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树铮: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机器人:清理不当的来源;移除无用的模板参数;替换{{reflist}}等模板参数;替换裸露的<references />)
(机器人:清理不当的来源、移除无用的模板参数)
 
第20行: 第20行:
1901年,徐树铮弃文从武,到[[济南]]上书[[山东巡抚]][[袁世凯]],陈述经武之道,未得赏识,后被推荐加入[[段祺瑞]][[幕府]],成为其[[记室]]。1905年,被段保送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就读。
1901年,徐树铮弃文从武,到[[济南]]上书[[山东巡抚]][[袁世凯]],陈述经武之道,未得赏识,后被推荐加入[[段祺瑞]][[幕府]],成为其[[记室]]。1905年,被段保送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就读。


1910年,[[日本士官学校]]第七期步兵科毕业,回国后在段祺瑞的部队任[[清朝]][[陆军第六镇|第六镇]]军事参议。1911年,任段祺瑞第一军总参谋。1912年,[[辛亥革命]]爆发,徐树铮为段祺瑞起草《'''[[北洋五十将乞共和电]]'''》<ref name=徐>{{cite journal |title=1925年12月30日,北洋军阀皖系将领徐树铮于廊坊车站遭冯玉祥仇杀 |url=http://k.sina.com.cn/article_3579599314_d55c59d20010025u8.html |journal= |access-date=2018年4月3日 |||}}</ref>与《'''乞共和第二电'''》<ref name=徐/>,以武力威胁,称“謹率全军将士入京,与王公剖陈利害”,迫使[[隆裕太后]]同意[[宣统退位]]。
1910年,[[日本士官学校]]第七期步兵科毕业,回国后在段祺瑞的部队任[[清朝]][[陆军第六镇|第六镇]]军事参议。1911年,任段祺瑞第一军总参谋。1912年,[[辛亥革命]]爆发,徐树铮为段祺瑞起草《'''[[北洋五十将乞共和电]]'''》<ref name=徐>{{cite journal |title=1925年12月30日,北洋军阀皖系将领徐树铮于廊坊车站遭冯玉祥仇杀 |url=http://k.sina.com.cn/article_3579599314_d55c59d20010025u8.html |journal= |access-date=2018年4月3日 }}</ref>与《'''乞共和第二电'''》<ref name=徐/>,以武力威胁,称“謹率全军将士入京,与王公剖陈利害”,迫使[[隆裕太后]]同意[[宣统退位]]。


1912年至1914年,徐树铮先后任军学司司长、军马司司长、[[北洋将军府|将军府]]事务厅长等职。1914年5月,徐树铮任[[陆军部]]次长,年仅34岁,为次长中最年轻者。12月,与粤东学堂总理[[梁士诒]]订立合同租赁校舍创办'''正志中学'''(现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前身)。1915年[[袁世凯称帝]]时,因其劝段祺瑞抵制[[帝制]],遭[[袁世凯]]罢免。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总统,段祺瑞为[[北洋政府]][[中华民国国务院|国务院]]总理,徐树铮复任[[第一次段祺瑞内阁改组内阁|段祺瑞改组内阁]]的陆军次长兼国务院秘书长。因常对黎元洪蛮横无理,在[[府院之争]]中被革职。1917年,徐策动[[张勋]]以[[辮军]]驅逐黎元洪,立[[宣统帝]][[复辟]],即[[辮军复辟]]事件。事后又策划了段祺瑞讨伐张勋的[[讨逆军]]行动,后任陆军总次长,主张武力统一中国,消灭[[陆荣廷]]、[[孙中山]]的南方[[护法运动|护法军]]。
1912年至1914年,徐树铮先后任军学司司长、军马司司长、[[北洋将军府|将军府]]事务厅长等职。1914年5月,徐树铮任[[陆军部]]次长,年仅34岁,为次长中最年轻者。12月,与粤东学堂总理[[梁士诒]]订立合同租赁校舍创办'''正志中学'''(现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前身)。1915年[[袁世凯称帝]]时,因其劝段祺瑞抵制[[帝制]],遭[[袁世凯]]罢免。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总统,段祺瑞为[[北洋政府]][[中华民国国务院|国务院]]总理,徐树铮复任[[第一次段祺瑞内阁改组内阁|段祺瑞改组内阁]]的陆军次长兼国务院秘书长。因常对黎元洪蛮横无理,在[[府院之争]]中被革职。1917年,徐策动[[张勋]]以[[辮军]]驅逐黎元洪,立[[宣统帝]][[复辟]],即[[辮军复辟]]事件。事后又策划了段祺瑞讨伐张勋的[[讨逆军]]行动,后任陆军总次长,主张武力统一中国,消灭[[陆荣廷]]、[[孙中山]]的南方[[护法运动|护法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