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克塔维奥·帕斯: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机器人:删除1个模板:Wayback)
(noteTA 跳过, replaced: 國 → 国, 學 → 学 (15), 與 → 与, 師 → 师, 導 → 导, 語 → 语 (3), 灣 → 湾, 愛 → 爱 (2), 縣 → 县 (2), 雙 → 双 (2), 歐 → 欧 (2), 張 → 张 (2), 陽 → 阳 (2), 馬 → 马, 魯 → 鲁 (4), 筆 → 笔 (2), 爾 → 尔 (10), 發 → 发, 蓮 → 莲, 傳 → 传, 譯 → 译 (8), 羅 → 罗 (4), 為 → 为 (2), 於 → 于, 亞 → 亚 (2), 靈 → 灵, 獎 → 奖 (8), 薩 → 萨, 雜 → 杂, 維 → 维, 達 → 达 (3), 貝 → 贝 (8), 選 → 选 (2), 倫 → 伦, 論 → 论 (3), 書 → 书, 幾 → 几, 諾 → 诺 (8), 認 → 认, 統 → 统, 產 → 产, 評 → 评 (2), 邊 → 边, 獲 → 获, 創 → 创 (2), 繼 → 继, 讓 → 让, 陳 → 陈 (2), 寫 → 写, 優 → 优 (2), 問 → 问, 讀 → 读, 蔣 → 蒋, 偉 → 伟…)
第1行: 第1行:
[[File:Octavio Paz - 1988 Malmö.jpg|250px|缩略图|帕斯,1988年]]
[[File:Octavio Paz - 1988 Malmö.jpg|250px|缩略图|帕斯,1988年]]
{{文学}}
{{文学}}
'''奥克塔维奥·帕斯'''([[西班牙语]]:'''{{lang|es|Octavio Paz}}''',{{bd|1914年|3月31日|1998年|4月19日|catIdx=P}}),是墨西哥秀的人、者、評論家、小家、翻家、外交官,隨筆、小、政論雜文、文學評論。1914年3月31日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出生,1998年4月20日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逝世。
'''奥克塔维奥·帕斯'''([[西班牙语]]:'''{{lang|es|Octavio Paz}}''',{{bd|1914年|3月31日|1998年|4月19日|catIdx=P}}),是墨西哥秀的人、者、评论家、小家、翻家、外交官,随笔、小、政论杂文、文学评论。1914年3月31日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出生,1998年4月20日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逝世。


其卓越的作,1981年得到[[西班牙]]文的最高榮[[塞万提斯奖]],1990年成第10位以西班牙語寫作的[[諾貝爾學獎]]得主,也是[[西班牙语美洲]]第4位[[諾貝爾學獎]]得主。之前3位来自[[西班牙语美洲]]的[[諾貝爾學獎]]得主是1945年的[[加夫列拉·米斯特拉]]([[智利]],[[拉丁美洲]]惟一的女性[[諾貝爾學獎]]得主)、1971年的巴勃·[[聶魯達]]([[智利]])、以及1982年的[[加西亚·马尔克斯]]([[哥]])。
其卓越的作,1981年得到[[西班牙]]文的最高榮[[塞万提斯奖]],1990年成第10位以西班牙语写作的[[诺贝尔学奖]]得主,也是[[西班牙语美洲]]第4位[[诺贝尔学奖]]得主。之前3位来自[[西班牙语美洲]]的[[诺贝尔学奖]]得主是1945年的[[加夫列拉·米斯特拉]]([[智利]],[[拉丁美洲]]惟一的女性[[诺贝尔学奖]]得主)、1971年的巴勃·[[聶鲁达]]([[智利]])、以及1982年的[[加西亚·马尔克斯]]([[哥]])。


承了美的[[西班牙]]和[[拉丁美洲]]西班牙語詩傳統,在1971年的[[諾貝爾學獎]]得主[[巴勃·聶魯達]]([[智利]])、1956年[[諾貝爾學獎]]得主[[胡安·拉蒙·希梅内斯]]([[西班牙]])、[[祕]]人[[塞薩爾·巴列霍]]、[[智利]]人Vicente Huidobro大的文揚光大,《[[太阳石 (诗)|太石]]》被認為是他的得代表作品。
承了美的[[西班牙]]和[[拉丁美洲]]西班牙语诗传统,在1971年的[[诺贝尔学奖]]得主[[巴勃·聶鲁达]]([[智利]])、1956年[[诺贝尔学奖]]得主[[胡安·拉蒙·希梅内斯]]([[西班牙]])、[[祕]]人[[塞萨尔·巴列霍]]、[[智利]]人Vicente Huidobro大的文揚光大,《[[太阳石 (诗)|太石]]》被认为是他的得代表作品。


