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氏中喙鯨: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机器人:移除不再使用的模板;整理源码)
无编辑摘要
第6行: 第6行:
| image_caption = 與人類體型的對比
| image_caption = 與人類體型的對比
}}
}}
'''哈氏中喙鯨'''或'''胡氏中喙鯨'''(名''Mesoplodon carlhubbsi'')旧称'''哈氏喙鲸''',又称'''弧喙鲸'''。僅分布於北[[太平洋]]。1945年,在[[美]][[加州]]拉賀亞海灘(La Jolla)曾有1頭喙鯨擱淺,美著名的[[魚類學]]家Carl Hubb對此發表了1篇描述報告,當時他認為那是[[安氏中喙鯨]];不過[[芝加哥自然史博物館]](Field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的[[哺乳動物]]學家與喙鯨專家Joseph Curtis Moorebe並不這麼認為,經他再次鑑定後確立此樣本為1新種喙鯨,種名'''''carlhubbsi'''''即為他對同僚表達的敬意。
'''哈氏中喙鯨'''或'''胡氏中喙鯨'''(名''Mesoplodon carlhubbsi'')旧称'''哈氏喙鲸''',又称'''弧喙鲸'''。僅分布於北[[太平洋]]。1945年,在[[美]][[加州]]拉賀亞海灘(La Jolla)曾有1頭喙鯨擱淺,美著名的[[魚類學]]家Carl Hubb對此發表了1篇描述報告,當時他认为那是[[安氏中喙鯨]];不過[[芝加哥自然史博物館]](Field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的[[哺乳動物]]學家與喙鯨專家Joseph Curtis Moorebe並不這麼认为,經他再次鑑定後確立此樣本為1新種喙鯨,種名'''''carlhubbsi'''''即為他對同僚表達的敬意。


== 基本資料 ==
== 基本資料 ==
第17行: 第17行:
'''出生時身長體重:'''可能少於2.5m;體重未知
'''出生時身長體重:'''可能少於2.5m;體重未知


'''最大身長體重紀錄:'''5.4m;約1,500kg
'''最大身長體重纪录:'''5.4m;約1,500kg


'''壽命:'''未知
'''壽命:'''未知
第27行: 第27行:
== 分布 ==
== 分布 ==


胡氏中喙鯨已知僅分布於北太平洋[[溫帶]]海域。在北太平洋西部,此物種似乎侷限在[[日本]][[本州]]的東北部海岸,約在北緯38度[[親潮]]與[[黑潮]]交會處。在北太平洋東部,其分布北限一般認為在[[加拿大]]的[[卑詩省]](約北緯54度),最南至加州的[[聖地牙哥]](約北緯33度)。其分布情形似乎與深層海流有關。
胡氏中喙鯨已知僅分布於北太平洋[[溫帶]]海域。在北太平洋西部,此物種似乎侷限在[[日本]][[本州]]的東北部海岸,約在北緯38度[[親潮]]與[[黑潮]]交會處。在北太平洋東部,其分布北限一般认为在[[加拿大]]的[[卑詩省]](約北緯54度),最南至加州的[[聖地牙哥]](約北緯33度)。其分布情形似乎與深層海流有關。


== 習性、生殖、食性 ==
== 習性、生殖、食性 ==
第35行: 第35行:
== 現狀 ==
== 現狀 ==


胡氏中喙鯨的族群數量不明。日本漁民在捕捉[[柯氏喙鯨]]與小型[[海豚]]時偶爾會獵殺牠們。牠們在加州常因流刺網而死亡,可能在其他地也有同樣的情況,可能已造成局部區域的數量減少。牠們的分布似乎有特定地域性,使其對環境變化的因應能力相當脆弱。
胡氏中喙鯨的族群數量不明。日本漁民在捕捉[[柯氏喙鯨]]與小型[[海豚]]時偶爾會獵殺牠們。牠們在加州常因流刺網而死亡,可能在其他地也有同樣的情況,可能已造成局部區域的數量減少。牠們的分布似乎有特定地域性,使其對環境變化的因應能力相當脆弱。


== 參考書目 ==
== 參考書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