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室(清朝):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WaitSpring-bot移动页面宗室 (清朝)宗室(清朝):​移动带括号的页面)
(noteTA|ja|jpn|-{|}-跳过, replaced: 員 → 员 (2), 內 → 内, 國 → 国 (30), 參 → 参, 會 → 会 (3), 長 → 长, 與 → 与 (5), 軍 → 军 (19), 師 → 师 (9), 鐵 → 铁 (6), 漢 → 汉 (2), 語 → 语 (3), 愛 → 爱 (2), 縣 → 县 (3), 鄭 → 郑 (2), 無 → 无, 興 → 兴, 關 → 关 (3), 將 → 将 (20), 劉 → 刘 (2), 舊 → 旧, 養 → 养, 應 → 应, 肅 → 肃, 蘇 → 苏, 雲 → 云 (3), 見 → 见, 來 → 来 (2), 孫 → 孙 (6), 專 → 专, 義 → 义, 對 → 对, 發 → 发, 門 → 门, 親 → 亲 (18), 極 → 极, 傳 → 传, 號 → 号, 譯 → 译 (3), 體 → 体, 類 → 类, 羅 → 罗 (12), 帶 → 带, 稱 → 称 (17), 為 → 为 (24), 於 → 于, 種 → 种, 據 → 据, 屬 → 属 (2), 歡 → 欢, 鎮 → 镇 (11), 鄉…)
第1行: 第1行:
{{Contains Manchu text}}
{{Contains Manchu text}}
'''宗室'''({{lang-mnc|ᡠᡴ᠋ᠰᡠᠨ|z=uksun}}),音'''''',俗名'''黄带子''',是出身清朝皇族[[覺羅氏]]嫡系的皇族成所享有的稱號。沒有爵位的皇族宗室,可以在名字(gebu)之前冠上宗室」,以表示其身份。
'''宗室'''({{lang-mnc|ᡠᡴ᠋ᠰᡠᠨ|z=uksun}}),音'''''',俗名'''黄带子''',是出身清朝皇族[[觉罗氏]]嫡系的皇族成所享有的称号。沒有爵位的皇族宗室,可以在名字(gebu)之前冠上宗室”,以表示其身份。


== 概 ==
== 概 ==
(uksun),在明朝[[女真]],就在女真部落中使用,意指源出同支的近兄弟姐妹,其親緣關係較[[穆昆]]更為親近。在清朝官修「滿體」的《[[滿實錄]]》中,對譯為漢語
(uksun),在明朝[[女真]],就在女真部落中使用,意指源出同支的近兄弟姐妹,其亲缘关系较[[穆昆]]更为亲近。在清朝官修“满体”的《[[实录]]》中,对译为汉语


1635年(天聰9年)正月二十六日,皇太極發布上諭,凡太祖代,[[阿哥 (清朝)|阿哥]],其他六祖子弟,稱覺羅,皆[[汗]]的宗室。皆用紅帶子,一般人不可直呼其名,用阿哥,或覺羅來稱呼。
1635年(天聰9年)正月二十六日,皇太极发布上諭,凡太祖代,[[阿哥 (清朝)|阿哥]],其他六祖子弟,称觉罗,皆[[汗]]的宗室。皆用红带子,一般人不可直呼其名,用阿哥,或觉罗来称呼。


在在清朝入,1636年([[清太宗]][[崇德]]元年),[[皇太极]]下诏,规定
在在清朝入,1636年([[清太宗]][[崇德]]元年),[[皇太极]]下诏,规定
# 其祖父[[清显祖]]塔克世的直系子孙为“'''宗室'''”
# 其祖父[[清显祖]]塔克世的直系子孙为“'''宗室'''”
# 清祖[[福滿]]清景祖[[昌安]]等其余伯叔兄弟旁支子孙称“[[觉罗]]”。
# 清祖[[福]]清景祖[[昌安]]等其余伯叔兄弟旁支子孙称“[[觉罗]]”。
# (uksun),被譯為宗室,成清朝皇室嫡系子孫專有用的名
# (uksun),被译为宗室,成清朝皇室嫡系子孙专有用的名


