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机器人:清理不当的来源、移除无用的模板参数)
无编辑摘要
第24行: 第24行:
}}
}}
{{about|1927年在[[张伯苓]]支持下、由[[何廉]]于[[南开大学]]创办的经济研究机构|1987年于[[南开大学]]创办的专注研究交通经济学的研究机构|南开大学交通经济研究所|1987年于[[南开大学]]创办的专注研究国际经济理论与政策的研究机构|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2002年南开大学成立的以[[区域经济学]]为研究方向的研究机构|南开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2008年[[南开大学]]成立以[[计量经济学]]为研究方向的研究机构|南开大学数量经济研究所}}
{{about|1927年在[[张伯苓]]支持下、由[[何廉]]于[[南开大学]]创办的经济研究机构|1987年于[[南开大学]]创办的专注研究交通经济学的研究机构|南开大学交通经济研究所|1987年于[[南开大学]]创办的专注研究国际经济理论与政策的研究机构|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2002年南开大学成立的以[[区域经济学]]为研究方向的研究机构|南开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2008年[[南开大学]]成立以[[计量经济学]]为研究方向的研究机构|南开大学数量经济研究所}}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lang-en|Nankai Institute Of Economics}},原名'''南开大学社会经济研究委员会''',简称'''南开经研所'''、'''NKIE'''),1927年由[[何廉]]倡议、[[张伯苓]]支持下创办,初名'''南开大学社会经济研究委员会'''。1931年,更名为'''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并将建所的宗旨确立为“知中国,服务中国”。该机构在中国较早的开展了系统性的社会调查工作,自1927年编制的[[南开价格指数]]是研究当时中国经济的重要参考指标,也是中国首个物价指数,具有较高影响力和学术价值<ref name="南开经济研究所“学术中国化”研究">{{cite journal|author=易仲芳|title=南开经济研究所“学术中国化”研究(1927-1949年)|journal=华中师范大学|date=2013-03-01}}</ref>。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曾与《[[大公报]]》合作主办学术专刊《大公报·经济周刊》定期发布经济数据及学术论文,主持出版《南开指数》《南开经济与社会季刊》《世纪评论》《经济评论》等中英文学术期刊,翻译了多部经济学著作引入中国,以西方经济学理论和统计学方法研究中国社会经济问题,初步促进了中国经济学的本土化,在南开大学招收和培养了中国最早的一批经济学研究生<ref name="抗战时期的中国经济学" />,形成了民国时期经济学研究中的南开学派,是公认的民国时期研究中国经济的权威机构<ref name="何廉回忆录">{{cite book|author=何廉|editor=朱佑慈等译|title=何廉回忆录|publisher=中国文史出版社|location=北京}}</ref><ref name="南开经济研究所社会经济调查述论">{{cite journal|author=孟玲洲|title=知中国 服务中国——南开经济研究所社会经济调查述论|journal=民国研究|date=2013-05-31|issue=2013年01期}}</ref>。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lang-en|Nankai Institute Of Economics}},原名'''南开大学社会经济研究委员会''',简称'''南开经研所'''、'''NKIE'''),1927年由[[何廉]]倡议、[[张伯苓]]支持下创办,初名'''南开大学社会经济研究委员会'''。1931年,更名为'''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并将建所的宗旨确立为“知中国,服务中国”。该机构在中国较早的开展了系统性的社会调查工作,自1927年编制的[[南开价格指数]]是研究当时中国经济的重要参考指标,也是中国首个物价指数,具有较高影响力和学术价值<ref name="南开经济研究所“学术中国化”研究">{{cite journal|author=易仲芳|title=南开经济研究所“学术中国化”研究(1927-1949年)|journal=华中师范大学|date=2013-03-01}}</ref>。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曾与《[[大公报]]》合作主办学术专刊《大公报·经济周刊》定期发布经济数据及学术论文,主持出版《南开指数》《南开经济与社会季刊》《世纪评论》《经济评论》等中英文学术期刊,翻译了多部经济学著作引入中国,以西方经济学理论和统计学方法研究中国社会经济问题,初步促进了中国经济学的本土化,在南开大学招收和培养了中国最早的一批经济学研究生<ref name="抗战时期的中国经济学" />,形成了民国时期经济学研究中的南开学派,是公认的民国时期研究中国经济的权威机构<ref name="何廉回忆录">{{cite book|author=何廉|editor=朱佑慈等译|title=何廉回忆录|publisher=中国文史出版社|location=北京}}</ref><ref name="南开经济研究所社会经济调查述论">{{cite journal|author=孟玲洲|title=知中国 服务中国——南开经济研究所社会经济调查述论|journal=民国研究|date=2013-05-31|issue=2013年1期}}</ref>。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历经战乱南迁、[[1952年天津高等学校院系调整|院系调整]]和文革期间两次调整和恢复,其下辖的研究室逐渐壮大并派生出南开大学[[南开大学交通经济研究所|交通经济研究所]]、[[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国际经济研究所]]、[[南开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和[[南开大学数量经济研究所|数量经济研究所]]等多个经济领域学术研究机构。