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元帝: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第13行: 第13行:
|年号='''[[建武 (东晋)|建武]]''':317年3月-318年3月<br>'''[[大兴 (晋)|大兴]]''':318年3月-322年3月<br>'''[[永昌 (晋)|永昌]]''':322年3月-323年1月
|年号='''[[建武 (东晋)|建武]]''':317年3月-318年3月<br>'''[[大兴 (晋)|大兴]]''':318年3月-322年3月<br>'''[[永昌 (晋)|永昌]]''':322年3月-323年1月
}}
}}
'''晉元帝司馬睿'''({{bd|276年|5月27日|323年|1月3日|catIdx=S司馬}}),字'''景文''',[[東晉]]第一位皇帝。[[司馬懿]]的曾孫,琅邪武王[[司馬伷]]之孫,琅邪恭王[[司馬覲]]之子,母為琅邪王妃[[夏侯光姬]]。司馬睿在八王之亂期間政治上從屬於東海王[[司馬越]]集,並在其西征河間王[[司馬顒]]時受指命鎮守下邳後方。後司馬睿南鎮建業,在[[琅邪王氏]]為首的士族協助下建立起江南政權,並在[[西晉]]滅亡後延晉祚,建立東晉。但因欲抑制士族勢力而遭琅邪王氏的[[王敦]]以軍事力量反撲,雖然王敦未能推翻其帝位,然他亦在王敦挾勝掌權之下憂憤離世。
'''晉元帝司馬睿'''({{bd|276年|5月27日|323年|1月3日|catIdx=S司馬}}),字'''景文''',[[東晉]]第一位皇帝。[[司馬懿]]的曾孫,琅邪武王[[司馬伷]]之孫,琅邪恭王[[司馬覲]]之子,母為琅邪王妃[[夏侯光姬]]。司馬睿在八王之亂期間政治上從屬於東海王[[司馬越]]集,並在其西征河間王[[司馬顒]]時受指命鎮守下邳後方。後司馬睿南鎮建業,在[[琅邪王氏]]為首的士族協助下建立起江南政權,並在[[西晉]]滅亡後延晉祚,建立東晉。但因欲抑制士族勢力而遭琅邪王氏的[[王敦]]以軍事力量反撲,雖然王敦未能推翻其帝位,然他亦在王敦挾勝掌權之下憂憤離世。


== 生平 ==
== 生平 ==
父親司馬覲於太熙元年(290年)去世後,司馬睿在翌年以十五歲之齡襲封'''琅邪王'''。襲爵後司馬睿卻遭遇到[[八王之亂]]開始,面對一段朝政混亂時期,司馬睿就表現得謙恭退讓,以圖逃避災禍,又因行事低調,當時也沒太多人注意到他。元康二年(292年)司馬睿拜員外散騎常侍。到了永安元年(304年)時,司馬睿已升為左將軍,並參與討伐成都王[[司馬穎]]的[[蕩陰之戰]];但此戰由司馬穎獲得勝利,被帶著親征的晉惠帝被俘,戰前勸司馬穎投降的司馬睿叔父東安王[[司馬繇]]更被殺。司馬睿恐懼禍及自身,便逃返[[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接母親一同回到封國琅邪<ref>《晉書:元帝紀》:元康二年,拜員外散騎常侍。累遷左將軍,從討成都王穎。蕩陰之敗也,叔父東安王繇爲穎所害。帝懼禍及,將出奔。其夜月正明,而禁衛嚴警,帝無由得去,甚窘迫。有頃,雲霧晦冥,雷雨暴至,徼者皆馳,因得潛出。穎先令諸關無得出貴人,帝旣至河陽,爲津吏所止。從者宋典後來,以策鞭帝馬而笑曰:「舍長!官禁貴人,汝亦被拘邪!」吏乃聽過。至洛陽,迎太妃俱歸國。</ref>。
