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廣播有限公司: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机器人:自动替换模板(来源模板))
(机器人:移除8个参考文献)
第97行: 第97行:


=== 股權變動 ===
=== 股權變動 ===
2011年1月26日,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宣布股權變動,由商人[[陳國強 (商人)|陳國強]]、商人[[王雪紅]]及[[普羅維登斯私募企業|Providence Equity Partners]]組成的Young Lion財團,購入[[邵逸夫家族]]所持之股權(1.14億股每股面值0.05元的「股份」,約佔集團已發行股本中的26%權益),交易預計於3月完成。陳國強直接及間接持有不多於三成股權出任管理層。<ref>[http://rthk.hk/rthk/news/expressnews/news.htm?expressnews&20110126&55&730006 電視廣播控股權易手陳國強財團買入邵逸夫26%股權] 香港電台即時新聞2011年1月26日</ref>4月17日,根據香港公司註冊署資料顯示,陳國強、王雪紅及其丈夫[[陳文琦]]出任[[非執行董事]]。<ref>[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apr/17/today-show16.htm TVB兩神秘股東身分曝光] 自由時報2011年4月17日</ref>
2011年1月26日,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宣布股權變動,由商人[[陳國強 (商人)|陳國強]]、商人[[王雪紅]]及[[普羅維登斯私募企業|Providence Equity Partners]]組成的Young Lion財團,購入[[邵逸夫家族]]所持之股權(1.14億股每股面值0.05元的「股份」,約佔集團已發行股本中的26%權益),交易預計於3月完成。陳國強直接及間接持有不多於三成股權出任管理層。<!-- removed_ref site142 by WaitSpring-bot (template) -->4月17日,根據香港公司註冊署資料顯示,陳國強、王雪紅及其丈夫[[陳文琦]]出任[[非執行董事]]。<!-- removed_ref site152 by WaitSpring-bot (template) -->


2011年11月30日,[[廣播事務管理局]]批准股權結構變動申請。這次申請涉及無綫電視26%股份的表決控權人陳國強,重組旗下中介公司的架構。重組後,由一家新成立的公司,即「邵氏兄弟有限公司」,董事為:[[陳國強 (商人)|陳國強]]、[[邵逸夫]]姪孫[[邵在純]]、[[王雪紅]]丈夫[[陳文琦]]、Providence副總裁[[陳弦]]、香港宗教人士[[許榮光]]等,新公司並取代[[邵氏兄弟|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成為無綫電視的直接股東,股權結構內亦加入新的表決控權人Innovative View Holdings Limited,但無綫電視股份的最終表決控權人及董事局成員仍維持不變。
2011年11月30日,[[廣播事務管理局]]批准股權結構變動申請。這次申請涉及無綫電視26%股份的表決控權人陳國強,重組旗下中介公司的架構。重組後,由一家新成立的公司,即「邵氏兄弟有限公司」,董事為:[[陳國強 (商人)|陳國強]]、[[邵逸夫]]姪孫[[邵在純]]、[[王雪紅]]丈夫[[陳文琦]]、Providence副總裁[[陳弦]]、香港宗教人士[[許榮光]]等,新公司並取代[[邵氏兄弟|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成為無綫電視的直接股東,股權結構內亦加入新的表決控權人Innovative View Holdings Limited,但無綫電視股份的最終表決控權人及董事局成員仍維持不變。
第141行: 第141行:
2019年12月,《星島日報》報道TVB現任主席陳國強即將退股並擬辭任主席離開電視廣播有限公司。<ref>{{cite news |title=「殼王」陳國強退股 擬辭主席離開TVB |url=https://www.singtao.ca/3982771/2019-12-16/post-%E3%80%8C%E6%AE%BC%E7%8E%8B%E3%80%8D%E9%99%B3%E5%9C%8B%E5%BC%B7%E9%80%80%E8%82%A1-%E6%93%AC%E8%BE%AD%E4%B8%BB%E5%B8%AD%E9%9B%A2%E9%96%8Btvb/?variant=zh-hk |work=星島日報 |date=2019-12-16}}</ref>
2019年12月,《星島日報》報道TVB現任主席陳國強即將退股並擬辭任主席離開電視廣播有限公司。<ref>{{cite news |title=「殼王」陳國強退股 擬辭主席離開TVB |url=https://www.singtao.ca/3982771/2019-12-16/post-%E3%80%8C%E6%AE%BC%E7%8E%8B%E3%80%8D%E9%99%B3%E5%9C%8B%E5%BC%B7%E9%80%80%E8%82%A1-%E6%93%AC%E8%BE%AD%E4%B8%BB%E5%B8%AD%E9%9B%A2%E9%96%8Btvb/?variant=zh-hk |work=星島日報 |date=2019-12-16}}</ref>