目前,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位于[[天津市]][[南开区]][[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内,挂靠于[[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是南开大学重要的学术研究机构。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历经战乱南迁、[[1952年天津高等学校院系调整|院系调整]]和文革期间两次调整和恢复,其下辖的研究室逐渐壮大并派生出南开大学[[南开大学交通经济研究所|交通经济研究所]]、[[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国际经济研究所]]、[[南开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和[[南开大学数量经济研究所|数量经济研究所]]等多个经济领域学术研究机构。目前,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位于[[天津市]][[南开区]][[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内,挂靠于[[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是南开大学重要的学术研究机构。
第59行: 第59行:
1959年5月,时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到南开大学视察时,对南开经济研究所持基本肯定态度并询问:“何廉为什么不回来,可以回来嘛!”此后,周恩来在接见外宾时,曾托人问候并邀请[[何廉]]回国<ref name="钱荣堃教授谈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cite journal|author=李家斌|title=钱荣堃教授谈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journal=人民教育|date=1981-04-15}}</ref>,而何廉则长期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任教授到退休,直至在纽约病逝。1962年,中科院河北分院经济研究所准备停办,周恩来指示由南开大学重新接管,复名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由曾经留学苏联[[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莫斯科东方大学]]、[[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季陶达]]教授任南开大学经济系主任兼任所长,南开大学教务长[[藤维藻]]教授和经济系副主任[[陶继侃]]教授兼任副所长,先后设立了社会主义经济、美国经济、大洋洲经济、中国近代经济史等四个研究室<ref name="南开经济研究所简史" />。1964年,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受国务院委托开展大洋洲经济研究,填补了中国大陆对该领域研究的空白<ref name="记滕维藻先生二三事" />。
1959年5月,时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到南开大学视察时,对南开经济研究所持基本肯定态度并询问:“何廉为什么不回来,可以回来嘛!”此后,周恩来在接见外宾时,曾托人问候并邀请[[何廉]]回国<ref name="钱荣堃教授谈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cite journal|author=李家斌|title=钱荣堃教授谈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journal=人民教育|date=1981-04-15}}</ref>,而何廉则长期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任教授到退休,直至在纽约病逝。1962年,中科院河北分院经济研究所准备停办,周恩来指示由南开大学重新接管,复名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由曾经留学苏联[[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莫斯科东方大学]]、[[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季陶达]]教授任南开大学经济系主任兼任所长,南开大学教务长[[藤维藻]]教授和经济系副主任[[陶继侃]]教授兼任副所长,先后设立了社会主义经济、美国经济、大洋洲经济、中国近代经济史等四个研究室<ref name="南开经济研究所简史" />。1964年,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受国务院委托开展大洋洲经济研究,填补了中国大陆对该领域研究的空白<ref name="记滕维藻先生二三事" />。


文革期间,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的工作一度被迫中断<ref name="南开经济研究所简史" />。1971年10月,[[工农兵|工农兵学员]]入学,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被第二次撤销,并入南开大学经济系,直至1973年之后经济研究所各研究室相继恢复研究工作<ref name="南开经济研究所简史" />。1976年12月出版的南开大学经济系与南开经济研究所合编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修订本)至1977年11月发行2.7万多册,<ref>{{Cite journal|title=这本书为什么应当批判?——评南开《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修订本|author=唐宗焜|url=|journal=经济研究|issue=8|doi=|others=|year=1978|volume=|page=51-53|pmid=}}</ref>后来有人将它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上海版)|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一起并列为“[[四人帮]]”的“帮书”。