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思奇: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修改自此处;原许可:CC BY-SA 3.0[网站升级迁移])
 
(noteTA 跳过, replaced: 東 → 东, 國 → 国, 學 → 学 (3), 華 → 华, 雙 → 双, 時 → 时 (2), 澤 → 泽, 錄 → 录, 紀 → 纪)
第32行: 第32行:


== 名字 ==
== 名字 ==
关于“艾思奇”的来历,说法很多,胞弟李生葂在《云南文史资料第36辑 艾思奇传略》中,做了较为详细的说明:“笔名的离意,有人说是‘爱(艾)马克思(思)伊里奇(奇)’<ref>{{Cite web|title=余英回憶(三)——中正大和燕京大|url=http://www.cuhk.edu.hk/ics/21c/media/articles/c162-201704014.pdf|accessdate=|author=余英|date=2017年8月|format=pdf|publisher=二十一世紀雙月刊第一六二期|language=}}</ref>。有的说‘生曹’两字的英文头一个字母是SH(英文转写:Sheng Hsuen),谐音‘艾思艾奇’,去掉了中间的‘艾’字就成了‘艾思奇’了。1982年,[[黄洛峰]]同志来昆明,我去看他,谈到这个笔名,他告诉我流传的说法都不对,确实情况是:艾思奇到上海后,有一次去看了一部名为《爱斯基摩人》的外国影片,他突然想到借此片名的谐音取下这个笔名,意思是‘爱好思考奇异事物’,即成了艾思奇。”
关于“艾思奇”的来历,说法很多,胞弟李生葂在《云南文史资料第36辑 艾思奇传略》中,做了较为详细的说明:“笔名的离意,有人说是‘爱(艾)马克思(思)伊里奇(奇)’<ref>{{Cite web|title=余英回憶(三)——中正大和燕京大|url=http://www.cuhk.edu.hk/ics/21c/media/articles/c162-201704014.pdf|accessdate=|author=余英|date=2017年8月|format=pdf|publisher=二十一世纪双月刊第一六二期|language=}}</ref>。有的说‘生曹’两字的英文头一个字母是SH(英文转写:Sheng Hsuen),谐音‘艾思艾奇’,去掉了中间的‘艾’字就成了‘艾思奇’了。1982年,[[黄洛峰]]同志来昆明,我去看他,谈到这个笔名,他告诉我流传的说法都不对,确实情况是:艾思奇到上海后,有一次去看了一部名为《爱斯基摩人》的外国影片,他突然想到借此片名的谐音取下这个笔名,意思是‘爱好思考奇异事物’,即成了艾思奇。”


== 生平 ==
== 生平 ==
第40行: 第40行:


== 艾思奇与“毛泽东思想” ==
== 艾思奇与“毛泽东思想” ==
艾思奇对[[毛澤東思想|毛泽东自身哲学]]的形成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海外学者通过文献比对等研究,认为《[[矛盾论]]》、《[[实践论]]》等著作,和艾思奇的同期著作有“难以计数的相似之处<ref>Joshua A. Fogel, "Ai Siqi, Establishment Intellectual by Joshua A. Fogel", in Merle Goldman, Timothy Cheek, and Carol Lee Hamrin, eds., China's Intellectuals and the State: In Search of a New Relationship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1987), 第29页.</ref>。” 比如,《矛盾论》的第四部分题为“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和艾思奇的数篇作品几乎雷同<ref>对比毛泽东著,《[[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331-337页和艾思奇著,《研究提纲》,见《艾思奇哲学选集》第502-505页;关于二人的文本分析,见竹内著《Mo Takuto》第67页。</ref>。艾被认为是毛泽东的御用哲学家。
艾思奇对[[毛泽东思想|毛泽东自身哲学]]的形成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海外学者通过文献比对等研究,认为《[[矛盾论]]》、《[[实践论]]》等著作,和艾思奇的同期著作有“难以计数的相似之处<ref>Joshua A. Fogel, "Ai Siqi, Establishment Intellectual by Joshua A. Fogel", in Merle Goldman, Timothy Cheek, and Carol Lee Hamrin, eds., China's Intellectuals and the State: In Search of a New Relationship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1987), 第29页.</ref>。” 比如,《矛盾论》的第四部分题为“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和艾思奇的数篇作品几乎雷同<ref>对比毛泽东著,《[[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331-337页和艾思奇著,《研究提纲》,见《艾思奇哲学选集》第502-505页;关于二人的文本分析,见竹内著《Mo Takuto》第67页。</ref>。艾被认为是毛泽东的御用哲学家。


== 著作 ==
== 著作 ==
第72行: 第72行:
[[Category:中国共产党党员 (1935年入党)]]
[[Category:中国共产党党员 (1935年入党)]]
[[Category:抗日军政大学教师]]
[[Category:抗日军政大学教师]]
[[Category:中人民共和家]]
[[Category:中人民共和家]]
[[Category: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Category: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Category: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Category: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