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源溥: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修改自此处;原许可:CC BY-SA 3.0[网站升级迁移])
 
(noteTA 跳过, replaced: 東 → 东 (2), 陝 → 陕, 貴 → 贵 (4), 參考文獻 → 参考文献, 參 → 参 (2), 與 → 与 (2), 軍 → 军 (3), 處 → 处, 華 → 华, 縣 → 县 (10), 鄭 → 郑 (2), 關 → 关 (2), 監 → 监, 張 → 张 (3), 陽 → 阳 (2), 養 → 养, 馬 → 马, 應 → 应 (2), 寧 → 宁 (2), 嚴 → 严, 爾 → 尔, 發 → 发, 極 → 极 (2), 傳 → 传 (2), 詞 → 词, 為 → 为 (11), 於 → 于 (5), 議 → 议 (2), 舉 → 举 (3), 點 → 点, 鎮 → 镇 (2), 聖 → 圣 (2), 寶 → 宝 (2), 選 → 选 (3), 後 → 后 (6), 書 → 书 (2), 幾 → 几 (2), 歷 → 历 (4), 奪 → 夺, 試 → 试, 終 → 终, 進 → 进 (4), 兩 → 两 (2), 萬 → 万 (5), 邊 → 边 (2), 當 → 当 (3), 結 → 结, 遷 → 迁 (3), 還 → 还,…)
标签消歧义链接
第1行: 第1行:
'''焦源溥'''({{bd|?||1644年||He}}),字'''涵一''',[[西]][[三原]]人。明末政治人物。
'''焦源溥'''({{bd|?||1644年||He}}),字'''涵一''',[[西]][[三原]]人。明末政治人物。


== 生平 ==
== 生平 ==
曆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科人。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三甲士。任[[沙河]]、[[浚]]知。考最,召授御史。[[明熹宗|熹宗]]即位,朝[[移案]],焦源溥上疏,要求懲[[崔文升]]等,慷慨陳詞滿朝皆。[[天启 (明朝)|天启]]二年(1622年),因[[丁憂]]里。守喪結束,巡按[[真定府]]等府,按例應轉鳳陽副使。當時崔文升出鎮兩淮,是引疾里。
曆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科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三甲士。任[[沙河]]、[[浚]]知。考最,召授御史。[[明熹宗|熹宗]]即位,朝[[移案]],焦源溥上疏,要求懲[[崔文升]]等,慷慨陈词朝皆。[[天启 (明朝)|天启]]二年(1622年),因[[丁憂]]里。守丧结束,巡按[[真定府]]等府,按例应转凤阳副使。当时崔文升出镇两淮,是引疾里。


二年(1629年),重新用,分巡河道,政,因功升任山西[[按察使]]。崇七年(1644年),擢升右僉都御史,[[巡撫]]大同。境兵事日緊,民缺餉,焦源溥求賑不成,自劾求去,是被罷
二年(1629年),重新用,分巡河道,政,因功升任山西[[按察使]]。崇七年(1644年),擢升右僉都御史,[[巡撫]]大同。境兵事日緊,民缺餉,焦源溥求賑不成,自劾求去,是被罷