<ref>{{Cite journal|title=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猖獗的黑标本——评两本“邦书”对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的篡改|author=王积舒|url=|journal=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issue=3|doi=|others=|year=1978|volume=|page=6-11|pmid=}}</ref>1978年7月正式与经济系分离,单独建立行政机构,时任校长滕维藻曾一度兼任所长<ref name="记滕维藻先生二三事" />。1979年12月,由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谷书堂]]教授主编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正式出版,成为中国大陆北方各高校通用的经济学教科书,被称为“北方本”,该书突破了苏联教科书的框架、吸取当时理论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历经多次修订,在中国经济学科教育领域具有较高影响力<ref name="纪念谷书堂教授逝世一周年">{{cite news|author=逄锦聚|title=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探索的先行者——纪念谷书堂教授逝世一周年|agency=南开大学报|date=2017-03-24}}</ref>。1984年,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承担了“计划价格形成问题”的国家重点研究课题项目<ref name="计划价格形成问题讨论会">{{cite journal|author=福英|title=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召开计划价格形成问题讨论会|journal=价格理论与实践|date=1984-09-20}}</ref>,并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85年,前联合国总部高级经济专家[[桑恒康]]教授应邀在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创办运输经济专业,并于1987年6月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南开大学交通经济研究所]]<ref name="经济学园地一部拓荒之作">{{cite journal|author=曹惠芬|title=经济学园地一部拓荒之作——读桑恒康著《中国的交通运输问题》|journal=南开经济研究|date=1992-03-01|issue=1992年01期}}</ref>。1987年11月,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的世界经济学科单独成立[[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ref>{{cite journal|title=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journal=经济研究|date=2014-07-20|issue=7}}</ref>,同月,经济研究所被国家教育委员会评委十二个全国重点社会科学研究所之一。1988年,在[[中国地理学会 (北京)|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地理学家[[鲍觉民]]的倡议下,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成立了经济地理研究室,是中国第一个在经济研究机构内设立的经济地理研究机构<ref>{{cite journal|author=楚义芳|title=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成立经济地理室|journal=经济地理|date=1988-04-01}}</ref>。
文革期间,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的工作一度被迫中断<ref name="南开经济研究所简史" />。1971年10月,[[工农兵|工农兵学员]]入学,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被第二次撤销,并入南开大学经济系,直至1973年之后经济研究所各研究室相继恢复研究工作<ref name="南开经济研究所简史" />。1976年12月出版的南开大学经济系与南开经济研究所合编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修订本)至1977年11月发行2.7万多册,<ref>{{Cite journal|title=这本书为什么应当批判?——评南开《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修订本|author=唐宗焜|url=|journal=经济研究|issue=8|doi=|others=|year=1978|volume=|page=51-53|pmid=}}</ref>后来有人将它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上海版)|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一起并列为“[[四人帮]]”的“帮书”。<ref>{{Cite journal|title=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猖獗的黑标本——评两本“邦书”对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的篡改|author=王积舒|url=|journal=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issue=3|doi=|others=|year=1978|volume=|page=6-11|pmid=}}</ref>1978年7月正式与经济系分离,单独建立行政机构,时任校长滕维藻曾一度兼任所长<ref name="记滕维藻先生二三事" />。