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瑜: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noteTA跳过, replaced: 東 → 东 (3), 內 → 内 (5), 參考 → 参考, 國 → 国 (4), 學 → 学 (3), 慶 → 庆 (2), 會 → 会 (2), 與 → 与 (3), 軍 → 军 (2), 間 → 间, 務 → 务, 縣 → 县 (5), 無 → 无 (5), 盡 → 尽, 彈 → 弹 (2), 興 → 兴, 監 → 监 (6), 將 → 将 (4), 張 → 张, 嚴 → 严 (3), 雲 → 云 (2), 廣 → 广 (3), 親 → 亲, 極 → 极 (2), 樂 → 乐 (2), 傳 → 传 (2), 詞 → 词, 號 → 号 (3), 圖 → 图 (3), 稱 → 称 (6), 為 → 为 (11), 於 → 于 (2), 種 → 种, 屬 → 属, 舉 → 举, 責 → 责, 點 → 点 (2), 鎮 → 镇 (3), 鄉 → 乡 (2), 費 → 费, 聖 → 圣 (6), 懷 → 怀, 壞 → 坏 (3), 實 → 实 (11), 並 → 并 (2), 論 → 论, 書 → 书 (3), 幾 → 几, 歷 → 历, 爭 →…)
(noteTA|ja|jpn|-{|}-跳过, replaced: 諫 → 谏 (3))
第30行: 第30行:
'''谢瑜'''{{BD|1499年||1558年||}},[[表字|字]]'''如卿''',[[号]]'''狷齋''',[[浙江]][[上虞]]人,[[明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民籍,治《[[易经]]》,年三十四岁中式嘉靖十一年壬辰科第三甲第九十一名进士。七月十四日生,行六,曾祖[[谢惠]];祖[[谢俊]];父[[谢允中]],监生;母朱氏。[[慈侍下]],妻钱氏,兄瑝,弟珣,子束。由国子生中式浙江乡试第五十九名[[举人]],[[会试]]中式第二百七十一名。观刑部政,陞南道御史,改北御史罷<ref>《嘉靖十一年进士登科录》</ref><ref>《嘉靖十一年壬辰科进士同年序齿录》</ref>。
'''谢瑜'''{{BD|1499年||1558年||}},[[表字|字]]'''如卿''',[[号]]'''狷齋''',[[浙江]][[上虞]]人,[[明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民籍,治《[[易经]]》,年三十四岁中式嘉靖十一年壬辰科第三甲第九十一名进士。七月十四日生,行六,曾祖[[谢惠]];祖[[谢俊]];父[[谢允中]],监生;母朱氏。[[慈侍下]],妻钱氏,兄瑝,弟珣,子束。由国子生中式浙江乡试第五十九名[[举人]],[[会试]]中式第二百七十一名。观刑部政,陞南道御史,改北御史罷<ref>《嘉靖十一年进士登科录》</ref><ref>《嘉靖十一年壬辰科进士同年序齿录》</ref>。


