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noteTA跳过, replaced: 參考文獻 → 参考文献, 學 → 学 (2), 高級 → 高级, 會 → 会 (2), 與 → 与, 條目 → 条目, 關 → 关, 將 → 将 (2), 見 → 见, 義 → 义, 對 → 对 (2), 動 → 动, 門 → 门 (3), 傳 → 传, 體 → 体, 類 → 类 (2), 於 → 于 (3), 醫 → 医, 複 → 复 (2), 統 → 统 (5), 較 → 较, 進 → 进 (2), 現 → 现, 塊 → 块 (2), 脈 → 脉, 質 → 质, 藥 → 药, 劑 → 剂, 腸 → 肠 (11), 「 → “, 」 → ”)
(撤销繁简转换)
标签回退
第1行: 第1行:
{{主目消歧|本文介紹代解剖的胃,关于传统所指的胃,詳见“'''[[胃 (臟腑)]]'''。}}
{{主目消歧|本文介紹代解剖的胃,關於傳統所指的胃,詳見「'''[[胃 (臟腑)]]'''。}}
{{Infobox anatomy
{{Infobox anatomy
| Name = 胃
| Name = 胃
第11行: 第11行:
| Precursor = {{le|Foregut}}
| Precursor = {{le|Foregut}}
| System = [[消化系统]]
| System = [[消化系统]]
| Artery = {{le|Right gastric artery}}, [[左胃动脉]], {{le|right gastro-omental artery}}, {{le|left gastro-omental artery}}, {{le|short gastric arteries}}
| Artery = {{le|Right gastric artery}}, [[左胃動脈]], {{le|right gastro-omental artery}}, {{le|left gastro-omental artery}}, {{le|short gastric arteries}}
| Vein = {{le|Right gastric vein}}, {{le|left gastric vein}}, {{le|right gastroepiploic vein}}, {{le|left gastroepiploic vein}}, {{le|short gastric veins}}
| Vein = {{le|Right gastric vein}}, {{le|left gastric vein}}, {{le|right gastroepiploic vein}}, {{le|left gastroepiploic vein}}, {{le|short gastric veins}}
| Nerve = {{le|Celiac ganglia}}, [[迷走神经]]<ref>{{cite book| title= Essentials of Human Physiology| first= Thomas M. |last= Nosek| chapter=Section 6/6ch2/s6ch2_30 |chapter-url=http://humanphysiology.tuars.com/program/section6/6ch2/s6ch2_30.htm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24124828/http://humanphysiology.tuars.com/program/section6/6ch2/s6ch2_30.htm|archivedate=2016-03-24|ref=}}</ref>
| Nerve = {{le|Celiac ganglia}}, [[迷走神经]]<ref>{{cite book| title= Essentials of Human Physiology| first= Thomas M. |last= Nosek| chapter=Section 6/6ch2/s6ch2_30 |chapter-url=http://humanphysiology.tuars.com/program/section6/6ch2/s6ch2_30.htm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24124828/http://humanphysiology.tuars.com/program/section6/6ch2/s6ch2_30.htm|archivedate=2016-03-24|ref=}}</ref>
第24行: 第24行:
-->
-->
}}
}}
'''胃'''是[[人类]]和其他[[脊椎动物]][[消化系]]的一部分,是贮藏和[[消化]]食物的器官,上接[[食道]],下接[[十二指]]。位置大约位于人体[[肋骨]]以下的左上腹。主要是食物研磨成小食物中的大分子[[降解]]成小分子,以便一步吸收。
'''胃'''是[[人类]]和其他[[脊椎动物]][[消化系]]的一部分,是贮藏和[[消化]]食物的器官,上接[[食道]],下接[[十二指]]。位置大约位于人体[[肋骨]]以下的左上腹。主要是食物研磨成小食物中的大分子[[降解]]成小分子,以便一步吸收。


