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仲: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参考资料:​清理
标签消歧义链接
(机器人:清理不当的来源、移除无用的模板参数;整理源码)
 
第20行: 第20行:
== 生平 ==
== 生平 ==
=== 早年 ===
=== 早年 ===
王学仲于1925年9月23日出生于[[山东]][[滕县]](现为滕州)<ref name=A>{{Citeweb|title=当代“德艺双馨”的典范—艺术大师王学仲生平|url=http://www.022meishu.com/China_picture/2013/10-10/3544_0.html|work=天津美术网|date=2013-10-10|accessdate=2020-06-13|||}}</ref>,其认定自己属于[[琅琊王氏]]的后代的一个分支,与[[西晋]]的[[王羲之]]同祖<ref name=D>{{Citeweb|title=【校报特稿】肇基兰亭 北洋明珠 天津大学黾园释读记|url=http://news.tju.edu.cn/info/1003/46462.htm|work=天津大学|date=2019-08-29|accessdate=2020-06-13|||}}</ref>。其名“黾”源于《[[诗经]]》中的“黾勉从事”一句<ref name=C/>。其曾祖王启方是清末秀才,能诗善书;父亲王安履是一位长期从事教育的工作者,平日里喜欢诗词书法,专攻[[魏碑]]<ref name=C>{{cite journal|title=从花鸟画看王学仲对“文人精神”的现代坚守|journal=爱尚美术|year=2019|issue=1}}</ref><ref name=B>{{Citeweb|title=王学仲先生的艺术世界|url=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81/14320/1273974.html|work=人民网|author=赵铁信|year=2005|accessdate=2020-06-13|||}}</ref>。王学仲五岁学写字,六岁学画,七岁入学,在十几岁时常随其父到[[曲阜]]、[[泰山]]、[[邹县]]等地访碑问古,积累了大量的碑帖资料<ref name=C/>。
王学仲于1925年9月23日出生于[[山东]][[滕县]](现为滕州)<ref name=A>{{Citeweb|title=当代“德艺双馨”的典范—艺术大师王学仲生平|url=http://www.022meishu.com/China_picture/2013/10-10/3544_0.html|work=天津美术网|date=2013-10-10|accessdate=2020-06-13}}</ref>,其认定自己属于[[琅琊王氏]]的后代的一个分支,与[[西晋]]的[[王羲之]]同祖<ref name=D>{{Citeweb|title=【校报特稿】肇基兰亭 北洋明珠 天津大学黾园释读记|url=http://news.tju.edu.cn/info/1003/46462.htm|work=天津大学|date=2019-08-29|accessdate=2020-06-13}}</ref>。其名“黾”源于《[[诗经]]》中的“黾勉从事”一句<ref name=C/>。其曾祖王启方是清末秀才,能诗善书;父亲王安履是一位长期从事教育的工作者,平日里喜欢诗词书法,专攻[[魏碑]]<ref name=C>{{cite journal|title=从花鸟画看王学仲对“文人精神”的现代坚守|journal=爱尚美术|year=2019|issue=1}}</ref><ref name=B>{{Citeweb|title=王学仲先生的艺术世界|url=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81/14320/1273974.html|work=人民网|author=赵铁信|year=2005|accessdate=2020-06-13}}</ref>。王学仲五岁学写字,六岁学画,七岁入学,在十几岁时常随其父到[[曲阜]]、[[泰山]]、[[邹县]]等地访碑问古,积累了大量的碑帖资料<ref name=C/>。


=== 求学与任教 ===
=== 求学与任教 ===
[[File:王学仲毕业证书.jpg|缩略图|1945年6月王学仲自北京京华美术学院毕业的毕业证书]]
[[File:王学仲毕业证书.jpg|thumb|1945年6月王学仲自北京京华美术学院毕业的毕业证书]]
1942年考入北京[[京华美术学院]][[国画]]系,随[[邱石冥]]、[[吴镜汀]]、[[容庚]]等学习山水画,1949年应徐悲鸿之邀入[[北平国立艺专]]墨画科,1950年转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学习[[年画]]及[[油画]],曾受过[[徐悲鸿]]、[[李可染]]等画家的传授指点,被徐悲鸿誉为“诗书画三怪”。1953年毕业后分配到[[天津大学]]任教<ref name=B/>。
1942年考入北京[[京华美术学院]][[国画]]系,随[[邱石冥]]、[[吴镜汀]]、[[容庚]]等学习山水画,1949年应徐悲鸿之邀入[[北平国立艺专]]墨画科,1950年转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学习[[年画]]及[[油画]],曾受过[[徐悲鸿]]、[[李可染]]等画家的传授指点,被徐悲鸿誉为“诗书画三怪”。1953年毕业后分配到[[天津大学]]任教<ref name=B/>。


