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凌(三国):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WaitSpring-bot移动页面王凌 (三国)王凌(三国):​移动带括号的页面)
→‎生平:​noteTA|ja|jpn|-{|}-跳过, replaced: 討 → 讨 (3), 黃 → 黄
第8行: 第8行:
得知他是王允的侄儿之后,又是因公犯罪,曹操当即解除他的劳役,委以骁骑将军主薄之职。及中山太守,頗有治績,后来出任丞相掾属。
得知他是王允的侄儿之后,又是因公犯罪,曹操当即解除他的劳役,委以骁骑将军主薄之职。及中山太守,頗有治績,后来出任丞相掾属。


[[曹丕]]称帝后,任散骑常侍,出任[[兗州]]刺史,曾参与222年的[[洞口之战]],因功封为'''宜城亭侯'''加建武将军。来任[[青州]]刺史时又整理法度,重建当地战乱后的秩序以助平定利城[[唐咨]]的叛乱<ref>《三国志·魏文帝纪》:(帝)遣屯骑校尉任福、步兵校尉段昭与'''青州刺史'''平之</ref>,得到百姓称頌;期间录用[[王基 (三国)|王基]]为州别驾<ref>《王基传》:黄初中,察孝廉,除郎中。是时青土初定,'''刺史王凌'''特表请基为别驾,后召为秘书郎,凌复请还。</ref>。后来在[[夾石之战]]率兵勇战,令[[曹休]]得以撤退。后先后任[[揚州]]和[[豫州]]刺史,甚得军民欢心。
[[曹丕]]称帝后,任散骑常侍,出任[[兗州]]刺史,曾参与222年的[[洞口之战]],因功封为'''宜城亭侯'''加建武将军。来任[[青州]]刺史时又整理法度,重建当地战乱后的秩序以助平定利城[[唐咨]]的叛乱<ref>《三国志·魏文帝纪》:(帝)遣屯骑校尉任福、步兵校尉段昭与'''青州刺史'''平之</ref>,得到百姓称頌;期间录用[[王基 (三国)|王基]]为州别驾<ref>《王基传》:黄初中,察孝廉,除郎中。是时青土初定,'''刺史王凌'''特表请基为别驾,后召为秘书郎,凌复请还。</ref>。后来在[[夾石之战]]率兵勇战,令[[曹休]]得以撤退。后先后任[[揚州]]和[[豫州]]刺史,甚得军民欢心。