1979年12月,由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谷书堂]]教授主编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正式出版,成为中国大陆北方各高校通用的经济学教科书,被称为“北方本”,该书突破了苏联教科书的框架、吸取当时理论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历经多次修订,在中国经济学科教育领域具有较高影响力<ref name="纪念谷书堂教授逝世一周年">{{cite news|author=逄锦聚|title=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探索的先行者——纪念谷书堂教授逝世一周年|agency=南开大学报|date=2017-03-24}}</ref>。1984年,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承担了“计划价格形成问题”的国家重点研究课题项目<ref name="计划价格形成问题讨论会">{{cite journal|author=福英|title=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召开计划价格形成问题讨论会|journal=价格理论与实践|date=1984-09-20}}</ref>,并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85年,前联合国总部高级经济专家[[桑恒康]]教授应邀在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创办运输经济专业,并于1987年6月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南开大学交通经济研究所]]<ref name="经济学园地一部拓荒之作">{{cite journal|author=曹惠芬|title=经济学园地一部拓荒之作——读桑恒康著《中国的交通运输问题》|journal=南开经济研究|date=1992-03-01|issue=1992年1期}}</ref>。1987年11月,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的世界经济学科单独成立[[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ref>{{cite journal|title=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journal=经济研究|date=2014-07-20|issue=7}}</ref>,同月,经济研究所被国家教育委员会评委十二个全国重点社会科学研究所之一。1988年,在[[中国地理学会 (北京)|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地理学家[[鲍觉民]]的倡议下,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成立了经济地理研究室,是中国第一个在经济研究机构内设立的经济地理研究机构<ref>{{cite journal|author=楚义芳|title=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成立经济地理室|journal=经济地理|date=1988-04-01}}</ref>。


1994年至1998年期间,陈宗胜教授出任南开经济研究所所长,在任期间侧重于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与居民收入等相关问题。2002年,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室拆分并独立成立[[南开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ref>{{cite journal|title=南开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journal=学习探索|date=2007|issue=2}}</ref>。2008年起,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曾与[[潇湘晨报]]合作编制发布“南开·潇湘晨报指数”<ref name="南开潇湘晨报指数">{{cite news|author=肖世峰|title=南开潇湘晨报指数:直逼湖南消费市场真相|work=潇湘晨报|date=2009-12-21}}</ref>。2012年9月10日,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成立85周年时举办了相关庆祝活动<ref name="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庆祝成立85周年" />。2017年10月,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原所长[[陈宗胜]]因“中国经济转型和发展中的收入分配理论”,获得第八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ref>{{cite news|author=陈庆滨|title=南开大学陈宗胜教授荣获第八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url=http://news.cnr.cn/native/city/20171024/t20171024_523998566.shtml|accessdate=2017-12-09|agency=央广网|date=2017-10-24|||}}</ref>。
