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机器人:替换用语)
第166行: 第166行:


1949年初,中国共产党在華北取得对国民政府战略决战的胜利,进逼长江北岸。1月26日占领[[六合县|六合]]县城<ref>{{Cite web |title=六合人民革命斗争史第十一章 |url=http://www.djinfo.gov.cn/NewsDetail.aspx?id=461 |accessdate=2014-09-29 |date=2009-07-16 |publisher=党建信息网 }}</ref>。4月20日,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4月23日晚上攻入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城|南京]],次日凌晨占领[[总统府]]{{notetag|1946年由国民党强行通過的“[[中华民国憲法]]”没有明定國都,但是以南京当时為中央政府所在地,因而称南京為首都。国民党蒋介石集团逃往台湾后,仍长期在其出版的地圖及教科書上將南京市記為“首都”。自2002年起,台湾当局不再在不含外蒙古地方的地圖及教科書上將南京市標記為“首都”(《中學社会》第3冊,南一書局,2008年8月,第5頁附圖)。}}。28日,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管理城市市务。5月,[[南京市人民政府]]成立。
1949年初,中国共产党在華北取得对国民政府战略决战的胜利,进逼长江北岸。1月26日占领[[六合县|六合]]县城<ref>{{Cite web |title=六合人民革命斗争史第十一章 |url=http://www.djinfo.gov.cn/NewsDetail.aspx?id=461 |accessdate=2014-09-29 |date=2009-07-16 |publisher=党建信息网 }}</ref>。4月20日,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4月23日晚上攻入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城|南京]],次日凌晨占领[[总统府]]{{notetag|1946年由国民党强行通過的“[[中华民国憲法]]”没有明定國都,但是以南京当时為中央政府所在地,因而称南京為首都。国民党蒋介石集团逃往台湾后,仍长期在其出版的地圖及教科書上將南京市記為“首都”。自2002年起,台湾当局不再在不含外蒙古地方的地圖及教科書上將南京市標記為“首都”(《中學社会》第3冊,南一書局,2008年8月,第5頁附圖)。}}。28日,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管理城市市务。5月,[[南京市人民政府]]成立。

== 现代 ==
1949年5月10日,南京市人民政府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京成为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1949–1954)|中央人民政府]]直辖的[[中央直辖市]],下设13个区。1949年8月增设1个郊区。10月,南京市的[[大黄洲]]、[[小黄洲]]划归[[和县]]管辖。12月,[[苏南行政公署|苏南]]的[[句容]]、[[江宁县]],[[皖南行政公署|皖南]]的[[当涂县]](不含[[当涂市]]),[[苏北行政公署|苏北]]的[[六合县]],[[皖北行政公署|皖北]]的[[江浦]]、[[和县]]划归南京市领导。1950年华东军政委员会成立后,南京市由华东军政委员会领导。1月,华东局决定将[[江宁县 (古代)|江宁]]、[[句容县]]仍划归苏南的[[镇江专区]],[[六合县]]仍划归苏北的[[扬州专区]]。[[当涂]]、[[江浦]]、[[和县]]划归[[安徽省]]。1950年1月,南京市人民政府改由新成立的[[华东军政委员会]]领导,同时[[政务院]]设驻宁办事处。1952年9月,[[南京直辖市]]与[[苏南行政区|苏南]]、[[苏北行政区]]合并设立江苏省。1952年11月15日,南京由[[直辖市]]降为[[省辖市]],市人民政府由[[江苏省人民政府]]领导。1953年1月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成立,南京由省辖市改为[[江苏省]]省会。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通车后,南京东北郊、西南郊及江北的大厂陆续建设一批重点企业,形成三个工业区。19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后,南京的城市面貌开始逐步发生较大改观。1990年,南京被列为[[计划单列市|中央财政计划单列市]],赋予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1993年,中央决定撤销省会城市计划单列。1994年,被确定为[[副省级城市]]。此后,南京城市的更新速度加快,一方面,旧城区改造大规模展开,到2003年,南京明城墙内40平方公里的老城,未改造的仅剩5平方公里<ref>{{Cite web |title=近百专家呕心沥血重续南京文脉重建现代古城 |url=http://www.js.chinanews.com.cn/2003-11-26/1/31173.html |date=2003年11月26日 |publisher=新华日报 ||||accessdate=2007-05-18 }}</ref>。另一方面,在传统的中心城区周边,规划建设大片新城区<ref name="南京通史共和国卷">{{Cite book |url=http://221.226.86.187:8080/webpic/njdfz/njtsghgj/main.html |title=南京通史·共和国卷 |last=李之荣 |first=董国强 |publisher=南京出版社 |year=2015 |isbn=9787553308067 |location=南京 |access-date=2017-07-17 }}</ref>。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京成为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1949–1954)|中央人民政府]]直辖的[[中央直辖市]],下设13个区。1949年8月增设1个郊区。10月,南京市的[[大黄洲]]、[[小黄洲]]划归[[和县]]管辖。12月,[[苏南行政公署|苏南]]的[[句容]]、[[江宁县]],[[皖南行政公署|皖南]]的[[当涂县]](不含[[当涂市]]),[[苏北行政公署|苏北]]的[[六合县]],[[皖北行政公署|皖北]]的[[江浦]]、[[和县]]划归南京市领导。1950年华东军政委员会成立后,南京市由华东军政委员会领导。1月,华东局决定将[[江宁县 (古代)|江宁]]、[[句容县]]仍划归苏南的[[镇江专区]],[[六合县]]仍划归苏北的[[扬州专区]]。[[当涂]]、[[江浦]]、[[和县]]划归[[安徽省]]。1950年1月,南京市人民政府改由新成立的[[华东军政委员会]]领导,同时[[政务院]]设驻宁办事处。1952年9月,[[南京直辖市]]与[[苏南行政区|苏南]]、[[苏北行政区]]合并设立江苏省。1952年11月15日,南京由[[直辖市]]降为[[省辖市]],市人民政府由[[江苏省人民政府]]领导。1953年1月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成立,南京由省辖市改为[[江苏省]]省会。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通车后,南京东北郊、西南郊及江北的大厂陆续建设一批重点企业,形成三个工业区。19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后,南京的城市面貌开始逐步发生较大改观。1990年,南京被列为[[计划单列市|中央财政计划单列市]],赋予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1993年,中央决定撤销省会城市计划单列。1994年,被确定为[[副省级城市]]。此后,南京城市的更新速度加快,一方面,旧城区改造大规模展开,到2003年,南京明城墙内40平方公里的老城,未改造的仅剩5平方公里<ref>{{Cite web |title=近百专家呕心沥血重续南京文脉重建现代古城 |url=http://www.js.chinanews.com.cn/2003-11-26/1/31173.html |date=2003年11月26日 |publisher=新华日报 ||||accessdate=2007-05-18 }}</ref>。另一方面,在传统的中心城区周边,规划建设大片新城区<ref name="南京通史共和国卷">{{Cite book |url=http://221.226.86.187:8080/webpic/njdfz/njtsghgj/main.html |title=南京通史·共和国卷 |last=李之荣 |first=董国强 |publisher=南京出版社 |year=2015 |isbn=9787553308067 |location=南京 |access-date=2017-07-17 }}</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