此外,另外了一個單字,拉(uksura),用取代之前的意,用以指近家庭中的成<ref>[[小萌]]〈明朝女真的血缘家族"乌克孙"〉,收入[[小萌]]著《滿族的社會與生活》</ref>。
此外,另外了一个单字,拉(uksura),用取代之前的意,用以指近家庭中的成<ref>[[小萌]]〈明朝女真的血缘家族"乌克孙"〉,收入[[小萌]]著《族的社会与生活》</ref>。


金朝例,金朝的皇族直系稱為宗室,不直呼其姓;皇族旁系則稱[[完]],此外,有非皇族的完氏<ref>《金史》卷59〈表〉:「金人初起,完十二部,其皆以部氏,史臣記錄稱「宗室者,有者。者亦有二焉,有同姓完疏族,若石土、迪古乃是也;有姓完部人,若都是也。大定以前稱「宗室」,明昌以避睿宗諱稱「內」,一而已,名不氏,其制如此。宣宗詔宗室皆,不復識別焉。</ref>。[[天挺]]認為將皇族分宗室與覺羅,是仿效金制度。非皇室的同姓覺羅則稱覺羅
金朝例,金朝的皇族直系称为宗室,不直呼其姓;皇族旁系则称[[完]],此外,有非皇族的完氏<ref>《金史》卷59〈表〉:“金人初起,完十二部,其皆以部氏,史臣记录称“宗室者,有者。者亦有二焉,有同姓完疏族,若石土、迪古乃是也;有姓完部人,若都是也。大定以前称“宗室”,明昌以避睿宗諱称“内”,一而已,名不氏,其制如此。宣宗詔宗室皆,不复识别焉。</ref>。[[天挺]]认为将皇族分宗室与觉罗,是仿效金制度。非皇室的同姓觉罗则称觉罗


宗室系黄带子」,觉罗系红带子」,由此以示区别。宗室被革退者系红带子」,位列皇族家谱《[[玉牒]]》之末。例如,签署《[[中英南京条约]]》的中方代表之一[[伊里布]]就是原为宗室,后被革退为红带子。
宗室系黄带子”,觉罗系红带子”,由此以示区别。宗室被革退者系红带子”,位列皇族家谱《[[玉牒]]》之末。例如,签署《[[中英南京条约]]》的中方代表之一[[伊里布]]就是原为宗室,后被革退为红带子。


宗室,依其疏,可受封爵位,最高為親王、郡王、勒、子以下,共分十四等<ref>《欽定大清例》卷1:「宗室封爵列十有四等,一和碩親王,二世子,三多郡王,四子,五多羅貝勒,六固山子,七鎮國公,八輔國公,九不入八分鎮國公,十不入八分輔國公,十一鎮國將軍,十二輔國將軍,十三奉國將軍,十四奉恩將軍。皇子生十五,由府封其爵,出自欽定。</ref>,隨著與皇室的疏,逐代降。
宗室,依其疏,可受封爵位,最高为亲王、郡王、勒、子以下,共分十四等<ref>《欽定大清例》卷1:“宗室封爵列十有四等,一和硕亲王,二世子,三多郡王,四子,五多罗贝勒,六固山子,七镇国公,八辅国公,九不入八分镇国公,十不入八分辅国公,十一镇国将军,十二辅国将军,十三奉国将军,十四奉恩将军。皇子生十五,由府封其爵,出自欽定。</ref>,随着与皇室的疏,逐代降。


在十四等之下,閒散宗室,只享有宗室頭銜,可用四品戴,但沒有爵位<ref>振域《吉齋叢》卷1:「宗室封爵,自王、郡王、勒、子以下,凡十四等,以世降。以下則為閒散宗室,用四品戴。惟禮親王、睿王、肅親王、鄭親王,世不降封,或罪革爵,仍以旁支封,京俗諺帽子王。</ref>。
在十四等之下,閒散宗室,只享有宗室头衔,可用四品戴,但沒有爵位<ref>振域《吉齋叢》卷1:“宗室封爵,自王、郡王、勒、子以下,凡十四等,以世降。以下则为閒散宗室,用四品戴。惟礼亲王、睿王、肃亲王、郑亲王,世不降封,或罪革爵,仍以旁支封,京俗諺帽子王。</ref>。


== 爵位 ==
== 爵位 ==
宗室爵位,又宗室覺羅世爵,掌宗人府,共分十二,只授予覺羅氏族人,它是:
宗室爵位,又宗室觉罗世爵,掌宗人府,共分十二,只授予觉罗氏族人,它是:


