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亹: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我来啦, replaced: 東 → 东, 內 → 内, 參考文獻 → 参考文献, 國 → 国 (8), 開 → 开, 學 → 学 (2), 會 → 会 (4), 與 → 与 (3), 間 → 间, 師 → 师, 華 → 华 (4), 鄭 → 郑 (21), 馬 → 马 (2), 莊 → 庄, 車 → 车, 發 → 发 (2), 彌 → 弥 (4), 傳 → 传, 簡 → 简 (2), 稱 → 称, 為 → 为 (6), 於 → 于 (2), 據 → 据, 議 → 议, 並 → 并, 後 → 后, 書 → 书 (4), 認 → 认 (2), 戰 → 战 (2), 強 → 强, 們 → 们, 範 → 范, 當 → 当, 衞 → 卫, 擁 → 拥, 設 → 设, 繼 → 继 (2), 遷 → 迁 (2), 壽 → 寿 (2), 謝 → 谢, 時 → 时 (3), 讀 → 读 (2), 殺 → 杀 (5), 則 → 则, 組 → 组, 備 → 备, 載 → 载, 從 → 从 (2), 諸 → 诸, 嬰 → 婴 (6), 齊 → 齐 (10), 繫 → 系, 記 → 记 (4), 「 → “…)
(撤销繁简转换)
标签回退
第2行: 第2行:
{{Eranamebox|年号= 公子亹
{{Eranamebox|年号= 公子亹
|起讫时间= 前694年—前694年
|起讫时间= 前694年—前694年
|政权= [[国]]
|政权= [[国]]
|帝王= '''公子亹'''
|帝王= '''公子亹'''
|历时= 1年
|历时= 1年
|说明= <span style="color: green">昭公</span>在位年、 <span style="color: yellow">公子亹</span>在位年、<span style="color: blue"></span>在位年和 <span style="color: red">厲公</span>在位年在春秋时代最初的半个世纪(公元前722年到前672年)。
|说明= <span style="color: green">昭公</span>在位年、 <span style="color: yellow">公子亹</span>在位年、<span style="color: blue"></span>在位年和 <span style="color: red">厲公</span>在位年在春秋时代最初的半个世纪(公元前722年到前672年)。
}}
}}
'''公子亹'''{{notetag|“亹”音wěi}}({{bd|?||前694年|catIdx=J姬}}),'''[[姬姓|姬]]'''姓,名'''亹''',也被称为'''子亹'''、'''郑子斖'''<ref>《汉书·古今人表》</ref>,中[[春秋代]][[郑国]]君主 (前695年─前694年在位),[[襄公]]所
'''公子亹'''{{notetag|“亹”音wěi}}({{bd|?||前694年|catIdx=J姬}}),'''[[姬姓|姬]]'''姓,名'''亹''',也被称为'''子亹'''、'''郑子斖'''<ref>《汉书·古今人表》</ref>,中[[春秋代]][[鄭國]]君主 (前695年─前694年在位),[[襄公]]所


公子亹是[[郑庄公]]之子,[[昭公]]忽和[[厲公]]突都是子亹的兄长。公子亹的任者[[|子]]则为其弟。
公子亹是[[鄭莊公]]之子,[[昭公]]忽和[[厲公]]突都是子亹的兄长。公子亹的任者[[|子]]則為其弟。


[[高渠]]在前695年暗[[昭公]],立公子亹君。根《[[史]]》记载立公子亹是高渠和[[祭足]]之的共同決定,因不敢迎接年前被祭足迫[[流亡]]的[[厲公]]回
[[高渠]]在前695年暗[[昭公]],立公子亹君。根《[[史]]》記載立公子亹是高渠和[[祭足]]之的共同決定,因不敢迎接年前被祭足迫[[流亡]]的[[厲公]]回


