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管: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我来啦, replaced: 東 → 东 (3), 員 → 员 (4), 內 → 内 (3), 連結 → 链接, 參考文獻 → 参考文献, 國 → 国 (9), 學 → 学 (2), 慶 → 庆 (3), 會 → 会 (6), 長 → 长, 與 → 与 (13), 軍 → 军, 間 → 间 (2), 務 → 务, 團 → 团 (11), 師 → 师, 導 → 导, 漢 → 汉 (5), 語 → 语 (4), 灣 → 湾 (30), 風 → 风 (2), 戲曲 → 戏曲 (9), 戲劇 → 戏剧 (5), 縣 → 县, 盡 → 尽, 彈 → 弹 (11), 歐 → 欧, 將 → 将, 領 → 领 (8), 劉 → 刘, 舊 → 旧 (2), 陽 → 阳 (5), 協 → 协, 調 → 调 (16), 馬 → 马, 應 → 应, 莊 → 庄, 廣 → 广 (3), 見 → 见, 來 → 来 (3), 專 → 专 (2), 對 → 对 (3), 發 → 发, 門 → 门 (4), 樂 → 乐 (32), 樣 → 样, 傳 → 传 (12), 詞 → 词, 號 → 号, 體 → 体 (6),…)
(noteTA 跳过, replaced: 業 → 业 (5), 遠 → 远, 獲 → 获, 規 → 规 (2), 創 → 创, 設 → 设, 鑼 → 锣 (4), 辦 → 办 (2), 樓 → 楼 (2), 職 → 职, 採 → 采 (2), 壽 → 寿, 還 → 还 (3), 單 → 单, 戲 → 戏 (20), 擊 → 击, 復 → 复, 寫 → 写, 徹 → 彻, 轉 → 转, 時 → 时 (5), 許 → 许, 讀 → 读, 鶴 → 鹤, 別 → 别, 陣 → 阵 (6), 則 → 则, 禮 → 礼 (2), 閩 → 闽 (7), 編 → 编, 組 → 组, 歸 → 归, 鳳 → 凤 (2), 響 → 响 (3), 質 → 质 (2), 雖 → 虽, 賴 → 赖, 亂 → 乱 (10), 話 → 话 (3), 輯 → 辑, 錄 → 录 (4), 韻 → 韵 (3), 說 → 说, 絲 → 丝 (2), 紀 → 纪 (7), 這 → 这 (2), 礎 → 础, 「 → “ (13), 」 → ” (13), 聲 → 声 (3), 儀 → 仪, 喪 → 丧, 殼 → 壳 (6),…)
第16行: 第16行:
[[File:梨春园.jpg|缩略图|右|200px|台湾彰化梨春园演奏北管乐]]
[[File:梨春园.jpg|缩略图|右|200px|台湾彰化梨春园演奏北管乐]]


'''北管'''为[[台湾汉族]]传统音乐的其中一种,歌曲及戏剧表演的籠统范疇,各个地区、馆包含的音乐范围跟种类可能不尽相同。北管对台湾近代的传统文化影。在21世的台湾,较少有完整的北管表演,但是北管音乐仍常见于迎神赛会、[[头]],乃至于传统或现代[[布袋]]表演中。北管借用中国北方音乐戏剧元素与[[官]]。在台湾与来自南地区(泉州、廈门)的[[南管]]互为对应,而得名北管。
'''北管'''为[[台湾汉族]]传统音乐的其中一种,歌曲及戏剧表演的籠统范疇,各个地区、馆包含的音乐范围跟种类可能不尽相同。北管对台湾近代的传统文化影。在21世的台湾,较少有完整的北管表演,但是北管音乐仍常见于迎神赛会、[[头]],乃至于传统或现代[[布袋]]表演中。北管借用中国北方音乐戏剧元素与[[官]]。在台湾与来自南地区(泉州、廈门)的[[南管]]互为对应,而得名北管。


== 简介 ==
== 简介 ==
'''北管'''相传为15世传入[[福建]],17世之后到[[台湾]]。多传到台湾的不属福佬或[[客家]]系统的音乐腔和戏曲,都被入北管的范围,北管音乐类型主要有牌子、幼曲(細曲)、絃谱、戏曲等等;在台湾,常相对于来自福建泉州的[[南管]]音乐。
'''北管'''相传为15世传入[[福建]],17世之后到[[台湾]]。多传到台湾的不属福佬或[[客家]]系统的音乐腔和戏曲,都被入北管的范围,北管音乐类型主要有牌子、幼曲(細曲)、絃谱、戏曲等等;在台湾,常相对于来自福建泉州的[[南管]]音乐。


