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机器人:清理不当的来源、移除无用的模板参数)
(机器人:清理不当的来源、移除无用的模板参数)
第49行: 第49行:
人眼的功能是将光线聚焦在称为[[视网膜]],位在眼球内部后方的[[感光细胞]]。聚焦是由一系列的透光物质来达成。进入眼球的光会先通过[[角膜]],之后通过角膜后的液态区域{{le|眼球前房|anterior chamber}},接著进入[[瞳孔]]。光之后通过可以调节及聚焦光线的[[晶状体]],接著会经过人眼中的主要液态区域[[玻璃体]],最后进入[[视网膜]]。视网膜的細胞在眼球内側的后面,只有一点是[[视神经]]离开眼球的路径,这个点也是眼睛的[[盲点 (眼)|盲点]]。
人眼的功能是将光线聚焦在称为[[视网膜]],位在眼球内部后方的[[感光细胞]]。聚焦是由一系列的透光物质来达成。进入眼球的光会先通过[[角膜]],之后通过角膜后的液态区域{{le|眼球前房|anterior chamber}},接著进入[[瞳孔]]。光之后通过可以调节及聚焦光线的[[晶状体]],接著会经过人眼中的主要液态区域[[玻璃体]],最后进入[[视网膜]]。视网膜的細胞在眼球内側的后面,只有一点是[[视神经]]离开眼球的路径,这个点也是眼睛的[[盲点 (眼)|盲点]]。


眼睛中有两种感光細胞,分别是[[视杆細胞]]及[[视锥細胞]],会以不同的方式感测光线<ref name=eyeoptics>{{cite book|author=D. Atchison and G. Smith|title=Optics of the Human Eye|year=2000|isbn=0-7506-3775-7|publisher=Elsevier}}</ref>。[[视杆細胞]]对广泛频率范围内的光强度变化很敏感,负责{{le|暗视觉|scotopic vision|黑白视觉}},视杆細胞分布在{{le|正中凹|Fovea centralis}}的区域,对于光在空间中的变化或是随时间的变化不如视锥細胞那么敏感。不过视杆細胞在视网膜中分布的区域较广,且数量是视锥細胞的二十倍,因为其分布位置的广泛,视杆細胞负责{{le|外围视觉|peripheral vision}}<ref name="Kandel">{{cite book|author=E. R. Kandel, J. H. Schwartz, T. M. Jessell|title=Principles of Neural Science||edition= 4th|year=2000|publisher=McGraw-Hill|place=New York|isbn=0-8385-7701-6| pages=[https://archive.org/details/isbn_9780838577011/page/507 507]–513}}</ref>。
眼睛中有两种感光細胞,分别是[[视杆細胞]]及[[视锥細胞]],会以不同的方式感测光线<ref name=eyeoptics>{{cite book|author=D. Atchison and G. Smith|title=Optics of the Human Eye|year=2000|isbn=0-7506-3775-7|publisher=Elsevier}}</ref>。[[视杆細胞]]对广泛频率范围内的光强度变化很敏感,负责{{le|暗视觉|scotopic vision|黑白视觉}},视杆細胞分布在{{le|正中凹|Fovea centralis}}的区域,对于光在空间中的变化或是随时间的变化不如视锥細胞那么敏感。不过视杆細胞在视网膜中分布的区域较广,且数量是视锥細胞的二十倍,因为其分布位置的广泛,视杆細胞负责{{le|外围视觉|peripheral vision}}<ref name="Kandel">{{cite book|author=E. R. Kandel, J. H. Schwartz, T. M. Jessell|title=Principles of Neural Science||edition= 4th|year=2000|publisher=McGraw-Hill|place=New York|isbn=0-8385-7701-6| pages=507–513}}</ref>。


