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宸英: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修改自此处;原许可:CC BY-SA 3.0[网站升级迁移])
 
(noteTA 跳过, replaced: 東 → 东, 參考 → 参考, 參與 → 参与, 國 → 国, 學 → 学, 會 → 会, 長 → 长, 與 → 与 (3), 間 → 间 (2), 務 → 务, 師 → 师, 漢 → 汉, 縣 → 县 (4), 無 → 无, 盡 → 尽, 彈 → 弹, 張 → 张, 應 → 应, 嚴 → 严, 孫 → 孙, 對 → 对, 親 → 亲, 號 → 号 (4), 體 → 体, 類 → 类 (2), 圖 → 图 (3), 稱 → 称 (6), 為 → 为 (3), 於 → 于 (3), 屬 → 属, 舉 → 举, 點 → 点 (2), 場 → 场, 韓 → 韩, 鄉 → 乡 (2), 際 → 际, 館 → 馆, 並 → 并 (3), 後 → 后 (2), 書 → 书 (8), 歷 → 历, 園 → 园 (2), 順 → 顺, 總 → 总, 統 → 统, 試 → 试 (6), 確 → 确, 進 → 进 (3), 當 → 当 (2), 設 → 设, 職 → 职, 連 → 连, 戲 → 戏, 陳 → 陈, 敘 → 叙, 問 → 问, 時 → 时 (2),…)
 
第2行: 第2行:
| 姓名 = 姜宸英
| 姓名 = 姜宸英
| 原名 =
| 原名 =
| 片名= 姜宸英.jpg
| 片名= 姜宸英.jpg
| 片大小 = 220px
| 片大小 = 220px
| 明 = 《[[清朝学者象传]]》第一集之姜宸英像
| 明 = 《[[清朝学者象传]]》第一集之姜宸英像
| 最高職務 = 翰林院
| 最高职务 = 翰林院
| 家 = 大清
| 家 = 大清
| 爵位 =
| 爵位 =
| 籍 = [[浙江]][[慈谿]]
| 籍 = [[浙江]][[慈谿]]
| 族裔 =
| 族裔 =
| 旗籍 =
| 旗籍 =
| 字 =
| 字 =
| 諡 =
| 諡 =
| 出生日期 = 明[[崇]]元年(1628年)
| 出生日期 = 明[[崇]]元年(1628年)
| 出生地 = [[浙江]][[慈谿]]
| 出生地 = [[浙江]][[慈谿]]
| 逝世日期 =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
| 逝世日期 =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
| 逝世地 = [[京]]
| 逝世地 = [[京]]
| 墓葬 =
| 墓葬 =
| 配偶 =
| 配偶 =
| 親屬 =
| 亲属 =
| 出身 =
| 出身 =
*康熙三十六年丁丑科士及第
*康熙三十六年丁丑科士及第
| 經歷 =
| 经历 =
| 著作 =
| 著作 =
}}
}}
'''姜宸英'''({{bd|1628年||1699年|catIdx=J姜}}),[[表字|字]]'''西溟''',[[]]'''湛''',又'''韋間'''。[[浙江]][[慈谿]](在今[[宁波市]]境)人,[[明]]末[[清]]初[[法家]]、史学家。
'''姜宸英'''({{bd|1628年||1699年|catIdx=J姜}}),[[表字|字]]'''西溟''',[[]]'''湛''',又'''韦间'''。[[浙江]][[慈谿]](在今[[宁波市]]境)人,[[明]]末[[清]]初[[法家]]、史学家。


