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漢郡: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我来啦, replaced: 東 → 东 (7), 參考 → 参考, 國 → 国 (8), 開 → 开, 與 → 与 (2), 漢 → 汉 (37), 華 → 华 (6), 縣 → 县 (13), 領 → 领 (3), 劉 → 刘 (2), 陽 → 阳 (6), 廣 → 广 (22), 孫 → 孙, 圖 → 图, 區 → 区 (7), 為 → 为 (6), 數 → 数, 據 → 据, 屬 → 属 (4), 點 → 点 (2), 際 → 际, 後 → 后 (4), 書 → 书 (11), 歷 → 历, 戶 → 户, 兩 → 两, 釋 → 释 (2), 註 → 注, 遷 → 迁, 謙 → 谦 (2), 虛 → 虚 (2), 傑 → 杰, 剛 → 刚 (3), 時 → 时 (2), 鶴 → 鹤 (2), 曉 → 晓, 劃 → 划 (4), 濟 → 济, 備 → 备, 補 → 补, 廢 → 废 (2), 匯 → 汇, 齊 → 齐, 陰 → 阴 (5), 徵 → 征, 獻 → 献 (2))
(撤销繁简转换)
标签回退
 
第1行: 第1行:
{{巴蜀历史}}
{{巴蜀历史}}
'''广汉郡''',中古[[郡]]名。[[西汉|]]初分[[蜀郡]]、[[巴郡]]置。郡治在[[梓潼县]]。[[东汉]]移治[[广汉市|雒]]。[[三国]]以屢有析置。[[隋朝|隋]]初
'''廣漢郡''',中古[[郡]]名。[[西汉|]]初分[[蜀郡]]、[[巴郡]]置。郡治在[[梓潼县]]。[[东汉]]移治[[广汉市|雒]]。[[三国]]以屢有析置。[[隋朝|隋]]初


== 历史 ==
== 历史 ==
[[File:广汉郡.png|缩略图|西汉广汉郡大致范围]]
[[File:广汉郡.png|缩略图|西汉广汉郡大致范围]]
[[高帝]]六年(前201年),分蜀郡巴郡数县广汉郡。<ref>[[华阳国志]]蜀志:“高祖六年,始分置广汉郡。”汉书地理志但-{云}-“高帝置”。</ref>[[武帝]][[建元 (西汉)|建元]]六年(前135年),割广汉郡南部僰道等县与新征服的南夷地置[[犍郡]],世曰:“分巴割蜀,以成犍、广”<ref>华阳国志巴志</ref>。又以氐族之地置平道、氐道、甸氐道,属广汉郡。[[成帝]][[綏和]]元年(前8年),广汉[[梓潼]]、汁方、涪、雒、[[綿竹|緜竹]]、[[广汉]]、葭明、郪、新都、甸氐道、白水、氐道、平道,共十、三道。都尉治緜竹,北部都尉治平道。益州刺史部。有167499,662249人。
[[高帝]]六年(前201年),分蜀郡巴郡數縣廣漢郡。<ref>[[華陽國志]]蜀志:“高祖六年,始分置廣漢郡。”漢書地理志但-{云}-“高帝置”。</ref>[[武帝]][[建元 (西汉)|建元]]六年(前135年),割廣漢郡南部僰道等縣與新征服的南夷地置[[犍郡]],世曰:“分巴割蜀,以成犍、”<ref>華陽國志巴志</ref>。又以氐族之地置平道、氐道、甸氐道,屬廣漢郡。[[成帝]][[綏和]]元年(前8年),廣漢[[梓潼]]、汁方、涪、雒、[[綿竹|緜竹]]、[[廣漢]]、葭明、郪、新都、甸氐道、白水、氐道、平道,共十、三道。都尉治緜竹,北部都尉治平道。益州刺史部。有167499,662249人。


[[王莽]]改广汉为'''就都'''。两汉广汉为[[公述]]所,改名梓潼郡。[[东汉]]初年,析置德阳县。[[安帝]][[永初 (东汉)|永初]]二年(108年),分平道、甸氐道、氐道置'''广汉属国''',治平。广汉郡治先后迁至涪、雒。雒时为益州刺史治所。[[汉献帝]][[建安 (东汉)|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刘备]]析广汉郡梓潼、涪、葭萌等置[[梓潼郡 (东汉)|梓潼郡]]。
[[王莽]]改廣漢為'''就都'''。兩漢廣漢為[[公述]]所,改名梓潼郡。[[東漢]]初年,析置德陽縣。[[安帝]][[永初 (东汉)|永初]]二年(108年),分平道、甸氐道、氐道置'''廣漢屬國''',治平。廣漢郡治先後遷至涪、雒。雒時為益州刺史治所。[[漢獻帝]][[建安 (东汉)|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劉備]]析廣漢郡梓潼、涪、葭萌等置[[梓潼郡 (东汉)|梓潼郡]]。


[[蜀]]析郪广汉、德置[[东广汉郡]]。[[西晉]]以东广汉为广汉郡,以广汉郡置[[新都郡 (西晋)|新都郡]]。277年—283年间,新都郡一度为[[新都]]。[[太康 (西晋)|太康]]三年(282年),广汉[[梁州]],领广汉、德、五城三。太康六年(285年)省新都,入广汉郡。[[宋]]、[[南]]时广汉雒、[[什邡]]、新都、五城、郪、泉五。隋[[皇]]中
[[蜀]]析郪廣漢、德置[[東廣漢郡]]。[[西晉]]以東廣漢為廣漢郡,以廣漢郡置[[新都郡 (西晋)|新都郡]]。277年—283年间,新都郡一度为[[新都]]。[[太康 (西晋)|太康]]三年(282年),廣漢[[梁州]],領廣漢、德、五城三。太康六年(285年)省新都,入廣漢郡。[[宋]]、[[南]]時廣漢雒、[[什邡]]、新都、五城、郪、泉五。隋[[皇]]中


== 注释引文 ==
== 註釋引文 ==
{{reflist}}
{{reflist}}


== 目 ==
== 目 ==
# 王先汉书补注,中华书局影印受堂本
# 王先漢書補注,中華書局影印受堂本
# 王先后汉书集解,中华书局影印受堂本
# 王先後漢書集解,中華書局影印受堂本
# [[晉]],中华书校本
# [[晉]],中華書校本
# [[隋]]地理志,中华书校本
# [[隋]]地理志,中華書校本
# 譚其驤等,1974,《中国历史地集》,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
# 譚其驤等,1974,《中國歷史地集》,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
# 周振,1987,《西地理》,北京:人民出版社
# 周振,1987,《西地理》,北京:人民出版社
# 李晓杰,1999,《东汉地理》,南:山教育出版社
# 李曉傑,1999,《東漢地理》,南:山教育出版社
# 周振,2006,《汉书地理志汇释》,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 周振,2006,《漢書地理志匯釋》,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西汉行政区划|nocat}}
{{西汉行政区划|nocat}}
{{东汉行政区划|nocat}}
{{東漢行政區劃|nocat}}
{{三行政区划|nocat}}
{{三行政區劃|nocat}}
{{西晉行政区划|nocat}}
{{西晉行政區劃|nocat}}
{{南朝行政区划|nocat}}
{{南朝行政區劃|nocat}}
[[Category:西晋的郡]]
[[Category:西晋的郡]]
[[Category:四川的郡]]
[[Category:四川的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