=== 男子 ===
=== 男子 ===
宗室的爵位有12等:
宗室的爵位有12等:


# [[和硕亲王|和碩親王]]    和滿語一方、一隅
# [[和硕亲王]]    和满语一方、一隅
# [[多罗郡王|多羅郡王]]
# [[多罗郡王]]
# [[多罗贝勒|多羅貝勒]]
# [[多罗贝勒]]
# [[固山贝子|固山貝子]]    固山;滿語一角
# [[固山贝子]]    固山;满语一角
# [[奉恩镇国公|奉恩鎮國公]]
# [[奉恩镇国公]]
# [[奉恩辅国公|奉恩輔國公]]
# [[奉恩辅国公]]
# [[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鎮國公]]
# [[不入八分镇国公]]
# [[不入八分辅国公|不入八分輔國公]]
# [[不入八分辅国公]]
# [[鎮國將軍]]    分一至三等鎮國將軍,正一品;麒麟
# [[镇国将军]]    分一至三等镇国将军,正一品;麒麟
# [[輔國將軍]]    分一等輔國將軍兼一雲騎尉及一至三等輔國將軍,正二品;為獅
# [[辅国将军]]    分一等辅国将军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三等辅国将军,正二品;为狮
# [[奉國將軍]]    分一等奉國將軍兼一雲騎尉及一至三等奉國將軍,正三品;豹子
# [[奉国将军]]    分一等奉国将军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三等奉国将军,正三品;豹子
# [[奉恩將軍]]    分奉恩將軍兼一雲騎尉及奉恩將軍,正四品;老虎
# [[奉恩将军]]    分奉恩将军兼一云骑尉及奉恩将军,正四品;老虎


=== 女子 ===
=== 女子 ===


# [[固公主]]    居京400、祿米400斛,下嫁外藩俸1000、俸緞30匹
# [[固公主]]    居京400、祿米400斛,下嫁外藩俸1000、俸緞30匹
# [[和公主]]    居京300、祿米300斛,下嫁外藩俸400、俸緞15匹
# [[和公主]]    居京300、祿米300斛,下嫁外藩俸400、俸緞15匹
# [[郡主]]      居京160、祿米160斛,下嫁外藩俸160、俸緞12匹
# [[郡主]]      居京160、祿米160斛,下嫁外藩俸160、俸緞12匹
# [[主 (中)|主]]      居京110、祿米110斛,下嫁外藩俸110、俸緞10匹
# [[主 (中)|主]]      居京110、祿米110斛,下嫁外藩俸110、俸緞10匹
# [[郡君]]      居京60、祿米60斛,下嫁外藩俸60、俸緞8匹
# [[郡君]]      居京60、祿米60斛,下嫁外藩俸60、俸緞8匹
# [[君]]      居京50、祿米50斛,下嫁外藩俸50、俸緞6匹
# [[君]]      居京50、祿米50斛,下嫁外藩俸50、俸緞6匹
# [[君]]      居京40、祿米40斛,下嫁外藩俸40、俸緞5匹
# [[君]]      居京40、祿米40斛,下嫁外藩俸40、俸緞5匹
# [[六品格格]]    居京30、祿米30斛,下嫁外藩俸30、俸緞3匹
# [[六品格格]]    居京30、祿米30斛,下嫁外藩俸30、俸緞3匹


== 世 ==
== 世 ==
[[光緒]]《[[大清典]]》卷一《[[宗人府]]》記載,清王朝分封皇室爵位共有'''功封'''、'''恩封'''、'''封'''和'''考封'''四形式和十二等爵(參見男子宗室的爵位有12等)。
[[光緒]]《[[大清典]]》卷一《[[宗人府]]》记载,清王朝分封皇室爵位共有'''功封'''、'''恩封'''、'''封'''和'''考封'''四形式和十二等爵(参见男子宗室的爵位有12等)。


