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学: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我来啦, replaced: 學 → 学, 釋 → 释, 異 → 异)
(撤销繁简转换)
标签回退
第3行: 第3行:
'''地貌学''',又称'''地形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起伏形态、分布规律、物质结构、发展历史和开发利用的科学,是[[自然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也是[[地质学]]和[[地理学]]之间的一门边缘交叉学科。从语源来看,地貌学的[[英文]]'''Geomorphology'''源自[[希腊语]],由'''Geo'''(地球)、'''Morphe'''(外表形态)和'''Logos'''(论述)三词组成,即关于[[地球]]外表面貌的论述。而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形形色色的各种空间实物形体,有[[自然形体]]和[[人工形体]]两大类。
'''地貌学''',又称'''地形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起伏形态、分布规律、物质结构、发展历史和开发利用的科学,是[[自然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也是[[地质学]]和[[地理学]]之间的一门边缘交叉学科。从语源来看,地貌学的[[英文]]'''Geomorphology'''源自[[希腊语]],由'''Geo'''(地球)、'''Morphe'''(外表形态)和'''Logos'''(论述)三词组成,即关于[[地球]]外表面貌的论述。而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形形色色的各种空间实物形体,有[[自然形体]]和[[人工形体]]两大类。
== 历史 ==
== 历史 ==
地貌学起源于[[人类]]出于生存需要而对[[地形]]的识别、利用和改造。古代[[汉字]]中亦有关于地貌的相关内容,比如《[[诗经]]·大雅》中记载的岗、塬和隰等。早期古代地貌学主要是定性描述地貌形态和类型分布。11世纪,[[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以流水侵蝕作用解地貌的成因。17世纪,[[明朝]]的[[徐霞客]]在《[[徐霞客游记]]》中对[[岩溶地貌]]的形成过程做出了解释。18世纪到19世纪是现代[[地质学]]和[[地理学]]的创立时期,两者的交叉领域则为地貌学提供了空间。
地貌学起源于[[人类]]出于生存需要而对[[地形]]的识别、利用和改造。古代[[汉字]]中亦有关于地貌的相关内容,比如《[[诗经]]·大雅》中记载的岗、塬和隰等。早期古代地貌学主要是定性描述地貌形态和类型分布。11世纪,[[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以流水侵蝕作用解地貌的成因。17世纪,[[明朝]]的[[徐霞客]]在《[[徐霞客游记]]》中对[[岩溶地貌]]的形成过程做出了解释。18世纪到19世纪是现代[[地质学]]和[[地理学]]的创立时期,两者的交叉领域则为地貌学提供了空间。


而现代科学意义上的地貌学则发祥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期。[[莱伊尔]](C. Lyell)均变论(又称“现实主义原理”)、[[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等对地貌学产生了重要影响,[[W·M·戴维斯]]的[[侵蚀循环]]学说和地貌成因三要素原理、[[瓦尔特·彭克]]的[[坡地学说]]等对科学地貌学理论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阿尔布雷希特·彭克]]于1895年所著的以个人大量野外研究成果为依据的《地表形态学》一书是最早的地貌学教科书之一。
而现代科学意义上的地貌学则发祥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期。[[莱伊尔]](C. Lyell)均变论(又称“现实主义原理”)、[[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等对地貌学产生了重要影响,[[W·M·戴维斯]]的[[侵蚀循环]]学说和地貌成因三要素原理、[[瓦尔特·彭克]]的[[坡地学说]]等对科学地貌学理论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阿尔布雷希特·彭克]]于1895年所著的以个人大量野外研究成果为依据的《地表形态学》一书是最早的地貌学教科书之一。
第30行: 第30行:
{{Geography topics}}
{{Geography topics}}
{{地貌学}}
{{地貌学}}
{{土壤科}}
{{土壤科}}


[[Category:地貌学| ]]
[[Category:地貌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