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語言: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综合治理:修正中国台湾与国家并列时的称呼3)
 
第29行: 第29行:
[[中華人民共和国]]的官方语言是[[現代標準漢語]]([[普通话]])。在[[闽语]]区、[[粤语]]区、[[客家话]]区、[[吴语]]区等区域的老一辈居民多以普通话作为[[第二语言]],新生代则改用[[推廣普通话]]为第一语言。一般[[官话]]区的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英文,也有些地区在幼儿园便已开始教授。在考试中,也有英语这一项。但英语的地位與香港不同,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使用英語或說話時[[中英夾雜]]。因此英語只視為外語,而不是第二語言。
[[中華人民共和国]]的官方语言是[[現代標準漢語]]([[普通话]])。在[[闽语]]区、[[粤语]]区、[[客家话]]区、[[吴语]]区等区域的老一辈居民多以普通话作为[[第二语言]],新生代则改用[[推廣普通话]]为第一语言。一般[[官话]]区的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英文,也有些地区在幼儿园便已开始教授。在考试中,也有英语这一项。但英语的地位與香港不同,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使用英語或說話時[[中英夾雜]]。因此英語只視為外語,而不是第二語言。


== 香港 ==
== 中国香港 ==
香港人的第一語言通常是[[粵語]]([[廣東話]]),第二語言是[[英語]]和[[普通話]]。不過,一些從[[中國大陸]]移居香港的人,可能會以[[普通话]]或粵語以外的[[漢語方言]](如[[上海話]]、[[潮州話]])為第一語言。
香港人的第一語言通常是[[粵語]]([[廣東話]]),第二語言是[[英語]]和[[普通話]]。不過,一些從[[中國大陸]]移居香港的人,可能會以[[普通话]]或粵語以外的[[漢語方言]](如[[上海話]]、[[潮州話]])為第一語言。


第36行: 第36行:
[[香港回歸]]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在香港鼓勵使用及學習普通話,鼓勵香港人在日常生活多使用[[兩文三語]],近年中國內地自由行旅客、工作白領和新移民增加,使普通話在香港日常生活的使用率也逐漸提高。中國經濟急速增長,為了到中國內地發展及工作需要,香港人也越來越注重普通話,但僅說普通話而不說粵語的內地人士在香港生活會比較困難。
[[香港回歸]]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在香港鼓勵使用及學習普通話,鼓勵香港人在日常生活多使用[[兩文三語]],近年中國內地自由行旅客、工作白領和新移民增加,使普通話在香港日常生活的使用率也逐漸提高。中國經濟急速增長,為了到中國內地發展及工作需要,香港人也越來越注重普通話,但僅說普通話而不說粵語的內地人士在香港生活會比較困難。


== 台灣 ==
== 中国台灣 ==
目前[[中華民國]]的官方語言及最普遍被使用的語言是[[现代标准汉语]]([[現代標準漢語]]的一支)。不過台灣人口中除了少部分來自北京、[[中國東北|東北]]一帶,母語([[北京官話]]、[[東北官話]])和國語高度相同的外省人外,其他大部分的[[外省人]]、[[福佬人]]、[[客家人]]及[[台湾少数民族]]都有自己原本的漢語方言或南島語系族語,對於大部分年長一輩的[[台灣人]]來說,國語是他們進入學校或社會以後,才開始學習和使用的語言,平常在家庭和日常生活時,則使用自己的本地方言。對他們來說國語是他們的第二語言,只在工作及接待外人時才使用,而[[闽南話]](台語)、[[客家話]]、原住民各族語言和外省家鄉話是他們的母語。
目前[[中華民國]]的官方語言及最普遍被使用的語言是[[现代标准汉语]]([[現代標準漢語]]的一支)。不過台灣人口中除了少部分來自北京、[[中國東北|東北]]一帶,母語([[北京官話]]、[[東北官話]])和國語高度相同的外省人外,其他大部分的[[外省人]]、[[福佬人]]、[[客家人]]及[[台湾少数民族]]都有自己原本的漢語方言或南島語系族語,對於大部分年長一輩的[[台灣人]]來說,國語是他們進入學校或社會以後,才開始學習和使用的語言,平常在家庭和日常生活時,則使用自己的本地方言。對他們來說國語是他們的第二語言,只在工作及接待外人時才使用,而[[闽南話]](台語)、[[客家話]]、原住民各族語言和外省家鄉話是他們的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