠唐襄公为景王,仁公为元王,夫人窦氏为唐国妃,谥曰穆。</ref><ref>《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四》:十二月,癸未,追谥唐王渊大父襄公为景王,考仁公为元王,夫人窦氏为穆妃。</ref>。[[武德]]元年六月己卯(618年7月3日),追谥'''穆皇后'''<ref>《旧唐书·卷一·本纪第一》:己卯,备法驾,迎皇高祖宣简公已下神主,祔于太庙。追谥妃窦氏为太穆皇后,陵曰寿安。</ref><ref>《新唐书·卷一·本纪第一》:己卯,追谥皇高祖曰宣简公,皇曾祖曰懿王,皇祖曰景皇帝,庙号太祖,祖妣梁氏曰景烈皇后,皇考曰元皇帝,庙号世祖,妣独孤氏曰元贞皇后,妃窦氏曰穆皇后。</ref>。贞观九年岁次癸未冬十月辛丑朔二日庚寅(635年12月12日),唐高祖安葬于献陵,窦氏的棺材从[[寿安陵]]迁移到献陵合葬,加号'''太穆皇后'''<ref>《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四》:庚寅,葬太武皇帝于献陵,庙号高祖,以穆皇后祔葬,加号太穆皇后。</ref><ref>《全唐文·卷一百四十三·太穆皇后哀册文》:维贞观九年岁次癸未冬十月辛丑朔二日庚寅,太穆皇后梓宫启自寿安陵,将祔于献陵。其日,至尊亲奉奠于太安宫,乃使兼太尉某设祖于行宫,礼也。龙攒夙启,翟辂朝陈,方祇靖德,圆魄虚神。哀子嗣皇帝讳,攀弓剑而长号,想袆褕之弗御,痛异宫之隔礼,切分心于穷虑。二南风化,万古徽音,式昭史册,如玉如金。其词曰:元功肸蚃,景福氤氲。将开枢电,且应黄云。曰惟基命,於昭德性。配天不失,复夏无竞,门德丕承,华宗递兴。皇家汉氏,祥发庆膺。冥符世胄,并会休徵。帝妃北渚,圣母东陵。秘景阴陵,含章嫔则。柔顺宏范,幽闲毓德。率礼无违,尊师罔忒。言昭图史,声芳邦国。帝录将启,天妹言归。涂山表贶,渭汭增晖。外求才淑,内鉴几微。蘋蘩夕牖,丝枲中闱。琴瑟匪谐,水霜惭洁。道叶离明,贞符兑悦。潜德勿用,内教爰设。世罕交泰,时亏地节。膺期集祉,含和履正。华渚降祥,高禖诞圣。潜著轩象,未彰灵命。奄御?衣,俄飞天镜。呜呼哀哉!受终抚运,驭极乘乾。物思厚德,政阙承天。瑶尊委奠,金屋虚筵。嗟故剑之无托,叹房乐之徒悬。呜呼哀哉!宸驾上仙,玉几垂裕。率土遏密,同轨毕赴。背栎阳之神宇,指原陵之封树。悼虞妃之不从,遵周典而迁祔。呜呼哀哉!苍茫昭世,冥漠神心。松庭幽寂,隧路凝深。俨龙せ而未进,切凤吹之哀吟。水滔滔而不息,日黯黯而将沈。百神惊而元兆邃,万国恸而寒山阴。晦重云於毕陌,结微霜於谷林。呜呼哀哉!极寰宇之仪训,播英声於先后。惟皇运之天长,配灵崐而地久。流凯风於椒掖,散白露於陵阜。轶任姒之高踪,迈嵩华而不朽。呜呼哀哉!</ref>。[[上元唐高宗|上元]]元年八月壬辰(674年9月20日),追尊'''太穆神皇后'''<ref>《旧唐书·卷五·本纪第五》:秋八月壬辰,追尊宣简公为宣皇帝,懿王为光皇帝,太祖武皇帝为高祖神尧皇帝,太宗文皇帝为文武圣皇帝,太穆皇后为太穆神皇后,文德皇后为文德圣皇后。</ref><ref>《资治通鉴·卷二百二》:秋,八月,壬辰,追尊宣简公为宣皇帝,妣张氏为宣庄皇后,懿王为光皇帝,妣贾氏为光懿皇后,太武皇帝为神尧皇帝,太穆皇后为太穆神皇后,文皇帝为太宗文武圣皇帝,文德皇后为文德圣皇后。</ref>。[[天宝唐朝|天宝]]八载六月十五日(749年7月4日),追尊'''太穆顺圣皇后'''<ref>《唐会要·卷三》:高祖皇后窦氏,武德元年六月二十二日,追谥穆皇后。贞观九年五月九日,追尊太穆神皇后。天宝八载六月十五日,追尊太穆顺圣皇后。</ref><ref>《旧唐书·卷五十一·列传第一》:后事元贞太后以孝闻。太后素有羸疾,时或危笃。诸姒以太后性严惧谴,皆称疾而退,惟后昼夜扶侍,不脱衣履者,动淹旬月焉。善书学,类高祖之书,人不能辨。工篇章,而好存规戒。大业中,高祖为扶风太守,有骏马数匹。常言于高祖曰:“上好鹰爱马,公之所知,此堪进御,不可久留,人或言者,必为身累,愿熟思之。”高祖未决,竟以此获谴。未几,后崩于涿郡,时年四十五。高祖追思后言,方为自安之计,数求鹰犬以进之,俄而擢拜将军,因流涕谓诸子曰:“我早从汝母之言,居此官久矣。”初葬寿安陵,后祔葬献陵。上元元年八月,改上尊号曰太穆顺圣皇后。</ref>。


== 住宅 ==
== 住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