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re: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机器人:自动替换格式)
(机器人:清理不当的来源、移除无用的模板参数)
 
第18行: 第18行:
| products = [[电子游戏]]
| products = [[电子游戏]]
| owner = [[微软]]
| owner = [[微软]]
| num_employees = 约200人<ref>{{cite web|url=http://www.mundorare.com/features/the-men-who-knew-too-much/4|title=MundoRare, Mark Edmonds and Duncan Botwood interview|access-date=2013-06-23|||}}</ref>
| num_employees = 约200人<ref>{{cite web|url=http://www.mundorare.com/features/the-men-who-knew-too-much/4|title=MundoRare, Mark Edmonds and Duncan Botwood interview|access-date=2013-06-23}}</ref>
| parent = [[任天堂]]<small>(1994年-2002年)</small><br>[[Xbox游戏工作室]]<small>(2002年至今)</small>
| parent = [[任天堂]]<small>(1994年-2002年)</small><br>[[Xbox游戏工作室]]<small>(2002年至今)</small>
| homepage = http://www.rare.co.uk/
| homepage = http://www.rare.co.uk/
第33行: 第33行:
== 公司历史 ==
== 公司历史 ==
=== 创建及早期(1985-1993) ===
=== 创建及早期(1985-1993) ===
Rare由英国的软件公司'''Ashby Computers & Graphics Ltd.'''演变而来(更为人熟知的是其[[商业名称|商品名]]:Ultimate Play the Game),由前[[街机游戏]]开发者{{le|提姆·斯坦珀与克里斯·斯坦珀|Tim and Chris Stamper}}创建。<ref name="IGN history">{{cite web |accessdate=2012-05-17 |url=http://uk.retro.ign.com/articles/894/894511p1.html |title=IGN Presents the History of Rare |publisher=[[IGN]] |date=2008-07-29 |first=Rus |last=McLaughlin |||}}</ref>由于不满意他们在早期[[8位元]]个人[[家用电脑]],例如[[Sinclair ZX Spectrum]]上的表现,斯坦珀兄弟将目光转到了开发在日本以外发售的[[FC游戏机]]游戏。与此同时,他们将Ultimate Play the Game的部分作品卖给了英国游戏发行商U.S. Gold;并于1985年,在Ashby Computers & Graphics Ltd.内部建立了一个子部门,这就是Rare Ltd.<ref name="IGN history"/>
Rare由英国的软件公司'''Ashby Computers & Graphics Ltd.'''演变而来(更为人熟知的是其[[商业名称|商品名]]:Ultimate Play the Game),由前[[街机游戏]]开发者{{le|提姆·斯坦珀与克里斯·斯坦珀|Tim and Chris Stamper}}创建。<ref name="IGN history">{{cite web |accessdate=2012-05-17 |url=http://uk.retro.ign.com/articles/894/894511p1.html |title=IGN Presents the History of Rare |publisher=[[IGN]] |date=2008-07-29 |first=Rus |last=McLaughlin }}</ref>由于不满意他们在早期[[8位元]]个人[[家用电脑]],例如[[Sinclair ZX Spectrum]]上的表现,斯坦珀兄弟将目光转到了开发在日本以外发售的[[FC游戏机]]游戏。与此同时,他们将Ultimate Play the Game的部分作品卖给了英国游戏发行商U.S. Gold;并于1985年,在Ashby Computers & Graphics Ltd.内部建立了一个子部门,这就是Rare Ltd.<ref name="IGN history"/>