太和五年(231年),王凌不听[[满宠]]劝告,擅自出兵,不慎中了吴将孙布的诈降计,所出之兵死伤过半。再加上与满宠平时就意见不合,便向[[曹叡|明帝]]诬告满宠年老体衰、饮酒误事,使得满宠被明帝召还。<ref>《三国志·满寵传》全文(附裴注):其明年,吴将孙布遣人诣扬州求降,辞云:“道远不能自致,乞兵见迎。”'''刺史王凌'''腾布书,请兵马迎之。宠以为必诈,不与兵,而为凌作报书曰:“知识邪正,欲避祸就顺,去暴归道,甚相嘉尚。今欲遣兵相迎,然计兵少则不足相卫,多则事必远闻。且先密计以成本志,临时节度其宜。”宠会被书当入朝,敕留府长史:“若凌欲往迎,勿与兵也。”凌于后索兵不得,乃单遣一督将步骑七百人往迎之。布夜掩击,督将迸走,死伤过半。初,'''宠与凌共事不平,凌支党毁宠疲老悖谬''',故明帝召之。既至,体气康强,见而遣还。〈世语曰:王凌表宠年过耽酒,不可居方任。帝将召宠,给事中郭谋曰:“宠为汝南太守、豫州刺史二十餘年,有勋方岳。及镇淮南,吴人惮之。若不如所表,将为所闚。可令还朝,问以方事以察之。”帝从之。宠既至,进见,饮酒至一石不乱。帝慰劳之,遣还。〉</ref>
太和五年(231年),王凌不听[[满宠]]劝告,擅自出兵,不慎中了吴将孙布的诈降计,所出之兵死伤过半。再加上与满宠平时就意见不合,便向[[曹叡|明帝]]诬告满宠年老体衰、饮酒误事,使得满宠被明帝召还。<ref>《三国志·满寵传》全文(附裴注):其明年,吴将孙布遣人诣扬州求降,辞云:“道远不能自致,乞兵见迎。”'''刺史王凌'''腾布书,请兵马迎之。宠以为必诈,不与兵,而为凌作报书曰:“知识邪正,欲避祸就顺,去暴归道,甚相嘉尚。今欲遣兵相迎,然计兵少则不足相卫,多则事必远闻。且先密计以成本志,临时节度其宜。”宠会被书当入朝,敕留府长史:“若凌欲往迎,勿与兵也。”凌于后索兵不得,乃单遣一督将步骑七百人往迎之。布夜掩击,督将迸走,死伤过半。初,'''宠与凌共事不平,凌支党毁宠疲老悖谬''',故明帝召之。既至,体气康强,见而遣还。〈世语曰:王凌表宠年过耽酒,不可居方任。帝将召宠,给事中郭谋曰:“宠为汝南太守、豫州刺史二十餘年,有勋方岳。及镇淮南,吴人惮之。若不如所表,将为所闚。可令还朝,问以方事以察之。”帝从之。宠既至,进见,饮酒至一石不乱。帝慰劳之,遣还。〉</ref>
第20行: 第20行:
王凌任司空、太尉期间并未入朝,仍镇守扬州。当时[[兗州]]刺史[[令狐愚]]是王凌的外甥,二人掌兵。二人合谋要推举楚王[[曹彪]]为帝,推翻司马氏,令狐愚更派部将[[张式 (三国)|张式]]联絡曹彪,但同年令狐愚就病死。次年夜观星象,认为有祥瑞的兆头,決定待机会实行计划。
王凌任司空、太尉期间并未入朝,仍镇守扬州。当时[[兗州]]刺史[[令狐愚]]是王凌的外甥,二人掌兵。二人合谋要推举楚王[[曹彪]]为帝,推翻司马氏,令狐愚更派部将[[张式 (三国)|张式]]联絡曹彪,但同年令狐愚就病死。次年夜观星象,认为有祥瑞的兆头,決定待机会实行计划。


嘉平三年(251年),趁著吴军在涂水有军事行动,王凌決定藉此机会行动,上表要求伐[[孙吴|东吴]],但未有回音,王凌于是派将军[[杨弘 (曹魏)|杨弘]]将计划通知兗州刺史[[黄华 (东汉)|华]],但他们卻报告給司马懿。司马懿于是伐王凌,但先下令赦免王凌罪行。王凌自知不敵,于是投降,司马懿纳降,并派兵送王凌回[[洛邑]]。王凌害怕事情不会就此完结,向司马懿取棺材釘以知其心意,但司马懿还是命人送他一颗;王凌知道自己必定会被杀,到[[项县]]时饮毒药自杀。后来司马懿到[[寿春]],张式将王凌的计划供出,相关的人包括王凌及令狐愚等都被诛灭三族,王凌和令狐愚更被开棺暴屍三日。王凌有一妹为[[郭淮]]妻,因郭淮求情,终得免罪。
嘉平三年(251年),趁著吴军在涂水有军事行动,王凌決定藉此机会行动,上表要求伐[[孙吴|东吴]],但未有回音,王凌于是派将军[[杨弘 (曹魏)|杨弘]]将计划通知兗州刺史[[黄华 (东汉)|华]],但他们卻报告給司马懿。司马懿于是伐王凌,但先下令赦免王凌罪行。王凌自知不敵,于是投降,司马懿纳降,并派兵送王凌回[[洛邑]]。王凌害怕事情不会就此完结,向司马懿取棺材釘以知其心意,但司马懿还是命人送他一颗;王凌知道自己必定会被杀,到[[项县]]时饮毒药自杀。后来司马懿到[[寿春]],张式将王凌的计划供出,相关的人包括王凌及令狐愚等都被诛灭三族,王凌和令狐愚更被开棺暴屍三日。王凌有一妹为[[郭淮]]妻,因郭淮求情,终得免罪。


== 逸闻 ==
== 逸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