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之战: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参考文献:​20
(使用DisamAssist清理消歧义链接:天宝(改链接至天宝(唐朝))。)
 
第1行: 第1行:
{{Campaignbox 安史之乱战役}}
{{Campaignbox 安史之乱战役}}
'''常山之战''',[[天宝]]十五载(756年)二月,[[唐朝]][[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在常山(今[[河北]][[正定]])大败燕军[[史思明]]部的作战。
'''常山之战''',[[天宝(唐朝)|天宝]]十五载(756年)二月,[[唐朝]][[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在常山(今[[河北]][[正定]])大败燕军[[史思明]]部的作战。


李光弼以左兵马使随同[[朔方节度使]][[郭子仪]]率领朔方军东出,击败安禄山大同军使高秀岩。被郭子仪推荐,升任河东节度使。天宝十五载[[二月初二]],李光弼率番、汉步骑万余人,太原弩手三千人,东出[[井陉]],直捣常山,当时,史思明率数万大军攻饶阳二十余日不克,常山兵力空虚。[[二月初五]],李光弼率军进至[[常山郡]]。常山城内三千团练兵倒戈,抓住守将安思文出降,李光弼随即入城。史思明知道常山失守,立即放弃围困饶阳,亲率二万骑兵直奔常山。第二天天没有亮,他的前锋部队抵达常山城下,史思明率领大军相继到达,立即指挥攻城。李光弼派五千步卒从东门出战,叛军堵门不退。李光弼令五百[[弩]]手从城上万箭齐发,叛军死伤很多,被迫稍稍退兵。李光弼再派[[弓箭]]手一千人,分为四队,轮流不断放箭,杀伤燕军甚重,燕军抵挡不住,只得收军北退。李光弼派兵五千人出城,每人持一长枪,夹[[滹沱河]]相迎,叛军中箭者大半,只好后退。这时,李光弼闻报有叛军五千步兵从[[饶阳]]而来,一昼夜行一百七十里,正在常山东南九门县南面的逢壁休息。李光弼于是派步骑各二千人,偃旗息鼓,沿河潜行。抵达逢壁,叛军正在吃[[饭]],唐军乘机杀去,斩杀殆尽。史思明知道后大惊失色,只好撤军退入九门。这样常山郡九县,有七县归附唐军,只有九门县和[[藁城县]]尚在燕军手中<ref>《资治通鉴》卷217 唐纪33</ref>。
李光弼以左兵马使随同[[朔方节度使]][[郭子仪]]率领朔方军东出,击败安禄山大同军使高秀岩。被郭子仪推荐,升任河东节度使。天宝十五载[[二月初二]],李光弼率番、汉步骑万余人,太原弩手三千人,东出[[井陉]],直捣常山,当时,史思明率数万大军攻饶阳二十余日不克,常山兵力空虚。[[二月初五]],李光弼率军进至[[常山郡]]。常山城内三千团练兵倒戈,抓住守将安思文出降,李光弼随即入城。史思明知道常山失守,立即放弃围困饶阳,亲率二万骑兵直奔常山。第二天天没有亮,他的前锋部队抵达常山城下,史思明率领大军相继到达,立即指挥攻城。李光弼派五千步卒从东门出战,叛军堵门不退。李光弼令五百[[弩]]手从城上万箭齐发,叛军死伤很多,被迫稍稍退兵。李光弼再派[[弓箭]]手一千人,分为四队,轮流不断放箭,杀伤燕军甚重,燕军抵挡不住,只得收军北退。李光弼派兵五千人出城,每人持一长枪,夹[[滹沱河]]相迎,叛军中箭者大半,只好后退。这时,李光弼闻报有叛军五千步兵从[[饶阳]]而来,一昼夜行一百七十里,正在常山东南九门县南面的逢壁休息。李光弼于是派步骑各二千人,偃旗息鼓,沿河潜行。抵达逢壁,叛军正在吃[[饭]],唐军乘机杀去,斩杀殆尽。史思明知道后大惊失色,只好撤军退入九门。这样常山郡九县,有七县归附唐军,只有九门县和[[藁城县]]尚在燕军手中<ref>《资治通鉴》卷217 唐纪33</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