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罕默德: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机器人:移除1个参考文献)
无编辑摘要
第107行: 第107行:


{{Islam}}
{{Islam}}
'''穆罕默德'''([[阿拉伯語]]:'''{{rtl-lang|ar|محمّد}}''' {{transl|阿拉伯語|ISO 233|''Muḥammad''}}; {{bd|571年|4月24日|632年|6月7日}})<ref name=Goldman>Elizabeth Goldman (1995), p. 63 gives 8 June 632, the dominant Islamic tradition. Many earlier, mainly non-Islamic traditions refer to him as still alive at the time of the invasion of Palestine. See Stephen J. Shoemaker,''The Death of a Prophet: The End of Muhammad's Life and the Beginnings of Islam,''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2011.</ref><ref>[http://www.2muslim.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34856&highlight=%C4%C2%BA%B1%C4%AC%B5%C2%2B %C9%FA%C6%BD 關於先知穆罕默德生平中幾個重要年代之管見] [http://www.2muslim.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82344&highlight=%C2%ED%B1%F3 北京大學教授馬斌]</ref>,全名是'''阿布·卡西木·穆罕默德·伊本·阿布杜拉·伊本·阿布杜勒-穆塔利卜·伊本·哈希姆'''('''{{rtl-lang|ar|ابو القاسم محمد ابن عبد الله ابن عبد المطلب ابن هاشم}}''' ''{{transl|阿拉伯語|ISO 233|Abū al-Qāsim Muḥammad ibn ʿAbd Allāh ibn ʿAbd al-Muṭṭalib ibn Hāshim}}''),是[[伊斯蘭教]]的先知,同時也是一位[[政治家]]、[[軍事家]]和社會改革者<ref>{{Google books|WgMerGqwcJMC| The Leadership of Muhammad}} by John Adair</ref><!-- removed_ref site196 by WaitSpring-bot (template) --><ref>{{citeweb |url=http://www.politicalislam.com/blog/mohammed/ |title=Mohammed |accessdate=6 November 2012 |author=Bill Warner |publisher=Political Islam |date=August 2010 |archive-date=2013-08-09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809093926/http://www.politicalislam.com/blog/mohammed |dead-url=no }}</ref>。他成功得使[[阿拉伯半島]]的各部落在伊斯蘭一神教下統一。除了[[阿赫邁底亞]]的[[穆斯林]]以外,都認為他是[[安拉|真主]]派遣到人類的[[使者]]和[[先知]]。中國的穆斯林普遍稱之為「'''穆聖'''」
'''穆罕默德'''([[阿拉伯語]]:'''{{rtl-lang|ar|محمّد}}''' {{transl|阿拉伯語|ISO 233|''Muḥammad''}}; {{bd|571年|4月24日|632年|6月7日}})<ref name=Goldman>Elizabeth Goldman (1995), p. 63 gives 8 June 632, the dominant Islamic tradition. Many earlier, mainly non-Islamic traditions refer to him as still alive at the time of the invasion of Palestine. See Stephen J. Shoemaker,''The Death of a Prophet: The End of Muhammad's Life and the Beginnings of Islam,''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2011.</ref><ref>[http://www.2muslim.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34856&highlight=%C4%C2%BA%B1%C4%AC%B5%C2%2B %C9%FA%C6%BD 關於先知穆罕默德生平中幾個重要年代之管見] [http://www.2muslim.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82344&highlight=%C2%ED%B1%F3 北京大學教授馬斌]</ref>,全名是'''阿布·卡西木·穆罕默德·伊本·阿布杜拉·伊本·阿布杜勒-穆塔利卜·伊本·哈希姆'''('''{{rtl-lang|ar|ابو القاسم محمد ابن عبد الله ابن عبد المطلب ابن هاشم}}''' ''{{transl|阿拉伯語|ISO 233|Abū al-Qāsim Muḥammad ibn ʿAbd Allāh ibn ʿAbd al-Muṭṭalib ibn Hāshim}}''),是[[伊斯蘭教]]的先知,同時也是一位[[政治家]]、[[軍事家]]和社會改革者<ref>{{Google books|WgMerGqwcJMC| The Leadership of Muhammad}} by John Adair</ref><ref>{{citeweb |url=http://www.politicalislam.com/blog/mohammed/ |title=Mohammed |accessdate=6 November 2012 |author=Bill Warner |publisher=Political Islam |date=August 2010 |archive-date=2013-08-09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809093926/http://www.politicalislam.com/blog/mohammed |dead-url=no }}</ref>。他成功得使[[阿拉伯半島]]的各部落在伊斯蘭一神教下統一。除了[[阿赫邁底亞]]的[[穆斯林]]以外,都認為他是[[安拉|真主]]派遣到人類的[[使者]]和[[先知]]。

