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论: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撤销繁简转换)
标签回退
(replaced: 參考 → 参考, 學 → 学, 條目 → 条目, 將 → 将, 爾 → 尔, 體 → 体 (3), 稱 → 称, 論 → 论 (5), 資 → 资, 證 → 证, 訊 → 讯)
标签手工回退
 
第1行: 第1行:
'''本体论'''({{lang-en|Ontology}}),又译'''存在论'''、'''存有''',是研究诸如[[生存]],[[存在]],[[成为]]和[[现实]]之类的概念的哲学分支。它包括以下问题:如何将实体分为基本类别,以及哪些实体存在于最基本的层次上。本体论有时被称为存在论,并且属于被称为[[形而上学]]的哲学的主要分支。
'''本体论'''({{lang-en|Ontology}}),又译'''存在论'''、'''存有''',是研究诸如[[生存]],[[存在]],[[成为]]和[[现实]]之类的概念的哲学分支。它包括以下问题:如何将实体分为基本类别,以及哪些实体存在于最基本的层次上。本体论有时被称为存在论,并且属于被称为[[形而上学]]的哲学的主要分支。


本体论者经常试图确定类别或最高种类是什么,以及它们如何形成一个类别系统,该类别系统提供了所有实体的涵盖性分类。通常建议的类别包括[[物质]],[[属性]],[[关系]],[[状态]]和[[事件]]。这些类别的特征在于基本的本体论概念,例如特殊性和普遍性,抽象性和具体性或可能性和必要性。特别令人关注的是本体依赖的概念,它确定类别的实体是否存在于最基本的层次上。本体中的分歧通常是关于是否存在属于某个类别的实体,如果存在,则它们如何与其他实体相关。
本体论者经常试图确定类别或最高种类是什么,以及它们如何形成一个类别系统,该类别系统提供了所有实体的涵盖性分类。通常建议的类别包括[[物质]],[[属性]],[[关系]],[[状态]]和[[事件]]。这些类别的特征在于基本的本体论概念,例如特殊性和普遍性,抽象性和具体性或可能性和必要性。特别令人关注的是本体依赖的概念,它确定类别的实体是否存在于最基本的层次上。本体中的分歧通常是关于是否存在属于某个类别的实体,如果存在,则它们如何与其他实体相关。
第6行: 第6行:


== 字源 ==
== 字源 ==
'''本体论'''({{lang-en|Ontology}})源自[[希腊语]]单词''{{lang|el|ον}}''([[存在|存有]])和''{{lang|el|λόγος}}''([[邏各斯]],言说、研究、理)的组合。
'''本体论'''({{lang-en|Ontology}})源自[[希腊语]]单词''{{lang|el|ον}}''([[存在|存有]])和''{{lang|el|λόγος}}''([[邏各斯]],言说、研究、理)的组合。
拉丁语ontologia一词最早出现在雅各布·洛哈德(Lorhardus)编撰的Ogdoas Scholastica(1606年)。
拉丁语ontologia一词最早出现在雅各布·洛哈德(Lorhardus)编撰的Ogdoas Scholastica(1606年)。


第13行: 第13行:
十七世纪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开始广泛使用本体论一词。
十七世纪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开始广泛使用本体论一词。


1870年代,日本学者[[西周 (启蒙家)|西周]]它汉译为理体学。此后又出现了实体学,本体论,本根论,实有论,存有论等中文译名。
1870年代,日本学者[[西周 (启蒙家)|西周]]它汉译为理体学。此后又出现了实体学,本体论,本根论,实有论,存有论等中文译名。