建立Rare最初的目的是通过[[逆向工程]]和检索当时已有的FC游戏的代码来更深入地了解FC游戏机的工作原理和编程,其结果是令人满意的;Rare将他们的技术演示带到了任天堂总部所在的日本京都,并交给了当时美国任天堂主席[[荒川实]],他对于这家英国公司的演示表示惊喜,而任天堂官方也将Rare加入到任天堂许可开发商的名单中。<ref name="NGCdevRare">[http://www.ign.com/articles/2001/03/01/gamecube-developer-profile-rare GAMECUBE DEVELOPER PROFILE: RARE] .IGN.2001-03-01.[2018-01-01].</ref>于是在1986年,公司将Ultimate的品牌完全卖给了U.S. Gold,并在同年宣布停止为ZX Spectrum制作游戏。在说服[[任天堂]]允许他们为任天堂的游戏平台开发游戏后,Rare于1986年在任天堂的街机筐体[[任天堂对战系统|Nintendo VS. System]]上推出了他们(为任天堂硬件平台)的第一款游戏《Slalom》。《Slalom》是一款滑雪主题的运动类街机游戏,玩家需要用像滑雪杖一样的操纵杆进行游戏,本作于1987年在欧美地区发售了NES(海外版FC)版本的游戏。
建立Rare最初的目的是通过[[逆向工程]]和检索当时已有的FC游戏的代码来更深入地了解FC游戏机的工作原理和编程,其结果是令人满意的;Rare将他们的技术演示带到了任天堂总部所在的日本京都,并交给了当时美国任天堂主席[[荒川实]],他对于这家英国公司的演示表示惊喜,而任天堂官方也将Rare加入到任天堂许可开发商的名单中。<ref name="NGCdevRare">[http://www.ign.com/articles/2001/03/01/gamecube-developer-profile-rare GAMECUBE DEVELOPER PROFILE: RARE] .IGN.2001-03-01.[2018-01-01].</ref>于是在1986年,公司将Ultimate的品牌完全卖给了U.S. Gold,并在同年宣布停止为ZX Spectrum制作游戏。在说服[[任天堂]]允许他们为任天堂的游戏平台开发游戏后,Rare于1986年在任天堂的街机筐体[[任天堂对战系统|Nintendo VS. System]]上推出了他们(为任天堂硬件平台)的第一款游戏《Slalom》。《Slalom》是一款滑雪主题的运动类街机游戏,玩家需要用像滑雪杖一样的操纵杆进行游戏,本作于1987年在欧美地区发售了NES(海外版FC)版本的游戏。


在接下来的四年中,Rare不仅为NES平台制作了超过40款的游戏,还为任天堂的掌机平台[[Game Boy]]制作了几款游戏,这期间诞生了像《巫师与武士》、《Captain Skyhawk》和《R.C. Pro-Am》等。<ref name="IGN history"/>据Rare早期员工之一的Ste Pickford回忆:Rare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那段时间里只是想趁那个机会尽可能多地制作游戏。<ref name="NES Bit">{{cite web |accessdate=2011-03-14 |url=http://www.nes-bit.com/?p=4328 |title=Interview with Ste Pickford |publisher=NES-Bit |||}}</ref>当下一代主机[[超級任天堂|超级任天堂]]还在设想阶段时,Rare自己限制了《战斗蛙》系列推出新作的速度,并决定将在NES时期获得的重要利润投入到采购当时相当昂贵的[[硅谷图形公司]]工作站中。这一举措将Rare推向了当时全英国技术最先进的游戏开发商的位置,并在国际上也占有了一席之地。<ref name="IGN history"/>
在接下来的四年中,Rare不仅为NES平台制作了超过40款的游戏,还为任天堂的掌机平台[[Game Boy]]制作了几款游戏,这期间诞生了像《巫师与武士》、《Captain Skyhawk》和《R.C. Pro-Am》等。<ref name="IGN history"/>据Rare早期员工之一的Ste Pickford回忆:Rare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那段时间里只是想趁那个机会尽可能多地制作游戏。<ref name="NES Bit">{{cite web |accessdate=2011-03-14 |url=http://www.nes-bit.com/?p=4328 |title=Interview with Ste Pickford |publisher=NES-Bit }}</ref>当下一代主机[[超級任天堂|超级任天堂]]还在设想阶段时,Rare自己限制了《战斗蛙》系列推出新作的速度,并决定将在NES时期获得的重要利润投入到采购当时相当昂贵的[[硅谷图形公司]]工作站中。这一举措将Rare推向了当时全英国技术最先进的游戏开发商的位置,并在国际上也占有了一席之地。<ref name="IGN history"/>


