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振鏞: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道光年间:​clean up, replaced: 清代 → 清朝
标签消歧义链接
(noteTA 跳过, replaced: 東 → 东, 內 → 内, 連結 → 链接, 國 → 国 (5), 婦 → 妇, 學 → 学 (14), 慶 → 庆 (9), 會 → 会 (2), 經濟 → 经济, 與 → 与 (2), 軍 → 军 (5), 間 → 间, 務 → 务 (2), 師 → 师 (5), 漢 → 汉 (3), 語 → 语 (2), 華 → 华, 風 → 风 (2), 豐 → 丰 (2), 縣 → 县 (3), 雙 → 双, 無 → 无 (11), 將 → 将, 領 → 领, 劉 → 刘 (2), 舊 → 旧, 張 → 张, 楊 → 杨, 協 → 协, 調 → 调 (2), 莊 → 庄, 嚴 → 严 (2), 雲 → 云, 筆 → 笔, 廣 → 广, 來 → 来 (2), 對 → 对, 爾 → 尔, 親 → 亲 (3), 彌 → 弥 (2), 極 → 极, 傳 → 传 (2), 號 → 号 (4), 體 → 体 (2), 類 → 类, 圖 → 图 (5), 稱 → 称 (4), 為 → 为 (4), 於 → 于 (6), 數 → 数, 屬 → 属, 議 → 议,…)
第2行: 第2行:
| 姓名 = 曹振镛
| 姓名 = 曹振镛
| 原名 =
| 原名 =
| 片名= 曹振鏞.jpg
| 片名= 曹振鏞.jpg
| 片大小 = 220px
| 片大小 = 220px
| 明 = 《玉瀾堂十五老臣像》之曹振鏞像,[[清]]·沈振麟
| 明 = 《玉瀾堂十五老臣像》之曹振鏞像,[[清]]·沈振麟
| 最高職務 = 太傅武英殿大学士
| 最高职务 = 太傅武英殿大学士
| 家 = 大清
| 家 = 大清
| 爵位 =
| 爵位 =
| 籍 = [[安徽]][[歙县]]
| 籍 = [[安徽]][[歙县]]
| 族裔 =
| 族裔 =
| 旗籍 =
| 旗籍 =
| 字 = 俪笙、怿嘉
| 字 = 俪笙、怿嘉
| 諡 = 文正
| 諡 = 文正
| 出生日期 = [[乾隆]]二十年(1755年)
| 出生日期 = [[乾隆]]二十年(1755年)
| 出生地 = [[安徽省]][[徽州府]][[歙县]][[下托山]]
| 出生地 = [[安徽省]][[徽州府]][[歙县]][[下托山]]
| 逝世日期 = [[道光]]十五年(1835年)
| 逝世日期 = [[道光]]十五年(1835年)
| 逝世地 = [[京]][[顺天府]]
| 逝世地 = [[京]][[顺天府]]
| 墓葬 =
| 墓葬 =
| 配偶 =
| 配偶 =
| 親屬 =[[曹文埴]](父)<br>[[曹恩汴]]、[[曹恩濙]](子)<br>[[曹紹橚]]、[[曹紹桐]](孙)
| 亲属 =[[曹文埴]](父)<br>[[曹恩汴]]、[[曹恩濙]](子)<br>[[曹紹橚]]、[[曹紹桐]](孙)
| 出身 =
| 出身 =
*[[乾隆]]四十六年辛丑科士出身
*[[乾隆]]四十六年辛丑科士出身
| 經歷 =
| 经历 =
| 著作 =
| 著作 =
* 《纶阁廷辉集》、《话云轩咏史诗》
* 《纶阁廷辉集》、《话云轩咏史诗》
* 《[[清高宗實錄]]》、《[[清仁宗實錄]]》
* 《[[清高宗实录]]》、《[[清仁宗实录]]》
* 《[[大清会典]]》、《[[河工方略明鉴]]》
* 《[[大清会典]]》、《[[河工方略明鉴]]》
* 《[[皇朝文颖]]》、《[[全唐文]]》
* 《[[皇朝文颖]]》、《[[全唐文]]》
}}
}}
