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我来啦, replaced: 輔 → 辅, 說 → 说, 這 → 这, 記 → 记, 「 → “, 」 → ”, 顏 → 颜)
(撤销繁简转换)
标签回退
第90行: 第90行:
}}
}}


'''邯郸市''',简称'''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下辖的[[地级市]],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批准拥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位于河北省最南端,因邯山至此尽而得名,有河北南大门之称。市境北接[[邢台市]],东临[[山东省]][[聊城市]],南界[[河南省]][[安阳市]]、[[濮阳市]],西邻[[山西省]][[晋中市]]、[[长治市]]。地处[[太行山脉]]东麓,[[华北平原]]中部,晋冀鲁豫四省交界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山地丘陵带,东部为冲积平原区。[[滏阳河]]、[[漳河]]、[[洺河]]等自西向东流经市境。全市总面积12,065平方公里,人口943.3万,主城区人口达367.42万人{{参|name=参考1|{{cite web|title=邯郸综合概况|url=http://www.hd.gov.cn/zjhd/hdgk/|website=邯郸政府网|publisher=邯郸市人民政府|accessdate=2017-05-15|||}}}},市人民政府驻[[丛台区]]。
'''邯郸市''',简称'''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下辖的[[地级市]],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批准拥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位于河北省最南端,因邯山至此尽而得名,有河北南大门之称。市境北接[[邢台市]],东临[[山东省]][[聊城市]],南界[[河南省]][[安阳市]]、[[濮阳市]],西邻[[山西省]][[晋中市]]、[[长治市]]。地处[[太行山脉]]东麓,[[华北平原]]中部,晋冀鲁豫四省交界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山地丘陵带,东部为冲积平原区。[[滏阳河]]、[[漳河]]、[[洺河]]等自西向东流经市境。全市总面积12,065平方公里,人口943.3万,主城区人口达367.42万人{{参|name=参考1|{{cite web|title=邯郸综合概况|url=http://www.hd.gov.cn/zjhd/hdgk/|website=邯郸政府网|publisher=邯郸市人民政府|accessdate=2017-05-15|||}}}},市人民政府驻[[丛台区]]。


邯郸历史悠久,是[[中原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距今8000年前就有[[新石器]]早期的[[磁山文化]];[[春秋战国]]时期,邯郸作为[[赵国]]都城达百余年,前后经历八代国君,是当时中国北方政治、文化、经济、交通中心;[[秦灭六国之战|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邯郸遭到战乱破坏,由当时的赵国国都贬为一个[[郡]];[[西汉]]时期和[[关中]]的[[长安]]、中原的[[洛阳]]、山东的[[临淄]]、西南的[[成都]]共享“[[五都|五都盛名]]”;[[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邯郸南部的[[邺城]](今[[临漳县]])逐渐兴起,[[袁绍]]、[[曹魏]]等势力先后占据邺城而称霸天下;[[南北朝]]时,先后有[[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在此建都;[[隋朝]][[隋炀帝]]下令火焚邺城,邺城遭到毁灭;到[[北宋]]时,邯郸东部地区的[[大名县]]成为北宋“[[陪都]]”为[[北京大名府]]。明清时期,邯郸隶属[[广平府]]、[[彰德府]];民国初年,邯郸隶属[[直隶省]]冀南道,1993年国务院批准,实行[[地市合并]],邯郸地区周围所辖各县划归到邯郸市,称邯郸市。
邯郸历史悠久,是[[中原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距今8000年前就有[[新石器]]早期的[[磁山文化]];[[春秋战国]]时期,邯郸作为[[赵国]]都城达百余年,前后经历八代国君,是当时中国北方政治、文化、经济、交通中心;[[秦灭六国之战|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邯郸遭到战乱破坏,由当时的赵国国都贬为一个[[郡]];[[西汉]]时期和[[关中]]的[[长安]]、中原的[[洛阳]]、山东的[[临淄]]、西南的[[成都]]共享“[[五都|五都盛名]]”;[[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邯郸南部的[[邺城]](今[[临漳县]])逐渐兴起,[[袁绍]]、[[曹魏]]等势力先后占据邺城而称霸天下;[[南北朝]]时,先后有[[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在此建都;[[隋朝]][[隋炀帝]]下令火焚邺城,邺城遭到毁灭;到[[北宋]]时,邯郸东部地区的[[大名县]]成为北宋“[[陪都]]”为[[北京大名府]]。明清时期,邯郸隶属[[广平府]]、[[彰德府]];民国初年,邯郸隶属[[直隶省]]冀南道,1993年国务院批准,实行[[地市合并]],邯郸地区周围所辖各县划归到邯郸市,称邯郸市。
第107行: 第107行:
=== 先秦 ===
=== 先秦 ===
{{See also|女娲造人|磁山文化|赵国|赵邯郸故城|胡服骑射|长平之战|邯郸之战}}
{{See also|女娲造人|磁山文化|赵国|赵邯郸故城|胡服骑射|长平之战|邯郸之战}}
[[上古时期]][[女娲]]就在邯郸西部[[涉县]]地区古[[中皇山]]([[娲皇宫]])炼石补天,抟土造人,涉县被称为是中国的“女娲文化之乡”{{参|{{cite news|author1=薛洪震|title=全国五大祭祖圣地涉县举办癸巳(2013)年公祭女娲大典|url=http://good.hebnews.cn/2013-10/08/content_3523327.htm|accessdate=2017-09-03|agency=河北日报|||}}}}。
[[上古时期]][[女娲]]就在邯郸西部[[涉县]]地区古[[中皇山]]([[娲皇宫]])炼石补天,抟土造人,涉县被称为是中国的“女娲文化之乡”{{参|{{cite news|author1=薛洪震|title=全国五大祭祖圣地涉县举办癸巳(2013)年公祭女娲大典|url=http://good.hebnews.cn/2013-10/08/content_3523327.htm|accessdate=2017-09-03|agency=河北日报|||}}}}。