12月16日,行政總裁[[李寶安]]發出內部通知,指將會裁減約350名員工,佔公司總員工約10%。12月20日,有逾50名幕後工作人員被解僱,當中大部份來自由[[余詠珊]]管轄的綜藝科和資訊文教科部門。<ref>{{Cite news|url=https://ol.mingpao.com/ldy/showbiz/latest/20191220/1576824152059/%E3%80%90%E5%86%AC%E8%87%B3%E5%89%8D%E6%B4%BE%E5%A4%A7%E4%BF%A1%E5%B0%81%E3%80%91%E5%82%B3%E7%84%A1%E7%B6%AB%E4%BB%8A%E8%A3%8150%E4%BA%BA-%E4%BD%99%E8%A9%A0%E7%8F%8A%E9%83%A8%E9%96%80%E6%88%90%E9%87%8D%E7%81%BD%E5%8D%80|title=【冬至前派大信封】傳無綫今裁50人 余詠珊部門成重災區 (15:04)|date=2019-12-20|publisher=明報財經}}</ref><ref>{{Cite news|url=https://www.hk01.com/%E5%8D%B3%E6%99%82%E5%A8%9B%E6%A8%82/412349/%E7%84%A1%E7%B6%AB%E5%86%AC%E8%87%B3%E5%89%8D%E5%A4%95%E6%B4%BE%E5%A4%A7%E4%BF%A1%E5%B0%81-%E5%82%B3-%E6%B5%81%E8%A1%8C%E9%83%BD%E5%B8%82-%E5%85%84%E5%BC%9F%E5%B9%AB-%E5%B9%95%E5%BE%8C%E7%84%A1%E4%B8%80%E5%80%96%E5%85%8D|title=無綫冬至前夕派大信封 傳《流行都市》《兄弟幫》幕後無一倖免|date=2019-12-20|publisher=香港01}}</ref>
12月16日,行政總裁[[李寶安]]發出內部通知,指將會裁減約350名員工,佔公司總員工約10%。12月20日,有逾50名幕後工作人員被解僱,當中大部份來自由[[余詠珊]]管轄的綜藝科和資訊文教科部門。<!-- removed_ref site144 by WaitSpring-bot (template) --><ref>{{Cite news|url=https://www.hk01.com/%E5%8D%B3%E6%99%82%E5%A8%9B%E6%A8%82/412349/%E7%84%A1%E7%B6%AB%E5%86%AC%E8%87%B3%E5%89%8D%E5%A4%95%E6%B4%BE%E5%A4%A7%E4%BF%A1%E5%B0%81-%E5%82%B3-%E6%B5%81%E8%A1%8C%E9%83%BD%E5%B8%82-%E5%85%84%E5%BC%9F%E5%B9%AB-%E5%B9%95%E5%BE%8C%E7%84%A1%E4%B8%80%E5%80%96%E5%85%8D|title=無綫冬至前夕派大信封 傳《流行都市》《兄弟幫》幕後無一倖免|date=2019-12-20|publisher=香港01}}</ref>


