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真: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noteTA 跳过, replaced: 東 → 东 (12), 江蘇 → 江苏, 員 → 员, 遼寧 → 辽宁, 內 → 内 (5), 連結 → 链接, 參考文獻 → 参考文献, 政協 → 政协, 國 → 国 (18), 開 → 开 (4), 學 → 学 (3), 參 → 参, 會 → 会 (7), 長 → 长 (4), 與 → 与 (10), 軍 → 军 (2), 間 → 间 (2), 龍 → 龙 (4), 漢 → 汉 (5), 語 → 语, 灣 → 湾 (12), 陸 → 陆 (2), 縣 → 县 (6), 權 → 权, 盡 → 尽 (2), 飛 → 飞 (2), 興 → 兴 (5), 關 → 关 (3), 將 → 将 (6), 領 → 领 (5), 張 → 张, 陽 → 阳 (3), 楊 → 杨, 協 → 协, 馬 → 马, 寧 → 宁, 莊 → 庄 (2), 肅 → 肃 (4), 蘇 → 苏, 習 → 习, 見 → 见, 來 → 来 (8), 孫 → 孙 (4), 動 → 动, 爾 → 尔 (2), 發 → 发 (3), 門 → 门, 親 → 亲 (2), 極 → 极 (3…)
(noteTA|ja|jpn|-{|}-跳过, replaced: 曆 → 历 (3))
第1行: 第1行:
{{About|女真民族|其他含义|女真(消歧义)}}
{{About|女真民族|其他含义|女真(消歧义)}}
{{中国东北历史}}
{{中国东北历史}}
'''女真'''({{Jurc|image=Jurchen.png|z={{IPA|dʒuʃə}}}}),又作'''女直'''与'''女贞''',为[[满-通古斯语系]]族。一般认为源自3,000多年前的[[肃慎]]<ref>金毓黻,《东北通史》:“女真之名,本由‘肃慎’二字之音转变而来。”</ref>,[[汉朝|汉]]至[[晋朝|晋]]时期称[[挹娄]],[[南北朝]]时期称[[勿吉]](读音“莫吉”),[[隋朝|隋]]至[[唐朝|唐]]时期称[[靺鞨]],[[辽国|辽]]至[[金国|金]]时期称“女真”、“女直”(避[[辽兴宗]]耶律宗真讳)<ref>元朝陈准《北风扬沙录》:“金国本名'''朱里真''',番语舌音讹为女真,或曰虑真。避契丹兴宗宗真名,又曰女直。”</ref>。分支自[[高丽]],辽朝女真开始有[[生女真]]、[[熟女真]]之分。<ref>《金史》卷1〈本纪第一〉:“金之先,出靺鞨氏。靺鞨本号勿吉。勿吉,古肃慎地也。……五代时,契丹尽取渤海地,而黑水靺鞨附属于契丹。其在南者籍契丹,号熟女直;其在北者不在契丹籍,号生女直。生女直地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江亦号黑龙江,所谓『白山黑水』是也。金之始祖諱函普,初从高丽来,年已六十餘矣。”</ref><ref>《高丽史》称高丽东北方的女真人为“东女真”,称高丽西北方的女真人为“西女真”,至辽朝中后期,生女真也被视为东女真的一部分。</ref>而到了[[明朝]]初期的[[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随后又划分为为[[建州女真|建州]]、[[北山女真|北山]](即索伦部)、[[东海女真|东海]](即野人女真)、[[扈伦女真|扈伦]](即海西女真)四大部分。1636年皇太极称帝,将女真族族名改为[[满族|满洲]],即今日中国大陆五十六个民族中的[[满族]],改名当日[[农历十月|十月]]十三日成为[[满族]]的传统节日[[颁金节|頒金节]]。
'''女真'''({{Jurc|image=Jurchen.png|z={{IPA|dʒuʃə}}}}),又作'''女直'''与'''女贞''',为[[满-通古斯语系]]族。一般认为源自3,000多年前的[[肃慎]]<ref>金毓黻,《东北通史》:“女真之名,本由‘肃慎’二字之音转变而来。”</ref>,[[汉朝|汉]]至[[晋朝|晋]]时期称[[挹娄]],[[南北朝]]时期称[[勿吉]](读音“莫吉”),[[隋朝|隋]]至[[唐朝|唐]]时期称[[靺鞨]],[[辽国|辽]]至[[金国|金]]时期称“女真”、“女直”(避[[辽兴宗]]耶律宗真讳)<ref>元朝陈准《北风扬沙录》:“金国本名'''朱里真''',番语舌音讹为女真,或曰虑真。避契丹兴宗宗真名,又曰女直。”</ref>。分支自[[高丽]],辽朝女真开始有[[生女真]]、[[熟女真]]之分。<ref>《金史》卷1〈本纪第一〉:“金之先,出靺鞨氏。靺鞨本号勿吉。勿吉,古肃慎地也。……五代时,契丹尽取渤海地,而黑水靺鞨附属于契丹。其在南者籍契丹,号熟女直;其在北者不在契丹籍,号生女直。生女直地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江亦号黑龙江,所谓『白山黑水』是也。金之始祖諱函普,初从高丽来,年已六十餘矣。”</ref><ref>《高丽史》称高丽东北方的女真人为“东女真”,称高丽西北方的女真人为“西女真”,至辽朝中后期,生女真也被视为东女真的一部分。</ref>而到了[[明朝]]初期的[[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随后又划分为为[[建州女真|建州]]、[[北山女真|北山]](即索伦部)、[[东海女真|东海]](即野人女真)、[[扈伦女真|扈伦]](即海西女真)四大部分。1636年皇太极称帝,将女真族族名改为[[满族|满洲]],即今日中国大陆五十六个民族中的[[满族]],改名当日[[农历十月|十月]]十三日成为[[满族]]的传统节日[[颁金节|頒金节]]。


== 族名来源 ==
== 族名来源 ==
第64行: 第64行:
河南共有5000多名姓完颜的女真后裔,分布在[[马铺]]、[[老庄]]、[[太清]]、[[賈滩]]、[[杨湖口]]等五乡九村,共750余户,近3000人。汝州市完颜庄、许昌县完门村尚有2000余人,是从[[鹿邑]]迁入的。
河南共有5000多名姓完颜的女真后裔,分布在[[马铺]]、[[老庄]]、[[太清]]、[[賈滩]]、[[杨湖口]]等五乡九村,共750余户,近3000人。汝州市完颜庄、许昌县完门村尚有2000余人,是从[[鹿邑]]迁入的。


[[鹿邑]]女真后裔本为完颜氏,后改姓完氏。据《完氏宗谱》记载,他们是[[明朝]][[万]]年间从[[安徽]][[肥东]]迁徙而来的。元末明初,宗弼后代[[完颜佩]]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因战功被封为“女真将军”,封地在[[潞州]](今安徽肥东,现有完颜牌坊村)。明万年间,完颜佩的10世孙[[完颜必重]]由肥东赴京赶考中得探花,为官河南,落户[[鹿邑]]。
[[鹿邑]]女真后裔本为完颜氏,后改姓完氏。据《完氏宗谱》记载,他们是[[明朝]][[万]]年间从[[安徽]][[肥东]]迁徙而来的。元末明初,宗弼后代[[完颜佩]]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因战功被封为“女真将军”,封地在[[潞州]](今安徽肥东,现有完颜牌坊村)。明万年间,完颜佩的10世孙[[完颜必重]]由肥东赴京赶考中得探花,为官河南,落户[[鹿邑]]。


==== 台湾省 ====
==== 台湾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