早在八千年前,邯郸先民就在[[武安]]地区就孕育了[[新石器]]早期的[[磁山文化]]。磁山先人们始种植[[谷物]],饲养[[家禽]],制作生产和生活工具,提前进入了“文明社会”。磁山文化比[[仰韶文化]]早了一千年,同时在[[磁山遗址|磁山文化遗址]]还发掘出世界上最早种植的[[粟]]、[[黍]]、[[胡桃]]和饲养的[[鸡|家鸡]]遗骸。把黄河流域种植粟的记录提前至距今一万年,填补了[[仰韶文化]]之前的历史空白,给寻找中国最早的农业、畜牧业、制陶业文明起源提供了线索。同时让世界农业史重新认识了对种植粟年代{{参|{{cite web|author1=翟相哲|title=磁山文化遗址博物馆揭牌|url=http://www.handannews.com.cn/epaper/handrb/html/2011-10/18/content_31267.htm?div=-1|website=邯郸日报|accessdate=2017-09-03|||}}}}{{参|{{cite news|author1=林振轩 韦鹏 王海波|title=磁山文化将中华文明上溯8000年 建议写入教材|url=http://report.hebei.com.cn/system/2012/08/02/012004559.shtml|accessdate=2017-09-03|agency=长城网|||}}}}。
早在八千年前,邯郸先民就在[[武安]]地区就孕育了[[新石器]]早期的[[磁山文化]]。磁山先人们始种植[[谷物]],饲养[[家禽]],制作生产和生活工具,提前进入了“文明社会”。磁山文化比[[仰韶文化]]早了一千年,同时在[[磁山遗址|磁山文化遗址]]还发掘出世界上最早种植的[[粟]]、[[黍]]、[[胡桃]]和饲养的[[鸡|家鸡]]遗骸。把黄河流域种植粟的记录提前至距今一万年,填补了[[仰韶文化]]之前的历史空白,给寻找中国最早的农业、畜牧业、制陶业文明起源提供了线索。同时让世界农业史重新认识了对种植粟年代{{参|{{cite web|author1=翟相哲|title=磁山文化遗址博物馆揭牌|url=http://www.handannews.com.cn/epaper/handrb/html/2011-10/18/content_31267.htm?div=-1|website=邯郸日报|accessdate=2017-09-03|||}}}}{{参|{{cite news|author1=林振轩 韦鹏 王海波|title=磁山文化将中华文明上溯8000年 建议写入教材|url=http://report.hebei.com.cn/system/2012/08/02/012004559.shtml|accessdate=2017-09-03|agency=长城网|||}}}}。
第113行: 第113行:
[[原始社会]]晚期,[[黄帝]]、[[炎帝]]、[[蚩尤]]等各个部落为争夺水源曾在邯郸地区进行大规模战争。前2080年,[[夏朝]]开国国君—[[禹]]在邯郸地区治理[[冀州]][[大禹治水|水患]]。
[[原始社会]]晚期,[[黄帝]]、[[炎帝]]、[[蚩尤]]等各个部落为争夺水源曾在邯郸地区进行大规模战争。前2080年,[[夏朝]]开国国君—[[禹]]在邯郸地区治理[[冀州]][[大禹治水|水患]]。