=== 任天堂时期(1994-2002) ===
=== 任天堂时期(1994-2002) ===
第45行: 第45行:
1996年开始在全球陆续发售的任天堂新一代家用主机——[[任天堂64]](Nintendo 64)成为了令Rare获得举世瞩目的基石,任天堂64在当时作为性能最强劲的游戏主机,也为Rare日后能大展拳脚提供了空间。Rare为任天堂64制作的第一款游戏是《{{le|杀手本能2|Killer Instinct 2}}》的特别版《{{le|杀手本能 黄金版|Killer Instinct Gold}}》(Killer Instinct Gold);本作由《杀手本能2》的街机版移植到任天堂64平台,介于任天堂64依旧采用卡带作为游戏介质,本作在画面上不得不有所缩水以适配容量有限的卡带。本作在游戏内容上较街机版新增了团队战斗模式、练习及进阶练习模式、游戏隐藏要素,并且全部3D化了游戏中的所有场景(街机版使用的是景深贴图);作为家用主机游戏,《杀手本能 黄金版》还增加了游戏选项菜单供玩家调节游戏时战斗时间、出血颜色、按键设定、音效设定以及管理“手柄包”(任天堂64手柄的扩展装置,提供额外的储存空间给游戏存档,《杀手本能 黄金版》利用该装置储存玩家的最高分数和游戏设定等数据)。游戏获得了《[[任天堂力量]]》在1996年颁发的『任天堂力量大奖』(Nintendo Power Awards)的最佳格斗竞赛游戏和最佳编码游戏,以及最佳多人游戏的第二名和最佳玩家操控游戏的第三名。<ref name=np>''Nintendo Power'' #96 (May 1997)</ref>
1996年开始在全球陆续发售的任天堂新一代家用主机——[[任天堂64]](Nintendo 64)成为了令Rare获得举世瞩目的基石,任天堂64在当时作为性能最强劲的游戏主机,也为Rare日后能大展拳脚提供了空间。Rare为任天堂64制作的第一款游戏是《{{le|杀手本能2|Killer Instinct 2}}》的特别版《{{le|杀手本能 黄金版|Killer Instinct Gold}}》(Killer Instinct Gold);本作由《杀手本能2》的街机版移植到任天堂64平台,介于任天堂64依旧采用卡带作为游戏介质,本作在画面上不得不有所缩水以适配容量有限的卡带。本作在游戏内容上较街机版新增了团队战斗模式、练习及进阶练习模式、游戏隐藏要素,并且全部3D化了游戏中的所有场景(街机版使用的是景深贴图);作为家用主机游戏,《杀手本能 黄金版》还增加了游戏选项菜单供玩家调节游戏时战斗时间、出血颜色、按键设定、音效设定以及管理“手柄包”(任天堂64手柄的扩展装置,提供额外的储存空间给游戏存档,《杀手本能 黄金版》利用该装置储存玩家的最高分数和游戏设定等数据)。游戏获得了《[[任天堂力量]]》在1996年颁发的『任天堂力量大奖』(Nintendo Power Awards)的最佳格斗竞赛游戏和最佳编码游戏,以及最佳多人游戏的第二名和最佳玩家操控游戏的第三名。<ref name=np>''Nintendo Power'' #96 (May 1997)</ref>


在1997年伊始,Rare又为任天堂64推出了《{{le|暴力推土机|Blast Corps}}》(Blast Corps),这是一款以爽快著称的驾驶动作游戏。玩家通过驾驶各种各样的重型工程机械破坏摧毁地图上的建筑来为运送炸药的卡车开道。游戏不像当时同时期的驾驶或竞速游戏所采用主流的追尾视角,而是采用了有一定角度的俯视视角;在同年稍候推出的《[[侠盗猎车手]]》初代也选择了类似的这种视角。《暴力推土机》在推出后不仅得到了媒体方面的好评,在商业上也获得了不小的成就;本作在发售后的一年间获得了接近100万套的销量,作为一个不到10个人团队开发在任天堂64平台上的作品,这算是一个不错的成绩。<ref>{{Cite web | title = The making of@ Blast Corps by NowGamer | publisher = NowGamer | url = http://www.nowgamer.com/features/894698/the_making_of_blast_corps.html | date = 2009-01-19 | accessdate = 2014-04-12 | | | }}</ref>