1976年,王学仲参加了“中日书法作品展览会”,并在会中提出了“世界美术思潮东移”的观点<ref name=C/>。1979年调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组从事美术创作,并为[[人民大会堂]]的厅馆创作巨幅作品<ref name=E>{{Citeweb|title=王学仲简介|url=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81/14320/1273974.html|work=中国文化人物网|date=2016-05-05|accessdate=2020-06-13|||}}</ref>。
1976年,王学仲参加了“中日书法作品展览会”,并在会中提出了“世界美术思潮东移”的观点<ref name=C/>。1979年调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组从事美术创作,并为[[人民大会堂]]的厅馆创作巨幅作品<ref name=E>{{Citeweb|title=王学仲简介|url=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81/14320/1273974.html|work=中国文化人物网|date=2016-05-05|accessdate=2020-06-13}}</ref>。


1980年应聘为[[日本]]国立[[筑波大学]]艺术系客座教授,从事美术教育工作数年,此后曾9次赴日讲学及文化交流,又到[[欧洲]]写生考察西方艺术。期间出版有《三只眼睛看世界》并获世界和平文化奖状<ref name=E/>。又为[[中国文联]]榮誉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天津文史研究馆名誉馆员、[[九三学社]]成员、天津市文联主席团成员、天津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天津大学]]教授。1986年天津大学接受日本友好人士捐资,建立王学仲艺术研究所“黾园”,王学仲任名誉所长<ref name=G>{{Citeweb|title=恭送黾园主人 怀念王学仲先生|url=http://www.022meishu.com/Calligraphy/2013/10-16/3699_0.html|work=天津美术网|author=左森|date=2013-10-16|accessdate=2020-06-13|||}}</ref><ref name=F>{{Citeweb|title=书画艺术大师王学仲病逝 冯驥才吊唁追憶|url=http://culture.people.com.cn/BIG5/n/2013/1009/c172318-23140486.html|work=人民网|author=天津日报|date=2013-10-09|accessdate=2020-06-13|||}}</ref><ref name=H>{{Citeweb|title=王学仲,中国书法的一面大旗|url=http://www.022meishu.com/Calligraphy/2013/10-21/3745_0.html|work=天津美术网|author=罗文华|date=2013-10-21|accessdate=2020-06-13|||}}</ref>。2006年,王学仲获得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ref name=E/><ref name=F/>。
1980年应聘为[[日本]]国立[[筑波大学]]艺术系客座教授,从事美术教育工作数年,此后曾9次赴日讲学及文化交流,又到[[欧洲]]写生考察西方艺术。期间出版有《三只眼睛看世界》并获世界和平文化奖状<ref name=E/>。又为[[中国文联]]榮誉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天津文史研究馆名誉馆员、[[九三学社]]成员、天津市文联主席团成员、天津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天津大学]]教授。1986年天津大学接受日本友好人士捐资,建立王学仲艺术研究所“黾园”,王学仲任名誉所长<ref name=G>{{Citeweb|title=恭送黾园主人 怀念王学仲先生|url=http://www.022meishu.com/Calligraphy/2013/10-16/3699_0.html|work=天津美术网|author=左森|date=2013-10-16|accessdate=2020-06-13}}</ref><ref name=F>{{Citeweb|title=书画艺术大师王学仲病逝 冯驥才吊唁追憶|url=http://culture.people.com.cn/BIG5/n/2013/1009/c172318-23140486.html|work=人民网|author=天津日报|date=2013-10-09|accessdate=2020-06-13}}</ref><ref name=H>{{Citeweb|title=王学仲,中国书法的一面大旗|url=http://www.022meishu.com/Calligraphy/2013/10-21/3745_0.html|work=天津美术网|author=罗文华|date=2013-10-21|accessdate=2020-06-13}}</ref>。2006年,王学仲获得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ref name=E/><ref name=F/>。