== 主要作品出版年表 ==
== 主要作品出版年表 ==
=== ===
=== ===
* 1958年 - Libertad bajo palabra
* 1958年 - Libertad bajo palabra
* 1962年 - Salamandra
* 1962年 - Salamandra
第16行: 第16行:
* Bajo el título El fuego de cada día el propio Paz recoge una significativa selección de su obra poética.
* Bajo el título El fuego de cada día el propio Paz recoge una significativa selección de su obra poética.


=== 散文隨筆 ===
=== 散文随笔 ===
* 1950年 - El laberinto de la soledad
* 1950年 - El laberinto de la soledad
* 1956年 - El Arco y la Lira
* 1956年 - El Arco y la Lira
第43行: 第43行:
* 1995年 - Vislumbres de la India
* 1995年 - Vislumbres de la India


=== 作 ===
=== 作 ===
* En Versiones y diversiones Paz reunió sus traducciones poéticas. Tradujo Sendas de Oku, de Matsuo Basho (1957)
* En Versiones y diversiones Paz reunió sus traducciones poéticas. Tradujo Sendas de Oku, de Matsuo Basho (1957)


== 作品在台的出版 ==
== 作品在台的出版 ==
* 黎、芬齡/編譯,《帕斯詩選》,台北市:林,1991年。
* 黎、芬齡/编译,《帕斯诗选》,台北市:林,1991年。
* 朱景冬等人/、林盛彬/導讀,《太石》,台北市:桂冠,1994年。
* 朱景冬等人/、林盛彬/导读,《太石》,台北市:桂冠,1994年。
* 維歐‧帕茲/著,蔡憫生/,《在印度的微光中:諾貝爾桂冠人帕茲的心之旅》,台北市:可孛文化、城邦文化,2000年。
* 维欧‧帕茲/著,蔡憫生/,《在印度的微光中:诺贝尔桂冠人帕茲的心之旅》,台北市:可孛文化、城邦文化,2000年。
* 李魁/,《帕斯/博普夫斯基》,台北新店市:桂冠,2002年。
* 李魁/,《帕斯/博普夫斯基》,台北新店市:桂冠,2002年。
* 蔣顯璟、真漫/,《重火焰:與愛欲的》,台北市:城,2004年。
* 蒋显璟、真漫/,《重火焰:与爱欲的》,台北市:城,2004年。
* 黎、芬齡/,《拉丁美洲詩雙璧:《帕斯詩選》、聶魯達《疑集》》,花蓮縣文化局,2005年。
* 黎、芬齡/,《拉丁美洲诗双璧:《帕斯诗选》、聶鲁达《疑集》》,花莲县文化局,2005年。


== 参考资料 ==
== 参考资料 ==
第61行: 第61行:
{{DEFAULTSORT:Paz, Octavio}}
{{DEFAULTSORT:Paz, Octavio}}
[[Category: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Category: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Category:墨西哥諾貝爾獎獲得者]]
[[Category:墨西哥诺贝尔奖获得者]]
[[Category:墨西哥作家]]
[[Category:墨西哥作家]]
[[Category:墨西哥诗人]]
[[Category:墨西哥诗人]]
[[Category:墨西哥哲家]]
[[Category:墨西哥哲家]]
[[Category:墨西哥外交官]]
[[Category:墨西哥外交官]]
[[Category:哈佛大]]
[[Category:哈佛大]]
[[Category:加州大柏克分校校友]]
[[Category:加州大柏克分校校友]]
[[Category:墨西哥立自治大校友]]
[[Category:墨西哥立自治大校友]]
[[Category:墨西哥城人]]
[[Category:墨西哥城人]]
[[Category:塞万提斯奖得主]]
[[Category:塞万提斯奖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