在1997年伊始,Rare又为任天堂64推出了《{{le|暴力推土机|Blast Corps}}》(Blast Corps),这是一款以爽快著称的驾驶动作游戏。玩家通过驾驶各种各样的重型工程机械破坏摧毁地图上的建筑来为运送炸药的卡车开道。游戏不像当时同时期的驾驶或竞速游戏所采用主流的追尾视角,而是采用了有一定角度的俯视视角;在同年稍候推出的《[[侠盗猎车手]]》初代也选择了类似的这种视角。《暴力推土机》在推出后不仅得到了媒体方面的好评,在商业上也获得了不小的成就;本作在发售后的一年间获得了接近100万套的销量,作为一个不到10个人团队开发在任天堂64平台上的作品,这算是一个不错的成绩。<ref>{{Cite web | title = The making of@ Blast Corps by NowGamer | publisher = NowGamer | url = http://www.nowgamer.com/features/894698/the_making_of_blast_corps.html | date = 2009-01-19 | accessdate = 2014-04-12 }}</ref>


接下来的Rare推出的作品是一部由电影改编的游戏,而这款游戏——《[[黄金眼007|黄-{}-金眼007]]》可以说让[[第一人称射击游戏]]这一类型游戏在家用主机上达到了新的高度。在开发《暴力推土机》后,Rare将公司内部重新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小组同时进行制作不同的项目。最初Rare计划重组后将规模最大的一个平台游戏项目优先发售,但是最后开发延期,使得他们不得得更改发售计划,将其替换为另一个规模稍小的项目,这就是《-{黄-{}-金眼007}-》。游戏改编自[[黄金眼|-{zh-cn:同名电影;zh-tw:同名电影; zh-hk:电影《新铁金刚之金眼睛》;}-]],项目由[[马丁·霍利斯]]负责,由一个经验欠缺的小组进行开发。<ref>[http://www.nowgamer.com/features/921602/the_making_of_goldeneye.html The Making Of Goldeneye] .NowGamer.2011-05-11.[2017-09-29].</ref>受到[[世嘉]]的《[[VR战警]]》的影响,《-{黄-{}-金眼007}-》最初是一款轨道射击游戏;但之后开发组决定丰富游戏的玩法并将其改成第一人称射击游戏。像游戏中的潜入要素、爆头机制、手动上弹等要素都是第一次被引入到第一人称射击游戏类型之中,游戏在开发末期还加入了分屏多人游戏模式,允许最多4名玩家一同游戏。《-{黄-{}-金眼007}-》是Rare首次尝试第一人称射击类型,游戏在电影上映两年后游戏发售,并获得了业界极高的赞誉及不少奖项,游戏在全球范围内卖出超过800万份。<ref name="IGN history"/>
接下来的Rare推出的作品是一部由电影改编的游戏,而这款游戏——《[[黄金眼007|黄-{}-金眼007]]》可以说让[[第一人称射击游戏]]这一类型游戏在家用主机上达到了新的高度。在开发《暴力推土机》后,Rare将公司内部重新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小组同时进行制作不同的项目。最初Rare计划重组后将规模最大的一个平台游戏项目优先发售,但是最后开发延期,使得他们不得得更改发售计划,将其替换为另一个规模稍小的项目,这就是《-{黄-{}-金眼007}-》。游戏改编自[[黄金眼|-{zh-cn:同名电影;zh-tw:同名电影; zh-hk:电影《新铁金刚之金眼睛》;}-]],项目由[[马丁·霍利斯]]负责,由一个经验欠缺的小组进行开发。<ref>[http://www.nowgamer.com/features/921602/the_making_of_goldeneye.html The Making Of Goldeneye] .NowGamer.2011-05-11.[2017-09-29].</ref>受到[[世嘉]]的《[[VR战警]]》的影响,《-{黄-{}-金眼007}-》最初是一款轨道射击游戏;但之后开发组决定丰富游戏的玩法并将其改成第一人称射击游戏。像游戏中的潜入要素、爆头机制、手动上弹等要素都是第一次被引入到第一人称射击游戏类型之中,游戏在开发末期还加入了分屏多人游戏模式,允许最多4名玩家一同游戏。《-{黄-{}-金眼007}-》是Rare首次尝试第一人称射击类型,游戏在电影上映两年后游戏发售,并获得了业界极高的赞誉及不少奖项,游戏在全球范围内卖出超过800万份。<ref name="IGN history"/>
第65行: 第65行:
=== 微软时期(2002-至今) ===
=== 微软时期(2002-至今) ===
[[File:Rare logo.svg|right|thumb|125px|Rare在微软时期使用过的Logo。<br>(使用时间:2010年-2015年)]]
[[File:Rare logo.svg|right|thumb|125px|Rare在微软时期使用过的Logo。<br>(使用时间:2010年-2015年)]]
