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noteTA|ja|jpn|-{|}-跳过, replaced: 棟 → 栋, 樑 → 梁, 黃 → 黄 (25))
(撤销繁简转换)
标签回退
第6行: 第6行:
|nickname =
|nickname =
|usedname = [[歙州]]、[[新安]]
|usedname = [[歙州]]、[[新安]]
|nameorigin = [[宋徽宗]]宣和十三年,平[[方]],改歙徽。
|nameorigin = [[宋徽宗]]宣和十三年,平[[方]],改歙徽。
|class =
|class =
|admini_division_code =
|admini_division_code =
|divisions = 一市三、一府六
|divisions = 一市三、一府六
|location = 今[[屯溪]],古[[歙]]徽城
|location = 今[[屯溪]],古[[歙]]徽城
|neighbor = 浙江省[[杭州市]]、[[衢州市]]<br />[[安徽省]][[宣城市]]、[[池州市]]<br />江西省[[上饶市]]、[[景德镇市]]
|neighbor = 浙江省[[杭州市]]、[[衢州市]]<br />[[安徽省]][[宣城市]]、[[池州市]]<br />江西省[[上饶市]]、[[景德镇市]]
|spirit =
|spirit =
|position =
|position =
|subdivision_type1 =
|subdivision_type1 =
|subdivision_name1 = 塘江上游
|subdivision_name1 = 塘江上游
|leader_title =
|leader_title =
|leader_name =
|leader_name =
第21行: 第21行:
|leader_name1 =
|leader_name1 =
|image_map = Tunxi.jpg
|image_map = Tunxi.jpg
|map_caption = 中十大史文化名街之一:[屯溪老街]
|map_caption = 中十大史文化名街之一:[屯溪老街]
|established_title = 置始年
|established_title = 置始年
|established_date = 建安十三年208年
|established_date = 建安十三年208年
|coordinate =
|coordinate =
|area_total =
|area_total =
第38行: 第38行:
|population_metro_as_of=
|population_metro_as_of=
|language =
|language =
|dialect = [[徽]]
|dialect = [[徽]]
|elevation =
|elevation =
|climate =[[亚热带风气候]]
|climate =[[亞熱帶風氣候]]
|GDPPC_us =
|GDPPC_us =
|GDPPC_PPP_us =
|GDPPC_PPP_us =
第60行: 第60行:
}}
}}


'''徽州'''是中国历史上的一行政[[宋朝|宋]][[宣和 (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由'''歙州'''改名而,下[[歙]]、[[黟]]、[[休宁县|休]]、[[祁门县|祁]]、[[績溪|績溪]]、[[婺源|婺源]]六,治所在[[歙]]。[[元朝|元]]升“[[徽州路]]”,[[明朝|明]][[清朝|清]]“[[徽州府]]”。1987年徽州地改名[[山市]],徽州行署同为黄山市政府。1949年婺源江西省,重要属县績溪宣城地。目前徽州然已不是行政区划,但因史原因和六县间相近的文化同,有部分人士希望恢徽州的行政地位<ref>{{cite web|url=http://ah.people.com.cn/n2/2016/0530/c358266-28425831.html|title=著名作家李辉合肥呼吁“复名徽州” 黄山首任市长当场响应|publisher=人民网|accessdate=2016-05-30|archive-date=2020-11-29|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1129174414/http://ah.people.com.cn/n2/2016/0530/c358266-28425831.html|dead-url=no}}</ref>。
'''徽州'''是中國歷史上的一行政[[宋朝|宋]][[宣和 (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由'''歙州'''改名而,下[[歙]]、[[黟]]、[[休寧縣|休]]、[[祁門縣|祁]]、[[績溪|績溪]]、[[婺源|婺源]]六,治所在[[歙]]。[[元朝|元]]升“[[徽州路]]”,[[明朝|明]][[清朝|清]]“[[徽州府]]”。1987年徽州地改名[[山市]],徽州行署同為黃山市政府。1949年婺源江西省,重要屬縣績溪宣城地。目前徽州然已不是行政區劃,但因史原因和六縣間相近的文化同,有部分人士希望恢徽州的行政地位<ref>{{cite web|url=http://ah.people.com.cn/n2/2016/0530/c358266-28425831.html|title=著名作家李辉合肥呼吁“复名徽州” 黄山首任市长当场响应|publisher=人民网|accessdate=2016-05-30|archive-date=2020-11-29|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1129174414/http://ah.people.com.cn/n2/2016/0530/c358266-28425831.html|dead-url=no}}</ref>。


