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机器人:清理不当的来源、移除无用的模板参数)
无编辑摘要
第140行: 第140行:
由于长达两千多年的外族统治,埃及完全失去原有的古埃及文明,古埃及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历史记录、政府和风俗等都被彻底遗弃,以至于后来的人们在看到古埃及文明遗迹(如金字塔)时不知道当时的古埃及人为什么要建造,现代人也读不懂用古埃及文字写成的碑文,崴峨的建築在流傳千年後人去樓空的景象,可以說引起後世百代人們的感慨與同情,古埃及文明便成為人類被遺忘的文化中最出名者。由于好奇心的驱使,人们希望了解失落的古代埃及文明和历史,于是一门专门研究古埃及的学科逐渐形成,这就是“埃及学”。
由于长达两千多年的外族统治,埃及完全失去原有的古埃及文明,古埃及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历史记录、政府和风俗等都被彻底遗弃,以至于后来的人们在看到古埃及文明遗迹(如金字塔)时不知道当时的古埃及人为什么要建造,现代人也读不懂用古埃及文字写成的碑文,崴峨的建築在流傳千年後人去樓空的景象,可以說引起後世百代人們的感慨與同情,古埃及文明便成為人類被遺忘的文化中最出名者。由于好奇心的驱使,人们希望了解失落的古代埃及文明和历史,于是一门专门研究古埃及的学科逐渐形成,这就是“埃及学”。


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已经开始研究古埃及,例如在[[希罗多德]]所著的《历史》中就多次提及古埃及。[[十字軍東征]]時期,有人撰寫一些有關埃及古蹟的遊記,然而當時已無人能閱讀象形文字的文獻。{{Link-en|尙·德·特夫諾|Jean de Thévenot}}是17世紀第一個純粹因爲好奇而到近東旅行的洲人。他於1652年路經埃及,在吉薩測量大金字塔並描繪塔裡的情形。特夫諾對木乃伊很感興趣,他在[[薩卡拉]]請人打開一座古埃及貴族石墓,還買了一具棺材,棺材上「全是偶像和象形文字」。到18世紀早期,法國攝政王[[腓力二世 (奧爾良公爵)|菲力普·奧爾良]]命開羅耶穌會傳教團團長{{Link-en|克勞德·西卡爾|Claude Sicard}}尋找埃及的古遺跡。西卡爾跑遍埃及,畫出第一張地圖。<ref>{{Cite book |last=Vercoutter |first=Jean |others=吳岳添/譯 |date=1994年5月31日 |edition=2002年1月1日第十六刷 |title=《[[古埃及探祕:尼羅河畔的金字塔世界]]》 |series=[[發現之旅叢書|發現之旅]] |volume=[[發現之旅叢書書目列表|02]] |location=臺北 |publisher=時報文化 |pages=第29、31、32及34頁 |chapter=第三章:尼羅河畔的十字軍、僧侶和收藏家 |language=zh-hant |isbn=957-13-1161-8}}</ref>但埃及学真正的大发展是从1822年法国人[[商博良]]对于古埃及文字破译开始的。18世纪,[[拿破仑]]带领法国军队打败埃及的[[英国]]殖民者并占领埃及,他带来167名学者,包括历史学家、[[天文学]]家、画家、工程师、矿物学家等等,并成立“埃及协会”专门研究古埃及文明。在进驻埃及其间,法国学者对古埃及进行详细的研究,并搜集许多文物带回法国,其中包括于1799年8月被发现的刻有三种文字的[[罗塞塔石碑]],这块石碑成为破译古埃及文字的直接线索。不久之后,英国打败法国,重新夺回对埃及的占领,但法国研究者得以保留古埃及文物的记录,并一直在埃及学方面保持主导地位。
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已经开始研究古埃及,例如在[[希罗多德]]所著的《历史》中就多次提及古埃及。[[十字軍東征]]時期,有人撰寫一些有關埃及古蹟的遊記,然而當時已無人能閱讀象形文字的文獻。{{Link-en|尙·德·特夫諾|Jean de Thévenot}}是17世紀第一個純粹因爲好奇而到近東旅行的洲人。他於1652年路經埃及,在吉薩測量大金字塔並描繪塔裡的情形。特夫諾對木乃伊很感興趣,他在[[薩卡拉]]請人打開一座古埃及貴族石墓,還買了一具棺材,棺材上「全是偶像和象形文字」。到18世紀早期,法國攝政王[[腓力二世 (奧爾良公爵)|菲力普·奧爾良]]命開羅耶穌會傳教團團長{{Link-en|克勞德·西卡爾|Claude Sicard}}尋找埃及的古遺跡。西卡爾跑遍埃及,畫出第一張地圖。<ref>{{Cite book |last=Vercoutter |first=Jean |others=吳岳添/譯 |date=1994年5月31日 |edition=2002年1月1日第十六刷 |title=《[[古埃及探祕:尼羅河畔的金字塔世界]]》 |series=[[發現之旅叢書|發現之旅]] |volume=[[發現之旅叢書書目列表|02]] |location=臺北 |publisher=時報文化 |pages=第29、31、32及34頁 |chapter=第三章:尼羅河畔的十字軍、僧侶和收藏家 |language=zh-hant |isbn=957-13-1161-8}}</ref>但埃及学真正的大发展是从1822年法国人[[商博良]]对于古埃及文字破译开始的。18世纪,[[拿破仑]]带领法国军队打败埃及的[[英国]]殖民者并占领埃及,他带来167名学者,包括历史学家、[[天文学]]家、画家、工程师、矿物学家等等,并成立“埃及协会”专门研究古埃及文明。在进驻埃及其间,法国学者对古埃及进行详细的研究,并搜集许多文物带回法国,其中包括于1799年8月被发现的刻有三种文字的[[罗塞塔石碑]],这块石碑成为破译古埃及文字的直接线索。不久之后,英国打败法国,重新夺回对埃及的占领,但法国研究者得以保留古埃及文物的记录,并一直在埃及学方面保持主导地位。