邯郸城邑在[[商代]]晚期已经兴起。商代始建都于[[邢台|邢]],后迁都[[殷墟|殷]],数百年间邯郸就是商朝的[[畿|畿辅之地]]。根据《[[竹书纪年]]》记载,商末时期商王就在邯郸地区兴建[[离宫别馆]],建城距今已逾3100年,时间跨度为距今3050年至3100年之间。甲骨文中“[[甘]]”的地望可以进一步论证并确定在邯郸,邯郸的城市史可以往前推到[[商代]][[武丁]]时期(距今3250年左右)。地望就是地理位置的意思。
邯郸城邑在[[商代]]晚期已经兴起。商代始建都于[[邢台|邢]],后迁都[[殷墟|殷]],数百年间邯郸就是商朝的[[畿|畿辅之地]]。根据《[[竹书纪年]]》记载,商末时期商王就在邯郸地区兴建[[离宫别馆]],建城距今已逾3100年,时间跨度为距今3050年至3100年之间。甲骨文中“[[甘]]”的地望可以进一步论证并确定在邯郸,邯郸的城市史可以往前推到[[商代]][[武丁]]时期(距今3250年左右)。地望就是地理位置的意思。


邯郸地处四战之地,早在[[春秋时代]]已是列国争夺的重要城堡。[[周成王]]时,邯郸属[[邶国]],由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居住,后属[[卫国|卫]]。前661年,[[狄人]]占领邯郸灭了[[卫国]],对邯郸进行四十多年的统治。公元前588年,[[晋国]]打败狄人,邯郸并入晋国。公元前546年,卫国复国成功,后发生叛乱卫国宗室跑到邯郸避乱。《春秋·谷梁传》记载了这件事,这是中国史书上第一次提到“邯郸”之名。
邯郸地处四战之地,早在[[春秋时代]]已是列国争夺的重要城堡。[[周成王]]时,邯郸属[[邶国]],由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居住,后属[[卫国|卫]]。前661年,[[狄人]]占领邯郸灭了[[卫国]],对邯郸进行四十多年的统治。公元前588年,[[晋国]]打败狄人,邯郸并入晋国。公元前546年,卫国复国成功,后发生叛乱卫国宗室跑到邯郸避乱。《春秋·谷梁传》记载了这件事,这是中国史书上第一次提到“邯郸”之名。
第144行: 第144行:
=== 宋元 ===
=== 宋元 ===
{{See also|大名府|八字军|彰德府}}
{{See also|大名府|八字军|彰德府}}
960年,随着[[宋朝]]的建立,也重视对农业发展。邯郸得到迅速发展,粮食产量为北方首位,《宋史》记载:天下一统地理,独一[[肥乡]]首例。而大名府为[[河北路]]治所。宋为抗[[辽朝|辽]]入侵,晋升大名府为陪都[[汴梁|东京汴梁]](今[[开封]])的[[陪都]],称“[[北京大名府]]”。当时[[大名府]]人口达百万,经商的西域商人络绎不绝。北宋末年,[[金国]]入侵中原,今邯郸地区人民纷纷参加[[王彦]]的太行山“[[八字军]]”坚持抗金斗争,长达数十年直至[[完亮]]南侵为止。邯郸地区因长期的战乱,逐渐衰落,后来被洪水淹没,现在在4米之下的[[黄河]]河沙之中的[[宋邯郸故城]]仍然完整地保留。
960年,随着[[宋朝]]的建立,也重视对农业发展。邯郸得到迅速发展,粮食产量为北方首位,《宋史》记载:天下一统地理,独一[[肥乡]]首例。而大名府为[[河北路]]治所。宋为抗[[辽朝|辽]]入侵,晋升大名府为陪都[[汴梁|东京汴梁]](今[[开封]])的[[陪都]],称“[[北京大名府]]”。当时[[大名府]]人口达百万,经商的西域商人络绎不绝。北宋末年,[[金国]]入侵中原,今邯郸地区人民纷纷参加[[王彦]]的太行山“[[八字军]]”坚持抗金斗争,长达数十年直至[[完亮]]南侵为止。邯郸地区因长期的战乱,逐渐衰落,后来被洪水淹没,现在在4米之下的[[黄河]]河沙之中的[[宋邯郸故城]]仍然完整地保留。


