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庆钧: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参考资料:​我来啦, replaced: 員 → 员, 國 → 国 (2), 學 → 学 (2), 會 → 会
(机器人:自动替换模板(来源模板);移除无用的模板参数)
第13行: 第13行:


== 生平 ==
== 生平 ==
父母在胡庆钧幼年时期去世,由婶母带大,1934年入[[长沙高级师范专科]]读书。[[抗日战争]]爆发后,考入[[浙江大学]]师范院史地系,1939年,转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昆明)史地系,1940年,转入社会学系。1943年,进入[[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的人类学专业进行研究生学习。后被派到[[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学习。1944年毕业,在中央研究院任助理研究员,1945年起在[[云南大学]]社会学系任讲师<ref name="book">{{cite book |editor=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title=学问有道-学部委员访谈录 |date=2007 |publisher=方志出版社 |isbn=9787802382213}}</ref>。1947年,被派到[[清华大学]]人类学系任教。1951年,任[[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办公厅研究组副组长<ref name="book"/>。1952年,调入[[中国科学院]](今[[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ref name="zhang">{{cite web |author1=张小军 |title=胡庆钧先生唁电 |url=https://www.tsinghua.edu.cn/publish/Soc/3027/2015/20151201220642000829009/20151201220642000829009_.html |website=清华大学社会学系 |accessdate=2019-04-29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901092834/https://www.tsinghua.edu.cn/publish/Soc/3027/2015/20151201220642000829009/20151201220642000829009_.html |archive-date=2019-09-01 |dead-url=yes }}</ref>,先后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ref name="web">{{cite web |author1=中国社会科学网 |title=胡庆钧 |url=http://www.cssn.cn/xr/xr_gnxz/xr_gnxz_h/201312/t20131205_895917.shtml |website=中国社会研究院 |accessdate=2019-04-29}}</ref>。1963年,被调入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先后任副研究员、研究员<ref name="web"/>。胡庆钧先后八次上凉山调查彝族的社会形态并出版《明清彝族社会史论丛》、《凉山彝族奴隶制社会形态》等著作<ref name="zhang"/>。1988年,任[[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兼职研究员、名誉社会学所长<ref name="web"/>。先后任中国民族学会副会长、顾问<ref>{{cite journal |title=中国民族学学会第六届理事会顾问、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和秘书处人员名单 |journal=中国民族学学会、湖北民族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中国民族学学会第七届学术研讨会专辑 |date=2002}}</ref>。 2006年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ref>{{cite web |author1=佚名 |title=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简介 |url=http://kyj.cssn.cn/zgshkxyxb/xbwy/201507/t20150707_2568802.shtml |website=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学部工作局 |accessdate=2019-04-26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318103806/http://kyj.cssn.cn/zgshkxyxb/xbwy/201507/t20150707_2568802.shtml |archive-date=2020-03-18 |dead-url=yes }}</ref>。
父母在胡庆钧幼年时期去世,由婶母带大,1934年入[[长沙高级师范专科]]读书。[[抗日战争]]爆发后,考入[[浙江大学]]师范院史地系,1939年,转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昆明)史地系,1940年,转入社会学系。1943年,进入[[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的人类学专业进行研究生学习。后被派到[[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学习。1944年毕业,在中央研究院任助理研究员,1945年起在[[云南大学]]社会学系任讲师<ref name="book">{{cite book |editor=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title=学问有道-学部委员访谈录 |date=2007 |publisher=方志出版社 |isbn=9787802382213}}</ref>。1947年,被派到[[清华大学]]人类学系任教。1951年,任[[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办公厅研究组副组长<ref name="book"/>。1952年,调入[[中国科学院]](今[[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ref name="zhang">{{cite web |author1=张小军 |title=胡庆钧先生唁电 |url=https://www.tsinghua.edu.cn/publish/Soc/3027/2015/20151201220642000829009/20151201220642000829009_.html |website=清华大学社会学系 |accessdate=2019-04-29 |||}}</ref>,先后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ref name="web">{{cite web |author1=中国社会科学网 |title=胡庆钧 |url=http://www.cssn.cn/xr/xr_gnxz/xr_gnxz_h/201312/t20131205_895917.shtml |website=中国社会研究院 |accessdate=2019-04-29}}</ref>。1963年,被调入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先后任副研究员、研究员<ref name="web"/>。胡庆钧先后八次上凉山调查彝族的社会形态并出版《明清彝族社会史论丛》、《凉山彝族奴隶制社会形态》等著作<ref name="zhang"/>。1988年,任[[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兼职研究员、名誉社会学所长<ref name="web"/>。先后任中国民族学会副会长、顾问<ref>{{cite journal |title=中国民族学学会第六届理事会顾问、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和秘书处人员名单 |journal=中国民族学学会、湖北民族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中国民族学学会第七届学术研讨会专辑 |date=2002}}</ref>。 2006年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ref>{{cite web |author1=佚名 |title=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简介 |url=http://kyj.cssn.cn/zgshkxyxb/xbwy/201507/t20150707_2568802.shtml |website=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学部工作局 |accessdate=2019-04-26 |||}}</ref>。


2006年,当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ref name="cmsold.cms.org.cn 2006">{{cite web | title=中国社科院公示首批学部委员名单 | website=cmsold.cms.org.cn | date=2006-07-18 | url=http://cmsold.cms.org.cn/news/20060718.htm | language=zh | access-date=2022-04-17}}</ref><ref name="中国政府网_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cite web | title=社科院产生首批47名学部委员和95名荣誉学部委员 | website=中国政府网_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url=http://www.gov.cn/jrzg/2006-08/02/content_352085.htm | language=zh | access-date=2022-04-17}}</ref>。
2006年,当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ref name="cmsold.cms.org.cn 2006">{{cite web | title=中国社科院公示首批学部委员名单 | website=cmsold.cms.org.cn | date=2006-07-18 | url=http://cmsold.cms.org.cn/news/20060718.htm | language=zh | access-date=2022-04-17}}</ref><ref name="中国政府网_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cite web | title=社科院产生首批47名学部委员和95名荣誉学部委员 | website=中国政府网_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url=http://www.gov.cn/jrzg/2006-08/02/content_352085.htm | language=zh | access-date=2022-04-17}}</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