进入新千年,随着游戏开发的成本越来越高,任天堂却没有向Rare提供更多的资金,同时也没有进一步收购公司的股份,<ref name="Stampersbusiness">{{cite web|url=http://www.develop-online.net/interview/return-of-a-legend-rare-co-founder-tim-stamper-on-the-past-present-and-future/0209651|title=Return of a Legend: Rare co-founder Tim Stamper on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first=James|last=Batchelor|work=[[Develop (magazine)|Develop]]|date=2015-08-03|accessdate=2016-01-14|||}}</ref><!-- removed_ref site146 by WaitSpring-bot (template) -->这让公司的创始人斯坦珀兄弟感到费解,在日后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对任天堂并没有完全收购工作室感到讶异。<ref>{{cite web|url=http://www.nintendolife.com/news/2015/08/rare_co-founder_has_no_idea_why_nintendo_didnt_buy_the_studio_outright|title=Rare Co-Founder Has No Idea Why Nintendo Didn't Buy The Studio Outright|first=Damien|last=McFerran|work=[[Nintendo Life]]|date=2015-08-04|accessdate=2016-01-22|||}}</ref>随着资金压力的越来越大,Rare开始寻找潜在的买家。<ref name="Killed">{{cite web|url=http://www.eurogamer.net/articles/2012-02-08-who-killed-rare|title=Who Killed Rare: Did Microsoft ruin Britain's greatest game studio?|first=Simon|last=Parkin|work=[[Eurogamer]]|date=2012-02-08|accessdate=2015-12-29|||}}</ref>在2000年开始,来自[[动视]]和[[微软]]的人不断前往这家位于莱斯特郡的游戏公司谈论收购事宜。<ref name="1UP Activision">{{cite web |accessdate=2011-03-18 |url=http://www.1up.com/news/activision-initially-almost-bought-rare |title=Activision Initially Almost Bought Rare |work=[[1UP.com]] |date=2010-10-27 |first=Kris |last=Pigna |||}}</ref>最终Rare拒绝了动视的邀约而选择微软,2002年9月24日,微软宣布以3.75亿美元收购Rare。<ref name="Microsoft">{{cite news|title=Microsoft Acquires Video Game Powerhouse Rare Ltd.|publisher=[[微软|Microsoft]]|url=https://news.microsoft.com/2002/09/24/microsoft-acquires-video-game-powerhouse-rare-ltd/|accessdate=2016-01-14|date=2002-09-26|||}}</ref><ref>{{cite web|url=http://www.develop-online.net/news/activision-s-deal-to-steal-rare-collapsed/0108032|title=Activision's deal to steal Rare|first=Rob|last=Crossley|work=[[Develop (magazine)|Develop]]|date=2010-10-27|accessdate=2015-12-29|||}}</ref>至此Rare成为了微软的第一方工作室,它将为[[Xbox]]开发游戏。而Rare此前为任天堂制作的游戏像《大金刚国度》系列和《星际火狐大冒险》等原任天堂游戏系列和游戏角色的版权卖给任天堂,而像《[[杀手本能]]》、《{{le|松鼠库克|Conker (series)}}》、《[[班卓熊大冒险]]》和《{{le|完美黑暗|Perfect Dark (series)}}》等系列归为Rare自己所有。