父親司馬覲於太熙元年(290年)去世後,司馬睿在翌年以十五歲之齡襲封'''琅邪王'''。襲爵後司馬睿卻遭遇到[[八王之亂]]開始,面對一段朝政混亂時期,司馬睿就表現得謙恭退讓,以圖逃避災禍,又因行事低調,當時也沒太多人注意到他。元康二年(292年)司馬睿拜員外散騎常侍。到了永安元年(304年)時,司馬睿已升為左將軍,並參與討伐成都王[[司馬穎]]的[[蕩陰之戰]];但此戰由司馬穎獲得勝利,被帶著親征的晉惠帝被俘,戰前勸司馬穎投降的司馬睿叔父東安王[[司馬繇]]更被殺。司馬睿恐懼禍及自身,便逃返[[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接母親一同回到封國琅邪<ref>《晉書:元帝紀》:元康二年,拜員外散騎常侍。累遷左將軍,從討成都王穎。蕩陰之敗也,叔父東安王繇爲穎所害。帝懼禍及,將出奔。其夜月正明,而禁衛嚴警,帝無由得去,甚窘迫。有頃,雲霧晦冥,雷雨暴至,徼者皆馳,因得潛出。穎先令諸關無得出貴人,帝旣至河陽,爲津吏所止。從者宋典後來,以策鞭帝馬而笑曰:「舍長!官禁貴人,汝亦被拘邪!」吏乃聽過。至洛陽,迎太妃俱歸國。</ref>。


永興二年(305年),東海王司馬越起兵討伐在[[長安]](今陝西西安)挾帝掌政的河間王司馬顒,就假司馬睿為輔國將軍;不久司馬越統兵西進,加司馬睿平東將軍、監徐州諸軍事,讓他留鎮下邳(今[[江省]][[邳州市]])。在下邳期間,司馬睿就請了昔日在洛陽力勸自己返回封國的[[王導]]擔任自己的司馬,並讓他為自己出謀劃策<ref>《資治通鑑·卷八十六》:司空越以琅邪王睿爲平東將軍,監徐州諸軍事,留守下邳。睿請王導爲司馬,委以軍事。越帥甲士三萬,西屯蕭縣。</ref><ref>《晉書·王導傳》:帝之在洛陽也,導每勸令之國。會帝出鎮下邳,請導爲安東司馬,軍謀密策,知無不爲。</ref>。永嘉元年(307年),司馬睿聽從王導及東海王妃裴氏的建議<ref>《晉書·東海王越傳》:初,元帝鎮建鄴,裴妃之意也,帝深德之,數幸其第,以第三子沖奉越後。</ref><ref>《晉書:元帝紀》:永嘉初,用王導計,始鎮建鄴,以顧榮爲軍司馬,賀循爲參佐,王敦、王導、周顗、刁協並爲腹心股肱,賓禮名賢,存問風俗,江東歸心焉。</ref>,將駐地由下邳遷至東吳故都[[建鄴]](今江省[[南京市]]),並獲[[晉懷帝]]進為假節、安東將軍、都督揚州江南諸軍事<ref>《晉書·懷帝紀》:(七月)己未,以平東將軍、琅邪王睿爲安東將軍、都督揚州江南諸軍事、假節,鎮建鄴。</ref>。但司馬睿初到建鄴時未得江南士族禮敬,整整一個月都無人來訪,在王導及王敦的協助下終在江南士族中建立起聲望,司馬睿亦因而選任顧榮、賀循等江南士族領袖為僚佐,與王導、刁協等僑姓士族合作治理江東。司馬睿雖為皇族,然全因著王導、王敦而得江東人擁戴,遂為當時人稱「王與馬,共天下」<ref>《晉書·王敦傳》:帝初鎮江東,威名未著,敦與從弟導等同心翼戴,以隆中興,時人為之語曰:「王與馬,共天下。」