罗塞塔石碑是古埃及[[托勒密王朝]][[托勒密五世]]颁布的一条政令,由于当时是外族([[马其顿王国]])统治埃及,官方文字是[[希腊文]],而当地埃及人则习惯使用埃及文字(包括[[圣书体]]和[[世俗体]]),于是这块石碑就使用两种埃及文字和[[希腊文]]共三种文字记录同样的内容。法国学者商博良就利用这种对照关系,通过希腊文的含义将古埃及的文字成功破译出来,于1822年9月29日写成通信报告,宣布古埃及文字破译成功。自此,古埃及的文字和文明被现代人重新理解,埃及学进入大发展时期。<ref name="lixiaodong"/><ref name="yanhanying">[[颜海英]],《法老后的埃及》[http://www.artx.cn/artx/guoxue/22366.html] ,中国古代文化艺术资料库,2007年2月2日。</ref>本条目介绍的内容基本都是埃及学的研究成果。
罗塞塔石碑是古埃及[[托勒密王朝]][[托勒密五世]]颁布的一条政令,由于当时是外族([[马其顿王国]])统治埃及,官方文字是[[希腊文]],而当地埃及人则习惯使用埃及文字(包括[[圣书体]]和[[世俗体]]),于是这块石碑就使用两种埃及文字和[[希腊文]]共三种文字记录同样的内容。法国学者商博良就利用这种对照关系,通过希腊文的含义将古埃及的文字成功破译出来,于1822年9月29日写成通信报告,宣布古埃及文字破译成功。自此,古埃及的文字和文明被现代人重新理解,埃及学进入大发展时期。<ref name="lixiaodong"/><ref name="yanhanying">[[颜海英]],《法老后的埃及》[http://www.artx.cn/artx/guoxue/22366.html] ,中国古代文化艺术资料库,2007年2月2日。</ref>本条目介绍的内容基本都是埃及学的研究成果。
第158行: 第158行:
大部份古埃及人是[[農民]]。埃及位處[[沙漠]]地帶,而尼羅河每年7月都會氾濫,但古埃及人懂得修築[[水庫]]儲起泛濫的河水,並在曾受河水泛濫的土地上耕種,讓水患變成為水利。他們又懂得挖掘[[水渠]]引水灌溉農作物,並發明用牛拉動的[[犁|犁耙]],翻鬆泥土來種植農作物。此外,他們還發明抽河水灌溉農田的[[汲水器]](shaduf)。
大部份古埃及人是[[農民]]。埃及位處[[沙漠]]地帶,而尼羅河每年7月都會氾濫,但古埃及人懂得修築[[水庫]]儲起泛濫的河水,並在曾受河水泛濫的土地上耕種,讓水患變成為水利。他們又懂得挖掘[[水渠]]引水灌溉農作物,並發明用牛拉動的[[犁|犁耙]],翻鬆泥土來種植農作物。此外,他們還發明抽河水灌溉農田的[[汲水器]](shaduf)。


