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郎: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西汉时:​清理
无编辑摘要
第6行: 第6行:
== 西汉时 ==
== 西汉时 ==


《[[史記]]》中記載夜郎是当时[[西南夷]]中最大的国家<ref>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ref>,「临牂牁江」,[[漢武帝]]時因意圖攻打[[南越國]],派[[唐蒙 (汉朝)|唐蒙]]出使[[南越國]],發現當地有蜀地生產的枸醬,得知是從夜郎來的,因此上書武帝,可以通夜郎以制南越國,因此武帝派[[唐蒙]]出使夜郎,見其首領夜郎侯[[多同]],並厚賜其財物,約定要在當地設置郡縣官吏並以其子為[[縣令]],夜郎侯认为其国家漢朝距離遠,就暫且先答應,但後屢次不服於漢,後因此有了「漢孰我大」此一名言,成為「'''夜郎自大'''」一成語的典故{{efn|[[蒲松齡]]在《[[聊齋誌異]]·絳妃》中寫道:「駕砲車之狂雲,遂以夜郎自大。恃贪狼之逆气,漫以河伯为尊。」}}。
《[[史記]]》中記載夜郎是当时[[西南夷]]中最大的国家<ref>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ref>,「临牂牁江」,[[漢武帝]]時因意圖攻打[[南越國]],派[[唐蒙 (汉朝)|唐蒙]]出使[[南越國]],发现當地有蜀地生產的枸醬,得知是從夜郎來的,因此上書武帝,可以通夜郎以制南越國,因此武帝派[[唐蒙]]出使夜郎,見其首領夜郎侯[[多同]],並厚賜其財物,約定要在當地設置郡縣官吏並以其子為[[縣令]],夜郎侯认为其国家漢朝距離遠,就暫且先答應,但後屢次不服於漢,後因此有了「漢孰我大」此一名言,成為「'''夜郎自大'''」一成語的典故{{efn|[[蒲松齡]]在《[[聊齋誌異]]·絳妃》中寫道:「駕砲車之狂雲,遂以夜郎自大。恃贪狼之逆气,漫以河伯为尊。」}}。


[[建元 (西汉)|建元]]六年(前135年),以[[广汉郡]]南部和夜郎国地置[[犍为郡]]。犍为郡所辖四县——[[汉阳县 (西汉)|漢陽]]{{efn|相关文章指,[[汉阳县 (西汉)|汉阳县]]在今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赫章县]]境内<ref name=aa1/>{{Rp|21}}。}}、[[𨚲䣕縣 (西漢)|𨚲䣕]]{{efn|相关文章指,[[𨚲䣕縣 (西漢)|𨚲䣕縣]]在今云南省[[宣威市]]境内<ref name=aa1/>{{Rp|21}}。}}、[[朱提縣|朱提]]{{efn|相关文章指,[[朱提縣]]在今云南省[[昭通市]]境内<ref name=aa1/>{{Rp|21}}。}}、[[堂琅縣|堂琅]]{{efn|相关文章指,[[堂琅縣]]在今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巧家县]]内<ref name=aa1/>{{Rp|21}}。}},即是以“夜郎”和“夜郎旁小邑”新设<ref name="aa1">{{Cite journal
[[建元 (西汉)|建元]]六年(前135年),以[[广汉郡]]南部和夜郎国地置[[犍为郡]]。犍为郡所辖四县——[[汉阳县 (西汉)|漢陽]]{{efn|相关文章指,[[汉阳县 (西汉)|汉阳县]]在今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赫章县]]境内<ref name=aa1/>{{Rp|21}}。}}、[[𨚲䣕縣 (西漢)|𨚲䣕]]{{efn|相关文章指,[[𨚲䣕縣 (西漢)|𨚲䣕縣]]在今云南省[[宣威市]]境内<ref name=aa1/>{{Rp|21}}。}}、[[朱提縣|朱提]]{{efn|相关文章指,[[朱提縣]]在今云南省[[昭通市]]境内<ref name=aa1/>{{Rp|21}}。}}、[[堂琅縣|堂琅]]{{efn|相关文章指,[[堂琅縣]]在今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巧家县]]内<ref name=aa1/>{{Rp|21}}。}},即是以“夜郎”和“夜郎旁小邑”新设<ref name="aa1">{{Cite journal
第47行: 第47行:
== 其它 ==
== 其它 ==


夜郎自稱「Zina」,在西元前就處於南亞东亚交通的要衝,Geoff Wade主張「Zina」是梵文「Cīna」以及英文「China」的語源,可以解梵文在秦朝之前就以Cīna來指中国。<ref>{{cite book
夜郎自稱「Zina」,在西元前就處於南亞东亚交通的要衝,Geoff Wade主張「Zina」是梵文「Cīna」以及英文「China」的語源,可以解梵文在秦朝之前就以Cīna來指中国。<ref>{{cite book
|editor=Lipi Ghosh
|editor=Lipi Ghosh
|title=''The Southern Silk Route: Historical Links and Contemporary Convergences''
|title=''The Southern Silk Route: Historical Links and Contemporary Converg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