1994年至1998年期间,陈宗胜教授出任南开经济研究所所长,在任期间侧重于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与居民收入等相关问题。2002年,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室拆分并独立成立[[南开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ref>{{cite journal|title=南开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journal=学习探索|date=2007|issue=2}}</ref>。2008年起,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曾与[[潇湘晨报]]合作编制发布“南开·潇湘晨报指数”<ref name="南开潇湘晨报指数">{{cite news|author=肖世峰|title=南开潇湘晨报指数:直逼湖南消费市场真相|work=潇湘晨报|date=2009-12-21}}</ref>。2012年9月10日,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成立85周年时举办了相关庆祝活动<ref name="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庆祝成立85周年" />。2017年10月,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原所长[[陈宗胜]]因“中国经济转型和发展中的收入分配理论”,获得第八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ref>{{cite news|author=陈庆滨|title=南开大学陈宗胜教授荣获第八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url=http://news.cnr.cn/native/city/20171024/t20171024_523998566.shtml|accessdate=2017-12-09|agency=央广网|date=2017-10-24|||}}</ref>。
第65行: 第65行:
== 历任所长 ==
== 历任所长 ==
[[File:He Lian.jpg|缩略图|南开经济研究所创始人、经济学家[[何廉]]]]
[[File:He Lian.jpg|缩略图|南开经济研究所创始人、经济学家[[何廉]]]]
1927年,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的支持下,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的前身南开大学经济社会研究委员会由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何廉]]创办并任首任主任导师(负责人),1936年,何廉赴国民政府任职后,[[方显廷]]继任经济研所所长<ref name="南开经济研究所“学术中国化”研究" />。最初的两任所长[[何廉]]、[[方显廷]]是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早期的代表性人物,二人因经济领域的学术贡献与[[马寅初]]、[[刘大鈞 (经济学家)|刘大钧]]并称“民国四大经济学家”<ref name="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建所85周年纪事">{{cite news|authors=张雁、陈建强|title=知中国 服务中国——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建所85周年纪事|agency=光明日报|date=2012-10-17}}</ref>,因意识形态等原因二人还一度很少进入大陆学术的视野<ref name="方显廷及其中国经济研究">{{cite journal|author=李金铮|title=经济学:方显廷及其中国经济研究|journal=近代史研究|date=2016-07-15|issue=2016年04期}}</ref>。
1927年,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的支持下,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的前身南开大学经济社会研究委员会由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何廉]]创办并任首任主任导师(负责人),1936年,何廉赴国民政府任职后,[[方显廷]]继任经济研所所长<ref name="南开经济研究所“学术中国化”研究" />。最初的两任所长[[何廉]]、[[方显廷]]是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早期的代表性人物,二人因经济领域的学术贡献与[[马寅初]]、[[刘大鈞 (经济学家)|刘大钧]]并称“民国四大经济学家”<ref name="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建所85周年纪事">{{cite news|authors=张雁、陈建强|title=知中国 服务中国——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建所85周年纪事|agency=光明日报|date=2012-10-17}}</ref>,因意识形态等原因二人还一度很少进入大陆学术的视野<ref name="方显廷及其中国经济研究">{{cite journal|author=李金铮|title=经济学:方显廷及其中国经济研究|journal=近代史研究|date=2016-07-15|issue=2016年4期}}</ref>。
1946年,[[陈序经]]接任南开大学教务长兼经济研究所所长<ref name="南开经济研究所“学术中国化”研究" />,1948年7月序经赴岭南大学任校长后,经济地理学家鲍觉民任所长。1950年5月,南开大学校务委员会任命哈佛大学博士[[王赣愚]]接任南开大学财经学院院长兼任经济研究所所长<ref>{{cite journal|title=著名经济学家、政治学家——王赣愚|journal=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date=2009-09-20|issue=2009年05期}}</ref>,直至院系调整、划归中国科学院。1962年,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重新划归南开大学后,曾经留学苏联[[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莫斯科东方大学]]、[[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季陶达]]教授任南开大学经济系主任兼任所长,[[陶继侃]]任副所长。