17至19世,北管音乐或借重音乐伴奏衍生的[[人]]戏曲台湾大为流行,其中西皮派所使用部份曲调与京剧曲调相近,使学者称北管为京剧乡下表哥。不只此,北管大大影台湾本有的地方戏剧歌仔与布袋
17至19世,北管音乐或借重音乐伴奏衍生的[[人]]戏曲台湾大为流行,其中西皮派所使用部份曲调与京剧曲调相近,使学者称北管为京剧乡下表哥。不只此,北管大大影台湾本有的地方戏剧歌仔与布袋


然而中国福建地区登世界遺产之泉港北管」,实为福建南(惠安泉港地区)音乐,与台湾北管差异较大。较接近北管种为广东[[西秦]]及各省之[[]],在了解两岸北管差异不可不慎。
然而中国福建地区登世界遺产之泉港北管”,实为福建南(惠安泉港地区)音乐,与台湾北管差异较大。较接近北管种为广东[[西秦]]及各省之[[]],在了解两岸北管差异不可不慎。


== 音乐 ==
== 音乐 ==
用[[工尺谱]](工ㄨ谱)以及七孔律
用[[工尺谱]](工ㄨ谱)以及七孔律
{| class="wikitable"
{| class="wikitable"
|-
|-
第33行: 第33行:
| 西洋唱名|| dol(低音) || re(低音) || mi(低音) || fa(低音) || sol(低音) || la(低音) || si(低音) || dol || re || mi || fa || sol || la || si || dol(高音) || re(高音)
| 西洋唱名|| dol(低音) || re(低音) || mi(低音) || fa(低音) || sol(低音) || la(低音) || si(低音) || dol || re || mi || fa || sol || la || si || dol(高音) || re(高音)
|-
|-
| 做 || syang || zhhe || gong || huan || hoo || su || yi || syang || zhhe || gong || huan || liu || wu || yi || syang || zhhe
| 做 || syang || zhhe || gong || huan || hoo || su || yi || syang || zhhe || gong || huan || liu || wu || yi || syang || zhhe
|}
|}
(低音除合士一以外法和中音一样,高音加人字旁)
(低音除合士一以外法和中音一样,高音加人字旁)
(事实上因为律制的不同,凡的音高介于Fa到升Fa之间,一、乙介于降Si与Si之间)
(事实上因为律制的不同,凡的音高介于Fa到升Fa之间,一、乙介于降Si与Si之间)


调式称为」,例如:上管、大工管、小工管、凡管、士管等等。
调式称为”,例如:上管、大工管、小工管、凡管、士管等等。


而节奏以'''板'''、'''撩'''称呼。
而节奏以'''板'''、'''撩'''称呼。


北管乐器分成皮类:[[小鼓]]、通鼓(即是[[堂鼓]]);铜器类:鈔、、[[盞]]、;絃类:[[大广弦]]、[[京胡]](即吊鬼仔)、和弦、[[椰胡]]又名提弦(子弦)、[[二胡]]、胖胖胡(即低音弦);吹类:大吹(即[[嗩吶]])、,噠子(即小嗩吶)品仔(即是[[笛子]]);弹撥类:[[三弦]]、[[秦琴]]、梅花琴、[[月琴]](北管用的月琴乃是京剧月琴,但律制不同,以四度定弦,又叫头手弦欧)[[中阮]] [[琵琶]];打:[[揚琴]]、十音
北管乐器分成皮类:[[小鼓]]、通鼓(即是[[堂鼓]]);铜器类:鈔、、[[盞]]、;絃类:[[大广弦]]、[[京胡]](即吊鬼仔)、和弦、[[椰胡]]又名提弦(子弦)、[[二胡]]、胖胖胡(即低音弦);吹类:大吹(即[[嗩吶]])、,噠子(即小嗩吶)品仔(即是[[笛子]]);弹撥类:[[三弦]]、[[秦琴]]、梅花琴、[[月琴]](北管用的月琴乃是京剧月琴,但律制不同,以四度定弦,又叫头手弦欧)[[中阮]] [[琵琶]];打:[[揚琴]]、十音