'''曹振鏞'''({{bd|1755年||1835年|catIdx=C}}),字'''懌嘉'''<ref>清人室名別稱索引 ,下 ,1353</ref>,号'''俪笙'''<ref name=":0">《曹文正公年谱》元</ref>,[[安徽]][[歙]][[雄村]]人。清朝[[嘉]]、[[道光]]年重臣。
'''曹振鏞'''({{bd|1755年||1835年|catIdx=C}}),字'''懌嘉'''<ref>清人室名别称索引 ,下 ,1353</ref>,号'''俪笙'''<ref name=":0">《曹文正公年谱》元</ref>,[[安徽]][[歙]][[雄村]]人。清朝[[嘉]]、[[道光]]年重臣。


曹振镛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嘉庆]]年间,担任[[少詹事]]、[[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道光]]年间,历任首席[[军机大臣]]、[[武英殿大学士]]、[[上书房]]总师傅,晋封[[太傅]],并赐画像入[[紫光阁]]。死后谥“'''文正'''”,入祀[[贤良祠]]。
曹振镛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嘉庆]]年间,担任[[少詹事]]、[[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道光]]年间,历任首席[[军机大臣]]、[[武英殿大学士]]、[[上书房]]总师傅,晋封[[太傅]],并赐画像入[[紫光阁]]。死后谥“'''文正'''”,入祀[[贤良祠]]。
第35行: 第35行:
== 生平 ==
== 生平 ==
=== 乾隆年间 ===
=== 乾隆年间 ===
曹振鏞是尚、乾隆二十五年进士第二甲传胪[[曹文埴]]之子,先世为[[曹全晸]],振镛为其三十六世孙。家族初在[[婺源]]晓鳙,后迁[[雄村]]。<ref name=":0" />母程氏,奉直大夫程志深之女。乾隆二十年十月十四日辰时,曹振镛出生下托山,幼年时期,其师父方昌镐的教育十分严厉,背书稍差一字就要求重背,后又师从海宁查祖香学作文。乾隆三十八年,娶妻鲍氏,贡生鲍立然之女。四月应童子试,得第一,八月复得第一,遂为徽州府附生。乾隆三十九年,振镛赴[[南京|江宁]]乡试,得第二。[[乾隆]]四十六年三月应礼部会试,第三十五名。五月初六,赐[[士]]出身,由[[庶吉士]],[[散]]授翰林院[[修]]。[[翰林院]][[大考]]三等,[[乾隆帝]]认为曹振镛为曹文埴之子,才能可用,特擢升为[[侍讲]]。累迁至[[侍读学士]]<ref>《[[清史稿]]》(卷363):“曹振鏞,字儷笙,安徽歙人,尚文埴子。乾隆四十六年士,庶吉士,授修。大考三等,高宗以振鏞大臣子,才可用,特擢侍。累讀學士。”</ref>。
曹振鏞是尚、乾隆二十五年进士第二甲传胪[[曹文埴]]之子,先世为[[曹全晸]],振镛为其三十六世孙。家族初在[[婺源]]晓鳙,后迁[[雄村]]。<ref name=":0" />母程氏,奉直大夫程志深之女。乾隆二十年十月十四日辰时,曹振镛出生下托山,幼年时期,其师父方昌镐的教育十分严厉,背书稍差一字就要求重背,后又师从海宁查祖香学作文。乾隆三十八年,娶妻鲍氏,贡生鲍立然之女。四月应童子试,得第一,八月复得第一,遂为徽州府附生。乾隆三十九年,振镛赴[[南京|江宁]]乡试,得第二。[[乾隆]]四十六年三月应礼部会试,第三十五名。五月初六,赐[[士]]出身,由[[庶吉士]],[[散]]授翰林院[[修]]。[[翰林院]][[大考]]三等,[[乾隆帝]]认为曹振镛为曹文埴之子,才能可用,特擢升为[[侍讲]]。累迁至[[侍读学士]]<ref>《[[清史稿]]》(卷363):“曹振鏞,字儷笙,安徽歙人,尚文埴子。乾隆四十六年士,庶吉士,授修。大考三等,高宗以振鏞大臣子,才可用,特擢侍。累读学士。”</ref>。