</ref><ref>{{Cite book | author =田餘慶 | title = 東晉門閥政治 | location = 北京市 | publisher = 北京大學出版社 | date =1996年| pages =17-27 |ISBN =7-301-01123-7| accessdate = | url = | language= zh-cn| quote = }}〈司馬睿與王導。門閥政治格局的形成〉</ref>
永興二年(305年),東海王司馬越起兵討伐在[[長安]](今陝西西安)挾帝掌政的河間王司馬顒,就假司馬睿為輔國將軍;不久司馬越統兵西進,加司馬睿平東將軍、監徐州諸軍事,讓他留鎮下邳(今[[江省]][[邳州市]])。在下邳期間,司馬睿就請了昔日在洛陽力勸自己返回封國的[[王導]]擔任自己的司馬,並讓他為自己出謀劃策<ref>《資治通鑑·卷八十六》:司空越以琅邪王睿爲平東將軍,監徐州諸軍事,留守下邳。睿請王導爲司馬,委以軍事。越帥甲士三萬,西屯蕭縣。</ref><ref>《晉書·王導傳》:帝之在洛陽也,導每勸令之國。會帝出鎮下邳,請導爲安東司馬,軍謀密策,知無不爲。</ref>。永嘉元年(307年),司馬睿聽從王導及東海王妃裴氏的建議<ref>《晉書·東海王越傳》:初,元帝鎮建鄴,裴妃之意也,帝深德之,數幸其第,以第三子沖奉越後。</ref><ref>《晉書:元帝紀》:永嘉初,用王導計,始鎮建鄴,以顧榮爲軍司馬,賀循爲參佐,王敦、王導、周顗、刁協並爲腹心股肱,賓禮名賢,存問風俗,江東歸心焉。</ref>,將駐地由下邳遷至東吳故都[[建鄴]](今江省[[南京市]]),並獲[[晉懷帝]]進為假節、安東將軍、都督揚州江南諸軍事<ref>《晉書·懷帝紀》:(七月)己未,以平東將軍、琅邪王睿爲安東將軍、都督揚州江南諸軍事、假節,鎮建鄴。</ref>。但司馬睿初到建鄴時未得江南士族禮敬,整整一個月都無人來訪,在王導及王敦的協助下終在江南士族中建立起聲望,司馬睿亦因而選任顧榮、賀循等江南士族領袖為僚佐,與王導、刁協等僑姓士族合作治理江東。司馬睿雖為皇族,然全因著王導、王敦而得江東人擁戴,遂為當時人稱「王與馬,共天下」<ref>《晉書·王敦傳》:帝初鎮江東,威名未著,敦與從弟導等同心翼戴,以隆中興,時人為之語曰:「王與馬,共天下。」</ref><ref>{{Cite book | author =田餘慶 | title = 東晉門閥政治 | location = 北京市 | publisher = 北京大學出版社 | date =1996年| pages =17-27 |ISBN =7-301-01123-7| accessdate = | url = | language= zh-cn| quote = }}〈司馬睿與王導。門閥政治格局的形成〉</ref>