<ref name="video games daily">{{cite web |accessdate=2011-03-16 |url=http://archive.videogamesdaily.com/features/rareware_int.asp |title=The Rareware Interview |publisher=Video Games Daily |date=2003-02-17 |first=Adam |last=Doree |||}}</ref>尚未发售的《{{le|迪迪刚赛车|Diddy Kong Racing}}》新作亦因为迪迪刚已成为任天堂的角色而终止开发<ref name="IGN history"/><ref name="HG">{{cite web|url=http://www.hardcoregamer.com/2014/07/18/rares-problem-is-not-microsoft/94459/|title=Rare’s Problem Is Not Microsoft|first=Alex|last=Carlson|work=[[Hardcore Gamer]]|date=2014-07-18|accessdate=2015-12-29|||}}</ref>(并不是之后由任天堂发行的《迪迪刚赛车DS》,这是基于任天堂64平台《迪迪刚赛车》游戏的重制版)。
进入新千年,随着游戏开发的成本越来越高,任天堂却没有向Rare提供更多的资金,同时也没有进一步收购公司的股份,<ref name="Stampersbusiness">{{cite web|url=http://www.develop-online.net/interview/return-of-a-legend-rare-co-founder-tim-stamper-on-the-past-present-and-future/0209651|title=Return of a Legend: Rare co-founder Tim Stamper on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first=James|last=Batchelor|work=[[Develop (magazine)|Develop]]|date=2015-08-03|accessdate=2016-01-14}}</ref><!-- removed_ref site146 by WaitSpring-bot (template) -->这让公司的创始人斯坦珀兄弟感到费解,在日后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对任天堂并没有完全收购工作室感到讶异。<ref>{{cite web|url=http://www.nintendolife.com/news/2015/08/rare_co-founder_has_no_idea_why_nintendo_didnt_buy_the_studio_outright|title=Rare Co-Founder Has No Idea Why Nintendo Didn't Buy The Studio Outright|first=Damien|last=McFerran|work=[[Nintendo Life]]|date=2015-08-04|accessdate=2016-01-22}}</ref>随着资金压力的越来越大,Rare开始寻找潜在的买家。<ref name="Killed">{{cite web|url=http://www.eurogamer.net/articles/2012-02-08-who-killed-rare|title=Who Killed Rare: Did Microsoft ruin Britain's greatest game studio?|first=Simon|last=Parkin|work=[[Eurogamer]]|date=2012-02-08|accessdate=2015-12-29}}</ref>在2000年开始,来自[[动视]]和[[微软]]的人不断前往这家位于莱斯特郡的游戏公司谈论收购事宜。<ref name="1UP Activision">{{cite web |accessdate=2011-03-18 |url=http://www.1up.com/news/activision-initially-almost-bought-rare |title=Activision Initially Almost Bought Rare |work=[[1UP.com]] |date=2010-10-27 |first=Kris |last=Pigna }}</ref>最终Rare拒绝了动视的邀约而选择微软,2002年9月24日,微软宣布以3.75亿美元收购Rare。<ref name="Microsoft">{{cite news|title=Microsoft Acquires Video Game Powerhouse Rare Ltd.