[[视锥細胞]]对光的整体强度变化较不敏感,但视锥細胞分为三种,对三个不同频率范围的光很敏感,因此用来认知[[颜色]]及{{le|亮视觉|photopic vision}}。视锥細胞集中在正中凹,其空间的解析度较视杆細胞要好。因为视锥細胞在光线暗时不像视杆細胞那么灵敏,夜间视觉会因为而受限。因为视锥細胞集中在正中凹,大部份的中央视觉(例如閱读、做精細动作或检查物品需要的视觉)都是由视锥細胞进行<ref name="Kandel" />。
[[视锥細胞]]对光的整体强度变化较不敏感,但视锥細胞分为三种,对三个不同频率范围的光很敏感,因此用来认知[[颜色]]及{{le|亮视觉|photopic vision}}。视锥細胞集中在正中凹,其空间的解析度较视杆細胞要好。因为视锥細胞在光线暗时不像视杆細胞那么灵敏,夜间视觉会因为而受限。因为视锥細胞集中在正中凹,大部份的中央视觉(例如閱读、做精細动作或检查物品需要的视觉)都是由视锥細胞进行<ref name="Kandel" />。
第58行: 第58行:
[[File:Firesunset2edit.jpg|缩略图|右|300px|彩色的天空多半因为空气中的粒子及污染物的散射所造成,图中是[[2007年10月加州山火]]时的日落]]
[[File:Firesunset2edit.jpg|缩略图|右|300px|彩色的天空多半因为空气中的粒子及污染物的散射所造成,图中是[[2007年10月加州山火]]时的日落]]


大气独特的光学特性造成很多壮观的光学现象,像天空的蓝色就是[[瑞利散射]]的结果,将较高频率的颜色(蓝色)反射到观察者眼前。因为蓝光比红光容易被散射,当透过较厚的太气来直接观测太阳(如[[日出]]或[[日落]])时,太阳会呈现红色。天空中其他颗粒物也可以在不同角度散射不同颜色的光,因此在黃昏和黎明时会有多彩发光的天空。大气中[[冰晶]]或其他物质的散射造成了[[暈]]、[[晚霞餘暉]]、[[华 (光象)|华]]、[[云隙光]]及[[幻日]]等大气现象。这些现象的不同是因为空气中粒子的大小及其几何形狀<ref name="autogenerated1">{{cite book|author=C. D. Ahrens|year=1994|title=Meteorology Today: an introduction to weather, climate, and the environment||edition = 5th|pages=[https://archive.org/details/meteorologytoday00ahre/page/88 88]–89|publisher=West Publishing Company|isbn=0-314-02779-3}}</ref>。
大气独特的光学特性造成很多壮观的光学现象,像天空的蓝色就是[[瑞利散射]]的结果,将较高频率的颜色(蓝色)反射到观察者眼前。因为蓝光比红光容易被散射,当透过较厚的太气来直接观测太阳(如[[日出]]或[[日落]])时,太阳会呈现红色。天空中其他颗粒物也可以在不同角度散射不同颜色的光,因此在黃昏和黎明时会有多彩发光的天空。大气中[[冰晶]]或其他物质的散射造成了[[暈]]、[[晚霞餘暉]]、[[华 (光象)|华]]、[[云隙光]]及[[幻日]]等大气现象。这些现象的不同是因为空气中粒子的大小及其几何形狀<ref name="autogenerated1">{{cite book|author=C. D. Ahrens|year=1994|title=Meteorology Today: an introduction to weather, climate, and the environment||edition = 5th|pages=88–89|publisher=West Publishing Company|isbn=0-314-02779-3}}</ref>。


[[海市蜃楼]]是光因为不同温度下空气[[折射率]]的变化而产生的光学现象。光线在传播于不同温度下的空气时被偏折而在遙远的距离或天空中生成虚像,因此物体会出现于原先不可能出现的位置。其他相关的光学效应包括[[新地岛效应]],也就是太阳上昇的比預期时间要快,而且形狀扭曲。[[复杂蜃景]]是和[[逆温]]下的折射有关的光学现象,是像岛屿、悬崖、船舶及冰山等物体在地平线上,其外形伸长且拉高,看起来像“童话故事里的城堡”<ref>{{cite web|url=http://mintaka.sdsu.edu/GF/mirages/mirintro.html|title=An Introduction to Mirages|author=A. Young|accessdate=2015-09-19|||}}</ref>。
[[海市蜃楼]]是光因为不同温度下空气[[折射率]]的变化而产生的光学现象。光线在传播于不同温度下的空气时被偏折而在遙远的距离或天空中生成虚像,因此物体会出现于原先不可能出现的位置。其他相关的光学效应包括[[新地岛效应]],也就是太阳上昇的比預期时间要快,而且形狀扭曲。[[复杂蜃景]]是和[[逆温]]下的折射有关的光学现象,是像岛屿、悬崖、船舶及冰山等物体在地平线上,其外形伸长且拉高,看起来像“童话故事里的城堡”<ref>{{cite web|url=http://mintaka.sdsu.edu/GF/mirages/mirintro.html|title=An Introduction to Mirages|author=A. Young|accessdate=2015-09-19|||}}</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