[[金朝]]被[[蒙古帝国]]灭掉后,邯郸又并入蒙古版图。元初,邯郸划入[[中书省]]管辖属于[[元大都|大都]][[京畿|京畿之地]]。元朝后期,邯郸一带河水泛滥,蝗虫成灾,人民生活苦不堪言。
[[金朝]]被[[蒙古帝国]]灭掉后,邯郸又并入蒙古版图。元初,邯郸划入[[中书省]]管辖属于[[元大都|大都]][[京畿|京畿之地]]。元朝后期,邯郸一带河水泛滥,蝗虫成灾,人民生活苦不堪言。
第152行: 第152行:
1368年,[[明朝]]建立,今邯郸地区属[[北平承宣布政使司]]([[永乐迁都]]后改为[[北直隶]])[[广平府]]和[[大名府]]。[[朱元璋]]同时进行移民政策“山西贫民徒居大名、广平”,邯郸开始改变[[五代十国]]时期衰落的面貌。
1368年,[[明朝]]建立,今邯郸地区属[[北平承宣布政使司]]([[永乐迁都]]后改为[[北直隶]])[[广平府]]和[[大名府]]。[[朱元璋]]同时进行移民政策“山西贫民徒居大名、广平”,邯郸开始改变[[五代十国]]时期衰落的面貌。


明末,今邯郸地区人民在[[刘七]]、[[李自成]]影响下发动起事。1644年,[[清军入关]]进入中原,一带人民在[[张治邦]]的领导下进行反抗斗争,遭到清军的屠杀。清朝袭明制仍称[[直隶]],[[大名府]]为直隶总督所在地。邯郸县仍属[[广平府]]管辖。明清时期广平府城是冀南豫北的政治、经济中心。
明末,今邯郸地区人民在[[刘七]]、[[李自成]]影响下发动起事。1644年,[[清军入关]]进入中原,一带人民在[[张治邦]]的领导下进行反抗斗争,遭到清军的屠杀。清朝袭明制仍称[[直隶]],[[大名府]]为直隶总督所在地。邯郸县仍属[[广平府]]管辖。明清时期广平府城是冀南豫北的政治、经济中心。


=== 近现代 ===
=== 近现代 ===
第479行: 第479行: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File:HuangliangmengFrescoes.jpg|190px|缩略图|右|[[邯郸]]黄粱梦镇[[吕仙祠]]中关于[[枕中]]的壁画]]
[[File:HuangliangmengFrescoes.jpg|190px|缩略图|右|[[邯郸]]黄粱梦镇[[吕仙祠]]中关于[[枕中]]的壁画]]
[[File:Handan Museum 01.jpg|190px|缩略图|右|邯郸市博物馆]]
[[File:Handan Museum 01.jpg|190px|缩略图|右|邯郸市博物馆]]
[[File:Chuan Cheng Jie 01.jpg|190px|缩略图|右|串城街历史街区]]
[[File:Chuan Cheng Jie 01.jpg|190px|缩略图|右|串城街历史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