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禮垣: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noteTA|ja|jpn|-{|}-跳过, replaced: 東 → 东 (3), 長 → 长, 與 → 与, 豐 → 丰, 縣 → 县, 廣 → 广 (3), 樂 → 乐, 號 → 号 (3), 於 → 于 (3), 場 → 场 (3), 後 → 后, 園 → 园 (2), 釋 → 释, 業 → 业, 營 → 营, 啟 → 启, 報 → 报, 讀 → 读, 禮 → 礼, 經 → 经, 遙 → 遥)
(机器人:移除1个参考文献)
第15行: 第15行:


1898年后,胡礼垣辞去[[香港文学会]]翻译一职,“退隐于家,日惟闭户著书,考察列国政治得失,与何君启研究法律”。他与何启又合写了《新政论议》等论文,这7篇政论文章汇集为《[[新政真诠]]》一书出版,对中国改革维新提出一整套理论和实施的方针。此时胡礼垣自号“逍遥游客”,但他的内心对现实政治,对祖国的前途命运充满了担忧。卒于民国五年(1916)。<ref>《胡翼南先生全集》卷首[[张学华]]撰《胡翼南先生墓志铭》称“卒于丙辰年九月十八日,春秋六十有九。”</ref>
1898年后,胡礼垣辞去[[香港文学会]]翻译一职,“退隐于家,日惟闭户著书,考察列国政治得失,与何君启研究法律”。他与何启又合写了《新政论议》等论文,这7篇政论文章汇集为《[[新政真诠]]》一书出版,对中国改革维新提出一整套理论和实施的方针。此时胡礼垣自号“逍遥游客”,但他的内心对现实政治,对祖国的前途命运充满了担忧。卒于民国五年(1916)。<ref>《胡翼南先生全集》卷首[[张学华]]撰《胡翼南先生墓志铭》称“卒于丙辰年九月十八日,春秋六十有九。”</ref>
葬于咖啡园墳场。<!-- removed_ref site148 by WaitSpring-bot (template) -->
葬于咖啡园墳场。<ref>[https://www.facebook.com/hongkongcemetery/photos/a.350436585519718/445759079320801/?type=3&theater/ 墳场研究 Cemetery Study 在乐活道] www.facebook.com</ref>


值得一提的是胡礼垣的“大同”思想。早在1871年,胡礼垣刚从香港中央书院毕业时,即准备撰写《天人一贯》一书,将宗教、儒术、治学、法学融于一体,以孔子忠恕之道贯彻其中,阐述大同理想,这比[[康有为]]的《[[大同书]]》要早数十年。其后,胡礼垣在《梨园娱老集》、《满洲叹》、《伊藤叹》、《德皇叹》及致[[伍廷芳]]、[[孙中山]]等人书信等诗文中,断断续续表述了其有关大同世界的理想。胡礼垣不满于国内民族主义思潮中的排外、保守主义的非理性倾向,认为以怨报怨,以仇复仇只能加剧人与人之间、族与族之间、国与国之间的仇视和敌对,“无恩无怨,报何有焉,是之谓大同。”
值得一提的是胡礼垣的“大同”思想。早在1871年,胡礼垣刚从香港中央书院毕业时,即准备撰写《天人一贯》一书,将宗教、儒术、治学、法学融于一体,以孔子忠恕之道贯彻其中,阐述大同理想,这比[[康有为]]的《[[大同书]]》要早数十年。其后,胡礼垣在《梨园娱老集》、《满洲叹》、《伊藤叹》、《德皇叹》及致[[伍廷芳]]、[[孙中山]]等人书信等诗文中,断断续续表述了其有关大同世界的理想。胡礼垣不满于国内民族主义思潮中的排外、保守主义的非理性倾向,认为以怨报怨,以仇复仇只能加剧人与人之间、族与族之间、国与国之间的仇视和敌对,“无恩无怨,报何有焉,是之谓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