十六年(1643年)冬,[[李自成]]攻陷[[中]],焦源溥與從兄[[焦源清]]同被扣押勒索,焦源溥怒目大罵,被李自成拔舌支解。《明史》有。<ref>《明史·[[明史/卷264|卷二百六十四]]》:焦源溥,字涵一,三原人。萬歷四十一年士。知沙河、浚二,考最,召御史。<br>熹宗嗣位,移宮議起,刑部尚黃克纘請寬寶諸奄。源溥折之曰:「光宗,神宗元子也;元子者忠,則為福藩者非忠。孝端、孝靖,神宗也;忠,則為鄭貴妃者非忠。孝元、孝和,光宗也;忠,則為侍者非忠。妃三十年心事,人誰不知?差持梃,危在呼吸,尚忍言哉!況先帝禦極之初,忽皇祖封之命,封不得,冶容矣。差之梃不中,投以女之惑;崔文升之不速,促以李可灼之丸。痛哉!先帝欲諱言進禦之事,遂甘蒙不白之冤。今即厚待妃,始,而鄭養性之都督不可不也,崔文升不可不磔也。若竟置弗,不幾於忘父乎!李侍一人,更非妃比,如諭阻陛下陛下以垂簾,及淩虐母狀,有臣子所不忍言者。今即為選侍乞憐,第可求曲宥前辜,量從優典,而移始末不可得而抹摋也,盜寶諸奄不可得而宥也。若竟置奄弗,不幾於忘母乎!」疏上,朝寒。<br>天二年憂。服闋朝,出按真定府,例轉鳳陽副使。崔文升出鎮兩淮,欲甘心源溥,遂移疾。<br>崇二年起故官,分巡河道,遷寧政,有平寇功,就山西按察使。七年擢右僉都御史,巡撫大同。時邊事日棘,兵缺伍,餉又久乏,洊饑,民淘糞以食。源溥蠲振增餉,事不能。逾年,自劾求去,遂罷。十六年冬,李自成陷中,與從兄源清同被,勒令金。源溥瞋目大罵,賊拔其舌,支解之。</ref>
十六年(1643年)冬,[[李自成]]攻陷[[中]],焦源溥与从兄[[焦源清]]同被扣押勒索,焦源溥怒目大罵,被李自成拔舌支解。《明史》有。<ref>《明史·[[明史/卷264|卷二百六十四]]》:焦源溥,字涵一,三原人。万历四十一年士。知沙河、浚二,考最,召御史。<br>熹宗嗣位,移宫议起,刑部尚黃克纘请宽宝诸奄。源溥折之曰:“光宗,神宗元子也;元子者忠,则为福藩者非忠。孝端、孝靖,神宗也;忠,则为郑贵妃者非忠。孝元、孝和,光宗也;忠,则为侍者非忠。妃三十年心事,人誰不知?差持梃,危在呼吸,尚忍言哉!況先帝御极之初,忽皇祖封之命,封不得,冶容矣。差之梃不中,投以女之惑;崔文升之不速,促以李可灼之丸。痛哉!先帝欲諱言进御之事,遂甘蒙不白之冤。今即厚待妃,始,而郑养性之都督不可不也,崔文升不可不磔也。若竟置弗,不几于忘父乎!李侍一人,更非妃比,如諭阻陛下陛下以垂簾,及淩虐母狀,有臣子所不忍言者。今即为选侍乞憐,第可求曲宥前辜,量从优典,而移始末不可得而抹摋也,盜宝诸奄不可得而宥也。若竟置奄弗,不几于忘母乎!”疏上,朝寒。<br>天二年憂。服闋朝,出按真定府,例转凤阳副使。崔文升出镇两淮,欲甘心源溥,遂移疾。<br>崇二年起故官,分巡河道,迁宁政,有平寇功,就山西按察使。七年擢右僉都御史,巡撫大同。时边事日棘,兵缺伍,餉又久乏,洊饑,民淘糞以食。源溥蠲振增餉,事不能。逾年,自劾求去,遂罷。十六年冬,李自成陷中,与从兄源清同被,勒令金。源溥瞋目大罵,賊拔其舌,支解之。</ref>


== 考文 ==
== 考文 ==
{{reflist}}
{{reflist}}
* (清)[[廷玉]]等,《[[明史]]》,中華書校本
* (清)[[廷玉]]等,《[[明史]]》,中华书校本
* 《明季北略》
* 《明季北略》


{{start box}}
{{start box}}
{{s-off}}
{{s-off}}
{{s-before|[[周爾發]]}}
{{s-before|[[周尔发]]}}
{{s-title|明朝濬|1616年-1619年}}
{{s-title|明朝濬|1616年-1619年}}
{{s-after|[[]]}}
{{s-after|[[]]}}
|-
|-
{{succession box|[[胡沾恩]]|[[廷桂]]|[[明朝大同巡撫]]|1634年-1635年}}
{{succession box|[[胡沾恩]]|[[廷桂]]|[[明朝大同巡撫]]|1634年-1635年}}
{{end box}}
{{end box}}


{{曆四十一年癸丑科殿金榜}}
{{曆四十一年癸丑科殿金榜}}




第28行: 第28行:
[[Category:焦姓|Yuan]]
[[Category:焦姓|Yuan]]
[[Category:三原人]]
[[Category:三原人]]
[[Category:曆三十七年己酉科人]]
[[Category:曆三十七年己酉科人]]
[[Category:明朝沙河]]
[[Category:明朝沙河]]
[[Category:明朝濬]]
[[Category:明朝濬]]
[[Category:明朝察御史]]
[[Category:明朝察御史]]
[[Category:明朝山西按察使]]
[[Category:明朝山西按察使]]
[[Category:明朝大同巡撫]]
[[Category:明朝大同巡撫]]
[[Category:明朝被決者]]
[[Category:明朝被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