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切有部: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注释:​清理
→‎毘婆沙宗与经量部:​清理
 
第124行: 第124行:
[[世亲]]《[[阿毘达磨俱舍论]]》:“尊者[[大德法救|法救]]作如是说。由类不同三世有异。……此四种说一切有中。第一执法有'''转变'''故。应置[[数论 (印度哲学)|数论]]外道朋中。”<br />
[[世亲]]《[[阿毘达磨俱舍论]]》:“尊者[[大德法救|法救]]作如是说。由类不同三世有异。……此四种说一切有中。第一执法有'''转变'''故。应置[[数论 (印度哲学)|数论]]外道朋中。”<br />
[[众贤]]《[[阿毘达磨顺正理论]]》:“此四种说一切有中。传说最初执法转变故。应置在数论朋中。今谓不然。非彼尊者说有为法其体是常。历三世时法隐法显。但说诸法行于世时。体相虽同而性类异。此与尊者世友分同。何容判同数论外道。”<br />
[[众贤]]《[[阿毘达磨顺正理论]]》:“此四种说一切有中。传说最初执法转变故。应置在数论朋中。今谓不然。非彼尊者说有为法其体是常。历三世时法隐法显。但说诸法行于世时。体相虽同而性类异。此与尊者世友分同。何容判同数论外道。”<br />
[[印顺]]《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第六章说一切有部的四大论师,第一节大德法救,第三项大德法救的思想:“大德法救的教说,与『发智论』系──阿毘达磨论宗不同。法救是三世实有论者(『大毘婆沙论』所说的譬喻师,也是这样),不失为说一切有部的大师。他已论到极微等,有北方佛教的特色,但思想直承阿毘达磨论开展以前的佛法。对阿毘达磨论的论门,如“相应”,給予不同的解说。“因缘”,“成就不成就”,也是看作非实有性的。法救的教说,代表了说一切有部的初期思想,可为原始佛教的良好参考。……法救是说一切有部中的持[[修多罗]]者,譬喻者,是一位众所周知,不需要称呼名字的大德。『大毘婆沙论』的编集者,对大德法救的态度,有点故弄玄虚。管逐条的駁斥他,同时又推重他,确认他是说一切有部论师,大同阿毘达磨论宗。……反对『发智论』──阿毘达磨论宗,而发智学者不能不推重他,这可以想见大德在北方佛教界所有的崇高威望了!”
[[印顺]]《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第六章说一切有部的四大论师,第一节大德法救,第三项大德法救的思想:“大德法救的教说,与『发智论』系──阿毘达磨论宗不同。法救是三世实有论者(『大毘婆沙论』所说的譬喻师,也是这样),不失为说一切有部的大师。他已论到极微等,有北方佛教的特色,但思想直承阿毘达磨论开展以前的佛法。对阿毘达磨论的论门,如“相应”,給予不同的解说。“因缘”,“成就不成就”,也是看作非实有性的。法救的教说,代表了说一切有部的初期思想,可为原始佛教的良好参考。……法救是说一切有部中的持[[修多罗]]者,譬喻者,是一位众所周知,不需要称呼名字的大德。『大毘婆沙论』的编集者,对大德法救的态度,有点故弄玄虚。管逐条的駁斥他,同时又推重他,确认他是说一切有部论师,大同阿毘达磨论宗。……反对『发智论』──阿毘达磨论宗,而发智学者不能不推重他,这可以想见大德在北方佛教界所有的崇高威望了!”
</ref>。显示《大毘婆沙论》的编著者,表面上尊敬譬喻师,但实际上则完全反对譬喻师的论点,甚至将他们与分别说论同列,称为譬喻者分别论师。《大毘婆沙论》的编著,主要的目的就在于宣揚迦濕弥罗僧团认定的《发智论》教义,企图压制譬喻师的论点。
</ref>。显示《大毘婆沙论》的编著者,表面上尊敬譬喻师,但实际上则完全反对譬喻师的论点,甚至将他们与分别说论同列,称为譬喻者分别论师。《大毘婆沙论》的编著,主要的目的就在于宣揚迦濕弥罗僧团认定的《发智论》教义,企图压制譬喻师的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