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国: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撤销繁简转换)
标签回退
(replaced: 東 → 东 (3), 壯 → 壮, 國 → 国 (44), 學 → 学, 參 → 参, 長 → 长, 與 → 与 (5), 軍 → 军 (6), 間 → 间, 師 → 师, 漢 → 汉 (27), 華 → 华, 買 → 买, 權 → 权 (6), 無 → 无, 興 → 兴, 關 → 关, 將 → 将 (5), 領 → 领, 劉 → 刘 (12), 張 → 张, 陽 → 阳, 楊 → 杨, 馬 → 马 (6), 雲 → 云 (2), 見 → 见, 孫 → 孙 (2), 專 → 专 (2), 義 → 义, 爾 → 尔 (3), 發 → 发, 傳 → 传, 詞 → 词, 號 → 号, 稱 → 称 (2), 為 → 为 (22), 於 → 于, 堅 → 坚, 雜 → 杂 (2), 韓 → 韩 (2), 實 → 实, 寶 → 宝, 並 → 并 (2), 後 → 后 (9), 倫 → 伦, 論 → 论 (3), 書 → 书 (5), 幾 → 几, 歷 → 历, 認 → 认 (2), 產 → 产 (2), 終 → 终, 現 → 现, 戶 → 户, 兩 → 两 (2), 戰 →…)
标签手工回退
 
第1行: 第1行:
'''相国''',先秦稱為'''相邦''',[[战国时期]]三晉及秦、[[秦朝|秦]]、[[朝|]]、[[三]]、[[晉朝|晉]]、[[南北朝]]至[[隋朝|隋]]、[[唐朝|唐]]朝廷、大臣最高职务,后来在中國與日本成为对担任[[宰相]]的官员之敬称。
'''相国''',先秦称为'''相邦''',[[战国时期]]三晉及秦、[[秦朝|秦]]、[[朝|]]、[[三]]、[[晉朝|晉]]、[[南北朝]]至[[隋朝|隋]]、[[唐朝|唐]]朝廷、大臣最高职务,后来在中国与日本成为对担任[[宰相]]的官员之敬称。


== 史 ==
== 史 ==
=== 中 ===
=== 中 ===
[[战国]]代称为'''相邦'''」,如[[秦国|秦]]相邦[[]]。聶新民、劉雲輝認為,相邦制度由[[三晉]]入秦;相邦為獨任宰相,得專權,丞相代理宰相或副手,且多人任,不得專權;相邦力含括行政及事,而丞相則無軍。<ref>{{cite journal |author1=聶新民 |author2=劉雲輝 |title=秦置相邦丞相考 |journal=人文雜誌 |date=1984 |issue=2 |pages=95~96}}</ref>戰國時,「相邦之名號見於鑄造器物,有未的相邦因此重新被發現
[[战国]]代称为'''相邦'''”,如[[秦国|秦]]相邦[[]]。聶新民、刘云辉认为,相邦制度由[[三晉]]入秦;相邦为独任宰相,得专权,丞相代理宰相或副手,且多人任,不得专权;相邦力含括行政及事,而丞相则无军。<ref>{{cite journal |author1=聶新民 |author2=刘云辉 |title=秦置相邦丞相考 |journal=人文杂志 |date=1984 |issue=2 |pages=95~96}}</ref>战国时,“相邦之名号见于鑄造器物,有未的相邦因此重新被发现


一代,[[避諱|避]]汉太祖[[邦]]名諱,上的相邦為「相国」,後者相不改。初,曾任[[信]]等將領為「國」,但袁祖亮以此為壯大士宜措施,旨在與稱王者抗衡,不能與實質的相相提並論。<ref>{{cite journal |author1=孫曉磊 |title=初相、丞相制度變遷——兼辨《漢書·高帝》“代相國陳豨反”之 |journal=传统中国研究集刊 |date=2013年5月1日 |issue=11 |pages=52}}</ref>侯王建,王國與漢朝官制相同,亦、丞相;在惠帝時,「侯王相」,設丞相。信被殺後邦拜[[蕭何]]為漢。蕭死后,[[惠帝]]為齊的[[曹参]]為漢。[[雉|后]]末年曾短暫任族人[[呂產]]為漢,旋[[周勃]]、[[陈平 (汉朝)|平]]、[[章 (城王)|章]]等大臣[[誅殺諸呂|所]]。呂產[[西]]一代不设相国,其職後以[[王陵 (西汉)|王陵]]为右丞相,[[陈平 (汉朝)|平]]为左丞相,所以相国一称,乎成为萧、曹二人代名。《[[史]]》蕭何、曹参的传为《蕭相国世家》、《曹相国世家》。
一代,[[避諱|避]]汉太祖[[邦]]名諱,上的相邦为“相国”,后者相不改。初,曾任[[信]]等将领为“国”,但袁祖亮以此为壮大士宜措施,旨在与称王者抗衡,不能与实质的相相提并论。<ref>{{cite journal |author1=孙晓磊 |title=初相、丞相制度变迁——兼辨《汉书·高帝》“代相国陈豨反”之 |journal=传统中国研究集刊 |date=2013年5月1日 |issue=11 |pages=52}}</ref>侯王建,王国与汉朝官制相同,亦、丞相;在惠帝时,“侯王相”,设丞相。信被杀后邦拜[[蕭何]]为汉。蕭死后,[[惠帝]]为齐的[[曹参]]为汉。[[雉|后]]末年曾短暫任族人[[吕产]]为汉,旋[[周勃]]、[[陈平 (汉朝)|平]]、[[章 (城王)|章]]等大臣[[诛杀诸吕|所]]。吕产[[西]]一代不设相国,其职后以[[王陵 (西汉)|王陵]]为右丞相,[[陈平 (汉朝)|平]]为左丞相,所以相国一称,乎成为萧、曹二人代名。《[[史]]》蕭何、曹参的传为《蕭相国世家》、《曹相国世家》。