=== 去世 ===
=== 去世 ===
第46行: 第46行:
|source=——[[俄罗斯]]画家、美术家协会理事会主席[[瓦连京·米哈伊洛维奇·西多罗夫]]<ref name=C/><ref name=B/>}}
|source=——[[俄罗斯]]画家、美术家协会理事会主席[[瓦连京·米哈伊洛维奇·西多罗夫]]<ref name=C/><ref name=B/>}}


王学仲诗、文、书、画四艺皆精<ref name=A/><ref name=B/><ref name=I>{{Citeweb|title=灵魂若有在 凯歌唱未休——怀念王学仲教授|url=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1110/c40531-23490481.html|work=中国共产党新闻网|author=张海|date=2013-11-10|accessdate=2020-06-13|||}}</ref>。其书法取法广泛,[[真草]]、[[隶书]]、[[篆书]]等书体皆擅。王学仲在国立北平艺专求学时,其师徐悲鸿评价他的书法:“方在少年,其书得有如是造诣,禀赋不凡,盖由天授,与之古人,在唐则近北海,宋则山谷,明则倪文正、王觉斯,而非赵、董世俗之姿可相并论。”<ref name=I/>
王学仲诗、文、书、画四艺皆精<ref name=A/><ref name=B/><ref name=I>{{Citeweb|title=灵魂若有在 凯歌唱未休——怀念王学仲教授|url=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1110/c40531-23490481.html|work=中国共产党新闻网|author=张海|date=2013-11-10|accessdate=2020-06-13}}</ref>。其书法取法广泛,[[真草]]、[[隶书]]、[[篆书]]等书体皆擅。王学仲在国立北平艺专求学时,其师徐悲鸿评价他的书法:“方在少年,其书得有如是造诣,禀赋不凡,盖由天授,与之古人,在唐则近北海,宋则山谷,明则倪文正、王觉斯,而非赵、董世俗之姿可相并论。”<ref name=I/>


[[绘画]]上,其画种多样,融会中西,擅长[[中国画]]与[[油画]]<ref name=F/>。其中国画多作[[山水画]]和人物画,主张“重、拙、奇、旷”的艺术风格,亦偶为[[花鸟画]]题材<ref name=C/><ref>{{cite journal|title=王学仲山水画中的“重”“拙”“奇”“旷”|author=马亮|journal=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year=2019|issue=S1}}</ref>。
[[绘画]]上,其画种多样,融会中西,擅长[[中国画]]与[[油画]]<ref name=F/>。其中国画多作[[山水画]]和人物画,主张“重、拙、奇、旷”的艺术风格,亦偶为[[花鸟画]]题材<ref name=C/><ref>{{cite journal|title=王学仲山水画中的“重”“拙”“奇”“旷”|author=马亮|journal=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year=2019|issue=S1}}</ref>。
第69行: 第69行:


=== 艺术思想 ===
=== 艺术思想 ===
[[File:王学仲在四我庭.jpg|缩略图|王学仲20世纪90年代在[[天津大学]]黾园内的四我庭留影,“四我庭”之名即取自王学仲“黾学”思想中的“四我”一条。|150px]]
[[File:王学仲在四我庭.jpg|thumb|王学仲20世纪90年代在[[天津大学]]黾园内的四我庭留影,“四我庭”之名即取自王学仲“黾学”思想中的“四我”一条。|150px]]
王学仲曾提出“黾学”主张,以其原名“黾”命名,是一个包含其对[[哲学]]、[[美学]]、[[书法|书学]]、[[绘画|画学]]和[[文学]]等理解的立体式的学术体系<ref name=B/><ref>{{Citeweb|title=“黾学学派”创始人——访著名书画家王学仲|url=http://www.wenming.cn/wxys/renwu/201112/t20111202_408885.shtml|work=中国文明网|author=人民日报海外版|date=2011-12-02|accessdate=2020-06-13|||}}</ref><ref>{{cite journal|title=“黾学”丹青——王学仲访谈|journal=中国书法|year=2012|issue=5}}</ref><ref>{{cite journal|title=黾学论纲|journal=东岳论丛|author=王欣荣|year=2004|issue=6}}</ref>。
王学仲曾提出“黾学”主张,以其原名“黾”命名,是一个包含其对[[哲学]]、[[美学]]、[[书法|书学]]、[[绘画|画学]]和[[文学]]等理解的立体式的学术体系<ref name=B/><ref>{{Citeweb|title=“黾学学派”创始人——访著名书画家王学仲|url=http://www.wenming.cn/wxys/renwu/201112/t20111202_408885.shtml|work=中国文明网|author=人民日报海外版|date=2011-12-02|accessdate=2020-06-13}}</ref><ref>{{cite journal|title=“黾学”丹青——王学仲访谈|journal=中国书法|year=2012|issue=5}}</ref><ref>{{cite journal|title=黾学论纲|journal=东岳论丛|author=王欣荣|year=2004|issue=6}}</ref>。


