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羅部: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我来啦, replaced: 業 → 业, 註 → 注, 設 → 设, 結 → 结 (5), 繼 → 继, 遷 → 迁, 盧 → 卢)
(noteTA|ja|jpn|-{|}-跳过, replaced: 時 → 时 (3), 別 → 别 (2), 貞 → 贞, 歸 → 归 (2), 龜 → 龟 (2), 觀 → 观, 雞 → 鸡 (2), 諸 → 诸 (4), 「 → “ (2), 」 → ” (2), 顏 → 颜, 賜 → 赐, 歲 → 岁, 勢 → 势)
 
第1行: 第1行:
'''同罗部''',古代部落国家,[[古突厥]]之一,原附属于[[西突厥]]与[[回鶻]]帝国之下,后附属唐朝,为[[九姓铁勒]]之一。源自[[铁勒]],使用突厥语,原活动于蒙古北方,后移居内蒙古地区,慢慢迁往中国山西、河北一带。在唐朝末年,成为[[沙陀部]]的骨干之一。
'''同罗部''',古代部落国家,[[古突厥]]之一,原附属于[[西突厥]]与[[回鶻]]帝国之下,后附属唐朝,为[[九姓铁勒]]之一。源自[[铁勒]],使用突厥语,原活动于蒙古北方,后移居内蒙古地区,慢慢迁往中国山西、河北一带。在唐朝末年,成为[[沙陀部]]的骨干之一。


== 历史 ==
== 历史 ==
同罗,在[[突厥语]]中有[[豹]]的意思。源自铁勒,在隋代,附属于[[突厥汗国]]下<ref>《旧唐书》卷212:「铁勒,本匈奴种。自突厥强盛,铁勒郡分散,众渐寡弱。至武德初,有薛延陀、契苾、回紇、都播、骨利干、多览葛、僕骨、拔野古、同罗、渾部、思结、斛薛、奚结、阿跌、白霫等,散在磧北。初,大业中,西突厥处罗可汗始强大,铁勒部皆臣之。</ref>。
同罗,在[[突厥语]]中有[[豹]]的意思。源自铁勒,在隋代,附属于[[突厥汗国]]下<ref>《旧唐书》卷212:“铁勒,本匈奴种。自突厥强盛,铁勒郡分散,众渐寡弱。至武德初,有薛延陀、契苾、回紇、都播、骨利干、多览葛、僕骨、拔野古、同罗、渾部、思结、斛薛、奚结、阿跌、白霫等,散在磧北。初,大业中,西突厥处罗可汗始强大,铁勒部皆臣之。</ref>。


在[[薛延陀部]]力衰弱,铁勒部于貞觀22年附唐朝,唐朝设林都护府来统率同罗部<ref>《旧唐书》卷212:「二十二年,契苾、回紇等十餘部落以薛延陀亡散殆尽,乃相继国。太宗各因其地土,择其部落,置为州府:以回紇部为瀚海都督府,僕骨为金徽都督府,多览葛为燕然都督府,拔野古部为幽陵都督府,同罗部为林都督府,思结部为卢山都督府,渾部为皋兰州,斛薛部为高闕州,奚结部为鹿州,阿跌部为田州,契苾部为榆溪州,思结部为蹛林州,白霫部为寘州,凡一十三州。拜其酋长为都督、刺史,給玄金鱼以为符信,又置燕然都护以统之。是,太宗以铁勒部并皆内属,詔京城百姓大酺三日。</ref>。
在[[薛延陀部]]力衰弱,铁勒部于贞观22年附唐朝,唐朝设林都护府来统率同罗部<ref>《旧唐书》卷212:“二十二年,契苾、回紇等十餘部落以薛延陀亡散殆尽,乃相继国。太宗各因其地土,择其部落,置为州府:以回紇部为瀚海都督府,僕骨为金徽都督府,多览葛为燕然都督府,拔野古部为幽陵都督府,同罗部为林都督府,思结部为卢山都督府,渾部为皋兰州,斛薛部为高闕州,奚结部为鹿州,阿跌部为田州,契苾部为榆溪州,思结部为蹛林州,白霫部为寘州,凡一十三州。拜其酋长为都督、刺史,給玄金鱼以为符信,又置燕然都护以统之。是,太宗以铁勒部并皆内属,詔京城百姓大酺三日。</ref>。
[[唐朝]]在[[突厥]]人的打击下逐渐分裂,其中部分同罗部众逐渐迁入内地,在[[安史之乱]]时期同罗部是[[安禄山]]叛军的一部分。
[[唐朝]]在[[突厥]]人的打击下逐渐分裂,其中部分同罗部众逐渐迁入内地,在[[安史之乱]]时期同罗部是[[安禄山]]叛军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