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师悦: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修改自此处;原许可:CC BY-SA 3.0[网站升级迁移])
 
→‎top:​noteTA 跳过, replaced: 東 → 东, 軍 → 军, 節 → 节, 鎮 → 镇
 
第4行: 第4行:
李师悦本为[[武宁军节度使|感化军节度使]][[时溥]]所部小将、行营都将,[[中和 (唐朝)|中和]]四年(884年)五月,奉时溥命率军万人追杀一度称帝的农民军首领[[黄巢]],六月,与黄巢叛将[[尚让]]追黄巢到莱芜瑕丘,败之。黄巢部众尽散,逃到狼虎谷,两天后被外甥[[林言]]所杀。时溥派李师悦献上缴获的黄巢符玺。[[光启]]元年(885年)八月,李师悦以检校[[工部尚书]]被拜为[[湖州 (隋朝)|湖州]][[刺史]]。[[文德 (唐朝)|文德]]元年(888年),加检校右仆射。[[龙纪]]元年(889年),加检校[[司空]]。同年[[宣歙观察使]][[杨行密]]表迁[[池州 (古代)|池州]]刺史[[韩守威]]于湖州,派兵护送就任,但正值李师悦与[[杭州 (古代)|杭州]]刺史[[钱镠]]连年交战,韩守威最终未就任。[[大顺 (唐朝)|大顺]]二年(891年),李师悦被加[[特进]]。[[景福 (唐朝)|景福]]元年(892年),加检校[[司徒]],赐德政碑。二年(893年),加防御使。
李师悦本为[[武宁军节度使|感化军节度使]][[时溥]]所部小将、行营都将,[[中和 (唐朝)|中和]]四年(884年)五月,奉时溥命率军万人追杀一度称帝的农民军首领[[黄巢]],六月,与黄巢叛将[[尚让]]追黄巢到莱芜瑕丘,败之。黄巢部众尽散,逃到狼虎谷,两天后被外甥[[林言]]所杀。时溥派李师悦献上缴获的黄巢符玺。[[光启]]元年(885年)八月,李师悦以检校[[工部尚书]]被拜为[[湖州 (隋朝)|湖州]][[刺史]]。[[文德 (唐朝)|文德]]元年(888年),加检校右仆射。[[龙纪]]元年(889年),加检校[[司空]]。同年[[宣歙观察使]][[杨行密]]表迁[[池州 (古代)|池州]]刺史[[韩守威]]于湖州,派兵护送就任,但正值李师悦与[[杭州 (古代)|杭州]]刺史[[钱镠]]连年交战,韩守威最终未就任。[[大顺 (唐朝)|大顺]]二年(891年),李师悦被加[[特进]]。[[景福 (唐朝)|景福]]元年(892年),加检校[[司徒]],赐德政碑。二年(893年),加防御使。


[[乾宁]]二年(895年),[[鎮東軍節度使|威胜军节度使]][[董昌]]叛乱,李师悦与他联合,因此又得罪时为浙东招讨使的钱镠。李师悦结好时任[[淮南节度使]]的杨行密,十月,又协助杨行密部将[[润州 (隋朝)|润州]]团练使[[安仁义]]攻杭州,他的部将徐淑奉董昌之命率军四千余人会合杨行密部将魏约所部包围[[嘉兴]],钱镠派内衙都虞候方密袭之,不克,改命武勇都知兵马使[[顾全武]]率所部御之。三年(896年)正月,李师悦被加检校[[太保]]。同月,安仁义要从湖州渡江,被顾全武阻拦未果。五月,董昌败亡。
[[乾宁]]二年(895年),[[镇东军节度使|威胜军节度使]][[董昌]]叛乱,李师悦与他联合,因此又得罪时为浙东招讨使的钱镠。李师悦结好时任[[淮南节度使]]的杨行密,十月,又协助杨行密部将[[润州 (隋朝)|润州]]团练使[[安仁义]]攻杭州,他的部将徐淑奉董昌之命率军四千余人会合杨行密部将魏约所部包围[[嘉兴]],钱镠派内衙都虞候方密袭之,不克,改命武勇都知兵马使[[顾全武]]率所部御之。三年(896年)正月,李师悦被加检校[[太保]]。同月,安仁义要从湖州渡江,被顾全武阻拦未果。五月,董昌败亡。


十一月,李师悦请求旌节(节度使标志)。[[唐昭宗]]下诏在湖州设立忠国军,以李师悦为节度使。赐李师悦告身、旌节者还没来到湖州境内,李师悦卒(《昭宗实录》作二年四月事;《统记》作五月加节度使,七月薨)。李师悦子(《昭宗实录》作孙)前[[绵州]]刺史[[李彦徽]](一作李继徽)自称[[留后]],杨行密上表请求以他知州事。
十一月,李师悦请求旌节(节度使标志)。[[唐昭宗]]下诏在湖州设立忠国军,以李师悦为节度使。赐李师悦告身、旌节者还没来到湖州境内,李师悦卒(《昭宗实录》作二年四月事;《统记》作五月加节度使,七月薨)。李师悦子(《昭宗实录》作孙)前[[绵州]]刺史[[李彦徽]](一作李继徽)自称[[留后]],杨行密上表请求以他知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