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第1行: 第1行:
{{他用|人民 (刊物)}}
{{他用|人民 (刊物)}}
{{Not|公民}}
{{Not|公民}}
'''人民''',泛指[[百姓]]<ref>《孟子.尽心下》:“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何物强藩,誘致邻寇,蕩摇我边疆,俘杀我人民。”</ref>[[个人|人]]的[[集合]]。通常住在同一[[国家]]或[[地区]]、享有一定[[权利]]的人的集合构成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民'''。
'''人民''',泛指[[百姓]]<ref>《孟子.尽心下》:“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何物强藩,誘致邻寇,蕩摇我边疆,俘杀我人民。”</ref>,即[[个人|人]]的[[集合]]。通常住在同一[[国家]]或[[地区]]、享有一定[[权利]]的人的集合构成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民'''。

== 语用变迁 ==
“人民”一词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已有之,《[[周礼]]》中有“[[大司徒]]之职,掌建邦之土地之图,与其人民之数,以佐王安扰邦国”的说法。这里的“人民”一词指的是与“君主、群臣百官”相对应的群体。

[[梁启超]]对近代国家的构成要素之一时使用的则是“人民”。<ref>李华兴、吴嘉勋编《梁启超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71页。</ref>[[孙中山]]早期从事革命活动时也多用“人民”一词。

1919年[[李大钊]]在《宰猪场式的政治》一文中所使用的“人民”一词,已不再是指全体[[国民]],而是指与统治者相对立的群体:“我们的政治,是宰猪场式的政治,把我们人民当作猪宰,拿我们的血肉骨头,喂饱了那些文武豺狼。”<ref>《李大钊全集》(修订本)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450页。</ref>这种“人民”概念的使用,在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中产生了极大影响。


== 参见 ==
== 参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