[[东汉]]末年[[董卓]]逼朝廷任己相国。[[漢獻帝]][[建安]]年,[[曹操]]掌,封魏公、魏王,以[[繇]]。以,三晉、南北朝篡位的权臣多效董卓故事自任相国,且封侯王:如[[司昭]]、[[司炎]]之、封晉公、晉王代魏;[[裕]]之、宋公、宋王,而迫[[晉安帝]]位等是。《晉·志第十四·官》以,[[晉朝|晉]]、丞相…皆非復尋常人臣之職」
[[东汉]]末年[[董卓]]逼朝廷任己相国。[[汉献帝]][[建安]]年,[[曹操]]掌,封魏公、魏王,以[[繇]]。以,三晉、南北朝篡位的权臣多效董卓故事自任相国,且封侯王:如[[司昭]]、[[司炎]]之、封晉公、晉王代魏;[[裕]]之、宋公、宋王,而迫[[晉安帝]]位等是。《晉·志第十四·官》以,[[晉朝|晉]]、丞相…皆非复寻常人臣之职”


后代对担任宰相的官员,常敬称相国。明、清对于[[内阁大学士]]也雅称相国。
后代对担任宰相的官员,常敬称相国。明、清对于[[内阁大学士]]也雅称相国。


=== 日本 ===
=== 日本 ===
日本实行[[律令制]],以[[太政官]]最高职位[[太政大臣]]的[[唐名]]为相国。比如[[平清盛]]称为入道相国」,[[江幕府將軍列表|德川将]]的[[法名]]常作正一位大相国○○院殿」,因为[[征夷大將軍|幕府将]]或者生前就任太政大臣,或者死[[朝廷]]追贈太政大臣。
日本实行[[律令制]],以[[太政官]]最高职位[[太政大臣]]的[[唐名]]为相国。比如[[平清盛]]称为入道相国”,[[江幕府将军列表|德川将]]的[[法名]]常作正一位大相国○○院殿”,因为[[征夷大将军|幕府将]]或者生前就任太政大臣,或者死[[朝廷]]追贈太政大臣。


== 印綬 ==
== 印綬 ==
初,持金印、綟綬,地位在丞相之上。<ref>{{cite journal |author1=孫曉磊 |title=初相、丞相制度變遷——兼辨《漢書·高帝》“代相國陳豨反”之 |journal=传统中国研究集刊 |date=2013年5月1日 |issue=11 |pages=47}}</ref>《漢書·百官公卿表》記載侯王也持盭綬,但阿部幸信認為紀錄不能代表初情形,侯王天子同格。<ref>{{cite web |author1=阿部幸信 |title=汉晋间绶制的变迁 |url=https://www.academia.edu/38594987/%E6%BC%A2%E6%99%8B%E9%96%93%E7%B6%AC%E5%88%B6%E7%9A%84%E5%A4%89%E9%81%B7_in_Chinese_}}</ref>東漢[[蔡邕]]《章》:「金印綬,位在公上,所以殊休烈,群臣莫得而
初,持金印、绿綟綬,地位在丞相之上。<ref>{{cite journal |author1=孙晓磊 |title=初相、丞相制度变迁——兼辨《汉书·高帝》“代相国陈豨反”之 |journal=传统中国研究集刊 |date=2013年5月1日 |issue=11 |pages=47}}</ref>《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侯王也持绿盭綬,但阿部幸信认为纪录不能代表初情形,侯王天子同格。<ref>{{cite web |author1=阿部幸信 |title=汉晋间绶制的变迁 |url=https://www.academia.edu/38594987/%E6%BC%A2%E6%99%8B%E9%96%93%E7%B6%AC%E5%88%B6%E7%9A%84%E5%A4%89%E9%81%B7_in_Chinese_}}</ref>东汉[[蔡邕]]《章》:“金印绿綬,位在公上,所以殊休烈,群臣莫得而