[[襄公]]在前694年在[[卫国]]的[[首止]]召,公子亹準备与[[高渠]]一同前往。由公子亹少[[襄公]]打,彼此有仇。祭足公子亹取消行程。公子亹指赴可避免襄公兵伐,迎立厲公,并认为齐襄公最多<nowiki>只</nowiki>[[侮辱]]他,所以沒有聽祭足的建。<ref>司马迁《史》,世家第十二:''子亹曰:“齐彊,而[[厲公|厲公]]居[[櫟]],即不往,是率侯伐我,厲公。我不如往,往何遽必辱,且又何至是!”'',[[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75年,第1763頁</ref>祭足害怕被声称得病,沒有同去。
[[襄公]]在前694年在[[衞國]]的[[首止]]召,公子亹準備與[[高渠]]一同前往。由公子亹少[[襄公]]打,彼此有仇。祭足公子亹取消行程。公子亹指赴可避免襄公兵伐,迎立厲公,並認為齊襄公最多<nowiki>只</nowiki>[[侮辱]]他,所以沒有聽祭足的建。<ref>司馬遷《史》,世家第十二:''子亹曰:「齊彊,而[[厲公|厲公]]居[[櫟]],即不往,是率侯伐我,厲公。我不如往,往何遽必辱,且又何至是!」'',[[中華書局]]香港分局,1975年,第1763頁</ref>祭足害怕被聲稱得病,沒有同去。


公子亹与齐襄公面,未有就前的事[[道歉]]。襄公怒,下[[埋伏]]死了他。<ref>司马迁《史》,世家第十二:''子亹至,不谢齐侯,侯怒,遂伏甲而子亹''。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75年,第1763頁</ref>是祭足迎立[[|公子]]位。当时的人认为祭足的智慧使他免禍。<ref>《[[左]]》桓公十八年:''人曰:“祭仲以知免。''</ref>
公子亹與齊襄公面,未有就前的事[[道歉]]。襄公怒,下[[埋伏]]死了他。<ref>司馬遷《史》,世家第十二:''子亹至,不謝齊侯,侯怒,遂伏甲而子亹''。中華書局香港分局,1975年,第1763頁</ref>是祭足迎立[[|公子]]位。當時的人認為祭足的智慧使他免禍。<ref>《[[左]]》桓公十八年:''人曰:「祭仲以知免。''</ref>


《[[清华简]]·系年》称公子亹为“子沬寿”,也记载齐襄公于首止之会杀“子沬寿”,轘高渠,但之后改立郑厉公的记载和《左传》不同。<ref>转引自华东师范中文系战国简读书《清战国(貳)․年》书后(一),发表于武汉大学简帛网,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609</ref>
《[[清华简]]·系年》称公子亹为“子沬”,也记载齐襄公于首止之会杀“子沬”,轘高渠,但之后改立郑厉公的记载和《左传》不同。<ref>转引自華東師範中文系戰國簡讀書《清戰國(貳)․年》書後(一),发表于武汉大学简帛网,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609</ref>


另有一说。根据《[[竹书纪年]]》记载,公子亹为郑国人所杀。<ref>《古本竹书纪年辑证·晋纪·一五》:''(《竹书》)郑杀其君某。《春秋啖赵集传纂例》卷一 。案:原释曰:‘是子亹。’《左传·桓公十八年》:‘七月戊戌,齐人杀子亹而轘高渠弥。’此-{云}-郑子亹为齐人所杀,与《竹书》异。《订补》列于晋武公二十二年。''</ref>
另有一说。根据《[[竹书纪年]]》记载,公子亹为郑国人所杀。<ref>《古本竹书纪年辑证·晋纪·一五》:''(《竹书》)郑杀其君某。《春秋啖赵集传纂例》卷一 。案:原释曰:‘是子亹。’《左传·桓公十八年》:‘七月戊戌,齐人杀子亹而轘高渠弥。’此-{云}-郑子亹为齐人所杀,与《竹书》异。《订补》列于晋武公二十二年。''</ref>
第24行: 第24行:
·《汉书·古今人表》:下上
·《汉书·古今人表》:下上


== 考文 ==
== 考文 ==
<div style="font-size:small"><references /></div>
<div style="font-size:small"><references /></div>
== 注释 ==
== 注释 ==
第30行: 第30行:


{{start box}}
{{start box}}
{{s-before|兄[[昭公]]}}
{{s-before|兄[[昭公]]}}
{{s-title|[[春秋时期|春秋]][[郑国]]君主<small>(第七任)</small>|前695年─前694年}}
{{s-title|[[春秋时期|春秋]][[鄭國]]君主<small>(第七任)</small>|前695年─前694年}}
{{s-after|弟[[]]}}
{{s-after|弟[[]]}}
{{end box}}
{{end box}}
{{郑国君主}}
{{郑国君主}}


[[Category:郑国君主]]
[[Category:鄭國君主]]
[[Category:前694年逝世]]
[[Category:前694年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