2020年1月20日,陳國強辭任電視廣播董事局主席及非執行董事職務,並將沽售所有電視廣播股份。其股份將由工程師[[徐敬]]接收。<ref>{{cite news |title=殼王周二退任主席 徐敬:交易或未能趕上 |url=https://www.singtao.ca/4072107/2020-02-03/post-%E6%AE%BC%E7%8E%8B%E5%91%A8%E4%BA%8C%E9%80%80%E4%BB%BB%E4%B8%BB%E5%B8%AD-%E5%BE%90%E6%95%AC%EF%BC%9A%E4%BA%A4%E6%98%93%E6%88%96%E6%9C%AA%E8%83%BD%E8%B6%95%E4%B8%8A/ |accessdate=2020-02-05 |work=星島日報 |date=2020-02-03}}</ref>
2020年1月20日,陳國強辭任電視廣播董事局主席及非執行董事職務,並將沽售所有電視廣播股份。其股份將由工程師[[徐敬]]接收。<ref>{{cite news |title=殼王周二退任主席 徐敬:交易或未能趕上 |url=https://www.singtao.ca/4072107/2020-02-03/post-%E6%AE%BC%E7%8E%8B%E5%91%A8%E4%BA%8C%E9%80%80%E4%BB%BB%E4%B8%BB%E5%B8%AD-%E5%BE%90%E6%95%AC%EF%BC%9A%E4%BA%A4%E6%98%93%E6%88%96%E6%9C%AA%E8%83%BD%E8%B6%95%E4%B8%8A/ |accessdate=2020-02-05 |work=星島日報 |date=2020-02-03}}</ref>
第248行: 第248行:


==== 與非廣播業務的分合 ====
==== 與非廣播業務的分合 ====
1988年,[[香港政府]]在《[[電視條例]]》規定,禁止電視台及旗下公司經營非廣播相關業務。當時無綫電視正經營書籍及雜誌出版([[博益出版社]]、《[[柯夢波丹|Cosmopolitan]]》中文版<ref>{{cite web|url=http://www.rthk.org.hk/mediadigest/20030315_76_68699.html|title=時尚雜誌編輯不易為|publisher=}}</ref>、《[[香港電視 (雜誌)|香港電視]]》、《[[奪標 (雜誌)|奪標]]》及《[[車主 (雜誌)|車主]]》)、唱片公司([[華星唱片]],其後停止音樂製作業務,輾轉於2008年被[[東亞唱片 (集團)|東亞唱片]]收購後全面復業)、旅行社([[見聞會社]],現已結業)等,亦持有[[電視城|清水灣電視城]]部分用地。為遵守此政策,無綫電視分拆成「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和「香港電視集團」,將非廣播業務撥入香港電視集團。其後香港電視集團易名為[[電視企業國際有限公司]](TVE International Limited,英文簡稱TVEI)。
1988年,[[香港政府]]在《[[電視條例]]》規定,禁止電視台及旗下公司經營非廣播相關業務。當時無綫電視正經營書籍及雜誌出版([[博益出版社]]、《[[柯夢波丹|Cosmopolitan]]》中文版<!-- removed_ref site143 by WaitSpring-bot (template) -->、《[[香港電視 (雜誌)|香港電視]]》、《[[奪標 (雜誌)|奪標]]》及《[[車主 (雜誌)|車主]]》)、唱片公司([[華星唱片]],其後停止音樂製作業務,輾轉於2008年被[[東亞唱片 (集團)|東亞唱片]]收購後全面復業)、旅行社([[見聞會社]],現已結業)等,亦持有[[電視城|清水灣電視城]]部分用地。為遵守此政策,無綫電視分拆成「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和「香港電視集團」,將非廣播業務撥入香港電視集團。其後香港電視集團易名為[[電視企業國際有限公司]](TVE International Limited,英文簡稱TVEI)。


1992年,[[廣管局]]承認,此政策有違[[自由貿易]]原則([[吳昊 (香港)|吳昊]]p. 132 <ref name="hist" />)。1993年,[[香港立法會|立法局]]通過修訂《電視條例》,取消有關規定。1996年2月,電視企業發生收購戰,邵氏最終售出電視企業股權套利,電視企業正式與TVB分道揚鑣。現時電視企業的大部分出版業務已經併入[[南華早報集團]],而香港電視服務站(其後改稱「[[地利店]]」)售予[[7-11便利店]]。
1992年,[[廣管局]]承認,此政策有違[[自由貿易]]原則([[吳昊 (香港)|吳昊]]p. 132 <ref name="hist" />)。1993年,[[香港立法會|立法局]]通過修訂《電視條例》,取消有關規定。1996年2月,電視企業發生收購戰,邵氏最終售出電視企業股權套利,電視企業正式與TVB分道揚鑣。現時電視企業的大部分出版業務已經併入[[南華早報集團]],而香港電視服務站(其後改稱「[[地利店]]」)售予[[7-11便利店]]。
第255行: 第255行:


雖然《電視條例》禁止電視台經營非廣播業務之規定已於2000年正式廢除,但其餘波卻延續至2015年。2012年12月4日,曾出任[[亞洲電視]]行政總裁,其後積極申請免費電視牌照的[[王維基]],宣佈旗下的[[城市電訊]]易名為「[[香港電視網絡]]有限公司」,其簡稱「香港電視」剛好與無綫前官方刊物名字相同。2013年10月15日,香港電視之免費電視牌照申請被拒,引發連串示威;此時,有傳媒發現,無綫電視於同年(2013年)5月向[[知識產權署]]申請,以無綫台徽配上「香港電視」及「HKTV」為註冊商標並獲批。[[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杜耀明指無綫此舉行為霸道,「無量度,連失敗者都不放過」。<!--REMOVE_TAG_AD-->然而,無綫電視總經理[[李寶安]]卻反駁,指「無綫只是想保有周刊的名字,因為都有30年歷史,並無對着幹意思!其實HKTV加其台徽的註冊根本和我們無綫的『香港電視』加三色台徽商標沒有混淆。」並指王維基就無綫此等商標註冊提出反對,只是「芝麻綠豆」的事。<ref>{{cite news|title=
雖然《電視條例》禁止電視台經營非廣播業務之規定已於2000年正式廢除,但其餘波卻延續至2015年。2012年12月4日,曾出任[[亞洲電視]]行政總裁,其後積極申請免費電視牌照的[[王維基]],宣佈旗下的[[城市電訊]]易名為「[[香港電視網絡]]有限公司」,其簡稱「香港電視」剛好與無綫前官方刊物名字相同。2013年10月15日,香港電視之免費電視牌照申請被拒,引發連串示威;此時,有傳媒發現,無綫電視於同年(2013年)5月向[[知識產權署]]申請,以無綫台徽配上「香港電視」及「HKTV」為註冊商標並獲批。[[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杜耀明指無綫此舉行為霸道,「無量度,連失敗者都不放過」。<!--REMOVE_TAG_AD-->然而,無綫電視總經理[[李寶安]]卻反駁,指「無綫只是想保有周刊的名字,因為都有30年歷史,並無對着幹意思!其實HKTV加其台徽的註冊根本和我們無綫的『香港電視』加三色台徽商標沒有混淆。」並指王維基就無綫此等商標註冊提出反對,只是「芝麻綠豆」的事。<ref>{{cite news|title=
王維基反對商標註冊?李寶安嘲小事一樁|date=2013年12月22日|publisher=香港東方日報|url=http://orientaldaily.on.cc/cnt/entertainment/20131222/00282_013.html|language=中文|author=|coauthors=}}</ref>其後,王藉收購[[UTV]]轉戰流動電視,卻再度受阻;王遂將轉戰流動電視受阻及商標爭奪兩事同時興訟。2015年9月30日,法院宣佈香港電視網絡之流動電視牌照司法覆核敗訴;同日,[[通訊局]]亦指香港電視網絡就無綫電視之「香港電視」商標搶註投訴欠缺理據,不予受理。無綫指自己於1967年起在港出版周刊《香港電視》,「香港電視」、「Hong Kong Television」及「HKTV」是不同年代香港市民熟悉的三個無綫電視品牌,<ref>{{cite news|title=
王維基反對商標註冊?李寶安嘲小事一樁|date=2013年12月22日|publisher=香港東方日報|url=http://orientaldaily.on.cc/cnt/entertainment/20131222/00282_013.html|language=中文|author=|coauthors=}}</ref>其後,王藉收購[[UTV]]轉戰流動電視,卻再度受阻;王遂將轉戰流動電視受阻及商標爭奪兩事同時興訟。2015年9月30日,法院宣佈香港電視網絡之流動電視牌照司法覆核敗訴;同日,[[通訊局]]亦指香港電視網絡就無綫電視之「香港電視」商標搶註投訴欠缺理據,不予受理。無綫指自己於1967年起在港出版周刊《香港電視》,「香港電視」、「Hong Kong Television」及「HKTV」是不同年代香港市民熟悉的三個無綫電視品牌,<!-- removed_ref site144 by WaitSpring-bot (template) -->因此,無綫表示較香港電視網絡更早使用「香港電視」商標。
指爭商標欠理據 通訊局﹕不調查|date=2015年9月30日|publisher=明報|url=https://news.mingpao.com/pns/%E6%8C%87%E7%88%AD%E5%95%86%E6%A8%99%E6%AC%A0%E7%90%86%E6%93%9A%20%20%E9%80%9A%E8%A8%8A%E5%B1%80%EF%B9%95%E4%B8%8D%E8%AA%BF%E6%9F%A5/web_tc/article/20150930/s00002/1443551075667language=中文|author=|coauthors=}}</ref>因此,無綫表示較香港電視網絡更早使用「香港電視」商標。


