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懿荣: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综合治理:文革加引号)
(机器人:清理不当的来源、移除无用的模板参数;整理源码)
 
第43行: 第43行:


== 发现甲骨文 ==
== 发现甲骨文 ==
[[File:Shang_dynasty_inscribed_scapula.jpg|缩略图||200px|甲骨与甲骨文]]
[[File:Shang_dynasty_inscribed_scapula.jpg|thumb|left|200px|甲骨与甲骨文]]
王懿榮酷爱[[金石]],喜欢收藏[[古董]]、珍玩,[[帝师]][[翁同龢]]、[[军机大臣]][[潘祖蔭]]皆曾称其博学。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王懿荣身患[[瘧疾]],派人前往药店抓药。由于王懿榮略通医术,服药时每味药材,都亲自查看。偶然中,他发现其中一味称作[[龙骨 (中药)|龙骨]]的药上刻有文字,于是将药店的龙骨全部买下,并通过其他渠道广泛收集。{{来源请求}}经过研究,金石功底深厚的王懿榮最终确定“龙骨”是中国上古——殷商时期的[[占卜]]用骨,而龙骨上刻画的是比[[籀文]]更为古老的文字,也就是后来所称的[[甲骨文]]。<ref>1933年[[王汉章]]在《古董录》中指出,王懿榮“細为考订,始知为[[商代]]卜骨,至其文字,则确在篆籀之前”。</ref>此后,王懿榮开始大量收购甲骨,短时间内即得到一千五百多块,并使甲骨文为世人所知。<ref>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李先登]]等认为,发现甲骨文的第一人并非王懿榮,而是天津人王襄。但其观点未获广泛支持。</ref>
王懿榮酷爱[[金石]],喜欢收藏[[古董]]、珍玩,[[帝师]][[翁同龢]]、[[军机大臣]][[潘祖蔭]]皆曾称其博学。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王懿荣身患[[瘧疾]],派人前往药店抓药。由于王懿榮略通医术,服药时每味药材,都亲自查看。偶然中,他发现其中一味称作[[龙骨 (中药)|龙骨]]的药上刻有文字,于是将药店的龙骨全部买下,并通过其他渠道广泛收集。{{来源请求}}经过研究,金石功底深厚的王懿榮最终确定“龙骨”是中国上古——殷商时期的[[占卜]]用骨,而龙骨上刻画的是比[[籀文]]更为古老的文字,也就是后来所称的[[甲骨文]]。<ref>1933年[[王汉章]]在《古董录》中指出,王懿榮“細为考订,始知为[[商代]]卜骨,至其文字,则确在篆籀之前”。</ref>此后,王懿榮开始大量收购甲骨,短时间内即得到一千五百多块,并使甲骨文为世人所知。<ref>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李先登]]等认为,发现甲骨文的第一人并非王懿榮,而是天津人王襄。但其观点未获广泛支持。</ref>


第52行: 第52行:


== 纪念 ==
== 纪念 ==
[[File:王懿榮.jpg|缩略图|《[[清朝学者象传]]》之王懿榮像]]
[[File:王懿榮.jpg|thumb|《[[清朝学者象传]]》之王懿榮像]]
王懿荣在北京的故居在今[[东城区 (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北面的[[锡拉胡同|锡拉-{胡同}-]]。王懿榮墓在福山古现镇东村,民国时已被盜,墓毀于“[[文化大革命]]”。墓碑、旌表碑、神道碑等文物于近年被发现。今福山区建有王懿榮纪念馆。<ref>{{Cite web |url=http://www.infobase.gov.cn/intro/fjms/l6/l6030/index.htm |title=王懿荣纪念馆 |access-date=2010-09-16 |||}}</ref>
王懿荣在北京的故居在今[[东城区 (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北面的[[锡拉胡同|锡拉-{胡同}-]]。王懿榮墓在福山古现镇东村,民国时已被盜,墓毀于“[[文化大革命]]”。墓碑、旌表碑、神道碑等文物于近年被发现。今福山区建有王懿榮纪念馆。<ref>{{Cite web |url=http://www.infobase.gov.cn/intro/fjms/l6/l6030/index.htm |title=王懿荣纪念馆 |access-date=2010-09-16 }}</ref>


2009年,为纪念王懿榮发现甲骨文110周年,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山东省大舜文化研究会设立了旨在推动甲骨文字考释、促进甲骨学发展的“王懿荣甲骨学研究奖”。
2009年,为纪念王懿榮发现甲骨文110周年,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山东省大舜文化研究会设立了旨在推动甲骨文字考释、促进甲骨学发展的“王懿荣甲骨学研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