清朝为了防止如明朝一样宗室爵位泛滥的情况,制定降制度,这在中国代中是最特殊的。
清朝为了防止如明朝一样宗室爵位泛滥的情况,制定降制度,这在中国代中是最特殊的。


其中輔國將軍以上分'''世罔替'''和'''世襲遞降'''兩類。一般情況下,因功封王爵者多罔替,也就是俗話說的“[[铁帽子王|鐵帽子王]]”。因恩封爵位者襲遞降,但在降到輔國將軍這一爵位便不再降。王、郡王、勒、子等爵位的宗室不能世,每世降一等。惟有12大“帽子王”因其祖先功勳卓著,被不降封典。如果某“帽子王”爵,以其旁支爵,但其世也不乏被爵的記載
其中辅国将军以上分'''世罔替'''和'''世袭递降'''两类。一般情況下,因功封王爵者多罔替,也就是俗话说的“[[铁帽子王]]”。因恩封爵位者袭递降,但在降到辅国将军这一爵位便不再降。王、郡王、勒、子等爵位的宗室不能世,每世降一等。惟有12大“帽子王”因其祖先功勳卓著,被不降封典。如果某“帽子王”爵,以其旁支爵,但其世也不乏被爵的记载


=== 世罔替 ===
=== 世罔替 ===
{{Main|铁帽子王}}
{{Main|铁帽子王}}
[[世袭罔替|世襲罔替]],即以原爵位承。例如大清十二家“ 帽子王 ”。
[[世袭罔替]],即以原爵位承。例如大清十二家“ 帽子王 ”。


[[清兵入]]功昭著的个著名[[王]][[郡王]],拥有[[世袭罔替]]的权利。他们的主爵位([[入八分]]的[[爵位]])不必世袭递降,分别为[[礼亲王]]、[[睿亲王]]、[[豫亲王]]、[[肃亲王]]、[[郑亲王]]、[[庄亲王]]、[[克勤郡王]]、[[顺承郡王]]。这八个清初王公,嫡系裔享有世袭罔替的[[王爵]](俗稱鐵帽子)。但是除了[[嫡子]]以外,其餘子还跟其他王公一样,世袭递降,并且进行考封。
[[清兵入]]功昭著的个著名[[王]][[郡王]],拥有[[世袭罔替]]的权利。他们的主爵位([[入八分]]的[[爵位]])不必世袭递降,分别为[[礼亲王]]、[[睿亲王]]、[[豫亲王]]、[[肃亲王]]、[[郑亲王]]、[[庄亲王]]、[[克勤郡王]]、[[顺承郡王]]。这八个清初王公,嫡系裔享有世袭罔替的[[王爵]](俗称铁帽子)。但是除了[[嫡子]]以外,其餘子还跟其他王公一样,世袭递降,并且进行考封。


后来也有四位[[王]]因為輔佐[[皇帝]]、[[太后]]政治鬥爭有功,而得到此殊榮,即[[怡亲王]]、[[恭亲王]]、[[醇亲王]]、[[庆亲王]]。
后来也有四位[[王]]因为辅佐[[皇帝]]、[[太后]]政治斗争有功,而得到此殊榮,即[[怡亲王]]、[[恭亲王]]、[[醇亲王]]、[[庆亲王]]。


除此之外,还有几家清初立过军功的[[入八分公]],得到世袭罔替,如褚英后人的奉恩镇国公,就是世袭罔替的。
除此之外,还有几家清初立过军功的[[入八分公]],得到世袭罔替,如褚英后人的奉恩镇国公,就是世袭罔替的。


=== 世襲遞降 ===
=== 世袭递降 ===
降等世,即每承一次要降一,但降若干次(王降至鎮國公,郡王降至輔國公,勒降至不入八分鎮國公,子降至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公降至鎮國將軍輔國公降至輔國將軍便不再降,以此爵世。
降等世,即每承一次要降一,但降若干次(王降至镇国公,郡王降至辅国公,勒降至不入八分镇国公,子降至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公降至镇国将军辅国公降至辅国将军便不再降,以此爵世。


== 閒散宗室 ==
== 閒散宗室 ==
根据世降一等的袭爵方式和嫡庶有别的原则,必然会导致有些宗室无法取得爵位,爵位的宗室叫“閒散宗室”,用四品戴、武职补服,但无四品实职。
根据世降一等的袭爵方式和嫡庶有别的原则,必然会导致有些宗室无法取得爵位,爵位的宗室叫“閒散宗室”,用四品戴、武职补服,但无四品实职。