{{Quote box |align=left
|quote =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穆罕默德·伊本·阿布杜拉說:
求知去吧,哪怕遠在中國!
اطلب العام واو في الصين
</div>
|source =<ref>{{Cite web|title=Seek knowledge even if you have to go to China|url=https://dailytimes.com.pk/392446/seek-knowledge-even-if-you-have-to-go-to-china/|accessdate=2020-02-11|date=2019-05-11|work=Daily Times|language=en-US|archive-date=2020-02-15|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215213358/https://dailytimes.com.pk/392446/seek-knowledge-even-if-you-have-to-go-to-china/|dead-url=no}}</ref><ref>{{Cite web|title=Hadith: Seek knowledge even in China|url=http://www.sunnah.org/sources/hadith_utlub_ilm. htm|accessdate=2020-02-11|work=www.sunnah.org}}{{Dead link|date=2020年7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ref>{{Cite web|title=تعرف إلى قصة العبارة الشهيرة "اطلب العلم ولو في الصين"|url=https://www.alarabiya.net/saudi-today/2019/02/23/%D8%AA%D8%B9%D8%B1%D9%81-%D8%A7%D9%84%D9%89-%D9%82%D8%B5%D8%A9-%D8%A7%D9%84%D8%B9%D8%A8%D8%A7%D8%B1%D8%A9-%D8%A7%D9%84%D8%B4%D9%87%D9%8A%D8%B1%D8%A9-%D8%A3%D8%B7%D9%84%D8%A8-%D8%A7%D9%84%D8%B9%D9%84%D9%85-%D9%88%D9%84%D9%88-%D9%81%D9%8A-%D8%A7%D9%84%D8%B5%D9%8A%D9%86-|accessdate=2020-02-11|date=2019-02-23|last=نت|first=العربية|work=العربية نت|language=ar|archive-date=2019-02-24|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224142155/https://www.alarabiya.net/ar/saudi-today/2019/02/23/%D8%AA%D8%B9%D8%B1%D9%81-%D8%A7%D9%84%D9%89-%D9%82%D8%B5%D8%A9-%D8%A7%D9%84%D8%B9%D8%A8%D8%A7%D8%B1%D8%A9-%D8%A7%D9%84%D8%B4%D9%87%D9%8A%D8%B1%D8%A9-%D8%A3%D8%B7%D9%84%D8%A8-%D8%A7%D9%84%D8%B9%D9%84%D9%85-%D9%88%D9%84%D9%88-%D9%81%D9%8A-%D8%A7%D9%84%D8%B5%D9%8A%D9%86-.html|dead-url=no}}</ref><ref>{{Cite web|title=求學,哪怕遠在中國|url=http://ae.china-embassy.org/chn/xwdt/t1 298137.htm|accessdate=2020-02-11|work=ae.china-embassy.org}}{{Dead link|date=2020年7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
}}


== 生平 ==
== 生平 ==
第132行: 第123行:


== 伊斯蘭的開端 ==
== 伊斯蘭的開端 ==
[[File:Siyer-i Nebi 151b detail.png|缩略图|穆罕穆德在[[克爾白|天房]]外,因教義規範而用白色面纱遮蔽穆罕默德面孔形象,属奥斯曼帝国时期]]
[[File:Mohammed.jpg|缩略图|一幅帖木儿帝国的穆罕穆德画像,画于1436年,现藏于巴黎法国国家图书馆。]]
穆罕默德中年時,時常在[[麦加]]的[[希拉山洞]]裡徹夜沉思。610年,當時40歲的穆罕默德在沉思時,耳邊傳來大天使[[加百列|吉卜利里]]([[加百列]])的聲音,並帶來真主(造物主)的第一個啟示傳達給他:『你應當奉你創造主的名義而宣讀,他曾用血塊創造人。你應當宣讀,你的主是最尊嚴的,他曾教人用筆寫字,他曾教人知道自己所不知道的東西。』<ref>《古蘭經》96:1-5</ref>,並宣稱從此真主揀選了穆罕默德為真主的最後先知和使者,不識字的穆罕默德就在加百列的帶領下,將《古蘭經》讀誦出來。<ref>Brown (2003), pp. 72–73</ref>在面臨神蹟後的穆罕默德顯得相當惶恐,於是他返家將之所遇到的事告訴他的妻子赫蒂徹。赫蒂徹相信時常扶老濟弱的穆罕默德遇見的是神的使者,而非邪靈。<ref>{{Cite book | author = 劉佑知 | title = 穆罕默德傳 | location = 台北市 | date = 2007年 | pages = 28-34 | ISBN = 9789570521399 | accessdate = 2014年7月28日 | language = zh-hant }}</ref><ref>Watt (1953), p. 86</ref>,而當時赫蒂徹的基督僧侶堂兄{{link-en|瓦拉格·本·瑙法尔|Waraka ibn Nawfal}}也相信穆罕默德是[[耶稣]]預言的[[先知]]。约613年開始展開穆罕默德傳道的日子。
穆罕默德中年時,時常在[[麦加]]的[[希拉山洞]]裡徹夜沉思。610年,當時40歲的穆罕默德在沉思時,耳邊傳來大天使[[加百列|吉卜利里]]([[加百列]])的聲音,並帶來真主(造物主)的第一個啟示傳達給他:『你應當奉你創造主的名義而宣讀,他曾用血塊創造人。你應當宣讀,你的主是最尊嚴的,他曾教人用筆寫字,他曾教人知道自己所不知道的東西。』<ref>《古蘭經》96:1-5</ref>,並宣稱從此真主揀選了穆罕默德為真主的最後先知和使者,不識字的穆罕默德就在加百列的帶領下,將《古蘭經》讀誦出來。<ref>Brown (2003), pp. 72–73</ref>在面臨神蹟後的穆罕默德顯得相當惶恐,於是他返家將之所遇到的事告訴他的妻子赫蒂徹。赫蒂徹相信時常扶老濟弱的穆罕默德遇見的是神的使者,而非邪靈。<ref>{{Cite book | author = 劉佑知 | title = 穆罕默德傳 | location = 台北市 | date = 2007年 | pages = 28-34 | ISBN = 9789570521399 | accessdate = 2014年7月28日 | language = zh-hant }}</ref><ref>Watt (1953), p. 86</ref>,而當時赫蒂徹的基督僧侶堂兄{{link-en|瓦拉格·本·瑙法尔|Waraka ibn Nawfal}}也相信穆罕默德是[[耶稣]]預言的[[先知]]。约613年開始展開穆罕默德傳道的日子。