王学仲“黾学”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画、二合、三怪、四我、五象、六学、七艺”。“一画”即文人画,“二合”指意象合一,“三怪”即徐悲鸿对他“诗、书、画”奇特性的评价,体现了其“艺必己出”的艺术思想,“四我”即“扬我国风,励我民魂,求我时尚,写我怀抱”,“五象”即“表象、意象、气象、空象、色象”,“六学”即文学、美学、文艺学、宗教学、哲学、历史学,“七艺”即“绘画、书法、诗词、治印、雕塑、散文、小说”,其认为诸门样样通晓、融会贯通后,可以“卓然成家”<ref name=D/><ref name=B/>。
王学仲“黾学”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画、二合、三怪、四我、五象、六学、七艺”。“一画”即文人画,“二合”指意象合一,“三怪”即徐悲鸿对他“诗、书、画”奇特性的评价,体现了其“艺必己出”的艺术思想,“四我”即“扬我国风,励我民魂,求我时尚,写我怀抱”,“五象”即“表象、意象、气象、空象、色象”,“六学”即文学、美学、文艺学、宗教学、哲学、历史学,“七艺”即“绘画、书法、诗词、治印、雕塑、散文、小说”,其认为诸门样样通晓、融会贯通后,可以“卓然成家”<ref name=D/><ref name=B/>。
第76行: 第76行:
== 主要作品 ==
== 主要作品 ==
=== 书画 ===
=== 书画 ===
* 《[[上野四季繁荣图]]》(于[[上野站]]新干线剪票口)<ref>{{cite news|title=景德镇首幅出口的陶瓷壁画-王学仲与《上野四季繁荣图》|url=http://www.jdztc.com/jdztc/Article/Class11/Class47/253.html|publisher=陶瓷研究|date=2005-04-07|accessdate=2017-10-04|||}}</ref>
* 《[[上野四季繁荣图]]》(于[[上野站]]新干线剪票口)<ref>{{cite news|title=景德镇首幅出口的陶瓷壁画-王学仲与《上野四季繁荣图》|url=http://www.jdztc.com/jdztc/Article/Class11/Class47/253.html|publisher=陶瓷研究|date=2005-04-07|accessdate=2017-10-04}}</ref>
* 《[[垂杨饮马]]》
* 《[[垂杨饮马]]》
* 《[[怀思图]]》
* 《[[怀思图]]》
第88行: 第88行:
* 《[[王学仲诗词选集]]》
* 《[[王学仲诗词选集]]》
* 《[[三只眼睛看世界]]》
* 《[[三只眼睛看世界]]》
* 《[[吼哈]]》([[长篇小说]])<ref name=E/><ref name=J>{{Citeweb|title=从《吼哈》看王学仲先生的艺术思维|url=http://www.pengmenstudio.com/case_view.aspx?TypeId=145&Id=681&Fid=t4:145:4|work=彭门工作室|author=彭庆濤|date=2018-06-17|accessdate=2020-06-13|||}}</ref>
* 《[[吼哈]]》([[长篇小说]])<ref name=E/><ref name=J>{{Citeweb|title=从《吼哈》看王学仲先生的艺术思维|url=http://www.pengmenstudio.com/case_view.aspx?TypeId=145&Id=681&Fid=t4:145:4|work=彭门工作室|author=彭庆濤|date=2018-06-17|accessdate=2020-06-13}}</ref>


== 纪念 ==
== 纪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