=== 嘉庆年间 ===
=== 嘉庆年间 ===
[[嘉庆]]三年(1798年),曹振鏞大考二等,迁任[[少詹事]]。后因父丧回乡,服丧完毕后,担任[[通政使]]。历任[[内阁学士]]、[[工部侍郎]]、[[吏部侍郎]]<ref name="自动生成1">清史列 ,32卷 ,771-775</ref>。嘉庆十一年(1806年),升任[[工部尚书]]<ref>《[[清史稿]]》(卷363):“嘉三年,大考二等,少詹事。父憂,服闋,授通政使。歷內閣學士,工部、吏部侍郎。十一年,擢工部尚。”</ref>。奉命撰《清高宗实录》,书成后,加[[太子少保]]衔<ref name="自动生成2">清館傳稿 ,701001097</ref>,调任[[户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嘉庆十八年(1813年)九月,调任[[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随后,又升任[[体仁阁大学士]],管理[[工部]]事务,晉[[太子太保]]衔<ref name="自动生成2" /><ref>《[[清史稿]]》(卷363):“高宗實錄成,加太子少保。調戶部,兼翰林院掌院士。十八年,調吏部尚協辦士。士,管理工部,晉太子太保。”</ref>。
[[嘉庆]]三年(1798年),曹振鏞大考二等,迁任[[少詹事]]。后因父丧回乡,服丧完毕后,担任[[通政使]]。历任[[内阁学士]]、[[工部侍郎]]、[[吏部侍郎]]<ref name="自动生成1">清史列 ,32卷 ,771-775</ref>。嘉庆十一年(1806年),升任[[工部尚书]]<ref>《[[清史稿]]》(卷363):“嘉三年,大考二等,少詹事。父憂,服闋,授通政使。历内阁学士,工部、吏部侍郎。十一年,擢工部尚。”</ref>。奉命撰《清高宗实录》,书成后,加[[太子少保]]衔<ref name="自动生成2">清馆传稿 ,701001097</ref>,调任[[户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嘉庆十八年(1813年)九月,调任[[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随后,又升任[[体仁阁大学士]],管理[[工部]]事务,晉[[太子太保]]衔<ref name="自动生成2" /><ref>《[[清史稿]]》(卷363):“高宗实录成,加太子少保。调户部,兼翰林院掌院士。十八年,吏部尚协办士。士,管理工部,晉太子太保。”</ref>。


嘉庆十九年至二十五年间,[[嘉庆帝]]六次谒陵,五次[[秋狝]][[木兰]],曹振鏞以[[宰相]]身份[[留守]][[京城]]<ref name="自动生成1" /><ref>朝耆獻類徵 ,1438卷</ref>。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嘉庆帝驾崩,军机大臣撰写遗诏,称乾隆帝诞生于[[避暑山庄]],[[编修]][[刘凤诰]]发觉其中错误,告知曹振镛,曹振镛召对陈述此事,[[道光帝]]大怒,罢免[[军机处]]全体,并任命曹振镛为[[军机大臣]]<ref>《[[清史稿]]》(卷363):“二十五年,仁宗崩,樞臣撰遺詔,高宗避暑山劉鳳誥知其,告振鏞,振鏞召對陳之,宣宗怒,譴罷樞臣。命振鏞為軍機大臣。宣宗治尚恭儉,振鏞小心謹慎,一守文法,最被倚任。”</ref>。