在“徽州”一除了指“[[徽州]]”外,更多指的是具有共同[[史]]、[[文化]]和[[言]],史上期由徽州(徽州路、徽州府)所的[[歙]]、[[績溪|績溪]]、[[休宁县|休甯]]、[[祁门县|祁]]、[[黟]]和[[婺源|婺源]]六县区域。
在“徽州”一除了指“[[徽州]]”外,更多指的是具有共同[[史]]、[[文化]]和[[言]],史上期由徽州(徽州路、徽州府)所的[[歙]]、[[績溪|績溪]]、[[休寧縣|休甯]]、[[祁門縣|祁]]、[[黟]]和[[婺源|婺源]]六縣區域。


徽州是[[徽商]]的祥地,明清期徽商雄中商界500餘年,有“徽不成”、“徽商遍天下”之。[[徽文化|徽州文化]]也成中外者重研究的中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包含以[[徽]]、[[徽菜]]、徽雕和新安理、新安医学、新安派、徽派篆刻、徽派建、徽派盆景等文化艺术形式。在原徽州,旅游资极为丰富,两处世界遺史文化名城,三处国级风景名胜区,一处国自然保护区,一世界地,二处国家地,三处国家森林公和十文物保护单位,三国历史文化名街。
徽州是[[徽商]]的祥地,明清期徽商雄中商界500餘年,有“徽不成”、“徽商遍天下”之。[[徽文化|徽州文化]]也成中外者重研究的中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包含以[[徽]]、[[徽菜]]、徽雕和新安理、新安醫學、新安派、徽派篆刻、徽派建、徽派盆景等文化藝術形式。在原徽州,旅遊資極為豐富,兩處世界遺史文化名城,三處國級風景名勝區,一處國自然保護區,一世界地,二處國家地,三處國家森林公和十文物保護單位,三國歷史文化名街。


