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漳蚕种场: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机器人:删除1个模板:Coord)
(机器人:清理不当的来源、移除无用的模板参数)
 
第18行: 第18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蚕种生产统属苏南行署蚕业管理局监检计量制造。1950年,当地取消牌号,统一使用红五角星商标统一价格,场名以编号表示。1956年6月,江苏省蚕种公司统一管理,同年基本消灭蚕种制造中的微粒子病。1956年,无锡县各蚕种场实行公私合营,新华、永益裕、农利农、求新、三五馆合并为三五馆蚕种繁殖场(后改西漳蚕种场)。由县派公方代表领导生产,省主管部门制订蚕种品质检验法规,蚕种公司派驻督导员,由省蚕种公司统一收购后销售各地。1978年,原无锡蚕种繁殖场并入西漳蚕种场<ref>{{Cite book|title=无锡县志|last=谈汗人|first=|publisher=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year=1994.01|isbn=7-80515-894-0|location=|pages=228-229}}</ref><ref>{{Cite book|title=瑰宝生辉 无锡近代工商文物|last=蔡剑鸣著|first=|publisher=苏州:古吴轩出版社|year=2009.12|isbn=978-7-80733-405-7|location=|pages=87}}</ref>。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蚕种生产统属苏南行署蚕业管理局监检计量制造。1950年,当地取消牌号,统一使用红五角星商标统一价格,场名以编号表示。1956年6月,江苏省蚕种公司统一管理,同年基本消灭蚕种制造中的微粒子病。1956年,无锡县各蚕种场实行公私合营,新华、永益裕、农利农、求新、三五馆合并为三五馆蚕种繁殖场(后改西漳蚕种场)。由县派公方代表领导生产,省主管部门制订蚕种品质检验法规,蚕种公司派驻督导员,由省蚕种公司统一收购后销售各地。1978年,原无锡蚕种繁殖场并入西漳蚕种场<ref>{{Cite book|title=无锡县志|last=谈汗人|first=|publisher=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year=1994.01|isbn=7-80515-894-0|location=|pages=228-229}}</ref><ref>{{Cite book|title=瑰宝生辉 无锡近代工商文物|last=蔡剑鸣著|first=|publisher=苏州:古吴轩出版社|year=2009.12|isbn=978-7-80733-405-7|location=|pages=87}}</ref>。


西漳蚕种场设有蚕种冷库,代江苏省蚕种公司贮存蚕种。场内设有科研小组。以[[冯曙伦]]为首的科研班子,研制育成的新蚕品种75新×7532并在中国推广使用<ref>{{Cite book|title=无锡农业名特优产品集锦|last=周伟主编;徐鹤皋,神全菌副主编|first=|publisher=无锡市农业委员会,农业区划办公室|year=1987.06|isbn=|location=|pages=40}}</ref>,推广量达450多万张。1992年,《家蚕夏秋品种75新×7532选育和推广》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ref>{{Cite book|title=无锡年鉴 1993|last=无锡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first=|publisher=[[上海社会科学院社出版社]]|year=1994.01|isbn=7-80515-992-0|location=|pages=301}}</ref>。1994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ref>{{Cite book|title=锡山市志 1986-2000 上|last=[[顾伟伦]]主编;锡山市志编纂委员会编|first=|publisher=北京:[[方志出版社]]|year=2008.08|isbn=978-7-80238-333-3|location=|pages=425}}</ref>。2005年,西漳蚕种场改为企业性质蚕种场<ref>{{Cite book|title=中国蚕业史 上|last=[[浙江大学]]编著|first=|publisher=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year=2010.11|isbn=|location=|pages=366}}</ref>。2008年,西漳蚕种场被[[无锡市人民政府]]收入无锡市第二批工业遗产保护名录<ref>{{Cite book|title=艺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第1辑|last=江西财经大学艺术学院编|first=|publisher=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year=2015.10|isbn=978-7-210-07904-0|location=|pages=42}}</ref>。2014年5月,蚕种场作为苏南地区最后一个仍在生产的蚕种场开始停止生产。2016年,旧址入选为[[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此后当地政府在旧址上修建蚕桑博物馆<ref>{{Cite web|title=“高颜值”西漳公园免费开放 蚕种场化身博物馆展示养蚕文化|url=http://wx.sina.com.cn/news/wxnews/2017-07-09/detail-ifyhwehx5391996.shtml|accessdate=2020-01-03|work=wx.sina.com.cn|||}}</ref>。2019年3月,[[江苏省人民政府]]认定其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ref>{{Cite web|title=无锡12处入选第八批省文保单位|url=https://www.karmabfree.com/html/2019-0329c_1124299889.html|accessdate=2020-01-03|work=新华网|||}}</ref>。
西漳蚕种场设有蚕种冷库,代江苏省蚕种公司贮存蚕种。场内设有科研小组。以[[冯曙伦]]为首的科研班子,研制育成的新蚕品种75新×7532并在中国推广使用<ref>{{Cite book|title=无锡农业名特优产品集锦|last=周伟主编;徐鹤皋,神全菌副主编|first=|publisher=无锡市农业委员会,农业区划办公室|year=1987.06|isbn=|location=|pages=40}}</ref>,推广量达450多万张。1992年,《家蚕夏秋品种75新×7532选育和推广》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ref>{{Cite book|title=无锡年鉴 1993|last=无锡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first=|publisher=[[上海社会科学院社出版社]]|year=1994.01|isbn=7-80515-992-0|location=|pages=301}}</ref>。1994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ref>{{Cite book|title=锡山市志 1986-2000 上|last=[[顾伟伦]]主编;锡山市志编纂委员会编|first=|publisher=北京:[[方志出版社]]|year=2008.08|isbn=978-7-80238-333-3|location=|pages=425}}</ref>。2005年,西漳蚕种场改为企业性质蚕种场<ref>{{Cite book|title=中国蚕业史 上|last=[[浙江大学]]编著|first=|publisher=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year=2010.11|isbn=|location=|pages=366}}</ref>。2008年,西漳蚕种场被[[无锡市人民政府]]收入无锡市第二批工业遗产保护名录<ref>{{Cite book|title=艺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第1辑|last=江西财经大学艺术学院编|first=|publisher=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year=2015.10|isbn=978-7-210-07904-0|location=|pages=42}}</ref>。2014年5月,蚕种场作为苏南地区最后一个仍在生产的蚕种场开始停止生产。2016年,旧址入选为[[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此后当地政府在旧址上修建蚕桑博物馆<ref>{{Cite web|title=“高颜值”西漳公园免费开放 蚕种场化身博物馆展示养蚕文化|url=http://wx.sina.com.cn/news/wxnews/2017-07-09/detail-ifyhwehx5391996.shtml|accessdate=2020-01-03|work=wx.sina.com.cn}}</ref>。2019年3月,[[江苏省人民政府]]认定其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ref>{{Cite web|title=无锡12处入选第八批省文保单位|url=https://www.karmabfree.com/html/2019-0329c_1124299889.html|accessdate=2020-01-03|work=新华网}}</ref>。


== 参考 ==
== 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