文革中,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再次被撤销,直至1978年恢复重建,[[钱荣堃]]任副所长。1979年,南开大学副校长[[滕维藻]]兼任所长<ref name="记滕维藻先生二三事">{{cite news|author=宓怀风|title=记滕维藻先生二三事——写在滕维藻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work=南开大学报|date=2017-03-24}}</ref>。1981年,熊性美教授任经济研究所所长。1983年,[[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重建后,[[谷书堂]]任首任院长并兼任经济研究所所长<ref name="纪念谷书堂教授逝世一周年" />。1994年至1998年,陈宗胜担任所长。1998年,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周立群兼任所长,此后[[柳欣]]继任所长。2013年10月[[柳欣]]病逝,此后所长一职悬空。2014年6月,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曾面向全球聘任所长<ref>{{cite journal|author=南开大学|title=南开大学面向全球诚聘经济研究所所长|journal=管理世界|date=2014-06-15|issue=2014年06期}}</ref>。
1946年,[[陈序经]]接任南开大学教务长兼经济研究所所长<ref name="南开经济研究所“学术中国化”研究" />,1948年7月序经赴岭南大学任校长后,经济地理学家鲍觉民任所长。1950年5月,南开大学校务委员会任命哈佛大学博士[[王赣愚]]接任南开大学财经学院院长兼任经济研究所所长<ref>{{cite journal|title=著名经济学家、政治学家——王赣愚|journal=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date=2009-09-20|issue=2009年5期}}</ref>,直至院系调整、划归中国科学院。1962年,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重新划归南开大学后,曾经留学苏联[[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莫斯科东方大学]]、[[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季陶达]]教授任南开大学经济系主任兼任所长,[[陶继侃]]任副所长。文革中,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再次被撤销,直至1978年恢复重建,[[钱荣堃]]任副所长。1979年,南开大学副校长[[滕维藻]]兼任所长<ref name="记滕维藻先生二三事">{{cite news|author=宓怀风|title=记滕维藻先生二三事——写在滕维藻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work=南开大学报|date=2017-03-24}}</ref>。1981年,熊性美教授任经济研究所所长。1983年,[[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重建后,[[谷书堂]]任首任院长并兼任经济研究所所长<ref name="纪念谷书堂教授逝世一周年" />。1994年至1998年,陈宗胜担任所长。1998年,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周立群兼任所长,此后[[柳欣]]继任所长。2013年10月[[柳欣]]病逝,此后所长一职悬空。2014年6月,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曾面向全球聘任所长<ref>{{cite journal|author=南开大学|title=南开大学面向全球诚聘经济研究所所长|journal=管理世界|date=2014-06-15|issue=2014年6期}}</ref>。


== 学术研究 ==
== 学术研究 ==
第72行: 第72行: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在中国较早的开展了系统性的社会调查工作,自1927年编制的南开价格指数是研究当时中国经济的重要参考指标,也是中国首个物价指数,具有较高影响力和学术价值<ref name="南开经济研究所“学术中国化”研究" />。南开大学研究所的学者翻译了多部经济学著作引入中国,以西方经济学理论和统计学方法研究中国社会经济问题,初步促进了中国经济学的本土化<ref name="战火中推进经济学中国化" />,在南开大学招收和培养了中国最早的一批经济学研究生<ref name="南开经济研究所简史" />,形成了民国时期经济学研究中的南开学派,是公认的民国时期研究中国经济的权威机构<ref name="南开经济研究所社会经济调查述论" />。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在中国较早的开展了系统性的社会调查工作,自1927年编制的南开价格指数是研究当时中国经济的重要参考指标,也是中国首个物价指数,具有较高影响力和学术价值<ref name="南开经济研究所“学术中国化”研究" />。南开大学研究所的学者翻译了多部经济学著作引入中国,以西方经济学理论和统计学方法研究中国社会经济问题,初步促进了中国经济学的本土化<ref name="战火中推进经济学中国化" />,在南开大学招收和培养了中国最早的一批经济学研究生<ref name="南开经济研究所简史" />,形成了民国时期经济学研究中的南开学派,是公认的民国时期研究中国经济的权威机构<ref name="南开经济研究所社会经济调查述论" />。