==== 平面出版业务 ====
==== 平面出版业务 ====
第279行: 第278行:


==== 外判製作 ====
==== 外判製作 ====
過往奉行「製播合一」的無綫電視,首次將節目創作交由獨立製作人負責,前[[香港電台]]編導[[單慧珠]]在2002年為無綫電視製作了紀錄片《[[情常在]]》,引了文化界的迴嚮,亦得到一定的讚譽。<ref>來源:[http://www.rthk.org.hk/special/tvai/2002/ceremony/prize.htm#judge 2002年香港電視欣賞指數——評審團大獎香港電台網頁]</ref>但這次的成功,並未為無綫帶來太多這類外判節目,亦不見有外判機制。其後至2006年,才間中出現外判製作,如《[[老馮日記]]》<ref>來源:[http://paper.wenweipo.com/2006/02/02/EN0602020008.htm 阿嬌咀馮德倫過晒界,《大公報》, 2/2/06]</ref>,2007年亦有從[[香港商業電台|商台]]廣播劇改編而來的《[[森之愛情 (電視劇)|森之愛情]]》、《[[蘇GOOD]]》等。
過往奉行「製播合一」的無綫電視,首次將節目創作交由獨立製作人負責,前[[香港電台]]編導[[單慧珠]]在2002年為無綫電視製作了紀錄片《[[情常在]]》,引了文化界的迴嚮,亦得到一定的讚譽。<!-- removed_ref site143 by WaitSpring-bot (template) -->但這次的成功,並未為無綫帶來太多這類外判節目,亦不見有外判機制。其後至2006年,才間中出現外判製作,如《[[老馮日記]]》<ref>來源:[http://paper.wenweipo.com/2006/02/02/EN0602020008.htm 阿嬌咀馮德倫過晒界,《大公報》, 2/2/06]</ref>,2007年亦有從[[香港商業電台|商台]]廣播劇改編而來的《[[森之愛情 (電視劇)|森之愛情]]》、《[[蘇GOOD]]》等。


2021年1月25日,[[TVB New Wings Limited]]工作室正式開始拍《[[陀槍師姐2021]]》首部外判劇。
2021年1月25日,[[TVB New Wings Limited]]工作室正式開始拍《[[陀槍師姐2021]]》首部外判劇。
第316行: 第315行:
邵氏影业与無綫合资组建'''「Concept Legend Limited」''',双方各持合资公司50%股权;2009年起,以双方共同出品为基础的电影均由该公司制作。2015年,TVB主席陳國強發表「乙未農曆新歲賀辭」,宣佈正式成立'''「邵氏兄弟電影有限公司」''',由TVB全資擁有,銳意發展本土電影,面向內地市場,全球發行。
邵氏影业与無綫合资组建'''「Concept Legend Limited」''',双方各持合资公司50%股权;2009年起,以双方共同出品为基础的电影均由该公司制作。2015年,TVB主席陳國強發表「乙未農曆新歲賀辭」,宣佈正式成立'''「邵氏兄弟電影有限公司」''',由TVB全資擁有,銳意發展本土電影,面向內地市場,全球發行。