== 徽州的涵 ==
== 徽州的涵 ==
关于徽州这两个字,地名角度去解析,存在三
關於徽州這兩個字,地名角度去解析,存在三
* 第一指的是1987年建立地[[山市]]以后划地新成立的县级辖区徽州,但此名称仅仅停留在行政面,在民多以徽州政府地岩寺镇称之(即使在徽州区当地居民心中和口中亦是如此)。
* 第一指的是1987年建立地[[山市]]以後劃地新成立的縣級轄區徽州,但此名稱僅僅停留在行政面,在民多以徽州政府地岩寺鎮稱之(即使在徽州區當地居民心中和口中亦是如此)。
* 第二指的是作明清期[[徽州府]]境的含这个準意上的徽州,不存在任何疑和困惑,最謹的含。以明清而,徽州府今地级黄山市([[黟]]北部柯村、美溪和宏潭除外、[[祁门县]]安淩除外、[[]]限南部)、[[績溪]]全境、[[婺源]]全境。
* 第二指的是作明清期[[徽州府]]境的含這個準意上的徽州,不存在任何疑和困惑,最謹的含。以明清而,徽州府今地級黃山市([[黟]]北部柯村、美溪和宏潭除外、[[祁門縣]]安淩除外、[[]]限南部)、[[績溪]]全境、[[婺源]]全境。
{| class="wikitable"
{| class="wikitable"
|-
|-
! 府 !! 治所 !! 今境 !! 隶属关系
! 府 !! 治所 !! 今境 !! 隸屬關係
|-
|-
| 徽州府 || 今歙徽城 || || 二。徽城自唐武德四年(622年)始成州治
| 徽州府 || 今歙徽城 || || 二。徽城自唐武德四年(622年)始成州治
|-
|-
| 歙 || 今歙徽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前府同治 || 今歙、徽州区汤,及今績溪的坦、大源、金坑和溪头乡部分村,今屯溪屯光篁墩村、休宁县璜尖、浙江淳安中洲紮源村 || 始皇二十六年(西元前221年)置,鄣郡,本州首
| 歙 || 今歙徽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前府同治 || 今歙、徽州區湯,及今績溪的坦、大源、金坑和溪頭鄉部分村,今屯溪屯光篁墩村、休寧縣璜尖、浙江淳安中洲紮源村 || 始皇二十六年(西元前221年)置,鄣郡,本州首
|-
|-
| 休宁县 || 今休阳镇 || 今休宁县(璜尖、板桥乡和花桥乡除外)、屯溪(屯光篁墩村除外) || 建安十三年(208年),分歙西地置本州
| 休寧縣 || 今休陽鎮 || 今休寧縣(璜尖、板橋鄉和花橋鄉除外)、屯溪(屯光篁墩村除外) || 建安十三年(208年),分歙西地置本州
|-
|-
| 黟 || 今黟阳镇 || 今黟山山以北的柯村、美溪和宏潭除外) || 始皇二十六年(西元前221年)置,鄣郡,本州
| 黟 || 今黟陽鎮 || 今黟山山以北的柯村、美溪和宏潭除外) || 始皇二十六年(西元前221年)置,鄣郡,本州
|-
|-
| 績溪 || 今績溪华阳镇 || 今績溪(坦、大源、金坑和溪头乡部分村除外) || 唐永泰二年(766年)析歙县华阳镇置,本州
| 績溪 || 今績溪華陽鎮 || 今績溪(坦、大源、金坑和溪頭鄉部分村除外) || 唐永泰二年(766年)析歙縣華陽鎮置,本州
|-
|-
| 婺源 || 今婺源紫阳镇 || 今婺源(含休宁县桥乡和花桥乡) || 唐元二十八年(740年),析休宁县回玉邻县乐平的怀置,本州
| 婺源 || 今婺源紫陽鎮 || 今婺源(含休寧縣橋鄉和花橋鄉) || 唐元二十八年(740年),析休寧縣回玉鄰縣樂平的置,本州
|-
|-
| 祁门县 || 今祁祁山 || 今祁门县(西北部安淩除外) || 唐武德五年(622年),析黟和饒州鄱各一部置,本州
| 祁門縣 || 今祁祁山 || 今祁門縣(西北部安淩除外) || 唐武德五年(622年),析黟和饒州鄱各一部置,本州
|}
|}


* 第三种则联系展和行政区划隶属关系言之,不仅仅包含最为严謹的徽州府含(即第二),包括了1949年之划属徽州专区(地)管的原[[安徽省]]太平,太平在1983年合县黄(今)、石台县广阳乡(今广阳镇)及管理局(今管委)三者成立了以原太平城甘塘镇为中心的县级黄山市,到了1987年成立地级黄山市县级黄山市降为黄山市。故而第三义应当指地级黄山市、績溪、江西婺源
* 第三種則聯繫展和行政區劃隸屬關係言之,不僅僅包含最為嚴謹的徽州府含(即第二),包括了1949年之劃屬徽州專區(地)管的原[[安徽省]]太平,太平在1983年合縣黃(今)、石台縣廣陽鄉(今廣陽鎮)及管理局(今管委)三者成立了以原太平城甘塘鎮為中心的縣級黃山市,到了1987年成立地級黃山市縣級黃山市降為黃山市。故而第三義應當指地級黃山市、績溪、江西婺源


