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修改自此处;原许可:CC BY-SA 3.0[网站升级迁移])
 
(机器人:移除2个参考文献)
标签消歧义链接
第21行: 第21行:
《后汉书·西羌传》写道:“若二汉御戎之方,失其本矣。何则?先零侵境,赵充国迁之内地;当煎作寇,马文渊徙之三辅。贪其暂安之埶,信其驯服之情,计日用之权宜,忘经世之远略,岂夫识微者之为乎?”其中将胡人迁往内地所指的内地则是指离边疆较远的地方。<ref name="教典">{{Cite web |url=http://dict.revised.moe.edu.tw/ |title=《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access-date=2019-04-04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1204062045/http://dict.revised.moe.edu.tw/ |archive-date=2018-12-04 |dead-url=yes }}</ref>
《后汉书·西羌传》写道:“若二汉御戎之方,失其本矣。何则?先零侵境,赵充国迁之内地;当煎作寇,马文渊徙之三辅。贪其暂安之埶,信其驯服之情,计日用之权宜,忘经世之远略,岂夫识微者之为乎?”其中将胡人迁往内地所指的内地则是指离边疆较远的地方。<ref name="教典">{{Cite web |url=http://dict.revised.moe.edu.tw/ |title=《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access-date=2019-04-04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1204062045/http://dict.revised.moe.edu.tw/ |archive-date=2018-12-04 |dead-url=yes }}</ref>


因应中国[[东南沿海]][[明郑|郑成功势力]],清廷颁布[[迁海令]],《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四·列传十一》描述道:“徙滨海居民入内地,增兵守边。”将沿海视为边疆,沿海以外视为内地。<ref>[https://zh.wikisource.org/zh-hans/%E6%B8%85%E5%8F%B2%E7%A8%BF/%E5%8D%B7224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四·列传十一] {{Wayback|url=https://zh.wikisource.org/zh-hans/%E6%B8%85%E5%8F%B2%E7%A8%BF/%E5%8D%B7224 |date=20190403092235 }}.[[维基文库]]</ref>
因应中国[[东南沿海]][[明郑|郑成功势力]],清廷颁布[[迁海令]],《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四·列传十一》描述道:“徙滨海居民入内地,增兵守边。”将沿海视为边疆,沿海以外视为内地。<!-- removed_ref site132 by WaitSpring-bot (template) -->


== 中国大陆语境下的内地 ==
== 中国大陆语境下的内地 ==
第27行: 第27行:
<!-- 由于在谈论中国大陆涉及内地的问题时,本条目援引了中华民国立法和政务人员的内容,条目不适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并列进行记叙,以避免造成混淆,希望后来的编者注意。 -->
<!-- 由于在谈论中国大陆涉及内地的问题时,本条目援引了中华民国立法和政务人员的内容,条目不适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并列进行记叙,以避免造成混淆,希望后来的编者注意。 -->
{{seealso|第1屆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內地生活習慣特殊國民代表|中国国境线}}
{{seealso|第1屆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內地生活習慣特殊國民代表|中国国境线}}
内地有时指和边疆地区不同者。所谓“中华民国宪法”第135條條文稱:「內地生活習慣特殊之國民代表名額及選舉,其辦法以法律定之。」此处的「內地生活習慣特殊之國民代表」是指全国各地的回民,所适用范围不包括[[蒙古]]、[[西藏]]等另行规定之地区<ref>{{cite web |author1=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title=國民大會代表選舉罷免法 (民國36年3月) |url=https://zh.wikisource.org/wiki/%E5%9C%8B%E6%B0%91%E5%A4%A7%E6%9C%83%E4%BB%A3%E8%A1%A8%E9%81%B8%E8%88%89%E7%BD%B7%E5%85%8D%E6%B3%95_(%E6%B0%91%E5%9C%8B36%E5%B9%B43%E6%9C%88) |website=维基文库 |access-date=2019-04-02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402194454/https://zh.wikisource.org/wiki/%E5%9C%8B%E6%B0%91%E5%A4%A7%E6%9C%83%E4%BB%A3%E8%A1%A8%E9%81%B8%E8%88%89%E7%BD%B7%E5%85%8D%E6%B3%95_(%E6%B0%91%E5%9C%8B36%E5%B9%B43%E6%9C%88) |archive-date=2019-04-02 |dead-url=no }}</ref>。中华民国时期的内地所代指,往往与[[蒙古]]、[[新疆]]、[[西藏]]等邊疆地帶相对应,但定义并不一直确定<ref name=中国边疆/>。依据1947年时任[[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教育部长[[朱家骅]]讲话,边疆地区共有三种不同形态,分别是文化上异于内地的边疆、政制上异于内地的边疆和地理意义上的边疆<ref name=中国边疆>{{cite journal |author1=汪洪亮 |title=民国时期国人对“边疆”、“边政”含义的认识 |journal=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date=2014年3月 |volume=24 |issue=1 |page=21-30|url=http://lit.cssn.cn/zgs/zgs_zgxds/201408/P020140806519462424739.pdf}}</ref>。
内地有时指和边疆地区不同者。所谓“中华民国宪法”第135條條文稱:「內地生活習慣特殊之國民代表名額及選舉,其辦法以法律定之。」此处的「內地生活習慣特殊之國民代表」是指全国各地的回民,所适用范围不包括[[蒙古]]、[[西藏]]等另行规定之地区<!-- removed_ref site132 by WaitSpring-bot (template) -->。中华民国时期的内地所代指,往往与[[蒙古]]、[[新疆]]、[[西藏]]等邊疆地帶相对应,但定义并不一直确定<ref name=中国边疆/>。依据1947年时任[[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教育部长[[朱家骅]]讲话,边疆地区共有三种不同形态,分别是文化上异于内地的边疆、政制上异于内地的边疆和地理意义上的边疆<ref name=中国边疆>{{cite journal |author1=汪洪亮 |title=民国时期国人对“边疆”、“边政”含义的认识 |journal=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date=2014年3月 |volume=24 |issue=1 |page=21-30|url=http://lit.cssn.cn/zgs/zgs_zgxds/201408/P020140806519462424739.pdf}}</ref>。


中国边疆地区有将非边疆地区称为“内地”的习惯:
中国边疆地区有将非边疆地区称为“内地”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