[[嘉靖]]十一年(1532年)登壬辰科进士,授[[浦城县]][[知县]]<ref>曝书亭集碑传等三种-西河文集碑传 ,2卷 ,67</ref>。[[嘉靖]]十六年(1537年)改[[南京]][[广东道]]试[[监察御史]]<ref>明实录:世宗实录 ,199卷</ref>。次年,实授[[南京]][[广东道]][[监察御史]]<ref>明实录:世宗实录 ,211卷</ref>,后改[[云南]]道[[监察御史]]<ref>明分省人物考 ,6册50卷 ,111</ref>。[[嘉靖]]十九年(1540年)两次上书[[弹劾]][[严嵩]],后被貶归乡。[[隆庆 (明朝)|隆庆]]初年(1567年)复官<ref name="明实录:穆宗实录 ,31卷">明实录:穆宗实录 ,31卷</ref>,贈[[太僕寺]][[少卿]]<ref name="明实录:穆宗实录 ,31卷"/><ref>《明史》(卷210):谢瑜,字如卿,上虞人。嘉靖十一年进士。由南京御史改北。十九年正月,礼部尚书严嵩屢被弹劾求去,帝慰留。瑜言:“嵩矯饰浮词,欺罔君上,箝制言官。且援明堂大礼、南巡盛事为解,而谓诸臣中无为陛下任事者,欲以激圣怒。奸狀显然。”帝留疏不下。嵩奏辨,且言“瑜击臣不已,欲与朝廷争胜”。帝于是切责瑜,而慰諭嵩甚至。居二岁,竟用嵩为相。 甫踰月,瑜疏言:“武庙盘游佚乐,边防宜坏而未甚坏。今圣明在上,边防宜固而反大坏者,大臣谋国不忠,而陛下任用失也。自张瓚为中樞,掌兵而天下无兵,择将而天下无将。说者谓瓚形貌魁梧,足称福将。夫誠边尘不聳,海宇冕然,谓之福可也。今瓚无功而恩廕屢加,有罪而褫夺不及,此其福乃一身之福,非军国之福也。昔舜诛四凶,万世称圣。今瓚与郭勛、严嵩、胡守中,圣世之四凶。陛下旬月间已诛其二,天下翕然称圣,何不并此二凶,放之流之,以全帝舜之功也。大学士翟銮起废弃中,授以巡边之寄,乃优游曼衍,靡费供亿。以盛苞苴者为才,献淫乐者为敬,遂使边军益瘠,边备更弛。行边若此,将焉用之!故不清政本,天下必不治也。不易本兵,武功必不竞也。” 疏入,留不下。嵩复疏辩,帝更慰諭,瑜复被譙让。然是时帝虽嚮嵩,犹未深罪言者,嵩亦以初得政,未敢显擠陷,故瑜得居职如故。未几,假他事貶其官。又三载,大计,嵩密諷主者黜之。比疏上,令如貪酷例除名,瑜遂废弃,终于家。 始瑜之为御史也,武定侯郭勛陈时政,极詆大小诸臣不足任,请复遣内侍出镇守。詔从之。瑜抗章奏曰:“勛所论诸事,影嚮恍惚,而复设镇守,则其本意所注也。勛交通内侍,代之营求,利他日重賄。其言『官吏貪濁,由陛下无心腹耳目之人在四方』。又曰『文武怀奸避事,许内臣劾奏,则奸貪自息』。果若勛言,则内臣用事莫如正德时,其为太平极治耶?陛下革镇守内臣,誠圣明善政,而勛詆以偏私。在朝百官,孰非天子耳目,而勛詆以不足任。欲陛下尽疑天下士大夫,独倚宦官为腹心耳目,臣不知勛视陛下为何如主?”会給事中朱隆禧亦以为言,勛奏始寢。瑜,隆庆初复官,贈太僕少卿。</ref>。与[[徐学诗]]、[[叶经]]、[[陈紹]]合称“[[上虞四]]”。
[[嘉靖]]十一年(1532年)登壬辰科进士,授[[浦城县]][[知县]]<ref>曝书亭集碑传等三种-西河文集碑传 ,2卷 ,67</ref>。[[嘉靖]]十六年(1537年)改[[南京]][[广东道]]试[[监察御史]]<ref>明实录:世宗实录 ,199卷</ref>。次年,实授[[南京]][[广东道]][[监察御史]]<ref>明实录:世宗实录 ,211卷</ref>,后改[[云南]]道[[监察御史]]<ref>明分省人物考 ,6册50卷 ,111</ref>。