永嘉四年(310年)十一月,鎮東將軍[[周馥 (晉朝)|周馥]]以洛陽孤危,上書請晉懷帝遷都[[寿县|壽春]](今[[安徽省]][[壽縣]]),此舉因未有先詢問過主政的太傅司馬越而令對方大怒。周馥早前派了淮南太守[[裴碩]]領兵赴司馬越以應付對方對二人的徵召,此時裴碩就宣稱得到司馬越的密令,讓他討伐擅命的周馥,轉向進攻壽春。裴碩敗予周馥,被逼退守東城並向司馬睿求援,司馬睿遂派了揚威將軍[[甘卓]]及建威將軍[[郭逸]]領兵進攻壽春。永嘉五年正月,周馥守了十日而敗,出逃項縣為新蔡王[[司馬確]]所拘,不久則憂憤而亡<ref>《晉書·周馥傳》:馥自經世故,每欲維正朝遷,忠情懇至。以東海王越不盡臣節,每言論厲然,越深憚之。馥睹群賊孔熾,洛陽孤危,乃建策迎天子遷都壽春。永嘉四年,與長史吳思、司馬殷識上書曰:「不圖厄運遂至於此!戎狄交侵,畿甸危逼。臣輒與祖納、裴憲、華譚、孫惠等三十人伏思大計,僉以殷人有屢遷之事,周王有岐山之徙,方今王都罄乏,不可久居,河朔蕭條,崤函險澀,宛都屢敗,江漢多虞,於今平夷,東南為愈。淮揚之地,北阻塗山,南抗靈嶽,名川四帶,有重險之固。是以楚人東遷,遂宅壽春,徐邳、東海,亦足戍禦。且運漕四通,無患空乏。雖聖上神聰,元輔賢明,居儉守約,用保宗廟,未若相土遷宅,以享永祚。臣謹選精卒三萬,奉迎皇駕。輒檄前北中郎將裴憲行使持節、監豫州諸軍事、東中郎將,風馳即路。荊、湘、江、揚各先運四年米租十五萬斛,布絹各十四萬匹,以供大駕。令王浚、苟晞共平河朔,臣等戮力以啟南路。遷都弭寇,其計並得。皇輿來巡,臣宜轉據江州,以恢王略。知無不為,古人所務,敢竭忠誠,庶報萬分。朝遂夕隕,猶生之願。」越與苟晞不協,馥不先白於越,而直上書,越大怒。先是,越召馥及淮南太守裴碩,馥不肯行,而令碩率兵先進。碩貳於馥,乃舉兵稱馥擅命,已奉越密旨圖馥,遂襲之,為馥所敗。碩退保東城,求救於元帝。帝遣揚威將軍甘卓、建威將軍郭逸攻馥於壽春。安豐太守孫惠帥眾應之,使謝摛為檄。摛,馥之故將也。馥見檄,流涕曰:「必謝摛之辭。」摛聞之,遂毀草。旬日而馥眾潰,奔於項,為新蔡王確所拘,憂憤發病卒。</ref><ref>《晉書·懷帝紀》:(永嘉五年正月)戊寅,安東將軍、琅邪王睿使將軍甘卓攻鎮東將軍周馥於壽春,馥衆潰。</ref>。五月又進號鎮東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ref>(永嘉五年五月)進司空王浚爲大司馬,征西大將軍、南陽王模爲太尉,太子太傅傅祗爲司徒,尚書令荀籓爲司空,安東將軍、琅邪王睿爲鎮東大將軍。</ref>。但六月就發生了[[永嘉之亂]],洛陽失陷於漢趙且晉懷帝被俘,時司空荀藩逃到[[滎陽]]並移檄天下,推了司馬睿為盟主。司馬睿以盟主身分承制改易江州官員任命,但向來以洛陽懷帝政府尚在而拒絕接受司馬睿命令的江州刺史華軼再次不聽命,司馬睿便派王敦統領[[甘卓]]、[[周訪]]、[[宋典]]及[[趙誘]]等軍討伐華軼,華軼領兵積極抵抗,卻在[[衞展]]及[[周廣]]擔任內應之下遭到突襲,兵敗被殺<ref>《晉書·華軼傳》:軼自以受洛京所遣,而為壽春所督,時洛京尚存,不能祗承元帝教命,郡縣多諫之,軼不納,曰:「吾欲見詔書耳。」時帝遣揚烈將軍周訪率眾屯彭澤以備軼,訪過姑孰,著作郎干寶見而問之,訪曰:「大府受分,令屯彭澤,彭澤,江州西門也。華彥夏有憂天下之誠,而不欲碌碌受人控禦,頃來紛紜,粗有嫌隙。今又無故以兵守其門,將成其釁。