嘉庆十九年至二十五年间,[[嘉庆帝]]六次谒陵,五次[[秋狝]][[木兰]],曹振鏞以[[宰相]]身份[[留守]][[京城]]<ref name="自动生成1" /><ref>朝耆献类征 ,1438卷</ref>。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嘉庆帝驾崩,军机大臣撰写遗诏,称乾隆帝诞生于[[避暑山庄]],[[编修]][[刘凤诰]]发觉其中错误,告知曹振镛,曹振镛召对陈述此事,[[道光帝]]大怒,罢免[[军机处]]全体,并任命曹振镛为[[军机大臣]]<ref>《[[清史稿]]》(卷363):“二十五年,仁宗崩,樞臣撰遺詔,高宗避暑山刘凤诰知其,告振鏞,振鏞召对陈之,宣宗怒,譴罷樞臣。命振鏞为军机大臣。宣宗治尚恭儉,振鏞小心謹慎,一守文法,最被倚任。”</ref>。


=== 道光年间 ===
=== 道光年间 ===
[[道光]]元年(1821年),曹振鏞晋[[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道光]]三年(1823年)[[万寿节]],道光帝赐宴十五老臣,曹振镛年齿居末,特命与宴绘像。道光四年(1824年),充任[[上书房]]总师傅<ref name="自动生成2" />。道光六年(1826年),入值[[南书房]]。道光七年(1827年),平定[[张格尔之乱]],晋[[太子太师]]<ref>《[[清史稿]]》(卷363):“道光元年,晉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士。三年,萬壽節,幸萬壽山玉瀾堂,宴十五老臣,振鏞年居末,特命像。四年,充上總師傅。六年,入直南房。七年,回疆平,晉太子太。”</ref>。道光八年(1828年),张格尔就擒,晋升为[[太傅]],赐用[[紫缰]]<ref name="自动生成2" />,图形[[紫光阁]],位列功臣之中。曹振镛上疏固辞,道光帝下诏军机大臣另外绘制一张图,以全其让功之心,而彰显他辅弼的功劳。道光帝亲自书写赞语赐给他:“亲政之始,先进正人。密勿之地,心腹之臣。问学渊博,献替精醇。克勤克慎,首掌丝纶。”道光十一年(1831年),以万寿庆典赐[[双眼花翎]]<ref>《[[清史稿]]》(卷363):“八年,就擒,晉太傅,紫韁,形紫光,列功臣中。振鏞具疏固,詔凡軍機大臣別繪,以遂功之心,而彰弼之效。御製贊曰:“政之始,先正人。密勿之地,心腹之臣。問學淵博,替精醇。克勤克慎,首掌綸。”親書之。十一年,以萬壽慶賜雙眼花翎。”</ref>。
[[道光]]元年(1821年),曹振鏞晋[[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道光]]三年(1823年)[[万寿节]],道光帝赐宴十五老臣,曹振镛年齿居末,特命与宴绘像。道光四年(1824年),充任[[上书房]]总师傅<ref name="自动生成2" />。道光六年(1826年),入值[[南书房]]。道光七年(1827年),平定[[张格尔之乱]],晋[[太子太师]]<ref>《[[清史稿]]》(卷363):“道光元年,晉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士。三年,万寿节,幸万寿山玉瀾堂,宴十五老臣,振鏞年齿居末,特命像。四年,充上总师傅。六年,入直南房。七年,回疆平,晉太子太。”</ref>。道光八年(1828年),张格尔就擒,晋升为[[太傅]],赐用[[紫缰]]<ref name="自动生成2" />,图形[[紫光阁]],位列功臣之中。曹振镛上疏固辞,道光帝下诏军机大臣另外绘制一张图,以全其让功之心,而彰显他辅弼的功劳。道光帝亲自书写赞语赐给他:“亲政之始,先进正人。密勿之地,心腹之臣。问学渊博,献替精醇。克勤克慎,首掌丝纶。”道光十一年(1831年),以万寿庆典赐[[双眼花翎]]<ref>《[[清史稿]]》(卷363):“八年,就擒,晉太傅,紫韁,形紫光,列功臣中。振鏞具疏固,詔凡军机大臣别绘,以遂功之心,而彰弼之效。御制赞曰:“政之始,先正人。密勿之地,心腹之臣。问学淵博,替精醇。克勤克慎,首掌綸。”亲书之。十一年,以万寿庆赐双眼花翎。”</ref>。