闲散宗室本无品级顶戴。至[[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乾隆帝]]认为闲散宗室“谱列银潢,名登《玉牒》”,却“身无职级,竟至与齐民无别”,有辱皇室风采,于是钦赐闲散宗室着四品顶戴、武职补服。
闲散宗室本无品级顶戴。至[[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乾隆帝]]认为闲散宗室“谱列银潢,名登《玉牒》”,却“身无职级,竟至与齐民无别”,有辱皇室风采,于是钦赐闲散宗室着四品顶戴、武职补服。
第81行: 第81行:
* [[清太祖|清太祖努尔哈赤]]长子[[褚英]]之孙[[杜努文]]之子[[苏努]]一支;
* [[清太祖|清太祖努尔哈赤]]长子[[褚英]]之孙[[杜努文]]之子[[苏努]]一支;
* 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代善]]九世孙[[兴瑞]]之子[[全亮]]一支;
* 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代善]]九世孙[[兴瑞]]之子[[全亮]]一支;
* 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代善次子[[託]]一支;
* 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代善次子[[託]]一支;
* 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代善三子[[萨哈璘]]长子[[阿达礼]]一支;
* 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代善三子[[萨哈璘]]长子[[阿达礼]]一支;
* 清太祖努尔哈赤五子[[莽古尔泰]]一支;
* 清太祖努尔哈赤五子[[莽古尔泰]]一支;
第100行: 第100行:
== 现状 ==
== 现状 ==


1912年2月,[[大清政府]]頒布[[大清皇帝退位詔]],正式结束清朝296年统治。此后,[[滿州人]]通遍使用[[汉姓]],放弃传统[[滿族姓氏]],宗室亦如此,[[爱新觉罗氏]]改为[[金姓]]、[[姓]],亦有[[随名姓]]。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强调[[阶级成分]],因此个人对为清朝宗室后裔身份较为忌讳。1970年代末,社会政治风气改变。此后,宗室后裔已不再成为忌讳。当代学者[[阎崇年]]将清朝皇族后裔归为三类:近亲宗室、宗室嫡系子孙、闲散宗室。包括[[溥仪]]兄弟在内的近亲宗室的正支较为低调,旁支更喜欢使用爱新觉罗氏这个姓氏。有认为这是“[[时代]][[功利]]性”。更有皇族后裔将自称爱新觉罗者归为“[[骗子]]”<ref>{{Cite web |url=http://news.ifeng.com/a/20140911/41937752_2.shtml |title=学者:正支后裔很低调 旁支就喜欢管自己叫爱新觉罗 |accessdate=2017-08-11 |author= |date=2014-09-11 |work= |publisher=凤凰网,来源:中国网 |language=Zh-hans |archive-date=2017-08-11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0811012018/http://news.ifeng.com/a/20140911/41937752_2.shtml |dead-url=no }}</ref>。
1912年2月,[[大清政府]]頒布[[大清皇帝退位詔]],正式结束清朝296年统治。此后,[[州人]]通遍使用[[汉姓]],放弃传统[[族姓氏]],宗室亦如此,[[爱新觉罗氏]]改为[[金姓]]、[[姓]],亦有[[随名姓]]。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强调[[阶级成分]],因此个人对为清朝宗室后裔身份较为忌讳。1970年代末,社会政治风气改变。此后,宗室后裔已不再成为忌讳。当代学者[[阎崇年]]将清朝皇族后裔归为三类:近亲宗室、宗室嫡系子孙、闲散宗室。包括[[溥仪]]兄弟在内的近亲宗室的正支较为低调,旁支更喜欢使用爱新觉罗氏这个姓氏。有认为这是“[[时代]][[功利]]性”。更有皇族后裔将自称爱新觉罗者归为“[[骗子]]”<ref>{{Cite web |url=http://news.ifeng.com/a/20140911/41937752_2.shtml |title=学者:正支后裔很低调 旁支就喜欢管自己叫爱新觉罗 |accessdate=2017-08-11 |author= |date=2014-09-11 |work= |publisher=凤凰网,来源:中国网 |language=Zh-hans |archive-date=2017-08-11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0811012018/http://news.ifeng.com/a/20140911/41937752_2.shtml |dead-url=no }}</ref>。


== 参考文献 ==
== 参考文献 ==
第109行: 第109行:
{{refbegin}}
{{refbegin}}
* 《[[清史稿]]·皇子世表一》,[[赵尔巽]] 等 著.
* 《[[清史稿]]·皇子世表一》,[[赵尔巽]] 等 著.
* 《宗室王公世章京爵秩席次全表·卷一》
* 《宗室王公世章京爵秩席次全表·卷一》
{{refend}}
{{ref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