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载人飞船: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机器人:清理不当的来源、移除无用的模板参数;整理源码)
第68行: 第68行:
20世纪60至70年代,中国曾经试图进行中国首艘载人飞船“[[曙光一号]]”的研发,该项工程被命名为“714工程”。曙光一号的设计外观类似美国[[双子座计划|双子座飞船]],为两舱式,产出了设计草图和全尺寸模型。但因为70年代综合国力过于薄弱,工业制造及相关的工艺水平过低,714工程于1971年被下令暂停并最终取消<ref name="feitianlu">{{cite book |author1=兰宁远 |title=中国飞天路 |date=2020-01-01 |publisher=湖南科技出版社 |isbn=9787571002008}}</ref>。
20世纪60至70年代,中国曾经试图进行中国首艘载人飞船“[[曙光一号]]”的研发,该项工程被命名为“714工程”。曙光一号的设计外观类似美国[[双子座计划|双子座飞船]],为两舱式,产出了设计草图和全尺寸模型。但因为70年代综合国力过于薄弱,工业制造及相关的工艺水平过低,714工程于1971年被下令暂停并最终取消<ref name="feitianlu">{{cite book |author1=兰宁远 |title=中国飞天路 |date=2020-01-01 |publisher=湖南科技出版社 |isbn=9787571002008}}</ref>。


1986年3月3日,隨著情勢穩定[[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四位科学家,向中央提出了全面追踪世界高科技的发展和制定中国发展高科技计划的建议和设想。经过[[邓小平]]批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根据提出的时间将其命名为[[863计划]]<ref>{{Cite web|title=1986年邓小平亲自决策启动“863”计划--邓小平纪念网|url=http://cpc.people.com.cn/n/2014/1231/c69113-26308784.html|accessdate=2019-11-29|author=|date=|format=|work=|publisher=人民网|language=|||}}</ref>。863计划包含了七大领域,其中航天技术位列第二,获国家拨款50亿元,主题项目是:大型运载火箭及天地往返运输系统、载人空间站系统及其应用<ref name=lixiang>{{cite web |author1=左赛春 |title=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的背后:争论与决策 |url=http://www.chinanews.com/n/2003-10-16/26/357751.html |website=中国新闻网 |publisher=中国青年报 |accessdate=2021-07-30 |date=2003-10-16}}</ref>。
1986年3月3日,隨著情勢穩定[[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四位科学家,向中央提出了全面追踪世界高科技的发展和制定中国发展高科技计划的建议和设想。经过[[邓小平]]批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根据提出的时间将其命名为[[863计划]]<ref>{{Cite web|title=1986年邓小平亲自决策启动“863”计划--邓小平纪念网|url=http://cpc.people.com.cn/n/2014/1231/c69113-26308784.html|accessdate=2019-11-29|author=|date=|format=|work=|publisher=人民网|language=}}</ref>。863计划包含了七大领域,其中航天技术位列第二,获国家拨款50亿元,主题项目是:大型运载火箭及天地往返运输系统、载人空间站系统及其应用<ref name=lixiang>{{cite web |author1=左赛春 |title=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的背后:争论与决策 |url=http://www.chinanews.com/n/2003-10-16/26/357751.html |website=中国新闻网 |publisher=中国青年报 |accessdate=2021-07-30 |date=2003-10-16}}</ref>。


1992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开始正式组织对载人航天工程进行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8月,中央专委审议了航天专家[[王永志]]为载人航天项目支持起草的《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报告》,听取了工程各大系统的基本研制方案和后续的发展规划,并原则上同意了工程的实施<ref name="feitianlu"/>。
1992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开始正式组织对载人航天工程进行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8月,中央专委审议了航天专家[[王永志]]为载人航天项目支持起草的《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报告》,听取了工程各大系统的基本研制方案和后续的发展规划,并原则上同意了工程的实施<ref name="feitianlu"/>。
第82行: 第82行:


=== 两舱与三舱构型之争 ===
=== 两舱与三舱构型之争 ===
[[File:Soyuz TMA-7 spacecraft2edit1.jpg|缩略图|[[俄罗斯]][[联盟号宇宙飞船]],返回舱位于中间位置。]]
[[File:Soyuz TMA-7 spacecraft2edit1.jpg|thumb|[[俄罗斯]][[联盟号宇宙飞船]],返回舱位于中间位置。]]
接下來,在载人飞船论证初期,专家之间对于采用类似俄罗斯“[[联盟号宇宙飞船|联盟号]]”的三舱构型还是美国“[[双子座计划|双子座]]”的两舱构型产生了争论<ref name="feitianlu"/>。其中三舱构型又分为返回舱在最上方使用硬通道与轨道舱连接的硬通道方案,和返回舱在中间的现方案。三者的特点分别为:<ref name=guidaocang>{{cite web |author1=周武 |title=神舟神箭攻关奇迹之七:轨道舱双重功能建奇功 |url=http://news.sina.com.cn/c/2003-10-16/0805927170s.shtml |website=新浪网 |accessdate=2021-07-30 |||date=2003-10-16}}</ref><ref>{{cite web |title=神舟号飞船为什么采用三舱布局? |url=http://www.spacechina.com/n25/n148/n272/n4791/c131495/content.html |website=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accessdate=2021-07-30 |date=2011-08-10}}</ref>
接下來,在载人飞船论证初期,专家之间对于采用类似俄罗斯“[[联盟号宇宙飞船|联盟号]]”的三舱构型还是美国“[[双子座计划|双子座]]”的两舱构型产生了争论<ref name="feitianlu"/>。其中三舱构型又分为返回舱在最上方使用硬通道与轨道舱连接的硬通道方案,和返回舱在中间的现方案。三者的特点分别为:<ref name=guidaocang>{{cite web |author1=周武 |title=神舟神箭攻关奇迹之七:轨道舱双重功能建奇功 |url=http://news.sina.com.cn/c/2003-10-16/0805927170s.shtml |website=新浪网 |accessdate=2021-07-30 |||date=2003-10-16}}</ref><ref>{{cite web |title=神舟号飞船为什么采用三舱布局? |url=http://www.spacechina.com/n25/n148/n272/n4791/c131495/content.html |website=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accessdate=2021-07-30 |date=2011-08-10}}</ref>