在南开经济研究所创办初期,[[何廉]]认为,价格在经济学理论体系中是所有经济活动的中心所在<ref name="何廉回忆录" />。至于统计和编制物价指数则为“经济界之寒暑表”,以观察物价之趋势及“窥币值购买力之消长”,并“为国人经营商业之参考”<ref name="何廉回忆录" />。因此,1927年9月南开大学社会经济研究委员成立之初即决定把调研和编制津京冀批发物价指数作为研究工作的起点和切入点。随着南开经济研究所的壮大、人员的增加,研究范围不断扩大,收集、编制的指数不仅包括中国进出口贸易物量、物价指数、津沪外汇指数、天津上海对外汇率及外汇指数、上海内汇市价、上海银价输出输入数量指数、上海趸售物价指数及天津零售物价指数、上海重要商品市价指数、天津工人生活费指数、北平生活费指数、上海生活费指数、全国各重要市县工资指数、各重要城市工资指数,还包括战时重庆物价指数、重庆生活费指数、重庆公教人员收入指数、重庆地主、商人及工人生活费指数、战时华北工业生产指数等。<ref>{{cite journal|title=战时华北工业生产指数|journal=经济评论|date=1948|volume=2|issue=14}}</ref>相关指数至今仍然是研究当时的中国经济的重要资料,如1929年至1930年,英国经济史学家{{Tsl|en|R.H.Tawney|理查德·H·托尼}}在中国考察期间,利用南开大学社会经济研究委员会的资料和研究成果,撰写了著作《中国的土地和劳动》并在国际学术界引起关注<ref name="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建所85周年纪事" />。1933年,方显廷所著的《中国之棉纺织业》出版,是一部对中国当时最重要的现代工业部门之一的的棉纺织业最从历史到现状进行全面系统研究并作了前瞻性分析的学术著作<ref name="方显廷与《中国之棉纺织业》">{{cite journal|author=熊性美、纪辛|title=方显廷与《中国之棉纺织业》|journal=南开经济研究|date=2012-06-22|issue=2012年03期}}</ref>,开始提出“中古经济”的观点,认为: “至于经济原因,则因中国现在正当自中古经济制度蜕变至现代经济制度之过渡时期”<ref name="方显廷及其中国经济研究" />日后,方显廷在《中国经济之症结与统制》论文中正式提出中古式和半殖民地式经济的概念,认为“我国经济之两大特征———中古式与半殖民地式”<ref name="方显廷及其中国经济研究" />。1935年,何廉与李锐合著的教科书《财政学》,一经出版便成为全国各高校通行采用的经典教科书<ref name="财政思想与民国实践的创新结合">{{cite journal|authors=杨敬年、关永强|title=财政思想与民国实践的创新结合——评何廉、李锐《财政学》|journal=南开经济研究|date=2012-06-22|issue=2012年03期}}</ref>。2011年,[[商务印书馆]]在梳理中华百年学术经典时,将南开经济研究所学人于1930年代出版的《中国之棉纺织业》和《财政学》纳入了“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的百年经典学术著作之列<ref name="财政思想与民国实践的创新结合" />。1944至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前夕,方显廷受何廉之托对战后建设的经济问题进行研究,期间主持编制《(战后)第一期经济建设原则》和《第一期国家经济建设总方案物资建设五年计划草案(提要)》,这两项成果展现了南开经济研究所学人关于中国工业化的构想<ref name="战火中推进经济学中国化" />。
在南开经济研究所创办初期,[[何廉]]认为,价格在经济学理论体系中是所有经济活动的中心所在<ref name="何廉回忆录" />。至于统计和编制物价指数则为“经济界之寒暑表”,以观察物价之趋势及“窥币值购买力之消长”,并“为国人经营商业之参考”<ref name="何廉回忆录" />。因此,1927年9月南开大学社会经济研究委员成立之初即决定把调研和编制津京冀批发物价指数作为研究工作的起点和切入点。随着南开经济研究所的壮大、人员的增加,研究范围不断扩大,收集、编制的指数不仅包括中国进出口贸易物量、物价指数、津沪外汇指数、天津上海对外汇率及外汇指数、上海内汇市价、上海银价输出输入数量指数、上海趸售物价指数及天津零售物价指数、上海重要商品市价指数、天津工人生活费指数、北平生活费指数、上海生活费指数、全国各重要市县工资指数、各重要城市工资指数,还包括战时重庆物价指数、重庆生活费指数、重庆公教人员收入指数、重庆地主、商人及工人生活费指数、战时华北工业生产指数等。<ref>{{cite journal|title=战时华北工业生产指数|journal=经济评论|date=1948|volume=2|issue=14}}</ref>相关指数至今仍然是研究当时的中国经济的重要资料,如1929年至1930年,英国经济史学家{{Tsl|en|R.H.Tawney|理查德·H·托尼}}在中国考察期间,利用南开大学社会经济研究委员会的资料和研究成果,撰写了著作《中国的土地和劳动》并在国际学术界引起关注<ref name="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建所85周年纪事" />。1933年,方显廷所著的《中国之棉纺织业》出版,是一部对中国当时最重要的现代工业部门之一的的棉纺织业最从历史到现状进行全面系统研究并作了前瞻性分析的学术著作<ref name="方显廷与《中国之棉纺织业》">{{cite journal|author=熊性美、纪辛|title=方显廷与《中国之棉纺织业》|journal=南开经济研究|date=2012-06-22|issue=2012年3期}}</ref>,开始提出“中古经济”的观点,认为: “至于经济原因,则因中国现在正当自中古经济制度蜕变至现代经济制度之过渡时期”<ref name="方显廷及其中国经济研究" />日后,方显廷在《中国经济之症结与统制》论文中正式提出中古式和半殖民地式经济的概念,认为“我国经济之两大特征———中古式与半殖民地式”<ref name="方显廷及其中国经济研究" />。1935年,何廉与李锐合著的教科书《财政学》,一经出版便成为全国各高校通行采用的经典教科书<ref name="财政思想与民国实践的创新结合">{{cite journal|authors=杨敬年、关永强|title=财政思想与民国实践的创新结合——评何廉、李锐《财政学》|journal=南开经济研究|date=2012-06-22|issue=2012年3期}}</ref>。2011年,[[商务印书馆]]在梳理中华百年学术经典时,将南开经济研究所学人于1930年代出版的《中国之棉纺织业》和《财政学》纳入了“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的百年经典学术著作之列<ref name="财政思想与民国实践的创新结合" />。1944至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前夕,方显廷受何廉之托对战后建设的经济问题进行研究,期间主持编制《(战后)第一期经济建设原则》和《第一期国家经济建设总方案物资建设五年计划草案(提要)》,这两项成果展现了南开经济研究所学人关于中国工业化的构想<ref name="战火中推进经济学中国化" />。