道光帝晚年倦勤,“一时言官,多好毛举细故,相率为浮滥冗琐之文以塞责”<ref>[[李岳瑞]]:《春冰室野乘》</ref>,曹振鏞教皇帝在奏章挑錯字,“必严斥罚俸降革,中外震悚”<ref>《曹振镛之误清》,《清朝野史大观》卷七</ref>。时人称其所出的计谋,多误国之方<ref>《名人軼事》卷一“曹振鏞之清”:“宣宗倦于大政,苦于章奏不能遍阅,振鏞在樞府,乃策曰:‘今天下承平,臣工好作危言,指陈阙失,以邀时誉;若遽罪之,则蒙拒谏之名。此后中外章奏,皇上无庸遍阅,但择其最小节目之错误者谴责之,则臣下震于圣明,以为察及秋毫,必无敢肆者。’宣宗之。其嗣章奏中,有小錯,必俸降革,中外震悚。皆矜矜小敢稍縱,多吉祥,凶不敢入告。及洪楊難作,互相諱,莫敢上。至屢陷名城,始,皆曹振鏞蔽之罪釀成之。闕濡染,以至晚清之亡,在政府者尚循斯轍。其得諡文正世已有不文不正之謗,振鏞之罪可知也。”</ref>。然而曹振镛在任军机大臣期间,负责具体事务办理,对改革弊政多有建树<ref>{{cite book|author1=黎东方|title=黎东方讲史 细说清朝|date=2013|publisher=上海人民出版社|location=上海|isbn=978-7-208-11918-5|pages=255}}</ref>。曹振镛三次当学政,主持[[乡试]]、[[会试]]各四次,都能尽心尽力;阅评考卷能遵纪守法,不淹没博学之士;对[[殿试]]考生,必预先一一校阅考卷,工作一丝不苟,不出差错。曹振镛是[[盐商]]子弟,祖上以盐业起家,有一批亲属是[[扬州]]盐商,世代享有特权。[[两江总督]][[陶澍]]提出[[盐政]]改革,取消商盐垄断权,实行凡纳税皆可贩盐的盐票法。这一改革严重损害盐商利益,也损害曹振镛亲属的利益,亲属叫苦不迭,纷纷投诉到曹振镛,曹振镛说:“焉有饿死之宰相家?”一笑了之<ref>《[[清史稿]]》(卷363):“振鏞事三朝,凡為學政者三,典鄉會試者各四。衡文惟遵功令,不取淹博才之士。殿廷禦試,必預校閱,嚴於疵累忌諱,遂成風氣。凡纂修典、實錄、河工方略、明、皇朝文穎、全唐文,皆為總裁。陵及秋狝木,每命留京事。視學,命充直。恩眷之隆,時無與比。數請停罷不急工程,撙。世以鹽筴起家,及改行淮北票法,商受,振鏞曰:“焉有死之宰相家?”卒成,世特以之。”</ref>。
道光帝晚年倦勤,“一时言官,多好毛举细故,相率为浮滥冗琐之文以塞责”<ref>[[李岳瑞]]:《春冰室野乘》</ref>,曹振鏞教皇帝在奏章挑錯字,“必严斥罚俸降革,中外震悚”<ref>《曹振镛之误清》,《清朝野史大观》卷七</ref>。时人称其所出的计谋,多误国之方<ref>《名人軼事》卷一“曹振鏞之清”:“宣宗倦于大政,苦于章奏不能遍阅,振鏞在樞府,乃策曰:‘今天下承平,臣工好作危言,指陈阙失,以邀时誉;若遽罪之,则蒙拒谏之名。此后中外章奏,皇上无庸遍阅,但择其最小节目之错误者谴责之,则臣下震于圣明,以为察及秋毫,必无敢肆者。’宣宗之。其嗣章奏中,有小錯,必俸降革,中外震悚。皆矜矜小敢稍縱,多吉祥,凶不敢入告。及洪杨难作,互相諱,莫敢上。至屢陷名城,始,皆曹振鏞蔽之罪釀成之。闕濡染,以至晚清之亡,在政府者尚循斯轍。其得諡文正世已有不文不正之謗,振鏞之罪可知也。”</ref>。然而曹振镛在任军机大臣期间,负责具体事务办理,对改革弊政多有建树<ref>{{cite book|author1=黎东方|title=黎东方讲史 细说清朝|date=2013|publisher=上海人民出版社|location=上海|isbn=978-7-208-11918-5|pages=255}}</ref>。曹振镛三次当学政,主持[[乡试]]、[[会试]]各四次,都能尽心尽力;阅评考卷能遵纪守法,不淹没博学之士;对[[殿试]]考生,必预先一一校阅考卷,工作一丝不苟,不出差错。曹振镛是[[盐商]]子弟,祖上以盐业起家,有一批亲属是[[扬州]]盐商,世代享有特权。