== 概述 ==
== 概述 ==
第20行: 第20行:
范畴问题与“存在之为存在”密切相关但又不尽相同。通常将范畴视为最高的种类或属。范畴系统提供排他且详尽的实体分类:每个实体都完全属于一个范畴。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此类分类,它们通常包括物质,属性,关系,事务或事件的状态等。范畴之间区分的核心是各种基本的本体论概念,例如,特殊性和普遍性,抽象性和具体性,本体论依赖性,同一性和模态等。这些概念有时被视为范畴本身,用于解释范畴之间的差异,或在描述不同的本体论方面发挥其核心作用。在本体中,关于如何定义不同的范畴缺乏普遍共识。不同的本体论者经常就某个范畴是否完全具有任何成员或某个范畴是否是基本的问题意见不一。
范畴问题与“存在之为存在”密切相关但又不尽相同。通常将范畴视为最高的种类或属。范畴系统提供排他且详尽的实体分类:每个实体都完全属于一个范畴。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此类分类,它们通常包括物质,属性,关系,事务或事件的状态等。范畴之间区分的核心是各种基本的本体论概念,例如,特殊性和普遍性,抽象性和具体性,本体论依赖性,同一性和模态等。这些概念有时被视为范畴本身,用于解释范畴之间的差异,或在描述不同的本体论方面发挥其核心作用。在本体中,关于如何定义不同的范畴缺乏普遍共识。不同的本体论者经常就某个范畴是否完全具有任何成员或某个范畴是否是基本的问题意见不一。


== 本體論历史 ==
== 本体论历史 ==
體論最早可推朔到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曾经定义存在论为“研究物体的存在的科学”。具体地说是研究物体的分类,也就是说:在什麽情况下,一个物体可以被定义为“存在”。比如包括“普遍”的问题和“具体”的问题。
体论最早可推朔到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曾经定义存在论为“研究物体的存在的科学”。具体地说是研究物体的分类,也就是说:在什麽情况下,一个物体可以被定义为“存在”。比如包括“普遍”的问题和“具体”的问题。


[[笛卡尔]]在《[[第一哲学沉思集]]》一书正文后附录的“笔者对第二组反驳的答复”最后一部分中对“本体”的定义是:{{cquote2|一件东西,以它为主体直接寄托着、或者以它为依靠存在着某种我们理会到的东西,即我们心里有实在观念的某种特性、性质或属性,就是本体。因为严格来说,我们对于本体没有别的观念,只认为它是这样一个东西,其中形式地或卓越地存在着我们所理会地东西,即客观地在我们的某个观念里面的东西,因为天然的光亮告诉我们,无是不能有任何实在的属性的。}}
[[笛卡尔]]在《[[第一哲学沉思集]]》一书正文后附录的“笔者对第二组反驳的答复”最后一部分中对“本体”的定义是:{{cquote2|一件东西,以它为主体直接寄托着、或者以它为依靠存在着某种我们理会到的东西,即我们心里有实在观念的某种特性、性质或属性,就是本体。因为严格来说,我们对于本体没有别的观念,只认为它是这样一个东西,其中形式地或卓越地存在着我们所理会地东西,即客观地在我们的某个观念里面的东西,因为天然的光亮告诉我们,无是不能有任何实在的属性的。}}
第36行: 第36行:


== 存在 ==
== 存在 ==
[[存在主义]]者认为“存在”或“此在[[dasein]]”是最基本的概念
[[存在主义]]者认为“存在”或“此在[[dasein]]”是最基本的概念


通俗地讲,“存在”即是事物固有的属性集合,人们可能用不同的词汇、不同的语句、甚至是不同的语言来描述同一事物,但该事物不会因为人们的不同描述而改变。資訊工程中,经常研究词汇之间的相关性,就是要找出人们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描述,或者从含有相关词汇的语句中,找出他们共同描述的事物。
通俗地讲,“存在”即是事物固有的属性集合,人们可能用不同的词汇、不同的语句、甚至是不同的语言来描述同一事物,但该事物不会因为人们的不同描述而改变。资讯工程中,经常研究词汇之间的相关性,就是要找出人们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描述,或者从含有相关词汇的语句中,找出他们共同描述的事物。


== 目 ==
== 目 ==
* [[哥德體論證明]]
* [[哥德体论证明]]


== 外部链接 ==
== 外部链接 ==
第53行: 第53行:
[[Category:本体论| ]]
[[Category:本体论| ]]
[[Category:哲学基本问题|B]]
[[Category:哲学基本问题|B]]
[[Category:形上]]
[[Category:形上]]
[[Category:形而上学理论]]
[[Category:形而上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