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節: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机器人:清理不当的来源、移除无用的模板参数)
(机器人:清理不当的来源、移除无用的模板参数)
 
第28行: 第28行:


== 生平 ==
== 生平 ==
刘节之父刘景晨是知名学者,曾和浙籍议员坚决反对曹锟贿选总统<ref>{{cite journal |url =https://www.tsinghua.edu.cn/info/1661/56213.htm |title =刘节:史家风骨士子魂-清华大学 |accessdate =2021-06-05 |author =周豫 刘扬 |language =zh-hans }}</ref>。刘节早年毕业于浙江省立第十中学(今温州中学)。毕业于[[上海国民大学]]哲学系,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为该院第二届学生,师从[[王国维]]、[[梁启超]]和[[陈寅恪]]。1949年初随陈寅恪到[[岭南大学 (广州)|岭南大学]]任教。1952年10月,岭南大学并入[[中山大学]],刘节转为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ref>{{cite journal |url =http://www.gotoread.com/mag/2617/sarticle_29599.html |title =谁向谁下跪 |accessdate =2009-06-05 |author =孙玉祥 |language =zh-hans |publisher =杂文选刊 |||}}</ref>。后成为历史系主任。
刘节之父刘景晨是知名学者,曾和浙籍议员坚决反对曹锟贿选总统<ref>{{cite journal |url =https://www.tsinghua.edu.cn/info/1661/56213.htm |title =刘节:史家风骨士子魂-清华大学 |accessdate =2021-06-05 |author =周豫 刘扬 |language =zh-hans }}</ref>。刘节早年毕业于浙江省立第十中学(今温州中学)。毕业于[[上海国民大学]]哲学系,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为该院第二届学生,师从[[王国维]]、[[梁启超]]和[[陈寅恪]]。1949年初随陈寅恪到[[岭南大学 (广州)|岭南大学]]任教。1952年10月,岭南大学并入[[中山大学]],刘节转为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ref>{{cite journal |url =http://www.gotoread.com/mag/2617/sarticle_29599.html |title =谁向谁下跪 |accessdate =2009-06-05 |author =孙玉祥 |language =zh-hans |publisher =杂文选刊 }}</ref>。后成为历史系主任。


从一九五四年起,刘节便因屢屢挨批,被迫憤而辞去系主任之职<ref>{{cite journal|url =http://paper.wenweipo.com/2002/07/31/OT0207310025.htm|title =刘节与陈寅恪|accessdate =2009-06-05|date =2002年7月31日|author =洪光华|language =zh-hant|publisher =香港文汇报|||}}</ref>。在1958年政治运动迭起,至其后“[[文化大革命]]”时,刘节均表现出中国传统学人的道德气节。当时,曾经有人暗示刘节,只要批判其师陈寅恪,将会很快过关,但刘节卻丝亳沒有退缩,甚至愿意舍生取义代陈寅恪被批判,受尽屈辱,他被要求自我批判时说到:“我的学问远不及我的老师,今天我能代替他,是我的光榮!”<ref name="纪念著名历史学家刘节先生诞辰100周年">铁骨錚錚一鸿儒一一纪念著名历史学家刘节先生诞辰100周年。洪光华编,《鹿城文史资料(第14辑)》 温州市鹿城区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编,第38-40頁</ref>
从一九五四年起,刘节便因屢屢挨批,被迫憤而辞去系主任之职<ref>{{cite journal|url =http://paper.wenweipo.com/2002/07/31/OT0207310025.htm|title =刘节与陈寅恪|accessdate =2009-06-05|date =2002年7月31日|author =洪光华|language =zh-hant|publisher =香港文汇报}}</ref>。在1958年政治运动迭起,至其后“[[文化大革命]]”时,刘节均表现出中国传统学人的道德气节。当时,曾经有人暗示刘节,只要批判其师陈寅恪,将会很快过关,但刘节卻丝亳沒有退缩,甚至愿意舍生取义代陈寅恪被批判,受尽屈辱,他被要求自我批判时说到:“我的学问远不及我的老师,今天我能代替他,是我的光榮!”<ref name="纪念著名历史学家刘节先生诞辰100周年">铁骨錚錚一鸿儒一一纪念著名历史学家刘节先生诞辰100周年。洪光华编,《鹿城文史资料(第14辑)》 温州市鹿城区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编,第38-40頁</ref>


1962年11月在一次会议上,刘节公开提出不同于官方主流观点的阶级对抗的解释,他认为中国的历史模式跟西方的不同,阶级斗争可能曾经支配西方历史的发展,并且可以解释当代的事件,却不曾支配中国的发展。并认为不应该将阶级的概念不适当地强加于古人。<ref>参加《中国的哲学研究》,1972-1973,18</ref>
1962年11月在一次会议上,刘节公开提出不同于官方主流观点的阶级对抗的解释,他认为中国的历史模式跟西方的不同,阶级斗争可能曾经支配西方历史的发展,并且可以解释当代的事件,却不曾支配中国的发展。并认为不应该将阶级的概念不适当地强加于古人。<ref>参加《中国的哲学研究》,1972-1973,18</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