第151行: 第140行:


=== 衝突的開始 ===
=== 衝突的開始 ===
{{Quote box |align=left
|quote =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poem>
真主!
除他外絕無應受崇拜的
他是永生不滅的,是維護萬物的
瞌睡不能侵犯他,睡眠不能克服他
天地萬物都是他的
不經他的許可,誰能在他那裏替人說情呢?
他知道他們面前的事,和他們身後的事
除他所啟示的外,他們絕不能窺測他的玄妙
他的知覺,包羅天地
天地的維持,不能使他疲倦
他確是至尊的,確是至大的
</poem></div>
|source = 〈[[寶座經文]]〉 (2:255)<ref name="Arberry1998">{{cite book|author=Arthur John Arberry |title=The Koran: interpreted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615064449/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6beh0aCEznkC |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6beh0aCEznkC |archivedate=2013年6月15日 |accessdate=2015年1月19日 |year=1998 |publisher=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978-0-19-283501-7 |page=37 |deadurl=yes }}</ref>
}}

針對先知穆罕默德的迁徙,在麦加的古莱氏族与麦加的其他氏族成立了一个联盟来迫害麦地那和麦加的穆斯林,他们威胁说每个回家乡的穆斯林都将被处死。在麦地那的穆斯林对此非常警戒。一些从麦加逃出来的穆斯林因为麦加多神教徒夺走了他们的家乡和所有的财产,不得不开始袭击麦加多神教徒去往叙利亚的商队。与此同时,穆罕默德根据启示将朝拜的方向从古都斯([[耶路撒冷]])改为麦加,麦地那的犹太人表示不满。
針對先知穆罕默德的迁徙,在麦加的古莱氏族与麦加的其他氏族成立了一个联盟来迫害麦地那和麦加的穆斯林,他们威胁说每个回家乡的穆斯林都将被处死。在麦地那的穆斯林对此非常警戒。一些从麦加逃出来的穆斯林因为麦加多神教徒夺走了他们的家乡和所有的财产,不得不开始袭击麦加多神教徒去往叙利亚的商队。与此同时,穆罕默德根据启示将朝拜的方向从古都斯([[耶路撒冷]])改为麦加,麦地那的犹太人表示不满。


第175行: 第147行:


=== 攻克麥加 ===
=== 攻克麥加 ===
[[File:The Prophet Muhammad and the Muslim Army at the Battle of Uhud, from the Siyer-i Nebi, 1595 (cropped).jpg|235px|缩略图|穆罕默德(中)與軍隊]]