== 史 ==
== 史 ==
[[File:Former Residence of Cheng Dawei 04 2013-04.jpg|缩略图|[[徽派建]]]]
[[File:Former Residence of Cheng Dawei 04 2013-04.jpg|缩略图|[[徽派建]]]]
[[File:安徽,屯溪老街6.jpg|缩略图|屯溪老街]]
[[File:安徽,屯溪老街6.jpg|缩略图|屯溪老街]]
徽州《[[禹]]》“揚州”之地。春秋时属[[吴国]],[[句踐]]灭吴后属[[越]]。[[战国]]属于。[[秦]][[朝|]]置[[歙]]、[[黟|黝]],[[稽郡]]。南朝时设置[[新安郡]],[[隋朝]]改[[歙州]],治所在[[歙]]。[[宋朝|宋]][[宣和 (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在平定[[方]]之乱后歙州改名“徽州”,属于[[江南路]]。[[元朝|元]]升“徽州路”。[[明朝|明]][[清朝|清]]“徽州府”,治所仍在[[歙]],下[[歙]]、[[黟]]、[[休宁县|休甯]]、[[祁门县|祁]]、[[績溪|績溪]]、[[婺源|婺源]]六。[[康熙]]六年(1667年)[[江南省]]分[[安徽省]]和[[江省]],徽州府安徽。
徽州《[[禹]]》“揚州”之地。春秋時屬[[吳國]],[[句踐]]滅吳後屬[[越]]。[[戰國]]屬於。[[秦]][[朝|]]置[[歙]]、[[黟|黝]],[[稽郡]]。南朝時設置[[新安郡]],[[隋朝]]改[[歙州]],治所在[[歙]]。[[宋朝|宋]][[宣和 (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在平定[[方]]之亂後歙州改名“徽州”,屬於[[江南路]]。[[元朝|元]]升“徽州路”。[[明朝|明]][[清朝|清]]“徽州府”,治所仍在[[歙]],下[[歙]]、[[黟]]、[[休寧縣|休甯]]、[[祁門縣|祁]]、[[績溪|績溪]]、[[婺源|婺源]]六。[[康熙]]六年(1667年)[[江南省]]分[[安徽省]]和[[江省]],徽州府安徽。


1912年,民国废府,各由省直,“徽州”不再作行政区划。1934年,婺源县划归[[江西]]省,1947年回安徽,1949年仍划归江西。
1912年,民國廢府,各由省直,“徽州”不再作行政區劃。1934年,婺源縣劃歸[[江西]]省,1947年回安徽,1949年仍劃歸江西。


1949年[[徽州专区]],[[屯溪市|屯溪]],屯溪市及歙、[[旌德|旌德]]、績溪、休甯、祁、黟6。其后辖境屢有变动。1970年改徽州地。1987年11月27日,撤徽州地立地级黄山市,原县级黄山市改[[]],并设山市[[徽州]],以歙、休宁县各一部分其行政域。
1949年[[徽州專區]],[[屯溪市|屯溪]],屯溪市及歙、[[旌德|旌德]]、績溪、休甯、祁、黟6。其後轄境屢有變動。1970年改徽州地。1987年11月27日,撤徽州地立地級黃山市,原縣級黃山市改[[]],並設山市[[徽州]],以歙、休寧縣各一部分其行政域。


== 地理 ==
== 地理 ==
徽州地皖南山,群山抱,北面是[[山]],南是[[天目山 (浙江)|天目山]],其它著名山峰有歙县东北部的[[清涼峰]](海拔1787米),祁门县的[[牯牛降]](海拔1728米),位婺源交界的[[大鄣山]](海拔1629.8米)、婺源西南部的[[凤游山]](海拔675米)、休甯西北部的白岳[[齐云山]](海拔585米)等。[[塘江]]的上游[[新安江]]源于休,直通[[杭州]]。
徽州地皖南山,群山抱,北面是[[山]],南是[[天目山 (浙江)|天目山]],其它著名山峰有歙縣東北部的[[清涼峰]](海拔1787米),祁門縣的[[牯牛降]](海拔1728米),位婺源交界的[[大鄣山]](海拔1629.8米)、婺源西南部的[[鳳遊山]](海拔675米)、休甯西北部的白岳[[齊雲山]](海拔585米)等。[[塘江]]的上游[[新安江]]源于休,直通[[杭州]]。


== 文化 ==
== 文化 ==
徽州传统文化史悠久,底蘊深厚。在[[建]]、[[雕刻]]、[[绘画]]、[[篆刻]]、[[盆景]]、[[编织]]、版、[[理]]、医学域取得重要成就。
徽州傳統文化史悠久,底蘊深厚。在[[建]]、[[雕刻]]、[[繪畫]]、[[篆刻]]、[[盆景]]、[[編織]]、版、[[理]]、醫學域取得重要成就。