== 结构 ==
== 结构 ==
鱼类、有尾两栖类和蛇类,因身体细长,胃呈纺锤形;哺乳类动物因身体粗短,胃则呈袋状弯曲,横卧于腹腔内。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和鸟类的腺胃黏膜中,分泌盐酸、胃蛋白酶原的细胞是同一种细胞(泌酸酶细胞)。哺乳动物的某些种属中,如食蝗小鼠、河狸和海牛等,其胃小弯近贲门处还有袋状或结节状的胃腺。
鱼类、有尾两栖类和蛇类,因身体细长,胃呈纺锤形;哺乳类动物因身体粗短,胃则呈袋状弯曲,横卧于腹腔内。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和鸟类的腺胃黏膜中,分泌盐酸、胃蛋白酶原的细胞是同一种细胞(泌酸酶细胞)。哺乳动物的某些种属中,如食蝗小鼠、河狸和海牛等,其胃小弯近贲门处还有袋状或结节状的胃腺。


哺乳类:胃壁一般由黏膜层(内层),浆膜层(外层),平滑肌组成的肌层(中间)构成。大部分胃黏膜都有胃腺,也有不含胃腺,如鼠类的胃分前后两部,前胃不含胃腺,腺胃含胃腺。反刍类仅皱胃有胃腺。不含胃腺的胃黏膜由层鳞状上皮覆盖,含胃腺的黏膜由单层柱状上皮覆盖。胃腺有3类(贲门腺、幽门腺、泌酸腺)。泌酸腺存在于胃体、胃底的黏膜内,系直管腺,大约3~7个腺体的管腔排放到胃黏膜表面的一个小陷窝内,每平方毫米的黏膜有90~100个小陷窝。
哺乳类:胃壁一般由黏膜层(内层),浆膜层(外层),平滑肌组成的肌层(中间)构成。大部分胃黏膜都有胃腺,也有不含胃腺,如鼠类的胃分前后两部,前胃不含胃腺,腺胃含胃腺。反刍类仅皱胃有胃腺。不含胃腺的胃黏膜由层鳞状上皮覆盖,含胃腺的黏膜由单层柱状上皮覆盖。胃腺有3类(贲门腺、幽门腺、泌酸腺)。泌酸腺存在于胃体、胃底的黏膜内,系直管腺,大约3~7个腺体的管腔排放到胃黏膜表面的一个小陷窝内,每平方毫米的黏膜有90~100个小陷窝。


灵长类、大多数食肉类、许多食虫目动物中,胃往往是单腔器官,前端与食管连接([[贲门]]),后端与小连接(幽门)。
灵长类、大多数食肉类、许多食虫目动物中,胃往往是单腔器官,前端与食管连接([[贲门]]),后端与小连接(幽门)。


反刍类(牛、山羊、绵羊)胃分四室,[[瘤胃]]、[[网胃]]、[[瓣胃]]、[[皱胃]]。鸟类食管在[[锁骨]]水平膨大成[[嗉囊]]。嗉囊壁薄,内表面由层鳞状上皮覆盖,囊内存在由食管、唾液腺分泌的消化酶,嗉囊有类似胃的功能,贮存食物、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鸟胃前为腺胃,能分泌消化液;后为肌胃(砂囊),可借助吞食的砂粒来研碎食物。有些动物没有胃,如鸭嘴兽,针鼹、无胃鱼等,其食管直接与小相连。脊索动物(如文昌鱼、圆口类),也没有真正的胃。
反刍类(牛、山羊、绵羊)胃分四室,[[瘤胃]]、[[网胃]]、[[瓣胃]]、[[皱胃]]。鸟类食管在[[锁骨]]水平膨大成[[嗉囊]]。嗉囊壁薄,内表面由层鳞状上皮覆盖,囊内存在由食管、唾液腺分泌的消化酶,嗉囊有类似胃的功能,贮存食物、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鸟胃前为腺胃,能分泌消化液;后为肌胃(砂囊),可借助吞食的砂粒来研碎食物。有些动物没有胃,如鸭嘴兽,针鼹、无胃鱼等,其食管直接与小相连。脊索动物(如文昌鱼、圆口类),也没有真正的胃。


== 功能 ==
== 功能 ==
储存:咀嚼、吞咽食物时,反射通过[[迷走神经]]引起胃体、胃底肌肉舒张、容受性舒张,食物涌入胃内。食物有充分时间在胃内消化,缓慢地进入小
储存:咀嚼、吞咽食物时,反射通过[[迷走神经]]引起胃体、胃底肌肉舒张、容受性舒张,食物涌入胃内。食物有充分时间在胃内消化,缓慢地进入小