== 泉州北管 ==
== 泉州北管 ==
中国的北管现只分布在[[泉州]]的泉港与惠安地区,所以又叫[[泉州北管]],泉州的'''北管'''只剩下器乐演奏,常用于节庆头(艺),主弦是吊子([[京胡]])、提弦(;[[子弦]]),崑腔(吹腔)用曲笛(崑笛)伴奏。与台湾北管有一定程度的差异。
中国的北管现只分布在[[泉州]]的泉港与惠安地区,所以又叫[[泉州北管]],泉州的'''北管'''只剩下器乐演奏,常用于节庆头(艺),主弦是吊子([[京胡]])、提弦(;[[子弦]]),崑腔(吹腔)用曲笛(崑笛)伴奏。与台湾北管有一定程度的差异。


2006年5月20日,泉州北管音乐被[[中国国务院]]列进第1批[[国家级非物文化遺产]]名
2006年5月20日,泉州北管音乐被[[中国国务院]]列进第1批[[国家级非物文化遺产]]名


== 台湾 ==
== 台湾 ==
17至19世,北管音乐或借重音乐伴奏衍生的人戏曲台湾大为流行,其中西皮派所使用部份曲调与京剧曲调相仿,因此学者俞大纲称北管为京剧乡下表哥。并延伸出四平「亂两种剧种,不过,因为前者在台湾接近失传,因此21世后之北管,于台湾皆称为
17至19世,北管音乐或借重音乐伴奏衍生的人戏曲台湾大为流行,其中西皮派所使用部份曲调与京剧曲调相仿,因此学者俞大纲称北管为京剧乡下表哥。并延伸出四平“乱两种剧种,不过,因为前者在台湾接近失传,因此21世后之北管,于台湾皆称为


是梆黃剧种,唱念用的语言内称为[[官]],为带有南口音的官发音。戏剧又分成梆子体系的福路(古路;旧路;福祿)和皮黃体系的西路(新路;西皮)。
是梆黃剧种,唱念用的语言内称为[[官]],为带有南口音的官发音。戏剧又分成梆子体系的福路(古路;旧路;福祿)和皮黃体系的西路(新路;西皮)。
=== 梆子体系 ===
=== 梆子体系 ===
福路(古路;旧路;福祿)的领奏胡琴([[台语]]称头手、头手弦、主弦)是内称为提弦(提絃,就是提琴)的[[子弦]]([[仔弦]])。
福路(古路;旧路;福祿)的领奏胡琴([[台语]]称头手、头手弦、主弦)是内称为提弦(提絃,就是提琴)的[[子弦]]([[仔弦]])。
曲调有流水(二凡,有分高与低)、平板(类似流水的曲调)、平板疊(比平板唱多字)、凹头板(过门与平板相似)、緊平板、緊流水、梆子腔(這裡通常以大吹下去伴奏,或者以曖仔或达仔)、十二丈(是高的流水分节下去唱,但过门与之不同)、緊板、緊中慢、慢中緊、四空门、大借茶、小借茶、马头、疊板、彩板(又称倒板)、各种过点:都是以平板为基下去改的,例如:长点、珍珠点(可以用在十二丈中)、斬瓜点(用于斬瓜此齣
曲调有流水(二凡,有分高与低)、平板(类似流水的曲调)、平板疊(比平板唱多字)、凹头板(过门与平板相似)、緊平板、緊流水、梆子腔(这里通常以大吹下去伴奏,或者以曖仔或达仔)、十二丈(是高的流水分节下去唱,但过门与之不同)、緊板、緊中慢、慢中緊、四空门、大借茶、小借茶、马头、疊板、彩板(又称倒板)、各种过点:都是以平板为基下去改的,例如:长点、珍珠点(可以用在十二丈中)、斬瓜点(用于斬瓜此齣


=== 皮黃体系 ===
=== 皮黃体系 ===
西路(新路;西皮)的领奏胡琴(台湾南语称头手、头手弦、主弦)是[[京胡]],内称为吊仔。
西路(新路;西皮)的领奏胡琴(台湾南语称头手、头手弦、主弦)是[[京胡]],内称为吊仔。
以定弦来分曲调,分为两种一种是西皮,一种为二簧,
以定弦来分曲调,分为两种一种是西皮,一种为二簧,
曲调有刀子、原板、婆士调、慢刀子、跺子、緊垛子、导板(倒板)等....
曲调有刀子、原板、婆士调、慢刀子、跺子、緊垛子、导板(倒板)等....
西皮和二黃分为正管(正调)和反管(反调),反管(反调)是正管(正调)的移调调,西皮正管领奏胡琴空弦是 士-工(la-mi 6-3),反管是ㄨ-五(re-la 2-6);二黃正管领奏胡琴空弦是合-ㄨ(sol-re 5-2),反管是上-六(dol-sol 1-5)。
西皮和二黃分为正管(正调)和反管(反调),反管(反调)是正管(正调)的移调调,西皮正管领奏胡琴空弦是 士-工(la-mi 6-3),反管是ㄨ-五(re-la 2-6);二黃正管领奏胡琴空弦是合-ㄨ(sol-re 5-2),反管是上-六(dol-sol 1-5)。
二黃平领奏胡琴的空弦是 合-ㄨ(sol-re 5-2)。
二黃平领奏胡琴的空弦是 合-ㄨ(sol-re 5-2)。
第70行: 第70行:
撥子领奏胡琴的空弦是 上-六(dol-sol 1-5)。
撥子领奏胡琴的空弦是 上-六(dol-sol 1-5)。