自[[南唐]]及[[宋]]以,徽州商人就在中易活中佔有重要地位,被作“徽商”。明清期,徽商更是遍及全中有“徽不成”之得巨額富的徽商们积极资助故里的文化、教育和建,形成了徽州“官商”的系。
自[[南唐]]及[[宋]]以,徽州商人就在中貿易活中佔有重要地位,被作“徽商”。明清期,徽商更是遍及全中有“徽不成”之得巨額富的徽商們積極資助故里的文化、教育和建,形成了徽州“官商”的系。


* 中“[[文房四]]”中的[[徽墨]]、[[歙]]、[[汪]]、[[澄心堂紙]]均出此。
* 中“[[文房四]]”中的[[徽墨]]、[[歙]]、[[汪]]、[[澄心堂紙]]均出此。
* 粹[[京]],是起源徽州的地方剧种——[[徽]]。
* 粹[[京]],是起源徽州的地方劇種——[[徽]]。
* [[徽菜]]——中八大菜系之一
* [[徽菜]]——中八大菜系之一
* [[新安派]]
* [[新安派]]
* [[新安医学]]
* [[新安醫學]]
* [[宋明理]]
* [[宋明理]]
* [[徽派建]]:徽州各镇乡村均遍有大量史街巷和古代建,其中民居、[[祠堂]]、[[牌坊]]被徽州建。徽州的民居址注重[[水]],裝精美且富有文化息,代表性的有[[黟]][[宏村]]、[[西村|西]](已被列[[世界文化遺]]),[[徽州]]的[[口村|口]]和[[呈坎村]]等。徽州的祠堂和牌坊也各具特色,最著名的有[[棠樾石牌坊群]]、[[许国石坊]]、[[罗东舒祠]]等,模宏、雕梁画栋,均属国[[文物]]。
* [[徽派建]]:徽州各鎮鄉村均遍有大量史街巷和古代建,其中民居、[[祠堂]]、[[牌坊]]被徽州建。徽州的民居址注重[[水]],裝精美且富有文化息,代表性的有[[黟]][[宏村]]、[[西村|西]](已被列[[世界文化遺]]),[[徽州]]的[[口村|口]]和[[呈坎村]]等。徽州的祠堂和牌坊也各具特色,最著名的有[[棠樾石牌坊群]]、[[許國石坊]]、[[羅東舒祠]]等,模宏、雕樑畫棟,均屬國[[文物]]。


=== 徽 ===
=== 徽 ===
{{main|徽}}
{{main|徽}}
,亦徽州,是分在[[徽州地]]([[新安江]]流域及周以古[[徽州府]]核心的域)的一种汉语分支,被认为与吴语、粵、贛等地位平等的汉语分支。和吴语,古徽州保留了很多的古音因素,大大区别于北方的官方言,且有富的连续变调
,亦徽州,是分在[[徽州地]]([[新安江]]流域及周以古[[徽州府]]核心的域)的一種漢語分支,被認爲與吳語、粵、贛等地位平等的漢語分支。和吳語,古徽州保留了很多的古音因素,大大區別于北方的官方言,且有富的連續變調


