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間郡: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撤销繁简转换)
标签回退
无编辑摘要
第6行: 第6行:
河間一名在[[戰國]][[趙國]]時即見於記載<ref>《[[戰國策]]·趙策》:“趙有常山,北河間,左有代。”</ref>。[[秦朝]]其地為[[鉅鹿郡]]所領。<ref>一說秦朝亦有河間郡之名。</ref>
河間一名在[[戰國]][[趙國]]時即見於記載<ref>《[[戰國策]]·趙策》:“趙有常山,北河間,左有代。”</ref>。[[秦朝]]其地為[[鉅鹿郡]]所領。<ref>一說秦朝亦有河間郡之名。</ref>


[[西漢]]初年屬[[張耳]]趙國。[[漢高帝]]分[[邯鄲郡|趙國]]所轄的鉅鹿郡東北部置河間郡,仍為趙國支郡。<ref>周振鶴認為河間郡析置時間為高帝九年(前196年)。</ref>高帝十二年(前193年)分河間郡西北部數縣屬[[涿郡]]。[[漢文帝|文帝]]二年(前178年),封[[劉遂 (趙王)|趙王遂]]之弟[[劉辟疆]]為河間王,分趙國之河間郡置'''河間國'''。文帝十五年(前165年),河間王[[劉福 (西漢)|劉福]]薨,無嗣,河間國除為郡。同時,分河間郡南部置[[廣川郡]]、分其東部置[[勃海郡]]。此時河間郡領地不足初置時的三分之一。
[[西漢]]初年屬[[張耳]]趙國。[[漢高帝]]分[[邯鄲郡|趙國]]所轄的鉅鹿郡東北部置河間郡,仍為趙國支郡。<ref>周振鶴认为河間郡析置時間為高帝九年(前196年)。</ref>高帝十二年(前193年)分河間郡西北部數縣屬[[涿郡]]。[[漢文帝|文帝]]二年(前178年),封[[劉遂 (趙王)|趙王遂]]之弟[[劉辟疆]]為河間王,分趙國之河間郡置'''河間國'''。文帝十五年(前165年),河間王[[劉福 (西漢)|劉福]]薨,無嗣,河間國除為郡。同時,分河間郡南部置[[廣川郡]]、分其東部置[[勃海郡]]。此時河間郡領地不足初置時的三分之一。


[[漢景帝|景帝]]二年(前155年),封皇子[[刘德 (河间王)|劉德]]為河間王,復置河間國。[[汉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年),推恩置旁光、距陽、蔞、阿武、參戶、州鄉、平城、廣、蓋胥九侯國,別屬[[魏郡]]、[[勃海郡]]等鄰郡。元朔四年(前125年),推恩置重侯國,別屬[[平原郡]]。後推恩置瀋陽侯國,別屬[[勃海郡]]。[[汉宣帝]][[地節]]二年(前68年),推恩置景成、平隄、樂鄉、高郭四侯國,別屬[[勃海郡]]、[[鉅鹿郡]]等鄰郡。[[五凤 (西汉)|五鳳]]二年(前57年),推恩置陽興侯國,別屬[[涿郡]]。[[漢元帝|元帝]][[建昭]]元年(前38年),河間國除為郡。[[漢成帝|成帝]][[建始 (汉成帝)|建始]]元年(前32年)復置河間國,國都在'''樂成縣'''(縣治在今河北[[獻縣]]東)。建始二年(前31年),推恩置竇梁侯國,別屬鄰郡。[[綏和]]元年(前8年),推恩置廣昌、都安、樂平三侯國,別屬鄰郡。[[汉哀帝]][[建平 (西漢)|建平]]二年(前5年),推恩置南昌侯國,別屬鄰郡。[[元壽 (西漢)|元壽]]二年(前1年),推恩置宜禾、富春二侯國,別屬鄰郡<ref>《漢書·卷十五·王子侯表第三》</ref>。至此,河間國僅餘樂成、候井、武隧、弓高四縣<ref name=hs28>《漢書·卷二十八下·地理志第八下》</ref>。[[王莽]]時國絕。
[[漢景帝|景帝]]二年(前155年),封皇子[[刘德 (河间王)|劉德]]為河間王,復置河間國。[[汉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年),推恩置旁光、距陽、蔞、阿武、參戶、州鄉、平城、廣、蓋胥九侯國,別屬[[魏郡]]、[[勃海郡]]等鄰郡。元朔四年(前125年),推恩置重侯國,別屬[[平原郡]]。後推恩置瀋陽侯國,別屬[[勃海郡]]。[[汉宣帝]][[地節]]二年(前68年),推恩置景成、平隄、樂鄉、高郭四侯國,別屬[[勃海郡]]、[[鉅鹿郡]]等鄰郡。[[五凤 (西汉)|五鳳]]二年(前57年),推恩置陽興侯國,別屬[[涿郡]]。[[漢元帝|元帝]][[建昭]]元年(前38年),河間國除為郡。[[漢成帝|成帝]][[建始 (汉成帝)|建始]]元年(前32年)復置河間國,國都在'''樂成縣'''(縣治在今河北[[獻縣]]東)。建始二年(前31年),推恩置竇梁侯國,別屬鄰郡。[[綏和]]元年(前8年),推恩置廣昌、都安、樂平三侯國,別屬鄰郡。[[汉哀帝]][[建平 (西漢)|建平]]二年(前5年),推恩置南昌侯國,別屬鄰郡。[[元壽 (西漢)|元壽]]二年(前1年),推恩置宜禾、富春二侯國,別屬鄰郡<ref>《漢書·卷十五·王子侯表第三》</ref>。至此,河間國僅餘樂成、候井、武隧、弓高四縣<ref name=hs28>《漢書·卷二十八下·地理志第八下》</ref>。[[王莽]]時國絕。
第119行: 第119行:
== 註釋及徵引文獻 ==
== 註釋及徵引文獻 ==
{{reflist}}
{{reflist}}

== 參考書目 ==
== 參考書目 ==
# [[王先謙]],《漢書補注》,中華書局影印虛受堂本
# [[王先謙]],《漢書補注》,中華書局影印虛受堂本
# 王先謙,《後漢書集解》,中華書局影印虛受堂本
# 王先謙,《後漢書集解》,中華書局影印虛受堂本
# 譚其驤等,1974,《中國史地圖集》,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
# 譚其驤等,1974,《中國史地圖集》,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
# 周振鶴,1987,《西漢政區地理》,北京,人民出版社
# 周振鶴,1987,《西漢政區地理》,北京,人民出版社
# 李曉傑,1999,《東漢政區地理》,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 李曉傑,1999,《東漢政區地理》,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