[[两江总督]][[陶澍]]提出[[盐政]]改革,取消商盐垄断权,实行凡纳税皆可贩盐的盐票法。这一改革严重损害盐商利益,也损害曹振镛亲属的利益,亲属叫苦不迭,纷纷投诉到曹振镛,曹振镛说:“焉有饿死之宰相家?”一笑了之<ref>《[[清史稿]]》(卷363):“振鏞事三朝,凡为学政者三,典乡会试者各四。衡文惟遵功令,不取淹博才之士。殿廷御试,必預校閱,严于疵累忌諱,遂成风气。凡纂修典、实录、河工方略、明、皇朝文穎、全唐文,皆为总裁。陵及秋狝木,每命留京事。视学,命充直。恩眷之隆,时无与比。数请停罷不急工程,撙。世以鹽筴起家,及改行淮北票法,商受,振鏞曰:“焉有饿死之宰相家?”卒成,世特以之。”</ref>。


道光十五年(1835年)正月,曹振镛逝世,道光帝亲临吊丧,下诏书说:“大学士曹振镛,人品端方。自授军机大臣以来,靖恭正直,历久不渝。凡所陈奏,务得大体。前大学士[[刘统勋]]、[[朱珪 (清朝)|朱珪]],乾隆、嘉庆中蒙皇祖、皇考鉴其品节,赐谥文正。曹振镛实心任事,外貌讷然,而献替不避嫌怨,朕深倚赖而人不知。揆诸谥法,足以当‘正’字而无媿。其予谥文正。”赐[[諡]]'''文正''',入[[良祠]]<ref>《[[清史稿]]》(卷363):“十五年,卒,年八十有一。自繕遺疏,附摺至十馀事。上震悼,詔曰:“大士曹振鏞,人品端方。自授軍機大臣以,靖恭正直,久不渝。凡所奏,得大。前大劉統勳、朱珪,乾隆、嘉中蒙皇祖、皇考其品諡文正。曹振鏞心任事,外貌訥然,而替不避嫌怨,朕深倚而人不知。揆諡法,足以'正'字而媿。其予諡文正。”入祀良祠。”</ref>,有人譏其不文不正
道光十五年(1835年)正月,曹振镛逝世,道光帝亲临吊丧,下诏书说:“大学士曹振镛,人品端方。自授军机大臣以来,靖恭正直,历久不渝。凡所陈奏,务得大体。前大学士[[刘统勋]]、[[朱珪 (清朝)|朱珪]],乾隆、嘉庆中蒙皇祖、皇考鉴其品节,赐谥文正。曹振镛实心任事,外貌讷然,而献替不避嫌怨,朕深倚赖而人不知。揆诸谥法,足以当‘正’字而无媿。其予谥文正。”赐[[諡]]'''文正''',入[[良祠]]<ref>《[[清史稿]]》(卷363):“十五年,卒,年八十有一。自繕遺疏,附摺至十馀事。上震悼,詔曰:“大士曹振鏞,人品端方。自授军机大臣以,靖恭正直,久不渝。凡所奏,得大。前大刘统勳、朱珪,乾隆、嘉中蒙皇祖、皇考其品諡文正。曹振鏞心任事,外貌訥然,而替不避嫌怨,朕深倚而人不知。揆諡法,足以'正'字而媿。其予諡文正。”入祀良祠。”</ref>,有人譏其不文不正


作为道光帝的亲信<ref>{{cite book|author1=茅海建|title=苦命天子:咸丰皇帝奕詝|date=2013|publisher=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location=北京|isbn=978-7-108-04281-1}}</ref>,曹振鏞一生官亨通,门生向他教如何平步青,他:“它,但多磕、少說話耳!”<ref>[[朱克敬]]《瞑庵二》:“曹文正公晚年,恩遇益隆,身名俱泰。门生某请其故,曹曰:‘无他,但多磕头,少说话耳。’”</ref>[[门生]]后辈有入[[御史]]者,必戒之曰:“毋多言,毋豪意兴!”人譏其庸碌<ref>[[其元]]《庸閒齋筆記》“董曹遺事”曰:名子撰一嘲之云:“庸庸碌碌曹丞相,哭哭啼啼[[董诰|董太]]。 ”二公之,笑相曰: “此之庸碌、笑啼,頗不容易。”</ref>。著有《纶阁廷辉集》、《话云轩咏史诗》。清朝有《[[一剪梅]]》用諷刺曹振鏞:“仕途鑽刺要精工,京信常通,[[炭敬]]常。莫談時事逞英雄,一味融,一味恭。大臣經濟容,莫奇功,莫精忠,般人事要朦朧,駁也庸,庸。八方歲歲豐國運方隆,官方通,大家襄要和衷,好也[[縫]],歹也縫。無災無難到[[三公]],妻受[[命|榮封]],[[蔭子|子蔭]]郎中,流芳世更窮,不諡文忠,便諡文恭。”