在近代经济史上,私立南开经济研究所因其学术成果丰硕而享有盛名,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当时经济学界的“话语权”,并赢得了国内外学术界(如洛克菲勒基金会、国际太平洋学会等)、国民政府以及[[金城银行]]、[[久大精盐]]、[[永利碱厂]]等工商农等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ref name="南开经济研究所“学术中国化”研究" />。然而1949年以后,由于何廉、方显廷等南开经济研究所创始人曾在国民政府担任职务并在政权更替后移居国外,而研究所曾接受过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并与国民政府关系密切,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曾长期遭受政治上的冷遇<ref name="南开经济研究所“学术中国化”研究" />。在1986年之前,中国大陆的绝大多数学术期刊不敢登与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有关的近代经济史的文章<ref name="南开经济研究所“学术中国化”研究" />。1980年代开始,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承担了计划价格形成问题的相关国家重点课题,并牵头组织了多次学术研讨会<ref name="计划价格形成问题讨论会" />。1990年代,时任所长陈宗胜等开始经济转型、收入分配等课题进行研究,并因此获得了2017年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ref>{{cite news|author=黄宾|title=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颁奖 会诊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难题|work=第一财经日报|date=2017-11-20}}</ref>,陈宗胜等主编的《中国经济体制市场化进程研究》被认为张曙光等学者认为是中国市场化及其测度领域最具代表性的著作<ref name="市场化及其测度">{{cite journal|authors=张曙光、赵农|title=市场化及其测度——兼评《中国经济体制市场化进程研究》|journal=经济研究|date=2000-10-05}}</ref>,该书的第一章《中国经济体制市场化进程》曾获得第2002年十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孙冶方经济学论文奖]]<ref name="中国经济改革的反思与超越">{{cite journal|author=李志勇|title=中国经济改革的反思与超越——陈宗胜教授等《中国经济体制市场化进程研究》再评介|journal=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date=2009-03-06|issue=2009年第03期}}</ref>。
在近代经济史上,私立南开经济研究所因其学术成果丰硕而享有盛名,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当时经济学界的“话语权”,并赢得了国内外学术界(如洛克菲勒基金会、国际太平洋学会等)、国民政府以及[[金城银行]]、[[久大精盐]]、[[永利碱厂]]等工商农等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ref name="南开经济研究所“学术中国化”研究" />。然而1949年以后,由于何廉、方显廷等南开经济研究所创始人曾在国民政府担任职务并在政权更替后移居国外,而研究所曾接受过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并与国民政府关系密切,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曾长期遭受政治上的冷遇<ref name="南开经济研究所“学术中国化”研究" />。在1986年之前,中国大陆的绝大多数学术期刊不敢登与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有关的近代经济史的文章<ref name="南开经济研究所“学术中国化”研究" />。1980年代开始,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承担了计划价格形成问题的相关国家重点课题,并牵头组织了多次学术研讨会<ref name="计划价格形成问题讨论会" />。1990年代,时任所长陈宗胜等开始经济转型、收入分配等课题进行研究,并因此获得了2017年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ref>{{cite news|author=黄宾|title=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颁奖 会诊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难题|work=第一财经日报|date=2017-11-20}}</ref>,陈宗胜等主编的《中国经济体制市场化进程研究》被认为张曙光等学者认为是中国市场化及其测度领域最具代表性的著作<ref name="市场化及其测度">{{cite journal|authors=张曙光、赵农|title=市场化及其测度——兼评《中国经济体制市场化进程研究》|journal=经济研究|date=2000-10-05}}</ref>,该书的第一章《中国经济体制市场化进程》曾获得第2002年十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孙冶方经济学论文奖]]<ref name="中国经济改革的反思与超越">{{cite journal|author=李志勇|title=中国经济改革的反思与超越——陈宗胜教授等《中国经济体制市场化进程研究》再评介|journal=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date=2009-03-06|issue=2009年第03期}}</ref>。
第100行: 第100行:
== 参考文献 ==
== 参考文献 ==
{{reflist}}
{{reflist}}

{{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
{{天津近代历史文化专题}}
{{天津近代历史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