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米勒兰: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我来啦, replaced: 國 → 国 (5), 學 → 学, 會 → 会 (2), 黨 → 党 (2), 主義 → 主义, 無 → 无, 領 → 领, 來 → 来, 圖 → 图, 於 → 于, 選 → 选, 蘭 → 兰 (3), 並 → 并, 後 → 后 (2), 聯 → 联 (2), 總 → 总 (3), 統 → 统, 試 → 试, 資 → 资, 當 → 当, 壓 → 压, 職 → 职, 時 → 时, 溫 → 温, 獨 → 独, 辭 → 辞)
(机器人:自动替换格式;整理源码)
 
第29行: 第29行:
| resting_place = [[巴黎]][[帕西公墓]]
| resting_place = [[巴黎]][[帕西公墓]]
| spouse = 让娜·米勒兰
| spouse = 让娜·米勒兰
| children = 让·米勒兰<br />爱丽丝·米勒兰<br />雅克·米勒兰<br />玛泰·米勒兰
| children = 让·米勒兰<br>爱丽丝·米勒兰<br>雅克·米勒兰<br>玛泰·米勒兰
| nationality = 法国
| nationality = 法国
| party = 独立社会主义者(1885-1911)<br>共和-社会党(1911-1920)<br>无党籍(1920-)
| party = 独立社会主义者(1885-1911)<br>共和-社会党(1911-1920)<br>无党籍(1920-)
第37行: 第37行:
米勒兰的妻子为[[让娜·米勒兰]](Jeanne·Millerand,1864-1950)。夫妻俩育有子女四人,分别是儿子让·米勒兰(Jean·Millerand,1899-1972)、女儿爱丽丝·米勒兰(Alice·Millerand,1902-1980)、儿子雅克·米勒兰(Jacques·Millerand,1904-1979)、女儿玛泰·米勒兰(Marthe·Millerand,1909-1975)。
米勒兰的妻子为[[让娜·米勒兰]](Jeanne·Millerand,1864-1950)。夫妻俩育有子女四人,分别是儿子让·米勒兰(Jean·Millerand,1899-1972)、女儿爱丽丝·米勒兰(Alice·Millerand,1902-1980)、儿子雅克·米勒兰(Jacques·Millerand,1904-1979)、女儿玛泰·米勒兰(Marthe·Millerand,1909-1975)。


==生平==
== 生平 ==
米勒兰出生在法国[[巴黎]]一个小商人家庭,青年时在[[巴黎大学]]学习法律。<ref name="ReferenceA">《法国历史》,张芝联 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ISBN:978-7-5000-9086-1.</ref>
米勒兰出生在法国[[巴黎]]一个小商人家庭,青年时在[[巴黎大学]]学习法律。<ref name="ReferenceA">《法国历史》,张芝联 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ISBN:978-7-5000-9086-1.</ref>


===1880年代===
=== 1880年代 ===
米勒兰在接受律师训练后,于1882年成为律师。
米勒兰在接受律师训练后,于1882年成为律师。


第47行: 第47行:
1885年,作为[[激进社会党]]人被选入[[众议院]],成为[[众议员]],这时米勒兰在政治上属于资产阶级激进派。
1885年,作为[[激进社会党]]人被选入[[众议院]],成为[[众议员]],这时米勒兰在政治上属于资产阶级激进派。


===1890年代===
=== 1890年代 ===
1890年代,米勒兰政治倾向逐渐转向[[社会主义]]。
1890年代,米勒兰政治倾向逐渐转向[[社会主义]]。


第62行: 第62行:
1899年6月,米勒兰加入了[[皮埃尔·瓦尔德克-卢梭]]的“保卫共和”内阁,任商业部长,开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党人参加资产阶级政府之先河,史称“[[米勒兰事件]]”。在阁期间,米勒兰致力于改善劳动条件,加强商船队伍,发展贸易、教育和邮政制度,也曾支持政府镇压[[夏龙]]地方的工人罢工。
1899年6月,米勒兰加入了[[皮埃尔·瓦尔德克-卢梭]]的“保卫共和”内阁,任商业部长,开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党人参加资产阶级政府之先河,史称“[[米勒兰事件]]”。在阁期间,米勒兰致力于改善劳动条件,加强商船队伍,发展贸易、教育和邮政制度,也曾支持政府镇压[[夏龙]]地方的工人罢工。


===1900年代===
=== 1900年代 ===
1904年,米勒兰被法国社会党开除出党,其后他与原社会党人A·[[白里安]]、R·[[维维安尼]]组成了[[独立社会党]]。
1904年,米勒兰被法国社会党开除出党,其后他与原社会党人A·[[白里安]]、R·[[维维安尼]]组成了[[独立社会党]]。


第69行: 第69行:
1909年,在[[白里安]]的第一届内阁中任公共工程部部长,其主要成就是改组国有铁路。他和白里安对1910年10月使用军队镇压铁路工人罢工一事负有责任。
1909年,在[[白里安]]的第一届内阁中任公共工程部部长,其主要成就是改组国有铁路。他和白里安对1910年10月使用军队镇压铁路工人罢工一事负有责任。


===1910年代===
=== 1910年代 ===
1911年,米勒兰转入[[社会共和党]]。
1911年,米勒兰转入[[社会共和党]]。


第78行: 第78行:
1919年,米勒兰与R·[[普恩加莱]]一起组建[[国民联盟]]。
1919年,米勒兰与R·[[普恩加莱]]一起组建[[国民联盟]]。


===1920年代及以后===
=== 1920年代及以后 ===
1920年1月,[[乔治·克列蒙梭]]总理辞职,米勒兰组成新一届内阁,任总理兼外交部长。任内,新政府主要关心《[[凡尔赛和约]]》的实现,取消了[[8小时工作制]],镇压了工人运动。
1920年1月,[[乔治·克列蒙梭]]总理辞职,米勒兰组成新一届内阁,任总理兼外交部长。任内,新政府主要关心《[[凡尔赛和约]]》的实现,取消了[[8小时工作制]],镇压了工人运动。