<ref>{{cite news|author1=谭伯牛|title=谭伯牛专栏:饿死宰相|url=http://news.ifeng.com/a/20140911/41936469_0.shtml|accessdate=2016-05-14|publisher=南方都市报|date=2014-09-11|archive-date=2016-06-10|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610103558/http://news.ifeng.com/a/20140911/41936469_0.shtml|dead-url=no}}</ref>
作为道光帝的亲信<ref>{{cite book|author1=茅海建|title=苦命天子:咸丰皇帝奕詝|date=2013|publisher=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location=北京|isbn=978-7-108-04281-1}}</ref>,曹振鏞一生官亨通,门生向他教如何平步青,他:“它,但多磕、少说话耳!”<ref>[[朱克敬]]《瞑庵二》:“曹文正公晚年,恩遇益隆,身名俱泰。门生某请其故,曹曰:‘无他,但多磕头,少说话耳。’”</ref>[[门生]]后辈有入[[御史]]者,必戒之曰:“毋多言,毋豪意兴!”人譏其庸碌<ref>[[其元]]《庸閒齋笔记》“董曹遺事”曰:名子撰一嘲之云:“庸庸碌碌曹丞相,哭哭啼啼[[董诰|董太]]。 ”二公之,笑相曰: “此之庸碌、笑啼,頗不容易。”</ref>。著有《纶阁廷辉集》、《话云轩咏史诗》。清朝有《[[一剪梅]]》用諷刺曹振鏞:“仕途鑽刺要精工,京信常通,[[炭敬]]常。莫谈时事逞英雄,一味融,一味恭。大臣经济容,莫奇功,莫精忠,般人事要朦朧,駁也庸,庸。八方岁岁丰国运方隆,官方通,大家襄要和衷,好也[[縫]],歹也縫。无灾无难到[[三公]],妻受[[命|榮封]],[[蔭子|子蔭]]郎中,流芳世更窮,不諡文忠,便諡文恭。”<ref>{{cite news|author1=谭伯牛|title=谭伯牛专栏:饿死宰相|url=http://news.ifeng.com/a/20140911/41936469_0.shtml|accessdate=2016-05-14|publisher=南方都市报|date=2014-09-11|archive-date=2016-06-10|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610103558/http://news.ifeng.com/a/20140911/41936469_0.shtml|dead-url=no}}</ref>


== 参考文献 ==
== 参考文献 ==
{{reflist|2}}
{{reflist|2}}


== 外部連結 ==
== 外部链接 ==
* [http://npmhost.npm.gov.tw/ttscgi2/ttsquery?0:0:npmauac:TM%3D%B1%E4%AE%B6%F3%60 曹振鏞] 中研院史
* [http://npmhost.npm.gov.tw/ttscgi2/ttsquery?0:0:npmauac:TM%3D%B1%E4%AE%B6%F3%60 曹振鏞] 中研院史


{{-}}
{{-}}
{{start box}}
{{start box}}
{{s-off}}
{{s-off}}
{{succession box|[[戴衢亨]]|[[潘世恩]]|[[清朝户部尚书列表#户部汉尚书|]]|<small>嘉十四年七月丁卯-嘉十八年九月庚辰<br>(1813年8月19日-1813年10月10日)</small>}}