西路和福路都称胡琴的第2把手为和弦(台湾南语音同弦),[[民乐]][[二胡]]、[[大广弦]]、大[[椰胡]]([[冇弦]])都有人使用。
西路和福路都称胡琴的第2把手为和弦(台湾南语音同弦),[[民乐]][[二胡]]、[[大广弦]]、大[[椰胡]]([[冇弦]])都有人使用。


其他乐器有北管[[月琴]](北月琴,类似[[京剧]]月琴)、[[揚琴]]、[[秦琴]]、[[三弦]]、北管[[琵琶]]、[[低胡]]等。
其他乐器有北管[[月琴]](北月琴,类似[[京剧]]月琴)、[[揚琴]]、[[秦琴]]、[[三弦]]、北管[[琵琶]]、[[低胡]]等。


=== 崑腔、細曲、絃谱 ===
=== 崑腔、細曲、絃谱 ===
崑腔以崑笛(曲笛)领奏的演唱曲
崑腔以崑笛(曲笛)领奏的演唱曲
細曲(幼曲)是指以竹伴奏为主的演唱曲。例如:,神明圣诞用的〈阳歌>,首用于告式在灵前演唱,过程中要念一篇祭文称为弔词」,儀式中唱的曲子称为〈醒迷〉
細曲(幼曲)是指以竹伴奏为主的演唱曲。例如:,神明圣诞用的〈阳歌>,首用于告式在灵前演唱,过程中要念一篇祭文称为弔词”,仪式中唱的曲子称为〈醒迷〉


絃谱(串仔)是以旋律为主的竹音乐合奏,有用作剧中背景音乐,曲牌有《寄生草》、《朝天子》、《醉月登》等。
絃谱(串仔)是以旋律为主的竹音乐合奏,有用作剧中背景音乐,曲牌有《寄生草》、《朝天子》、《醉月登》等。


=== 吹牌(吹排;牌子;排止;嗩吶牌子曲) ===
=== 吹牌(吹排;牌子;排止;嗩吶牌子曲) ===
嗩吶被称为」,是吹牌(吹排;牌子;排止;嗩吶牌子曲)的领奏乐器,用于吉庆鼓乐、军陣戲等场合,通常由头手弦兼嗩吶。
嗩吶被称为”,是吹牌(吹排;牌子;排止;嗩吶牌子曲)的领奏乐器,用于吉庆鼓乐、军阵戏等场合,通常由头手弦兼嗩吶。
台湾嗩吶依尺寸分为大吹」「二吹」「三吹」「噠仔」,北管用二号吹,台湾北管嗩吶如同[[潮州]]嗩吶,都是沒有完整半音制度的七孔律制。
台湾嗩吶依尺寸分为大吹”“二吹”“三吹”“噠仔”,北管用二号吹,台湾北管嗩吶如同[[潮州]]嗩吶,都是沒有完整半音制度的七孔律制。


=== 沒落与保存 ===
=== 沒落与保存 ===
台湾当局位曾給[[王金 (北管)|王金]]、[[邱火榮]]等艺员出版生命史专书,曾給[[潘玉嬌]]、[[刘玉鶯]]、[[邱火榮]]、[[林阿春]]、[[木松]]等艺员制音乐专
台湾当局位曾給[[王金 (北管)|王金]]、[[邱火榮]]等艺员出版生命史专书,曾給[[潘玉嬌]]、[[刘玉鶯]]、[[邱火榮]]、[[林阿春]]、[[木松]]等艺员制音乐专


目前[[汉阳北管剧团]]是台湾主要的北管戲職業剧团,創辦人[[庄进才]]艺师于2016年頒国家文艺奬。其他于[[基隆市]]、[[彰化县]]、[[新竹市]]、[[新北市]]、林口区等地亦有餘子弟成之子弟社团协会,以及定期举之艺术节、文化节等展演节期。
目前[[汉阳北管剧团]]是台湾主要的北管戏职业剧团,创办人[[庄进才]]艺师于2016年頒国家文艺奬。其他于[[基隆市]]、[[彰化县]]、[[新竹市]]、[[新北市]]、林口区等地亦有餘子弟成之子弟社团协会,以及定期举之艺术节、文化节等展演节期。