第91行: 第91行:
1943年4月7日,米勒兰在[[凡尔赛]]去世,终年84岁。
1943年4月7日,米勒兰在[[凡尔赛]]去世,终年84岁。


==著作==
== 著作 ==
米勒兰已出版的著作有《改良社会主义》(1903年)和《为了国防》(1913年)。
米勒兰已出版的著作有《改良社会主义》(1903年)和《为了国防》(1913年)。


==米勒兰事件 与 内阁主义==
== 米勒兰事件 与 内阁主义 ==
1899年6月,米勒兰未征得议会党团和社会党同意,与曾参与镇压法国[[巴黎公社]]运动的[[加利费]]一起,加入了[[皮埃尔·瓦尔德克-卢梭]]的“保卫共和”内阁,任“工业、商业、邮政与电报部长”,开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党人参加资产阶级政府之先河,史称“[[米勒兰事件]]”,亦称为“米勒兰入阁事件”。这一事件在法国社会党内和[[第二国际]]内引起激烈争论,诸多法国社会主义运动者表示了对米勒兰入阁行为的愤慨,[[爱德华·瓦扬]]等人甚至立刻宣布退出社会主义[[议会党团]],并组建新的议会党团。米勒兰等人为其入阁行为进行了辩护,认为入阁是工人阶级夺取政权的开端,是为了保卫[[共和制度]]并有益于发展党团的力量,而非是对当权者或资产阶级的妥协甚至投降。这些观点史称“[[内阁主义]]”或者“[[米勒兰主义]]”。<ref name="ReferenceA"/>
1899年6月,米勒兰未征得议会党团和社会党同意,与曾参与镇压法国[[巴黎公社]]运动的[[加利费]]一起,加入了[[皮埃尔·瓦尔德克-卢梭]]的“保卫共和”内阁,任“工业、商业、邮政与电报部长”,开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党人参加资产阶级政府之先河,史称“[[米勒兰事件]]”,亦称为“米勒兰入阁事件”。这一事件在法国社会党内和[[第二国际]]内引起激烈争论,诸多法国社会主义运动者表示了对米勒兰入阁行为的愤慨,[[爱德华·瓦扬]]等人甚至立刻宣布退出社会主义[[议会党团]],并组建新的议会党团。米勒兰等人为其入阁行为进行了辩护,认为入阁是工人阶级夺取政权的开端,是为了保卫[[共和制度]]并有益于发展党团的力量,而非是对当权者或资产阶级的妥协甚至投降。这些观点史称“[[内阁主义]]”或者“[[米勒兰主义]]”。<ref name="ReferenceA"/>


==参考==
== 参考 ==
{{reflist}}
{{reflist}}
;Attribution
;Attribution
* {{1911|wstitle=Millerand, Alexandre}} Endnotes:
* {{1911|wstitle=Millerand, Alexandre}} Endnotes:
**For his administration in the Waldeck-Rousseau cabinet see A. Lavy, L'Œuvre de Millerand (1902);
** For his administration in the Waldeck-Rousseau cabinet see A. Lavy, L'Œuvre de Millerand (1902);
**his speeches between 1899 and 1907 were published in 1907 as ''Travail et travailleurs''.
** his speeches between 1899 and 1907 were published in 1907 as ''Travail et travailleurs''.


==延伸阅读==
== 延伸阅读 ==
*{{cite book |last=Sowerine |first=Charles |year=<sup>year</sup>|title=France since 1870: Culture, Politics and Society |publisher=<sup>publisher</sup>}}
* {{cite book |last=Sowerine |first=Charles |year=<sup>year</sup>|title=France since 1870: Culture, Politics and Society |publisher=<sup>publisher</sup>}}
*{{cite book |last=Cobban |first=Alfred |year=<sup>year</sup> |title=A History Of Modern France 1871-1962|volume=3 |publisher=<sup>publisher</sup>}}
* {{cite book |last=Cobban |first=Alfred |year=<sup>year</sup> |title=A History Of Modern France 1871-1962|volume=3 |publisher=<sup>publisher</sup>}}


==外部链接==
== 外部链接 ==
* {{Cite NIE|year=1905|Millerand, Alexandre}}
* {{Cite NIE|year=1905|Millerand, Alexandre}}
* {{Cite EB1922|Millerand, Alexandre}}
* {{Cite EB1922|Millerand, Alexandre}}
第129行: 第129行:
{{succession box|title=[[法国总统列表|法国总统]]|before=[[保罗·欧仁·路易·德沙内尔|保罗·德沙内尔]]|after=[[加斯东·杜梅格]]|years=1920–1924}}
{{succession box|title=[[法国总统列表|法国总统]]|before=[[保罗·欧仁·路易·德沙内尔|保罗·德沙内尔]]|after=[[加斯东·杜梅格]]|years=1920–1924}}
{{s-reg|}}
{{s-reg|}}
{{succession box|title=[[安道尔公国|安道尔公国亲王]]|before=[[保罗·欧仁·路易·德沙内尔|保罗·德沙内尔]]|after=[[加斯东·杜梅格]]|years=1920–1924<br>''with [[朱斯蒂·吉塔尔·比拉尔德沃]]''}}
{{succession box|title=[[安道尔公国|安道尔公国亲王]]|before=[[保罗·欧仁·路易·德沙内尔|保罗·德沙内尔]]|after=[[加斯东·杜梅格]]|years=1920–1924<br>''with [[朱斯蒂·吉塔尔·比拉尔德沃]]''}}
{{end}}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