吾當屯尋陽故縣,既在江西,可以捍禦北方,又無嫌於相逼也。」尋洛都不守,司空荀籓移檄,而以帝為盟主。既而帝承制改易長吏,軼又不從命,於是遣左將軍王敦都督甘卓、周訪、宋典、趙誘等討之。軼遣別駕陳雄屯彭澤以距敦,自為舟軍以為外援。武昌太守馮逸次於湓口,訪擊逸,破之。前江州刺史衛展不為軼所禮,心常怏怏。至是,與豫章太守周廣為內應,潛軍襲軼,軼眾潰,奔於安城,追斬之,及其五子,傳首建鄴。</ref>。永嘉六年(312年),晉懷帝在漢趙都城[[平陽]](今山西省臨汾市)被殺,消息在建興元年(313年)四月傳到長安後[[晉愍帝]]以皇太子即位為帝,並在五月壬辰日(6月27日)進侍中、左丞相、大都督陝東諸軍事,與大都督陝西諸軍事的右丞相南陽王[[司馬保]]分陝而治<ref>《晉書·愍帝紀》:(建興元年)五月壬辰,以鎮東大將軍、琅邪王睿爲侍中、左丞相、大都督陝東諸軍事,大司馬、南陽王保爲右丞相、大都督陝西諸軍事。</ref>。建興三年(315年)進位丞相,大都督中外諸軍事。
永嘉四年(310年)十一月,鎮東將軍[[周馥 (晉朝)|周馥]]以洛陽孤危,上書請晉懷帝遷都[[寿县|壽春]](今[[安徽省]][[壽縣]]),此舉因未有先詢問過主政的太傅司馬越而令對方大怒。周馥早前派了淮南太守[[裴碩]]領兵赴司馬越以應付對方對二人的徵召,此時裴碩就宣稱得到司馬越的密令,讓他討伐擅命的周馥,轉向進攻壽春。裴碩敗予周馥,被逼退守東城並向司馬睿求援,司馬睿遂派了揚威將軍[[甘卓]]及建威將軍[[郭逸]]領兵進攻壽春。永嘉五年正月,周馥守了十日而敗,出逃項縣為新蔡王[[司馬確]]所拘,不久則憂憤而亡<ref>《晉書·周馥傳》:馥自經世故,每欲維正朝遷,忠情懇至。以東海王越不盡臣節,每言論厲然,越深憚之。馥睹群賊孔熾,洛陽孤危,乃建策迎天子遷都壽春。永嘉四年,與長史吳思、司馬殷識上書曰:「不圖厄運遂至於此!戎狄交侵,畿甸危逼。臣輒與祖納、裴憲、華譚、孫惠等三十人伏思大計,僉以殷人有屢遷之事,周王有岐山之徙,方今王都罄乏,不可久居,河朔蕭條,崤函險澀,宛都屢敗,江漢多虞,於今平夷,東南為愈。淮揚之地,北阻塗山,南抗靈嶽,名川四帶,有重險之固。是以楚人東遷,遂宅壽春,徐邳、東海,亦足戍禦。且運漕四通,無患空乏。雖聖上神聰,元輔賢明,居儉守約,用保宗廟,未若相土遷宅,以享永祚。臣謹選精卒三萬,奉迎皇駕。輒檄前北中郎將裴憲行使持節、監豫州諸軍事、東中郎將,風馳即路。荊、湘、江、揚各先運四年米租十五萬斛,布絹各十四萬匹,以供大駕。令王浚、苟晞共平河朔,臣等戮力以啟南路。遷都弭寇,其計並得。皇輿來巡,臣宜轉據江州,以恢王略。知無不為,古人所務,敢竭忠誠,庶報萬分。朝遂夕隕,猶生之願。」越與苟晞不協,馥不先白於越,而直上書,越大怒。先是,越召馥及淮南太守裴碩,馥不肯行,而令碩率兵先進。碩貳於馥,乃舉兵稱馥擅命,已奉越密旨圖馥,遂襲之,為馥所敗。碩退保東城,求救於元帝。帝遣揚威將軍甘卓、建威將軍郭逸攻馥於壽春。安豐太守孫惠帥眾應之,使謝摛為檄。摛,馥之故將也。馥見檄,流涕曰:「必謝摛之辭。」摛聞之,遂毀草。旬日而馥眾潰,奔於項,為新蔡王確所拘,憂憤發病卒。