2009年3月3日,[[台湾]][[行政院]][[文化建委员会]]指定[[汉阳北管剧团]]为重要传统艺术北管戏曲类保存团体;彰化[[梨春园]]北管乐团为重要传统艺术北管音乐类保存团体。
2009年3月3日,[[台湾]][[行政院]][[文化建委员会]]指定[[汉阳北管剧团]]为重要传统艺术北管戏曲类保存团体;彰化[[梨春园]]北管乐团为重要传统艺术北管音乐类保存团体。
21世的今日台湾,在迎春、迎神庙会、神诞、新居落成、婚庆、甚至喪禮時,仍会聽到[[嗩吶]]、[[子弦]]、、鼓等北管乐器演奏的风入松、醉扶登、醉八仙、游将令等北管曲牌。
21世的今日台湾,在迎春、迎神庙会、神诞、新居落成、婚寿庆、甚至丧礼时,仍会聽到[[嗩吶]]、[[子弦]]、、鼓等北管乐器演奏的风入松、醉扶登、醉八仙、游将令等北管曲牌。
{|
{|
|-
|-
|<gallery mode="packed" style="font-size:88%; line-height:130%">
|<gallery mode="packed" style="font-size:88%; line-height:130%">
File:汉阳北管剧团演出《王英下山》剧照.jpg|《王英下山》剧照,由宜兰罗东汉阳北管剧团演出
File:汉阳北管剧团演出《王英下山》剧照.jpg|《王英下山》剧照,由宜兰罗东汉阳北管剧团演出
File:新美园北管剧团演出《黃金台》剧照.jpg|《黃金台》剧照,由台中新美园北管剧团演出
File:新美园北管剧团演出《黃金台》剧照.jpg|《黃金台》剧照,由台中新美园北管剧团演出
File:北管弹子弟《鬧西河》剧照.jpg|罗东福兰社演出北管子弟《鬧西河》
File:北管弹子弟《鬧西河》剧照.jpg|罗东福兰社演出北管子弟《鬧西河》
</gallery>
</gallery>
|}
|}
第105行: 第105行:
== 参考文献 ==
== 参考文献 ==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516235910/http://public1.ntl.gov.tw/publish/culture2/cul2_03.htm 台湾的传统音乐]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516235910/http://public1.ntl.gov.tw/publish/culture2/cul2_03.htm 台湾的传统音乐]
林美容、辜神徹編著,《迎神在台北:台北迎城隍、艋舺迎青山王、台北灵安社头》,2013年,台北:台北市文委员会 ...
林美容、辜神彻编著,《迎神在台北:台北迎城隍、艋舺迎青山王、台北灵安社头》,2013年,台北:台北市文委员会 ...


== 外部链接 ==
== 外部链接 ==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0315134613/https://tttc.culture.tw/Xiqu/HanMusic_16052412102326542.aspx 台湾戏曲中心-北管音乐]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0315134613/https://tttc.culture.tw/Xiqu/HanMusic_16052412102326542.aspx 台湾戏曲中心-北管音乐]
*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traditionalPerformingart/20071008000002 三坑得意堂北管头-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traditionalPerformingart/20071008000002 三坑得意堂北管头-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traditionalPerformingart/20100503000001 北管戏曲-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traditionalPerformingart/20100503000001 北管戏曲-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traditionalPerformingart/20130314000001 (直辖市登)-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traditionalPerformingart/20130314000001 (直辖市登)-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台中市文化资产}}
{{台中市文化资产}}
第122行: 第122行:
[[Category:台中市文化资产]]
[[Category:台中市文化资产]]
[[Category:台湾传统戏剧]]
[[Category:台湾传统戏剧]]
[[Category:台湾南式音乐]]
[[Category:台湾南式音乐]]
[[Category:台湾客家文化]]
[[Category:台湾客家文化]]
[[Category:台湾南式戏曲]]
[[Category:台湾南式戏曲]]
[[Category:台湾音乐风格|B]]
[[Category:台湾音乐风格|B]]
[[Category:福建文化]]
[[Category:福建文化]]
[[Category:中国非物文化遺产]]
[[Category:中国非物文化遺产]]


[[Category:中国传统音乐|B]]
[[Category:中国传统音乐|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