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真大字: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修改自此处;原许可:CC BY-SA 3.0[网站升级迁移])
 
→‎top:​noteTA跳过, replaced: 語 → 语, 書 → 书 (2), 隸 → 隶, 顏 → 颜
 
第1行: 第1行:
{{Infobox Writing system
{{Infobox Writing system
|name=女真大字
|name=女真大字
|type=[[素文字]]
|type=[[素文字]]
|languages=[[女真语]]
|languages=[[女真语]]
|time=1119年至15世纪后半期
|time=1119年至15世纪后半期
|fam1=[[甲骨文]]
|fam1=[[甲骨文]]
|fam2=[[篆]]
|fam2=[[篆]]
|fam3=[[隸書]]
|fam3=[[隶书]]
|children=
|children=
|caption=
|caption=
第14行: 第14行:
{{汉字}}
{{汉字}}


'''女真大字'''是用于书写[[女真语]]的一种文字,与[[女真小字]]统称[[女真文]]。[[女真族]]初始没有文字,12世纪生女真完颜部在今中国东北及俄罗斯远东海滨省一带建立[[金朝]]后,借用[[辽朝]][[契丹人]]统治者使用的[[契丹文]]书写文书。因契丹文基于蒙古语族的契丹语,而女真语属于[[满-通古斯语族]],在书写中多有不便,[[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因此命学过契丹文和汉文的[[完颜希尹]]与[[叶鲁]]创造女真的本族文字。于是希尹等根据[[契丹大字]]的造字法创造了女真大字,于金太祖[[天辅 (金朝)|天辅]]三年农历八月(1119年)下诏颁行于众。此后[[金熙宗]]完亶又根据[[契丹小字]]创造了[[女真小字]],于[[天眷]]元年(1138年)颁行。女真大字与女真小字同时并用。天眷元年农历九月,金熙宗下诏,“百姓诰命,女直、契丹、汉人各用本字,渤海人同汉人。”女真大字首次用于官方文书。而后[[皇统]]五年(1145年),又有“初用御制小字”的记载,女真小字开始用于书写官方文书。
'''女真大字'''是用于书写[[女真语]]的一种文字,与[[女真小字]]统称[[女真文]]。[[女真族]]初始没有文字,12世纪生女真完颜部在今中国东北及俄罗斯远东海滨省一带建立[[金朝]]后,借用[[辽朝]][[契丹人]]统治者使用的[[契丹文]]书写文书。因契丹文基于蒙古语族的契丹语,而女真语属于[[满-通古斯语族]],在书写中多有不便,[[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因此命学过契丹文和汉文的[[完颜希尹]]与[[叶鲁]]创造女真的本族文字。于是希尹等根据[[契丹大字]]的造字法创造了女真大字,于金太祖[[天辅 (金朝)|天辅]]三年农历八月(1119年)下诏颁行于众。此后[[金熙宗]]完亶又根据[[契丹小字]]创造了[[女真小字]],于[[天眷]]元年(1138年)颁行。女真大字与女真小字同时并用。天眷元年农历九月,金熙宗下诏,“百姓诰命,女直、契丹、汉人各用本字,渤海人同汉人。”女真大字首次用于官方文书。而后[[皇统]]五年(1145年),又有“初用御制小字”的记载,女真小字开始用于书写官方文书。


女真大字与女真小字的区别没有契丹大字与契丹小字的区别大,使得现代学者很难分辨大小字。《[[金史]]》中对女真大字的造字方法作了简明的阐述:
女真大字与女真小字的区别没有契丹大字与契丹小字的区别大,使得现代学者很难分辨大小字。《[[金史]]》中对女真大字的造字方法作了简明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