第92行: 第92行:


== 结构 ==
== 结构 ==
[[File:Shenzhou spacecraft diagram by Bo.png|缩略图|神舟飞船早期型号(一至六号)结构,前方轨道舱带太阳翼。]]
[[File:Shenzhou spacecraft diagram by Bo.png|thumb|神舟飞船早期型号(一至六号)结构,前方轨道舱带太阳翼。]]
[[File:Shenzhou spacecraft zhcn.png|缩略图||神舟飞船后期型号(八号及之后)结构,前方轨道舱不带太阳翼,最前端附有对接机构。]]
[[File:Shenzhou spacecraft zhcn.png|thumb|right|神舟飞船后期型号(八号及之后)结构,前方轨道舱不带太阳翼,最前端附有对接机构。]]


神舟系列飞船采用三舱构型,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组成。
神舟系列飞船采用三舱构型,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组成。
第126行: 第126行:
=== 返回舱 ===
=== 返回舱 ===


[[File:ShenzhouVII.jpg|缩略图|展示于香港的[[神舟七号]]返回舱]]
[[File:ShenzhouVII.jpg|thumb|展示于香港的[[神舟七号]]返回舱]]
[[返回舱]]位於飞船的中段,外形呈钟形,直径2.5m,空间约6m<sup>3</sup>,设计可容纳3名[[航天员]],是继[[龙飞船2号]]之后世界上正在运用的可利用空间第二大的载人飞船([[联盟号]]系列飞船的可用空间最大为4m<sup>3</sup><ref>{{Cite web |url = http://www.nasa.gov/mission_pages/station/structure/elements/soyuz/spacecraft_detail.html |title=Russian Soyuz TMA Spacecraft Details|trans_title=NASA的联盟号系列飞船数据|accessdate=2013-06-23|language=en}}</ref>,龙飞船2号加压舱部分为9.3m<sup>3</sup>)。[[航天员]]在火箭升空时和重返[[大气层]]时穿着[[航天服]]躺在返回舱里的座椅上。返回舱的底部有[[隔热板]]用于抵御直接进入[[大气]]时的高温。由于返回舱不是纯粹的球体,在重返大气层时仍然可以获得一定的气动升力,產生减速的功能。
[[返回舱]]位於飞船的中段,外形呈钟形,直径2.5m,空间约6m<sup>3</sup>,设计可容纳3名[[航天员]],是继[[龙飞船2号]]之后世界上正在运用的可利用空间第二大的载人飞船([[联盟号]]系列飞船的可用空间最大为4m<sup>3</sup><ref>{{Cite web |url = http://www.nasa.gov/mission_pages/station/structure/elements/soyuz/spacecraft_detail.html |title=Russian Soyuz TMA Spacecraft Details|trans_title=NASA的联盟号系列飞船数据|accessdate=2013-06-23|language=en}}</ref>,龙飞船2号加压舱部分为9.3m<sup>3</sup>)。[[航天员]]在火箭升空时和重返[[大气层]]时穿着[[航天服]]躺在返回舱里的座椅上。返回舱的底部有[[隔热板]]用于抵御直接进入[[大气]]时的高温。由于返回舱不是纯粹的球体,在重返大气层时仍然可以获得一定的气动升力,產生减速的功能。


第142行: 第142行:


=== 轨道舱 ===
=== 轨道舱 ===
[[File:Shenzhou spacecraft - old OM.png|缩略图|神舟飞船早期型号(一至六号)的轨道舱外观]]
[[File:Shenzhou spacecraft - old OM.png|thumb|神舟飞船早期型号(一至六号)的轨道舱外观]]
轨道舱位于飞船的前段,外形呈两端带有锥角的圆柱形,通过舱口与后面的返回舱相通,在发射前,航天员先通过轨道舱的水平舱门进入飞船,再下降到返回舱里。
轨道舱位于飞船的前段,外形呈两端带有锥角的圆柱形,通过舱口与后面的返回舱相通,在发射前,航天员先通过轨道舱的水平舱门进入飞船,再下降到返回舱里。


第261行: 第261行:
== 外部链接 ==
== 外部链接 ==


* [http://www.cmse.gov.cn/gygc/xtzc/zrfcxt/ 载人飞船系统 中国载人航天官方网站]
* [http://www.cmse.gov.cn/gygc/xtzc/zrfcxt/ 载人飞船系统 中国载人航天官方网站]
* [http://www.spacechina.com/n25/n146/n238/n12987/c15411/content.html 载人飞船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 [http://www.spacechina.com/n25/n146/n238/n12987/c15411/content.html 载人飞船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 参见 ==
== 参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