部份古埃及人是[[商人]]。雖然埃及大部份的地都是沙漠,但尼羅河沿岸卻盛產一種稱為[[蘆葦]]的植物。蘆葦浮力大且能防水,所以是造船的好材料。古埃及人就以蘆葦作材料造船,並乘坐這些蘆葦船在尼羅河、[[地中海]]及[[紅海]]一帶航行,與當地居民進行以物換物的貿易。通過這些貿易往來,古埃及人把他們的文明及生活方式傳播至其他地方。古埃及地理位置是亚洲和非洲的枢纽,另外其农业为主的经济模式对其他手工业产品有很大需求,因此古埃及是古代重要的贸易中转和加工国家。[[古王国时期]],古埃及经济发达,出现很多剩余的产品,[[以物易物]]的商业模式产生。当时埃及对外的贸易对象主要有[[努比亚]]、[[黎巴嫩]]、[[蓬特]]等地,也不时伴随有军事掠夺,不完全是平等交易。
部份古埃及人是[[商人]]。雖然埃及大部份的地都是沙漠,但尼羅河沿岸卻盛產一種稱為[[蘆葦]]的植物。蘆葦浮力大且能防水,所以是造船的好材料。古埃及人就以蘆葦作材料造船,並乘坐這些蘆葦船在尼羅河、[[地中海]]及[[紅海]]一帶航行,與當地居民進行以物換物的貿易。通過這些貿易往來,古埃及人把他們的文明及生活方式傳播至其他地方。古埃及地理位置是亚洲和非洲的枢纽,另外其农业为主的经济模式对其他手工业产品有很大需求,因此古埃及是古代重要的贸易中转和加工国家。[[古王国时期]],古埃及经济发达,出现很多剩余的产品,[[以物易物]]的商业模式产生。当时埃及对外的贸易对象主要有[[努比亚]]、[[黎巴嫩]]、[[蓬特]]等地,也不时伴随有军事掠夺,不完全是平等交易。


[[中王国时期]],埃及造船技术有很大的发展,埃及人还在[[尼罗河]]和[[红海]]之间开凿[[运河]],埃及对外贸易的范围扩大很多,到达亚洲[[叙利亚]]中南部。此时,开始出现官方贸易,即国家之间互赠礼物,埃及周围的一些国家通过这种“[[进贡]]”的方式成为埃及的属国。
[[中王国时期]],埃及造船技术有很大的发展,埃及人还在[[尼罗河]]和[[红海]]之间开凿[[运河]],埃及对外贸易的范围扩大很多,到达亚洲[[叙利亚]]中南部。此时,开始出现官方贸易,即国家之间互赠礼物,埃及周围的一些国家通过这种“[[进贡]]”的方式成为埃及的属国。
第195行: 第195行:
{{main|埃及金字塔|狮身人面像}}
{{main|埃及金字塔|狮身人面像}}
{{seealso|古埃及建築|吉薩金字塔群}}
{{seealso|古埃及建築|吉薩金字塔群}}
金字塔是利用大石建成的巨大三角形建築物,是法老的墓穴。由於古埃及人在尼羅河兩岸生活及耕作,所以金字塔主要是在沙漠地興建。從公元前2700年—公元前1800年的這900年裡,估計古埃及人共建築超過80座金字塔。而建於公元前2589年—公元前2566年間的「[[大金字塔]]」是最大的一座金字塔,它是為法老[[胡夫]]而興建的。
金字塔是利用大石建成的巨大三角形建築物,是法老的墓穴。由於古埃及人在尼羅河兩岸生活及耕作,所以金字塔主要是在沙漠地興建。從公元前2700年—公元前1800年的這900年裡,估計古埃及人共建築超過80座金字塔。而建於公元前2589年—公元前2566年間的「[[大金字塔]]」是最大的一座金字塔,它是為法老[[胡夫]]而興建的。


古埃及人在「大金字塔」附近建造一座「獅身人面像」。狮身人面像位于卡夫拉金字塔祭庙的西北方,坐东向西,古希腊人把它叫作“斯芬克斯”,它是埃及最大最古老的室外雕刻巨像,由整块天然岩石雕凿。至今仍然沒有人知道建造這座由「獅身」與「人面」組成的巨大石雕的原因,他代表著法老的智慧與勇猛。一些人相信「獅身人面像」可能是金字塔的守護神,另一些則認為它是古埃及偉大文明的象徵。
古埃及人在「大金字塔」附近建造一座「獅身人面像」。狮身人面像位于卡夫拉金字塔祭庙的西北方,坐东向西,古希腊人把它叫作“斯芬克斯”,它是埃及最大最古老的室外雕刻巨像,由整块天然岩石雕凿。至今仍然沒有人知道建造這座由「獅身」與「人面」組成的巨大石雕的原因,他代表著法老的智慧與勇猛。一些人相信「獅身人面像」可能是金字塔的守護神,另一些則認為它是古埃及偉大文明的象徵。
第274行: 第274行:
=== 引用 ===
=== 引用 ===
{{reflist}}
{{reflist}}

=== 来源 ===
=== 来源 ===
{{refbegin}}
{{refbe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