[[嘉靖]]十九年(1540年)两次上书[[弹劾]][[严嵩]],后被貶归乡。[[隆庆 (明朝)|隆庆]]初年(1567年)复官<ref name="明实录:穆宗实录 ,31卷">明实录:穆宗实录 ,31卷</ref>,贈[[太僕寺]][[少卿]]<ref name="明实录:穆宗实录 ,31卷"/><ref>《明史》(卷210):谢瑜,字如卿,上虞人。嘉靖十一年进士。由南京御史改北。十九年正月,礼部尚书严嵩屢被弹劾求去,帝慰留。瑜言:“嵩矯饰浮词,欺罔君上,箝制言官。且援明堂大礼、南巡盛事为解,而谓诸臣中无为陛下任事者,欲以激圣怒。奸狀显然。”帝留疏不下。嵩奏辨,且言“瑜击臣不已,欲与朝廷争胜”。帝于是切责瑜,而慰諭嵩甚至。居二岁,竟用嵩为相。 甫踰月,瑜疏言:“武庙盘游佚乐,边防宜坏而未甚坏。今圣明在上,边防宜固而反大坏者,大臣谋国不忠,而陛下任用失也。自张瓚为中樞,掌兵而天下无兵,择将而天下无将。说者谓瓚形貌魁梧,足称福将。夫誠边尘不聳,海宇冕然,谓之福可也。今瓚无功而恩廕屢加,有罪而褫夺不及,此其福乃一身之福,非军国之福也。昔舜诛四凶,万世称圣。今瓚与郭勛、严嵩、胡守中,圣世之四凶。陛下旬月间已诛其二,天下翕然称圣,何不并此二凶,放之流之,以全帝舜之功也。大学士翟銮起废弃中,授以巡边之寄,乃优游曼衍,靡费供亿。以盛苞苴者为才,献淫乐者为敬,遂使边军益瘠,边备更弛。行边若此,将焉用之!故不清政本,天下必不治也。不易本兵,武功必不竞也。” 疏入,留不下。嵩复疏辩,帝更慰諭,瑜复被譙让。然是时帝虽嚮嵩,犹未深罪言者,嵩亦以初得政,未敢显擠陷,故瑜得居职如故。未几,假他事貶其官。又三载,大计,嵩密諷主者黜之。比疏上,令如貪酷例除名,瑜遂废弃,终于家。 始瑜之为御史也,武定侯郭勛陈时政,极詆大小诸臣不足任,请复遣内侍出镇守。詔从之。瑜抗章奏曰:“勛所论诸事,影嚮恍惚,而复设镇守,则其本意所注也。勛交通内侍,代之营求,利他日重賄。其言『官吏貪濁,由陛下无心腹耳目之人在四方』。又曰『文武怀奸避事,许内臣劾奏,则奸貪自息』。果若勛言,则内臣用事莫如正德时,其为太平极治耶?陛下革镇守内臣,誠圣明善政,而勛詆以偏私。在朝百官,孰非天子耳目,而勛詆以不足任。欲陛下尽疑天下士大夫,独倚宦官为腹心耳目,臣不知勛视陛下为何如主?”会給事中朱隆禧亦以为言,勛奏始寢。瑜,隆庆初复官,贈太僕少卿。</ref>。与[[徐学诗]]、[[叶经]]、[[陈紹]]合称“[[上虞四]]”。


== 参考 ==
== 参考 ==
{{reflist}}
{{reflist}}


{{并称|上虞四|[[徐学诗]] - [[叶经]] - 谢瑜 - [[陈紹]]}}
{{并称|上虞四|[[徐学诗]] - [[叶经]] - 谢瑜 - [[陈紹]]}}
{{嘉靖十一年壬辰科殿试金榜}}
{{嘉靖十一年壬辰科殿试金榜}}


[[Category:谢姓|Y]]
[[Category:谢姓|Y]]
[[Category:上虞人]]
[[Category:上虞人]]
[[Category:上虞四]]
[[Category:上虞四]]
[[Category:明朝浦城县知县]]
[[Category:明朝浦城县知县]]
[[Category:明朝云南道监察御史]]
[[Category:明朝云南道监察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