</ref><ref>《晉書·懷帝紀》:(永嘉五年正月)戊寅,安東將軍、琅邪王睿使將軍甘卓攻鎮東將軍周馥於壽春,馥衆潰。</ref>。五月又進號鎮東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ref>(永嘉五年五月)進司空王浚爲大司馬,征西大將軍、南陽王模爲太尉,太子太傅傅祗爲司徒,尚書令荀籓爲司空,安東將軍、琅邪王睿爲鎮東大將軍。</ref>。但六月就發生了[[永嘉之亂]],洛陽失陷於漢趙且晉懷帝被俘,時司空荀藩逃到[[滎陽]]並移檄天下,推了司馬睿為盟主。司馬睿以盟主身分承制改易江州官員任命,但向來以洛陽懷帝政府尚在而拒絕接受司馬睿命令的江州刺史華軼再次不聽命,司馬睿便派王敦統領[[甘卓]]、[[周訪]]、[[宋典]]及[[趙誘]]等軍討伐華軼,華軼領兵積極抵抗,卻在[[衞展]]及[[周廣]]擔任內應之下遭到突襲,兵敗被殺<ref>《晉書·華軼傳》:軼自以受洛京所遣,而為壽春所督,時洛京尚存,不能祗承元帝教命,郡縣多諫之,軼不納,曰:「吾欲見詔書耳。」時帝遣揚烈將軍周訪率眾屯彭澤以備軼,訪過姑孰,著作郎干寶見而問之,訪曰:「大府受分,令屯彭澤,彭澤,江州西門也。華彥夏有憂天下之誠,而不欲碌碌受人控禦,頃來紛紜,粗有嫌隙。今又無故以兵守其門,將成其釁。吾當屯尋陽故縣,既在江西,可以捍禦北方,又無嫌於相逼也。」尋洛都不守,司空荀籓移檄,而以帝為盟主。既而帝承制改易長吏,軼又不從命,於是遣左將軍王敦都督甘卓、周訪、宋典、趙誘等討之。軼遣別駕陳雄屯彭澤以距敦,自為舟軍以為外援。武昌太守馮逸次於湓口,訪擊逸,破之。前江州刺史衛展不為軼所禮,心常怏怏。至是,與豫章太守周廣為內應,潛軍襲軼,軼眾潰,奔於安城,追斬之,及其五子,傳首建鄴。</ref>。永嘉六年(312年),晉懷帝在漢趙都城[[平陽]](今山西省臨汾市)被殺,消息在建興元年(313年)四月傳到長安後[[晉愍帝]]以皇太子即位為帝,並在五月壬辰日(6月27日)進侍中、左丞相、大都督陝東諸軍事,與大都督陝西諸軍事的右丞相南陽王[[司馬保]]分陝而治<ref>《晉書·愍帝紀》:(建興元年)五月壬辰,以鎮東大將軍、琅邪王睿爲侍中、左丞相、大都督陝東諸軍事,大司馬、南陽王保爲右丞相、大都督陝西諸軍事。</ref>。建興三年(315年)進位丞相,大都督中外諸軍事。
第28行: 第28行:
== 治理江東 ==
== 治理江東 ==
=== 南北形勢 ===
=== 南北形勢 ===
司馬睿移鎮後南方時有的亂事:永嘉四年(310年)建威將軍[[錢璯]]作亂[[陽羨縣]]<ref>《晉書·周處傳》:初,呉興人錢璯亦起義兵討陳敏,越命爲建武將軍,使率其屬會於京都。璯至廣陵,聞劉聰逼洛陽,畏懦不敢進。帝促以軍期,璯乃謀反。時王敦遷尚書,當應徵與璯俱西。璯陰欲殺敦,藉以舉事,敦聞之,奔告帝。璯遂殺度支校尉陳豐,焚燒邸閣,自號平西大將軍、八州都督,劫孫皓子充,立爲呉王,既而殺之。來寇圮縣。帝遣將軍郭逸、郡尉宋典等討之,並以兵少未敢前。玘復率合鄕里義眾,與逸等俱進,討璯,斬之,傳首於建康。</ref>、建興元年(313年)在湘州起事,影響荊江湘三州的[[杜弢]]<ref>《晉書·杜弢傳》</ref>及在竟陵郡舉事作亂的[[杜曾]]。