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武軍節度使: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撤销繁简转换)
标签回退
(replaced: 參考 → 参考, 國 → 国 (3), 與 → 与 (2), 軍 → 军 (19), 縣 → 县, 領 → 领 (2), 肅 → 肃 (2), 廣 → 广, 號 → 号, 稱 → 称 (2), 區 → 区, 為 → 为 (4), 據 → 据, 屬 → 属 (2), 該 → 该, 節 → 节 (15), 舉 → 举, 轄 → 辖, 韓 → 韩, 鎮 → 镇, 後 → 后 (8), 歷 → 历, 順 → 顺, 兩 → 两 (2), 資 → 资, 階 → 阶 (4), 滅 → 灭, 設 → 设, 繼 → 继, 復 → 复, 時 → 时, 別 → 别, 貞 → 贞, 顯 → 显, 劃 → 划, 經 → 经 (2), 鳳 → 凤 (3), 觀 → 观, 禦 → 御 (2), 棄 → 弃, 趙 → 赵)
标签手工回退
 
第1行: 第1行:
{{for|金州的雄武軍節度使|雄武軍節度使 (前蜀)}}
{{for|金州的雄武军节度使|雄武军节度使 (前蜀)}}
'''雄武軍節度使''',前身唐朝的'''秦州防守捉使'''、'''秦成略、天雄使'''、'''天雄軍節度使''',是[[唐朝]]、[[五代]]在[[秦州]](今[[甘省]][[秦安]]西南)置的度使。
'''雄武军节度使''',前身唐朝的'''秦州防守捉使'''、'''秦成略、天雄使'''、'''天雄军节度使''',是[[唐朝]]、[[五代]]在[[秦州]](今[[甘省]][[秦安]]西南)置的度使。


唐[[大中 (唐朝)|大中]]三年(849年)升秦州防守捉使'''秦成略、天雄使''',[[咸通]]五年(864年)升'''天雄軍節度使''',秦州、[[州]]、[[成州 (西魏)|成州]]。[[大顺 (唐朝)|大]]二年(891年)別屬[[洋州]][[武定軍節度使|武定]]度。[[天祐 (唐朝)|天祐]]元年(904年),因[[魏州]][[天雄軍節度使|天雄]]重名,改'''雄武軍節度使'''。
唐[[大中 (唐朝)|大中]]三年(849年)升秦州防守捉使'''秦成略、天雄使''',[[咸通]]五年(864年)升'''天雄军节度使''',秦州、[[州]]、[[成州 (西魏)|成州]]。[[大顺 (唐朝)|大]]二年(891年)别属[[洋州]][[武定军节度使|武定]]度。[[天祐 (唐朝)|天祐]]元年(904年),因[[魏州]][[天雄军节度使|天雄]]重名,改'''雄武军节度使'''。


[[五代]]初岐王[[李茂]]所,下秦、[[州|]]、、成4州。[[前蜀]][[永平 (王建)|永平]]五年(915年)攻取該節度使及秦、、成3州,改'''天雄軍節度使'''(因金州雄武重名而改)。[[唐]][[同光]]三年(925年)前蜀,復號雄武。[[晉]]因之。晉[[天福 (后晋)|天福]]十二年(947年),雄武軍節度使[[何重建]]降[[蜀]]。[[周]][[德]]二年(政十八年,955年),蜀雄武軍節度使兼侍中[[韓繼勳]]秦州奔[[成都]],雄武軍觀察判官[[玭]]城投降。[[北宋]]時屬[[秦路]]管
[[五代]]初岐王[[李茂]]所,下秦、[[州|]]、、成4州。[[前蜀]][[永平 (王建)|永平]]五年(915年)攻取该节度使及秦、、成3州,改'''天雄军节度使'''(因金州雄武重名而改)。[[唐]][[同光]]三年(925年)前蜀,复号雄武。[[晉]]因之。晉[[天福 (后晋)|天福]]十二年(947年),雄武军节度使[[何重建]]降[[蜀]]。[[周]][[德]]二年(广政十八年,955年),蜀雄武军节度使兼侍中[[韩继勳]]秦州奔[[成都]],雄武军观察判官[[玭]]城投降。[[北宋]]时属[[秦路]]管
== 历任节度使 ==
== 历任节度使 ==
* [[王晏实]](863年—865年)
* [[王晏实]](863年—865年)
第39行: 第39行:
* [[张炳]](975年—977年)
* [[张炳]](975年—977年)


== 料 ==
== 料 ==
* 《中行政區劃通史·五代十卷》
* 《中行政区划通史·五代十卷》


{{五代十鎮節度使}}
{{五代十镇节度使}}


[[Category:雄武军节度使|*]]
[[Category:雄武军节度使|*]]
[[Category:五代官制|*]]
[[Category:五代官制|*]]
[[Category:甘肅歷史|*]]
[[Category:甘肃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