徽州话的代表音是歙县话,但是由于行政中心的变迁,歙县话的地位逐渐被[[屯溪话]]所取代。徽语方言内部差异较大,所谓“六邑之语不能相通”。徽语可以大致分为五个片区,即绩歙片、休黟片、祁德片、严州片和旌占片。徽语的使用人口大约400多万。
徽州话的代表音是歙县话,但是由于行政中心的变迁,歙县话的地位逐渐被[[屯溪话]]所取代。徽语方言内部差异较大,所谓“六邑之语不能相通”。徽语可以大致分为五个片区,即绩歙片、休黟片、祁德片、严州片和旌占片。徽语的使用人口大约400多万。
第125行: 第125行:
新安理学是[[程朱理学]]的正宗流派,这是因为程朱理学的创始人及主要贡献人[[程颢]]、[[程颐]]及[[朱熹]]的籍贯都是徽州[[篁墩村]]。新安理学的核心是“伦理纲常”,并积极倡导“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天理为义,人欲为利”、“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理不计其功”以及“修内政","攘夷狄"”的思想,对徽州的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新安理学是[[程朱理学]]的正宗流派,这是因为程朱理学的创始人及主要贡献人[[程颢]]、[[程颐]]及[[朱熹]]的籍贯都是徽州[[篁墩村]]。新安理学的核心是“伦理纲常”,并积极倡导“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天理为义,人欲为利”、“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理不计其功”以及“修内政","攘夷狄"”的思想,对徽州的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 代名人 ==
== 代名人 ==
古代徽州文鼎盛,人文薈萃。院、社林立,自唐朝以所出[[士]]有2081人,其中徽州所[[休宁县]][[狀元]]第一大。徽州地现过多位文化界的出人士,如[[作家]][[潮 (清朝)|潮]]、[[汪道昆]]、[[章衣萍]],[[家]][[戴原]],[[家]][[江和尚]]、[[黄宾虹]]和[[教育家]][[陶行知]]等。徽州地也湧出一些[[领导人]],如前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濤]](祖籍[[績溪]])等。
古代徽州文鼎盛,人文薈萃。院、社林立,自唐朝以所出[[士]]有2081人,其中徽州所[[休寧縣]][[狀元]]第一大。徽州地現過多位文化界的出人士,如[[作家]][[潮 (清朝)|潮]]、[[汪道昆]]、[[章衣萍]],[[家]][[戴原]],[[家]][[江和尚]]、[[黃賓虹]]和[[教育家]][[陶行知]]等。徽州地也湧出一些[[領導人]],如前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濤]](祖籍[[績溪]])等。
* [[朱熹]]
* [[朱熹]]
* [[戴原]]
* [[戴原]]
* [[黄宾虹]]
* [[黃賓虹]]
* [[江和尚]]
* [[江和尚]]
* [[胡]]
* [[胡]]
* [[陶行知]]
* [[陶行知]]
* [[胡雪岩]]
* [[胡雪岩]]
* [[胡宗憲]]
* [[胡宗憲]]
* [[詹天佑]]
* [[詹天佑]]
* [[金花]]
* [[金花]]
* [[小泉]]
* [[小泉]]
* [[胡濤]]
* [[胡濤]]


== 参考文献 ==
== 参考文献 ==
{{Reflist}}
{{Reflist}}


== 外部链接 ==
== 外部連結 ==
* 臼井佐知子:〈[http://www.nssd.org/articles/article_read.aspx?id=1003267732 徽州汪氏家族的迁徙与商业活动]〉。
* 臼井佐知子:〈[http://www.nssd.org/articles/article_read.aspx?id=1003267732 徽州汪氏家族的迁徙与商业活动]〉。
* 臼井佐知子:〈[http://www.nssd.org/articles/article_read.aspx?id=1003267583 徽州汪氏家族的迁徙与商业活动(完)] 〉。
* 臼井佐知子:〈[http://www.nssd.org/articles/article_read.aspx?id=1003267583 徽州汪氏家族的迁徙与商业活动(完)] 〉。
第151行: 第151行:
* 中岛乐章:〈[http://www.nssd.org/articles/article_read.aspx?id=9179650 清朝徽州的山林经营、纷争及宗族形成] 〉。
* 中岛乐章:〈[http://www.nssd.org/articles/article_read.aspx?id=9179650 清朝徽州的山林经营、纷争及宗族形成] 〉。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705003325/http://www.hs1883.com/info.asp?base_id=3&second_id=3007 徽州棠樾牌坊群]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705003325/http://www.hs1883.com/info.asp?base_id=3&second_id=3007 徽州棠樾牌坊群]
* [http://www.huixue.org/ 安徽大研究中心]
* [http://www.huixue.org/ 安徽大研究中心]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1220235555/http://www.zghzbwg.com/ 安徽中徽州文化博物]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1220235555/http://www.zghzbwg.com/ 安徽中徽州文化博物]


{{-}}
{{-}}
第163行: 第163行:
[[Category:黄山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黄山行政区划史]]
[[Category:上饶行政区划史]]
[[Category:上饶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黟]]
[[Category:黟]]
[[Category:歙]]
[[Category:歙]]
[[Category:]]
[[Category:]]
[[Category:祁门县]]
[[Category:祁門縣]]
[[Category:休宁县]]
[[Category:休寧縣]]
[[Category:績溪]]
[[Category:績溪]]
[[Category:婺源]]
[[Category:婺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