建興三年(315年)殺吳興太守袁琇的[[徐馥]]及在[[宣城郡]]舉事的[[吳末帝]]族人[[孫弼]]圖響應周勰的報復行動<ref name=周勰>《晉書·周處傳》:勰字彥和。常緘父言。時中亡官失守之士避亂來者,多居顯位,駕御呉人,呉人頗怨。勰因之欲起兵,潛結呉興郡功曹徐馥。馥家有部曲,勰使馥矯稱叔父札命以合眾,豪俠樂亂者翕然附之,以討王導、刁協爲名。孫皓族人弼亦起兵於廣德以應之。馥殺呉興太守袁琇,有眾數千,將奉札爲主。時札以疾歸家,聞而大驚,乃告亂於義興太守孔侃。勰知札不同,不敢發兵。馥黨懼,攻馥,殺之。孫弼眾亦潰,宣城太守陶猷滅之。</ref>。這些變亂而在僑姓和吳姓士族力量的協助及支持下,司馬睿遣軍將之一一討平,以穩定當地。
司馬睿移鎮後南方時有的亂事:永嘉四年(310年)建威將軍[[錢璯]]作亂[[陽羨縣]]<ref>《晉書·周處傳》:初,呉興人錢璯亦起義兵討陳敏,越命爲建武將軍,使率其屬會於京都。璯至廣陵,聞劉聰逼洛陽,畏懦不敢進。帝促以軍期,璯乃謀反。時王敦遷尚書,當應徵與璯俱西。璯陰欲殺敦,藉以舉事,敦聞之,奔告帝。璯遂殺度支校尉陳豐,焚燒邸閣,自號平西大將軍、八州都督,劫孫皓子充,立爲呉王,既而殺之。來寇圮縣。帝遣將軍郭逸、郡尉宋典等討之,並以兵少未敢前。玘復率合鄕里義眾,與逸等俱進,討璯,斬之,傳首於建康。</ref>、建興元年(313年)在湘州起事,影響荊江湘三州的[[杜弢]]<ref>《晉書·杜弢傳》</ref>及在竟陵郡舉事作亂的[[杜曾]]。建興三年(315年)殺吳興太守袁琇的[[徐馥]]及在[[宣城郡]]舉事的[[吳末帝]]族人[[孫弼]]圖響應周勰的報復行動<ref name=周勰>《晉書·周處傳》:勰字彥和。常緘父言。時中亡官失守之士避亂來者,多居顯位,駕御呉人,呉人頗怨。勰因之欲起兵,潛結呉興郡功曹徐馥。馥家有部曲,勰使馥矯稱叔父札命以合眾,豪俠樂亂者翕然附之,以討王導、刁協爲名。孫皓族人弼亦起兵於廣德以應之。馥殺呉興太守袁琇,有眾數千,將奉札爲主。時札以疾歸家,聞而大驚,乃告亂於義興太守孔侃。勰知札不同,不敢發兵。馥黨懼,攻馥,殺之。孫弼眾亦潰,宣城太守陶猷滅之。</ref>。這些變亂而在僑姓和吳姓士族力量的協助及支持下,司馬睿遣軍將之一一討平,以穩定當地。


與南方積極經營相比,司馬睿南鎮建康後北方仍然陷於戰亂之中,洛陽、[[關中地區]]及北方諸鎮接連遭漢趙及石勒部隊所攻。司馬睿專心經營南方,雖在晉愍帝被俘後北方諸鎮領袖如劉琨、段匹磾、邵續、[[段部鮮卑|段部]]及[[慕容鮮卑]]等皆聯名上表司馬睿勸進以示支持<ref>《晉書·司馬睿傳》:六月丙寅,司空、幷州刺史、廣武侯劉琨,幽州刺史、左賢王、渤海公段匹磾,領護烏丸校尉、鎮北將軍劉翰,單于、廣甯公段辰,遼西公段眷,冀州刺史、祝阿子劭續,青州刺史、廣饒侯曹嶷,兗州刺史、定襄侯劉演,東夷校尉崔毖,鮮卑大都督慕容廆等一百八十人上書勸進。</ref>,司馬睿亦曾發檄文北伐<ref>《晉書·司馬睿傳》:及西都不守,帝出師露次,躬擐甲冑,移檄四方,徵天下之兵,剋日進討。</ref>,但終未有出兵北征;而有北伐志向的[[祖逖]]自請北伐亦得不到支持,司馬睿僅給了一千人的糧食及三千匹布作為物資,讓祖逖自行募兵, 連兵器和盔甲都沒有提供。