== 相国担任者 ==
== 相国担任者 ==
;秦
;秦
* [[張儀]]
* [[张仪]]
* [[魏冉]]
* [[魏冉]]
* [[范睢]]
* [[范睢]]
第25行: 第25行:
* [[吕不韦]]
* [[吕不韦]]
;赵
;赵
* [[肥]]
* [[肥]]
* [[赵成 (安平君)|公子成]]
* [[赵成 (安平君)|公子成]]
* [[乐毅]]
* [[乐毅]]
第34行: 第34行:
* [[彭越]]
* [[彭越]]
;[[西汉]]
;[[西汉]]
{{see also|西丞相、相、大司徒列表}}
{{see also|西丞相、相、大司徒列表}}
* [[韩信]]、[[蕭何]]、[[樊噲]]、[[曹]]、[[吕产]]
* [[韩信]]、[[蕭何]]、[[樊噲]]、[[曹]]、[[吕产]]
;[[东汉]]
;[[东汉]]
{{see also|東漢、丞相列表}}
{{see also|东汉、丞相列表}}
* [[董卓]]
* [[董卓]]
;[[公孙渊]]燕王国
;[[公孙渊]]燕王国
* [[王建 (三)|王建]]
* [[王建 (三)|王建]]
;魏国(东汉封国)
;魏国(东汉封国)
* [[繇]]、[[歆]]
* [[繇]]、[[歆]]
;曹魏
;曹魏
{{see also|三、丞相、司徒列表}}
{{see also|三、丞相、司徒列表}}
* [[司马懿]](赠)、[[司昭]]、[[司炎]]
* [[司马懿]](赠)、[[司昭]]、[[司炎]]
;[[晋朝]]
;[[晋朝]]
{{see also|晉朝相、丞相列表}}
{{see also|晉朝相、丞相列表}}
* [[司馬倫]]、[[司保]]、[[桓玄]]、[[裕]]
* [[司马伦]]、[[司保]]、[[桓玄]]、[[裕]]
;[[尼 (北魏)|刘尼]]
;[[尼 (北魏)|刘尼]]
* [[张昌]]
* [[张昌]]
;[[五胡十六国|十六]]
;[[五胡十六国|十六]]
{{see also|十六、丞相列表}}
{{see also|十六、丞相列表}}
* 漢趙:[[粲]]、[[曜]]
* 汉赵:[[粲]]、[[曜]]
* 成:[[李越]]、[[董皎]]
* 成:[[李越]]、[[董皎]]
* 後趙:[[石琨]]
* 后赵:[[石琨]]
* 前燕:[[封奕]]
* 前燕:[[封奕]]
* 秦:[[譙縱]]
* 秦:[[譙縱]]
* 西秦:[[翟勍]]、[[乞伏元基]]
* 西秦:[[翟勍]]、[[乞伏元基]]
;南朝
;南朝
{{see also|南朝相、丞相列表}}
{{see also|南朝相、丞相列表}}
* 宋:[[蕭道成]]
* 宋:[[蕭道成]]
* 南:[[和帝|蕭融]]、[[蕭衍]]
* 南:[[和帝|蕭融]]、[[蕭衍]]
* 南梁:[[侯景]]、[[梁元帝|蕭繹]]、[[霸先]]
* 南梁:[[侯景]]、[[梁元帝|蕭繹]]、[[霸先]]
;北朝
;北朝
{{see also|北朝相、丞相列表}}
{{see also|北朝相、丞相列表}}
* 北魏:[[拓跋嗣]]、[[拓跋燾]]、[[胡珍]](赠)、[[朱新]](赠)、[[元雍]](赠)、[[朱榮]](赠)、[[珍]](赠)
* 北魏:[[拓跋嗣]]、[[拓跋燾]]、[[胡珍]](赠)、[[朱新]](赠)、[[元雍]](赠)、[[朱榮]](赠)、[[珍]](赠)
* 魏:[[高澄]]、[[齐文宣帝|高洋]]
* 魏:[[高澄]]、[[齐文宣帝|高洋]]
* 北:[[斛律金]](赠)、[[段韶]](赠)、[[高延宗]]
* 北:[[斛律金]](赠)、[[段韶]](赠)、[[高延宗]]
* 北周:[[楊堅]]
* 北周:[[杨坚]]
;隋
;隋
{{see also|隋朝相、丞相、三三公列表}}
{{see also|隋朝相、丞相、三三公列表}}
* [[李渊]]
* [[李渊]]
* [[王世充]]
* [[王世充]]
第77行: 第77行:
* [[朱全忠]]
* [[朱全忠]]
;吴王国([[明朝]]前身)
;吴王国([[明朝]]前身)
* [[李善]]
* [[李善]]
* [[徐达]]
* [[徐达]]


第90行: 第90行:
{{reflist}}
{{reflist}}


* 《[[史]]蕭相国世家》、《曹相国世家》
* 《[[史]]蕭相国世家》、《曹相国世家》


[[Category:战国官制]]
[[Category:战国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