消化:胃壁的平滑肌微弱的持续性收缩(紧张性收缩),使胃腔具有一定压力,有助于胃液掺入食物、推动食糜向小移行。胃体向幽门方向进行的胃壁肌肉节律性收缩、舒张活动(蠕动)。在胃大弯的近胃底中部可能存在蠕动的起搏点。蠕动使食物和胃液充分混合,搅拌磨碎食物,经幽门推送食糜入小
消化:胃壁的平滑肌微弱的持续性收缩(紧张性收缩),使胃腔具有一定压力,有助于胃液掺入食物、推动食糜向小移行。胃体向幽门方向进行的胃壁肌肉节律性收缩、舒张活动(蠕动)。在胃大弯的近胃底中部可能存在蠕动的起搏点。蠕动使食物和胃液充分混合,搅拌磨碎食物,经幽门推送食糜入小


排空:食物入胃后,胃内压逐渐升高,把食糜间断的推进幽。酸性食糜进入幽后刺激肠黏膜,通过神经、体液途径抑制胃运动,排放中止。当酸性食糜被十二指肠内碱性液体中和后,抑制胃运动的作用解除。排空过程中,幽门括约肌限制每次排出食物的量,防止小内容物逆流入胃。一般水只需10分钟就从人胃排空,糖类食物需2小时以上,蛋白质排空较慢,脂肪更慢,混合性食物需4~5小时。
排空:食物入胃后,胃内压逐渐升高,把食糜间断的推进幽。酸性食糜进入幽后刺激肠黏膜,通过神经、体液途径抑制胃运动,排放中止。当酸性食糜被十二指肠内碱性液体中和后,抑制胃运动的作用解除。排空过程中,幽门括约肌限制每次排出食物的量,防止小内容物逆流入胃。一般水只需10分钟就从人胃排空,糖类食物需2小时以上,蛋白质排空较慢,脂肪更慢,混合性食物需4~5小时。


化学消化:主细胞分泌的[[胃蛋白酶原]]在[[胃酸]]、已激活的[[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转变成有活性的胃蛋白酶。胃蛋白酶起作用的最适酸度为pH=2,在pH=5的环境中失活。它能水解蛋白质中的酪氨酸、苯丙氨酸,或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的羧基所组成的肽链,使蛋白质分解成较小的肽。幼年反刍动物(如小牛和小山羊)的胃液中,还含有凝乳酶,有强烈的凝固乳汁作用,使乳汁易受蛋白酶的分解。
化学消化:主细胞分泌的[[胃蛋白酶原]]在[[胃酸]]、已激活的[[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转变成有活性的胃蛋白酶。胃蛋白酶起作用的最适酸度为pH=2,在pH=5的环境中失活。它能水解蛋白质中的酪氨酸、苯丙氨酸,或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的羧基所组成的肽链,使蛋白质分解成较小的肽。幼年反刍动物(如小牛和小山羊)的胃液中,还含有凝乳酶,有强烈的凝固乳汁作用,使乳汁易受蛋白酶的分解。


由壁细胞分泌的[[盐酸]]能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杀死随食物进入胃内的微生物;盐酸进入小后还可促进胰液、肠液、胆汁的分泌。
由壁细胞分泌的[[盐酸]]能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杀死随食物进入胃内的微生物;盐酸进入小后还可促进胰液、肠液、胆汁的分泌。


由胃黏膜的表面上皮细胞、胃腺的黏液细胞及贲门腺、幽门腺所分泌的黏液中含有多种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糖蛋白、黏多糖等,其中糖蛋白是黏液中的主要组分。黏液分泌后构成屏障,有中和胃酸、抵抗胃蛋白酶消化胃壁的作用。
由胃黏膜的表面上皮细胞、胃腺的黏液细胞及贲门腺、幽门腺所分泌的黏液中含有多种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糖蛋白、黏多糖等,其中糖蛋白是黏液中的主要组分。黏液分泌后构成屏障,有中和胃酸、抵抗胃蛋白酶消化胃壁的作用。
第51行: 第51行:


吸收:
吸收:
一般胃对于蛋白吸收,对于其他例如醣或脂也不行吸收作用,但吸收少量的酒精和药剂
一般胃對於蛋白吸收,對於其他例如醣或脂也不行吸收作用,但吸收少量的酒精和藥劑


=== 胃液分泌 ===
=== 胃液分泌 ===
第58行: 第58行:
* 头期:食物刺激口腔、咽和食管的感受器后,冲动通过舌神经、舌咽神经的传入纤维到达与消化有关的中枢(下丘脑、延髓),再经迷走神经中的副交感神经纤维直接使胃腺分泌胃液,或通过胃窦的G细胞释放胃泌素,后者通过血流刺激胃腺分泌胃液。在此非条件反射基础上,食物的外形、气味、颜色等,同食物刺激相结合,还可建立胃液分泌的条件反射。
* 头期:食物刺激口腔、咽和食管的感受器后,冲动通过舌神经、舌咽神经的传入纤维到达与消化有关的中枢(下丘脑、延髓),再经迷走神经中的副交感神经纤维直接使胃腺分泌胃液,或通过胃窦的G细胞释放胃泌素,后者通过血流刺激胃腺分泌胃液。在此非条件反射基础上,食物的外形、气味、颜色等,同食物刺激相结合,还可建立胃液分泌的条件反射。
* 胃期:机械性扩张胃窦,引起胃泌素释放,反射地引起泌酸细胞分泌胃酸;机械性扩张胃的泌酸腺区,也可反射地引起胃泌素释放;蛋白质的不完全消化产物可化学性地刺激胃窦黏膜,较强地引起胃泌素释放。胃泌素通过血液循环刺激胃腺,使分泌胃酸、胃蛋白酶原。食物刺激还能引起胃黏膜释放前列腺素导致胃黏膜分泌黏液、碳酸根离子。
* 胃期:机械性扩张胃窦,引起胃泌素释放,反射地引起泌酸细胞分泌胃酸;机械性扩张胃的泌酸腺区,也可反射地引起胃泌素释放;蛋白质的不完全消化产物可化学性地刺激胃窦黏膜,较强地引起胃泌素释放。胃泌素通过血液循环刺激胃腺,使分泌胃酸、胃蛋白酶原。食物刺激还能引起胃黏膜释放前列腺素导致胃黏膜分泌黏液、碳酸根离子。
* 肠期:食糜进入小后,还能继续刺激胃液分泌,这可能是通过小黏膜释放胃泌素或其他胃肠激素引起的。肠期的分泌量少。
* 肠期:食糜进入小后,还能继续刺激胃液分泌,这可能是通过小黏膜释放胃泌素或其他胃肠激素引起的。肠期的分泌量少。
* 抑制:在消化期,抑制胃液分泌的重要物质为盐酸、脂肪和糖。当盐酸分泌达一定的临界浓度时(在幽门部临界浓度的pH值为1.2~1.5,賁为2.5)能抑制胃液分泌。胃内盐酸通过释放[[生长抑素]]抑制胃酸分泌,小内的盐酸,通过释放促胰液素、抑胃肽(GIP)等胃肠激素,抑制胃液分泌。进入小肠的脂肪可刺激抑胃肽、神经降压素释放,抑制胃液分泌。
* 抑制:在消化期,抑制胃液分泌的重要物质为盐酸、脂肪和糖。当盐酸分泌达一定的临界浓度时(在幽门部临界浓度的pH值为1.2~1.5,賁为2.5)能抑制胃液分泌。胃内盐酸通过释放[[生长抑素]]抑制胃酸分泌,小内的盐酸,通过释放促胰液素、抑胃肽(GIP)等胃肠激素,抑制胃液分泌。进入小肠的脂肪可刺激抑胃肽、神经降压素释放,抑制胃液分泌。


== 考文 ==
== 考文 ==
{{reflist}}
{{reflist}}


== 相关书籍 ==
== 相关书籍 ==
* 《高程度生物3》何沃光
* 《高程度生物3》何沃光
{{人统与器官|state=collapsed}}
{{人統與器官|state=collapsed}}
{{消化系}}
{{消化系}}


[[Category:解剖]]
[[Category:解剖]]
[[Category:消化系]]
[[Category:消化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