祖逖努力招撫及進攻下成功收復黃河以南領土,並讓原本在徐兗豫一帶與外族作戰的各個晉將勢力如[[李矩]]、[[趙固]]、[[郭默]]等都和睦共處,受祖逖節度;連石勒也因祖逖而不敢南侵。祖逖以功勳獲當時已稱帝的司馬睿晉升為鎮西將軍,但朝廷仍著眼於與琅邪王氏有關的士族衝突中,甚至為提防王敦而在太興四年(321年)讓戴淵以征西將軍、都督司兗豫并雍冀六州諸軍事出鎮作外援。祖逖本來就對朝廷內士族衝突影響接著對河北之北伐而憂心成疾,現在更派了戴淵來都督自己,更令其不快,終在同年去世。祖逖的位置由其弟[[祖約]]接手,但祖約不得眾心,無法繼承其北伐事業,王敦之亂時石勒更趁勢南侵,祖約因無法抵抗而南退,河南領土得而復失<ref>《晉書·祖逖傳》</ref>。
與南方積極經營相比,司馬睿南鎮建康後北方仍然陷於戰亂之中,洛陽、[[關中地區]]及北方諸鎮接連遭漢趙及石勒部隊所攻。司馬睿專心經營南方,雖在晉愍帝被俘後北方諸鎮領袖如劉琨、段匹磾、邵續、[[段部鮮卑|段部]]及[[慕容鮮卑]]等皆聯名上表司馬睿勸進以示支持<ref>《晉書·司馬睿傳》:六月丙寅,司空、幷州刺史、廣武侯劉琨,幽州刺史、左賢王、渤海公段匹磾,領護烏丸校尉、鎮北將軍劉翰,單于、廣甯公段辰,遼西公段眷,冀州刺史、祝阿子劭續,青州刺史、廣饒侯曹嶷,兗州刺史、定襄侯劉演,東夷校尉崔毖,鮮卑大都督慕容廆等一百八十人上書勸進。</ref>,司馬睿亦曾發檄文北伐<ref>《晉書·司馬睿傳》:及西都不守,帝出師露次,躬擐甲冑,移檄四方,徵天下之兵,剋日進討。</ref>,但終未有出兵北征;而有北伐志向的[[祖逖]]自請北伐亦得不到支持,司馬睿僅給了一千人的糧食及三千匹布作為物資,讓祖逖自行募兵, 連兵器和盔甲都沒有提供。祖逖努力招撫及進攻下成功收復黃河以南領土,並讓原本在徐兗豫一帶與外族作戰的各個晉將勢力如[[李矩]]、[[趙固]]、[[郭默]]等都和睦共處,受祖逖節度;連石勒也因祖逖而不敢南侵。祖逖以功勳獲當時已稱帝的司馬睿晉升為鎮西將軍,但朝廷仍著眼於與琅邪王氏有關的士族衝突中,甚至為提防王敦而在太興四年(321年)讓戴淵以征西將軍、都督司兗豫并雍冀六州諸軍事出鎮作外援。祖逖本來就對朝廷內士族衝突影響接著對河北之北伐而憂心成疾,現在更派了戴淵來都督自己,更令其不快,終在同年去世。祖逖的位置由其弟[[祖約]]接手,但祖約不得眾心,無法繼承其北伐事業,王敦之亂時石勒更趁勢南侵,祖約因無法抵抗而南退,河南領土得而復失<ref>《晉書·祖逖傳》</ref>。
第126行: 第126行:
{{s-after|[[晉明帝]]|司馬紹<br>(長子)|rows=2}}
{{s-after|[[晉明帝]]|司馬紹<br>(長子)|rows=2}}
|-
|-
{{s-title|[[中君主列表|中南部君主]]|316年-323年}}
{{s-title|[[中君主列表|中南部君主]]|316年-323年}}
|-
|-
{{s-roy|cn}}
{{s-ro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