{{succession box|[[戴衢亨]]|[[潘世恩]]|[[清朝户部尚书列表#户部汉尚书|]]|<small>嘉十四年七月丁卯-嘉十八年九月庚辰<br>(1813年8月19日-1813年10月10日)</small>}}
{{succession box|[[炳泰]]|[[章煦]]|[[清朝吏部尚书列表#吏部汉尚书|吏部]]|<small>嘉十八年九月庚辰-嘉十八年九月甲申<br>(1813年10月10日-1813年10月14日)</small>}}
{{succession box|[[炳泰]]|[[章煦]]|[[清朝吏部尚书列表#吏部汉尚书|吏部]]|<small>嘉十八年九月庚辰-嘉十八年九月甲申<br>(1813年10月10日-1813年10月14日)</small>}}
{{succession box|[[刘权之]]|[[伯麟]]|[[体仁阁大学士]]|<small>嘉十八年(1813年)九月 - 道光元年(1821年)五月</small>}}
{{succession box|[[刘权之]]|[[伯麟]]|[[体仁阁大学士]]|<small>嘉十八年(1813年)九月 - 道光元年(1821年)五月</small>}}
{{succession box|[[明亮 (清朝)|明亮]]|[[穆彰阿]]|[[武英殿大学士]]|<small>道光元年(1821年)五月-道光十五年(1835年)正月</small>}}
{{succession box|[[明亮 (清朝)|明亮]]|[[穆彰阿]]|[[武英殿大学士]]|<small>道光元年(1821年)五月-道光十五年(1835年)正月</small>}}
{{end box}}
{{end box}}


{{清朝軍機大臣}}
{{清朝军机大臣}}
{{乾隆四十六年辛丑科殿试金榜}}
{{乾隆四十六年辛丑科殿试金榜}}
{{清朝入祀良祠}}
{{清朝入祀良祠}}
{{DEFAULTSORT:Cao曹}}
{{DEFAULTSORT:Cao曹}}
[[Category:清朝翰林院庶吉士]]
[[Category:清朝翰林院庶吉士]]
[[Category:清朝翰林]]
[[Category:清朝翰林]]
[[Category:清朝河南政]]
[[Category:清朝河南政]]
[[Category:清朝江西政]]
[[Category:清朝江西政]]
[[Category:清朝廣東學政]]
[[Category:清朝广东学政]]
[[Category:清朝部尚]]
[[Category:清朝部尚]]
[[Category:清朝吏部尚]]
[[Category:清朝吏部尚]]
[[Category:清朝体仁阁大学士]]
[[Category:清朝体仁阁大学士]]
[[Category:清朝武英殿大学士]]
[[Category:清朝武英殿大学士]]
[[Category:軍機大臣]]
[[Category:军机大臣]]
[[Category:清朝太子三]]
[[Category:清朝太子三]]
[[Category:清朝太傅]]
[[Category:清朝太傅]]
[[Category:紫光閣繪像功臣]]
[[Category:紫光阁绘像功臣]]
[[Category:紫韁]]
[[Category:紫韁]]
[[Category:上房行走]]
[[Category:上房行走]]
[[Category:南房行走]]
[[Category:南房行走]]
[[Category:雄村曹氏|Z]]
[[Category:雄村曹氏|Z]]
[[Category:歙人]]
[[Category:歙人]]
[[Category:曹姓|Z振]]
[[Category:曹姓|Z振]]
[[Category:諡文正]]
[[Category:諡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