|publisher=[[微软|Microsoft]]|url=https://news.microsoft.com/2002/09/24/microsoft-acquires-video-game-powerhouse-rare-ltd/|accessdate=2016-01-14|date=2002-09-26}}</ref><ref>{{cite web|url=http://www.develop-online.net/news/activision-s-deal-to-steal-rare-collapsed/0108032|title=Activision's deal to steal Rare|first=Rob|last=Crossley|work=[[Develop (magazine)|Develop]]|date=2010-10-27|accessdate=2015-12-29}}</ref>至此Rare成为了微软的第一方工作室,它将为[[Xbox]]开发游戏。而Rare此前为任天堂制作的游戏像《大金刚国度》系列和《星际火狐大冒险》等原任天堂游戏系列和游戏角色的版权卖给任天堂,而像《[[杀手本能]]》、《{{le|松鼠库克|Conker (series)}}》、《[[班卓熊大冒险]]》和《{{le|完美黑暗|Perfect Dark (series)}}》等系列归为Rare自己所有。<ref name="video games daily">{{cite web |accessdate=2011-03-16 |url=http://archive.videogamesdaily.com/features/rareware_int.asp |title=The Rareware Interview |publisher=Video Games Daily |date=2003-02-17 |first=Adam |last=Doree }}</ref>尚未发售的《{{le|迪迪刚赛车|Diddy Kong Racing}}》新作亦因为迪迪刚已成为任天堂的角色而终止开发<ref name="IGN history"/><ref name="HG">{{cite web|url=http://www.hardcoregamer.com/2014/07/18/rares-problem-is-not-microsoft/94459/|title=Rare’s Problem Is Not Microsoft|first=Alex|last=Carlson|work=[[Hardcore Gamer]]|date=2014-07-18|accessdate=2015-12-29}}</ref>(并不是之后由任天堂发行的《迪迪刚赛车DS》,这是基于任天堂64平台《迪迪刚赛车》游戏的重制版)。


在[[Xbox (游戏机)|初代Xbox]]时期,制作了成为[[Xbox游戏工作室|XBOX第一方]]前就制订企划在2003年推出的《[[鬼屋大冒险]]》。同时重新制作过去旗下IP游戏的作品,在[[XBOX360|X360]]时期制作了在2008年推出的《{{le|班卓熊大冒险:改造大作战|Banjo-Kazooie: Nuts & Bolts}}》及Xone初期在2013年推出的《[[杀手本能 (2013年游戏)|新杀手本能]]》等游戏。在X360中后期及[[XBOX ONE|Xone]]初期的投身体感游戏制作,先后制作了在2010年推出的《[[Kinect 运动大会]]》及在2013年推出的《[[Kinect 运动大会:对抗赛|Kinect 运动大会对抗赛]]》等体感游戏。在Xone中后期投入制作了在2018年推出的《[[盜賊之海]]》,作为长期经营向项目持续进行改良及更新游戏内容。在2019年[[E3游戏展|E3发布会]]公布正在投入制作新的项目《EVERWILD 永恒荒野》其后确认为[[Xbox Series X/S|XSX/S]]的开发作品。
在[[Xbox (游戏机)|初代Xbox]]时期,制作了成为[[Xbox游戏工作室|XBOX第一方]]前就制订企划在2003年推出的《[[鬼屋大冒险]]》。同时重新制作过去旗下IP游戏的作品,在[[XBOX360|X360]]时期制作了在2008年推出的《{{le|班卓熊大冒险:改造大作战|Banjo-Kazooie: Nuts & Bolts}}》及Xone初期在2013年推出的《[[杀手本能 (2013年游戏)|新杀手本能]]》等游戏。在X360中后期及[[XBOX ONE|Xone]]初期的投身体感游戏制作,先后制作了在2010年推出的《[[Kinect 运动大会]]》及在2013年推出的《[[Kinect 运动大会:对抗赛|Kinect 运动大会对抗赛]]》等体感游戏。在Xone中后期投入制作了在2018年推出的《[[盜賊之海]]》,作为长期经营向项目持续进行改良及更新游戏内容。在2019年[[E3游戏展|E3发布会]]公布正在投入制作新的项目《EVERWILD 永恒荒野》其后确认为[[Xbox Series X/S|XSX/S]]的开发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