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焯: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參考文獻:​我来啦, replaced: 委員 → 委员
(noteTA 跳过, replaced: 員 → 员, 參考文獻 → 参考文献, 擔 → 担, 國 → 国, 會 → 会, 軍 → 军 (2), 務 → 务, 漢 → 汉, 為 → 为, 於 → 于, 約 → 约, 誌 → 志, 盧 → 卢 (2), 編 → 编 (2), 從 → 从, 鑲 → 镶, 趙 → 赵)
第1行: 第1行:
'''焯'''({{bd|1693年||1767年||L}} ),字'''光植''',号'''汉亭''',山东[[青州府]]益都县人,隶[[汉军镶黄旗]]。[[清朝]]官
'''焯'''({{bd|1693年||1767年||L}} ),字'''光植''',号'''汉亭''',山东[[青州府]]益都县人,隶[[汉军镶黄旗]]。[[清朝]]官


焯捐赀为直隶[[武邑]][[知县]],官至[[河南]][[布政使]],雍正六年,解饷诣京师,[[雍正帝]]特召对。1734年任[[福建巡撫]],主要事[[福建]]之政事,品等約為[[从二品]]。乾隆初年,调[[浙江巡抚]],上疏请停浙江仁和、海宁二县草塘岁修银,减[[嘉兴府]]属银米十分之二。因事从军。起授[[鸿胪寺]]少卿,官至[[陕西巡抚]]、[[湖北巡抚]],多次被[[乾隆帝]]指责,为政非过严、即过宽。再次参劾罢官,戍[[巴里坤]]。乾隆三十二年卒。著作有《观津录》、《牧亳政略》、《秉臬中州录》、《抚闽略》、《抚浙略》。
焯捐赀为直隶[[武邑]][[知县]],官至[[河南]][[布政使]],雍正六年,解饷诣京师,[[雍正帝]]特召对。1734年任[[福建巡撫]],主要事[[福建]]之政事,品等约为[[从二品]]。乾隆初年,调[[浙江巡抚]],上疏请停浙江仁和、海宁二县草塘岁修银,减[[嘉兴府]]属银米十分之二。因事从军。起授[[鸿胪寺]]少卿,官至[[陕西巡抚]]、[[湖北巡抚]],多次被[[乾隆帝]]指责,为政非过严、即过宽。再次参劾罢官,戍[[巴里坤]]。乾隆三十二年卒。著作有《观津录》、《牧亳政略》、《秉臬中州录》、《抚闽略》、《抚浙略》。


《墨香居画识》作卢登棹,清画家诗史、广印人传作卢登焯。字震沧,一作晋昌,号书船,一作云船,鄞(今浙江宁波)人。国子生。秃笔焦墨,山水笔意苍厚,兼工小楷、铁笔,喜考订金石。有印谱,着镜竹轩集。按历代画史汇传以卢焯、卢登棹列作两人,清朝画史以卢焯、卢侠焯列作三人,均误。《墨香居画识、两浙名画记、清画家诗史、广印人传》。
《墨香居画识》作卢登棹,清画家诗史、广印人传作卢登焯。字震沧,一作晋昌,号书船,一作云船,鄞(今浙江宁波)人。国子生。秃笔焦墨,山水笔意苍厚,兼工小楷、铁笔,喜考订金石。有印谱,着镜竹轩集。按历代画史汇传以卢焯、卢登棹列作两人,清朝画史以卢焯、卢侠焯列作三人,均误。《墨香居画识、两浙名画记、清画家诗史、广印人传》。


== 考文 ==
== 考文 ==
* 《[[清史稿]] 列传一百二十四》
* 《[[清史稿]] 列传一百二十四》
* 《福建省志》,福建省地方誌編纂委员會編,1992年。
* 《福建省志》,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1992年。


{{start box}}
{{start box}}
{{s-before|[[趙國麟]]}}
{{s-before|[[赵国麟]]}}
{{s-title|[[福建巡撫]]|1734年—1738年}}
{{s-title|[[福建巡撫]]|1734年—1738年}}
{{s-after|[[王士任]]}}
{{s-after|[[王士任]]}}
第33行: 第33行:
[[Category:清朝鸿胪寺少卿|L]]
[[Category:清朝鸿胪寺少卿|L]]
[[Category:青州人|L]]
[[Category:青州人|L]]
[[Category:黃旗漢軍人|L]]
[[Category:黃旗汉军人|L]]
[[Category:卢姓|Z]]
[[Category:卢姓|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