2016年3月16日,無綫、[[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和美国[[華納兄弟]]組成[[旗艦影業]]。旗艦影業資料顯示,無綫、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合共持有51%股權,華納兄弟則持有49%股權,總部設在香港,於洛杉磯及北京設分支機構<ref>[https://hk.news.yahoo.com/%E6%97%97%E8%89%A6%E5%BD%B1%E6%A5%AD-%E8%B5%B7%E8%88%AA-%E6%8B%8D12%E5%A4%A7%E7%89%87%E6%94%BB%E5%9C%8B%E9%9A%9B-215516830.html 「旗艦影業」起航 拍12大片攻國際][[星島日報]] 2016年3月16日</ref>。
2016年3月16日,無綫、[[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和美国[[華納兄弟]]組成[[旗艦影業]]。旗艦影業資料顯示,無綫、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合共持有51%股權,華納兄弟則持有49%股權,總部設在香港,於洛杉磯及北京設分支機構<!-- removed_ref site159 by WaitSpring-bot (template) -->。


2018年1月,與[[邵氏兄弟]]及[[王晶]]的"星王朝"公布「三劍合璧」計劃,日後無綫、邵氏及星王朝將聯手於電視及電影投資方面連成一線,無綫更採取開放政策,廣開大門讓旗下合約藝人增加進軍電影圈的機會 <ref>{{cite web|url=https://hk.on.cc/hk/bkn/cnt/entertainment/20180117/bkn-20180117000041729-0117_00862_001.html|title=TVB邵氏星王朝強勢聯盟 10部巨製影視齊發|website=on.cc東網}}</ref>。
2018年1月,與[[邵氏兄弟]]及[[王晶]]的"星王朝"公布「三劍合璧」計劃,日後無綫、邵氏及星王朝將聯手於電視及電影投資方面連成一線,無綫更採取開放政策,廣開大門讓旗下合約藝人增加進軍電影圈的機會 <ref>{{cite web|url=https://hk.on.cc/hk/bkn/cnt/entertainment/20180117/bkn-20180117000041729-0117_00862_001.html|title=TVB邵氏星王朝強勢聯盟 10部巨製影視齊發|website=on.cc東網}}</ref>。
第380行: 第379行:
無綫電視亦影響著香港其他普及文化事業。1970年代後期,一批受歡迎的無綫電視製作人進軍影業,例如[[徐克]]、[[許鞍華]]等,推使香港進入[[香港新浪潮|新浪潮電影]]年代<ref name="tvid" />,而現今著名的導演、編導例如[[杜琪峰]]、[[王家衛]]、[[韋家輝]]、[[王晶]]等,很多都是無綫電視出身。明星、演員方面,如[[周潤發]]、[[周星馳]]、[[張曼玉]]、[[梁朝偉]]、[[劉德華]]、[[刘嘉玲]]等,以前是無綫電視的演藝人,離開無綫後成為了香港影視界的知名巨星。無綫電視亦培育了電視界的大哥大姐,如[[沈殿霞]]、[[汪明荃]]、[[鄭裕玲]]、[[曾志偉]]等。在1973年,無綫電視播出的劇集《[[煙雨濛濛]]》,由男主角[[鄭少秋]]演唱的同名主題曲,亦使其成為首次使用[[粵語]]作為主題曲的無綫電視劇集;之後在1974年,無綫電視劇集《[[啼笑姻緣]]》再次使用[[粵語]]主題曲,被視為香港粵語流行曲發展的里程碑。<ref>{{cite web|url=http://www.ln.edu.hk/mcsln/7th_issue/feature_01.shtml|title=從《獅子山下》到「許冠傑金曲」到《有你始終》-「香港人的歌」與「香港人」有什麼關係?|accessdate=10/4/08|author=陳銘匡|date=9/07|publisher=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1214015550/http://www.ln.edu.hk/mcsln/7th_issue/feature_01.shtml|archive-date=2007-12-14|dead-url=yes}}</ref>劇集的主題曲流行之餘,歌星亦得以在電視上曝光,令本土音樂得以發展,自1978年起,獲得[[白金唱片|白金銷量]]的本地唱片就超越了外國的音樂唱片。<ref name="tvid" />
無綫電視亦影響著香港其他普及文化事業。1970年代後期,一批受歡迎的無綫電視製作人進軍影業,例如[[徐克]]、[[許鞍華]]等,推使香港進入[[香港新浪潮|新浪潮電影]]年代<ref name="tvid" />,而現今著名的導演、編導例如[[杜琪峰]]、[[王家衛]]、[[韋家輝]]、[[王晶]]等,很多都是無綫電視出身。明星、演員方面,如[[周潤發]]、[[周星馳]]、[[張曼玉]]、[[梁朝偉]]、[[劉德華]]、[[刘嘉玲]]等,以前是無綫電視的演藝人,離開無綫後成為了香港影視界的知名巨星。無綫電視亦培育了電視界的大哥大姐,如[[沈殿霞]]、[[汪明荃]]、[[鄭裕玲]]、[[曾志偉]]等。在1973年,無綫電視播出的劇集《[[煙雨濛濛]]》,由男主角[[鄭少秋]]演唱的同名主題曲,亦使其成為首次使用[[粵語]]作為主題曲的無綫電視劇集;之後在1974年,無綫電視劇集《[[啼笑姻緣]]》再次使用[[粵語]]主題曲,被視為香港粵語流行曲發展的里程碑。<ref>{{cite web|url=http://www.ln.edu.hk/mcsln/7th_issue/feature_01.shtml|title=從《獅子山下》到「許冠傑金曲」到《有你始終》-「香港人的歌」與「香港人」有什麼關係?|accessdate=10/4/08|author=陳銘匡|date=9/07|publisher=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1214015550/http://www.ln.edu.hk/mcsln/7th_issue/feature_01.shtml|archive-date=2007-12-14|dead-url=yes}}</ref>劇集的主題曲流行之餘,歌星亦得以在電視上曝光,令本土音樂得以發展,自1978年起,獲得[[白金唱片|白金銷量]]的本地唱片就超越了外國的音樂唱片。<ref name="tvid" />