先知穆罕默德首先对[[麦加]]施加经济压力,主要的目的是希望麦加人能够主动皈依伊斯兰。628年3月,穆罕默德帶領1600名追隨者和平地進入麥加,試圖進行朝覲。然而麥加人將他們滯留在國境邊上,於是在數日後,穆罕默德與麥加當局簽訂了《[[侯代比亚和约|侯德比耶和約]]》,希望雙方停止戰鬥,而穆斯林被允許於次年進入麥加。过了一段时日这个条约仍舊僅屬徒具形式。629年11月,麦加古來氏族違反停戰協定,攻击了穆罕默德的一个盟友,穆罕默德宣布条约失效。他暗地里做好准备,于630年1月带领一万人向麦加出发,但双方没有打仗,麦加的首领们就宣布投降。穆罕默德宣佈特赦麥加人,並特別贈送禮物給統治階層。
先知穆罕默德首先对[[麦加]]施加经济压力,主要的目的是希望麦加人能够主动皈依伊斯兰。628年3月,穆罕默德帶領1600名追隨者和平地進入麥加,試圖進行朝覲。然而麥加人將他們滯留在國境邊上,於是在數日後,穆罕默德與麥加當局簽訂了《[[侯代比亚和约|侯德比耶和約]]》,希望雙方停止戰鬥,而穆斯林被允許於次年進入麥加。过了一段时日这个条约仍舊僅屬徒具形式。629年11月,麦加古來氏族違反停戰協定,攻击了穆罕默德的一个盟友,穆罕默德宣布条约失效。他暗地里做好准备,于630年1月带领一万人向麦加出发,但双方没有打仗,麦加的首领们就宣布投降。穆罕默德宣佈特赦麥加人,並特別贈送禮物給統治階層。


第218行: 第188行:


2020年2月20日,[[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迪·莫哈末]]在出席2020年马来西亚未来领袖学校活动时透露自己最钦佩的2人,分别是穆罕默德和[[俄羅斯帝國|俄罗斯帝国]][[罗曼诺夫王朝]]的[[沙皇]][[彼得大帝]]。他表示自己钦佩穆罕默德团结了所有的阿拉伯社区:“通过他的教诲,他团结了他们阿拉伯社群,并使他们变得强大。”<ref>{{Cite web|title=敦马:团结人民走向富强 “最钦佩先知与彼得大帝”|url=https://www.enanyang.my/node/171445|accessdate=2021-01-26|date=2020-02-20|work=www.enanyang.my|language=zh-hans}}</ref>。
2020年2月20日,[[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迪·莫哈末]]在出席2020年马来西亚未来领袖学校活动时透露自己最钦佩的2人,分别是穆罕默德和[[俄羅斯帝國|俄罗斯帝国]][[罗曼诺夫王朝]]的[[沙皇]][[彼得大帝]]。他表示自己钦佩穆罕默德团结了所有的阿拉伯社区:“通过他的教诲,他团结了他们阿拉伯社群,并使他们变得强大。”<ref>{{Cite web|title=敦马:团结人民走向富强 “最钦佩先知与彼得大帝”|url=https://www.enanyang.my/node/171445|accessdate=2021-01-26|date=2020-02-20|work=www.enanyang.my|language=zh-hans}}</ref>。


=== 对穆罕默德的批评 ===
=== 对穆罕默德的批评 ===
自从7世纪以来[[對於穆罕默德的批評]]就已经存在,主要是来自当时信奉多神教的阿拉伯人。穆罕穆德有很多的配偶,穆罕默德一生正式娶妻13位,另有大量的[[侍妾]]。他的12位妻子是他生命的最后十年也就是他进入麦地那,拥有自己的地盘之后(公元622-632年)娶的,多为[[战俘]]。很多批評或反對穆罕默德的人和言論從未停止過,最可信服或最值得參考的是那些當年與他生活在同一個時代,甚至追殺他的那批人的批評。
自从7世纪以来[[對於穆罕默德的批評]]就已经存在,主要是来自当时信奉多神教的阿拉伯人。穆罕穆德有很多的配偶,穆罕默德一生正式娶妻13位,另有大量的[[侍妾]]。他的12位妻子是他生命的最后十年也就是他进入麦地那,拥有自己的地盘之后(公元622-632年)娶的,多为[[战俘]]。很多批評或反對穆罕默德的人和言論從未停止過,最可信服或最值得參考的是那些當年與他生活在同一個時代,甚至追殺他的那批人的批評。


美國歷史家麦克·哈特在其名著《[[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位名人排行榜]]》一書中的評語
美國歷史家麦克·哈特在其名著《[[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位名人排行榜]]》一書中的評語:“我把穆罕默德排在100位世界历史名人的首位,可能会使很多读者感到惊讶,并对此各执其词。然而,他是世界上惟一在宗教与世俗社会两方面都最为成功的人。穆罕默德创立和传播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宗教之一——伊斯兰教,并同时成为最有力量的政治领袖。13个世纪过去了,而今他的影响依然巨大而深远。”
我把穆罕默德排在100位世界历史名人的首位,可能会使很多读者感到惊讶,并对此各执其词。然而,他是世界上惟一在宗教与世俗社会两方面都最为成功的人。
  穆罕默德创立和传播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宗教之一——伊斯兰教,并同时成为最有力量的政治领袖。13个世纪过去了,而今他的影响依然巨大而深远。


== 腳註 ==
== 腳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