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麗語: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机器人:清理不当的来源、移除无用的模板参数)
 
第11行: 第11行:
}}
}}


'''高句丽语'''指在[[高句丽]](约公元前37年-公元668年)使用的语言。高句丽灭亡之后衰亡,现已不作为一种活语言存在。由于资料不充分,语言学上的分类尚不明确。根据中国传世史料的记载,与[[扶餘国|扶餘]]、[[沃沮]]、[[濊貊|濊]]、[[百济]](统治阶层)的语言属于同系,在中国东北部至朝鲜半岛形成[[扶餘语族|扶餘-濊貊语系]]。此语系被认为与[[肃慎]](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的语言有相当大的差异。语言学家Beckwith认为日语是由高句丽语发展而来,所以日语继承了高句丽语<ref>{{Cite web |url=http://www.wyrck.cn/hanyu/110/ |title=韩语的概括和起源|access-date=2010-10-25 |||}}</ref>。但近年来这一观点受到以[[亚历山大·沃文]]为首的学者质疑,沃文认为日语在朝鲜半岛上的姊妹语言是新罗语,而现代朝鲜语才是由高句丽语发展而来。 {{sfnp|Vovin|2013|pp=228–230}}
'''高句丽语'''指在[[高句丽]](约公元前37年-公元668年)使用的语言。高句丽灭亡之后衰亡,现已不作为一种活语言存在。由于资料不充分,语言学上的分类尚不明确。根据中国传世史料的记载,与[[扶餘国|扶餘]]、[[沃沮]]、[[濊貊|濊]]、[[百济]](统治阶层)的语言属于同系,在中国东北部至朝鲜半岛形成[[扶餘语族|扶餘-濊貊语系]]。此语系被认为与[[肃慎]](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的语言有相当大的差异。语言学家Beckwith认为日语是由高句丽语发展而来,所以日语继承了高句丽语<ref>{{Cite web |url=http://www.wyrck.cn/hanyu/110/ |title=韩语的概括和起源|access-date=2010-10-25 }}</ref>。但近年来这一观点受到以[[亚历山大·沃文]]为首的学者质疑,沃文认为日语在朝鲜半岛上的姊妹语言是新罗语,而现代朝鲜语才是由高句丽语发展而来。 {{sfnp|Vovin|2013|pp=228–230}}


== 概述 ==
== 概述 ==
中国史籍记载对高句丽与三韩及倭的语言相似相异与否没有明确的表述。只是记载说高句丽、扶余、沃沮、[[濊貊]]的语言相似,而沃沮与挹娄语言相异{{Better source|reason=此处原本引用360doc为来源,为不可靠来源|date=2019年5月}}。过去,语言学家如白桂思(Beckwith)主张,朝鲜语是在新罗语基础上发展而来。<ref>{{Cite web |url=http://www.wyrck.cn/hanyu/110/ |title=韩语的概括和起源 |access-date=2010-10-25 |||}}</ref>。但近些年这个说法被语言学家[[亚历山大·沃文]],[[J. Marshall Unger]]等主流语言学界所否定。现在语言学界的主流观点是朝鲜语是由扶余-高句丽语系发展而来。{{sfnp|Vovin|2013|pp=228–230}}
中国史籍记载对高句丽与三韩及倭的语言相似相异与否没有明确的表述。只是记载说高句丽、扶余、沃沮、[[濊貊]]的语言相似,而沃沮与挹娄语言相异{{Better source|reason=此处原本引用360doc为来源,为不可靠来源|date=2019年5月}}。过去,语言学家如白桂思(Beckwith)主张,朝鲜语是在新罗语基础上发展而来。<ref>{{Cite web |url=http://www.wyrck.cn/hanyu/110/ |title=韩语的概括和起源 |access-date=2010-10-25 }}</ref>。但近些年这个说法被语言学家[[亚历山大·沃文]],[[J. Marshall Unger]]等主流语言学界所否定。现在语言学界的主流观点是朝鲜语是由扶余-高句丽语系发展而来。{{sfnp|Vovin|2013|pp=228–230}}
作为一个早已消亡并且材料极其稀少的语言,高句丽语的研究十分困难<ref name="mabuchi">{{cite journal|author1=马淵和夫|author2=李寅泳|author3=大桥康子|title=『三国史记』记载の“高句丽”地名より见た古代高句丽语の考察|journal=文艺言语研究. 言语篇|date=1980-03|page=4pp.1|publisher=筑波大学|isbn=03877515}}</ref>:第一,很难进行通时研究,高句丽作为存在了七百餘年的国家,其语言必定产生了大量的变化,然而由于材料的缺乏,对其的研究必须把高句丽语作为一个共时的整体进行研究;第二,由于早已消亡,不存在有明确记录的后代,无法在内部进行比照再构;第三,由于被认为同系的扶餘、沃沮、东濊、百济等语言亦在沒有记录的情況下消亡,因此也无法进行比较攷察。
作为一个早已消亡并且材料极其稀少的语言,高句丽语的研究十分困难<ref name="mabuchi">{{cite journal|author1=马淵和夫|author2=李寅泳|author3=大桥康子|title=『三国史记』记载の“高句丽”地名より见た古代高句丽语の考察|journal=文艺言语研究. 言语篇|date=1980-03|page=4pp.1|publisher=筑波大学|isbn=03877515}}</ref>:第一,很难进行通时研究,高句丽作为存在了七百餘年的国家,其语言必定产生了大量的变化,然而由于材料的缺乏,对其的研究必须把高句丽语作为一个共时的整体进行研究;第二,由于早已消亡,不存在有明确记录的后代,无法在内部进行比照再构;第三,由于被认为同系的扶餘、沃沮、东濊、百济等语言亦在沒有记录的情況下消亡,因此也无法进行比较攷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