但有評論認為,以往製作的[[情境喜劇]],透過小人物的日常生活諷刺時弊,引起普羅觀眾的共鳴。如2000年由[[鄭裕玲]]及[[黃子華]]主演的喜劇《[[男親女愛]]》,以輕鬆方式描寫辦工室鮮為人知的一面,當年曾創下50點收視佳績。而近年反映普通民眾生活的電視劇「幾乎絕跡」,《[[金枝慾孽]]》、《[[溏心風暴]]》、《[[珠光宝气]]》等均著意描寫上流社會的勾心鬥角,輕視了日常生活中可以找到的樂趣和價值。<ref>[http://www.worldjournal.com/wj-editor.php?t_seq_id=1724129 謝曦2008-05-31無綫電視換血--世界日報]{{dead link|date=April 2014}}</ref>亦有觀眾於網上討論區批評部份劇集毫无新意,甚至有網站列出「TVB電視劇99個常規鏡頭」,諷刺劇集情節因循,缺乏新意。甚至劇集中演員大撞衫,網友戲稱「戲服恆久遠一套永流傳」。<ref>{{cite web|url=http://www.youtube.com/watch?v=mtBhcGa6F0k|title=TVB劇集演員大撞衫|accessdate=2013-07-23|author=不詳|date=2012-10-16|publisher=YouTube|language=zh-hans}}</ref>
但有評論認為,以往製作的[[情境喜劇]],透過小人物的日常生活諷刺時弊,引起普羅觀眾的共鳴。如2000年由[[鄭裕玲]]及[[黃子華]]主演的喜劇《[[男親女愛]]》,以輕鬆方式描寫辦工室鮮為人知的一面,當年曾創下50點收視佳績。而近年反映普通民眾生活的電視劇「幾乎絕跡」,《[[金枝慾孽]]》、《[[溏心風暴]]》、《[[珠光宝气]]》等均著意描寫上流社會的勾心鬥角,輕視了日常生活中可以找到的樂趣和價值。<ref>[http://www.worldjournal.com/wj-editor.php?t_seq_id=1724129 謝曦2008-05-31無綫電視換血--世界日報]{{dead link|date=April 2014}}</ref>亦有觀眾於網上討論區批評部份劇集毫无新意,甚至有網站列出「TVB電視劇99個常規鏡頭」,諷刺劇集情節因循,缺乏新意。甚至劇集中演員大撞衫,網友戲稱「戲服恆久遠一套永流傳」。<!-- removed_ref site146 by WaitSpring-bot (template) -->


=== 劇集收視率 ===
=== 劇集收視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