== 生平 ==
== 生平 ==
初以布衣荐修明史,曾撰《张使君提调陕西乡试闱政记》。
初以布衣荐修明史,曾撰《张使君提调陕西乡试闱政记》。


康熙二十八年,徐乾劾告假田,奉命即家纂修《[[大清一志]]》,姜宸英[[黃虞稷]]偕行,後設洞庭山。
康熙二十八年,徐乾劾告假田,奉命即家纂修《[[大清一志]]》,姜宸英[[黃虞稷]]偕行,后设洞庭山。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七十舉進士,[[康熙帝]]亲置于一甲第三名([[探花]])<ref>[[福格]]《[[聽雨叢]]·卷九》:(康熙)三十六年丁丑會試裁:尚[[熊履]]、禮書[[英]]、左都[[吴琠]]、兵侍[[田雯]]。中式一百五十九人。探花'''姜宸英'''以古文名世,上久知其名。殿呈,擬二甲。上十卷中有姜某乎,尚[[菼]]以宸英在史久,臣其字,某卷是也。拔置一甲第三,年七十三矣,自古探花遇。十月,諭嗣宗室子弟一體應試。</ref>,授翰林院修。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七十举进士,[[康熙帝]]亲置于一甲第三名([[探花]])<ref>[[福格]]《[[聽雨叢]]·卷九》:(康熙)三十六年丁丑会试裁:尚[[熊履]]、礼书[[英]]、左都[[吴琠]]、兵侍[[田雯]]。中式一百五十九人。探花'''姜宸英'''以古文名世,上久知其名。殿呈,擬二甲。上十卷中有姜某乎,尚[[菼]]以宸英在史久,臣其字,某卷是也。拔置一甲第三,年七十三矣,自古探花遇。十月,諭嗣宗室子弟一体应试。</ref>,授翰林院修。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任[[天府]][[鄉試]]副考官。是科发榜后,物议沸腾,當時落第士子戲稱:“老-{姜}-全无辣气,小李大有甜头。”因科牽連,十一月丁酉(初三日),被江南道御史[[鹿祐]]弹劾,姜宸英[[李蟠]]入獄,宸英饮药自尽,死獄中。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任[[天府]][[乡试]]副考官。是科发榜后,物议沸腾,当时落第士子戏称:“老-{姜}-全无辣气,小李大有甜头。”因科牵连,十一月丁酉(初三日),被江南道御史[[鹿祐]]弹劾,姜宸英[[李蟠]]入獄,宸英饮药自尽,死獄中。


不久[[康熙帝]]得知浙江宁波考生[[姚观]]有文才,下旨释放姜宸英,追回被充军的李蟠。康熙得知宸英已獄中自,痛惜咨嗟不已,“举朝知其无罪,莫不叹息”<ref>《清史稿》卷三百六十六</ref>。
不久[[康熙帝]]得知浙江宁波考生[[姚观]]有文才,下旨释放姜宸英,追回被充军的李蟠。康熙得知宸英已獄中自,痛惜咨嗟不已,“举朝知其无罪,莫不叹息”<ref>《清史稿》卷三百六十六</ref>。


== 书法、学术 ==
== 书法、学术 ==
有文名,与[[朱彝尊]]、[[严绳孙]]合称“江南三布衣”。擅法,尤精楷,宗[[米芾]]、[[董其昌]],法以摹古本,融合各家之[[笪重光]]、[[汪士鋐]]、[[何焯]]並稱為康熙四大家。曾參與修纂《[[明史]]》,史稱為文“宏博雅健,但事稍差”。
有文名,与[[朱彝尊]]、[[严绳孙]]合称“江南三布衣”。擅法,尤精楷,宗[[米芾]]、[[董其昌]],法以摹古本,融合各家之[[笪重光]]、[[汪士鋐]]、[[何焯]]并称为康熙四大家。曾参与修纂《[[明史]]》,史称为文“宏博雅健,但事稍差”。


== 佚事 ==
== 佚事 ==
第46行: 第46行:
:此去却喜地欢天,必须假得孟婆村道,赏剑树花,观刀山瀑,方可称眼界别开,和这些酒鬼诗魔,一堂常聚,南面王以加之耳。
:此去却喜地欢天,必须假得孟婆村道,赏剑树花,观刀山瀑,方可称眼界别开,和这些酒鬼诗魔,一堂常聚,南面王以加之耳。


《清稗鈔》姜宸英不食豬肉之事<ref>《清稗类钞·异禀二》:姜西溟不食猪肉 姜西溟,名宸英,不食猪肉,偶见人食,辄避之,致有以回教徒称之者。朱竹垞戏曰:“假食猪肉,得淡墨书名,则何如?”西溟不答。相传朱竹垞自定诗集,不肯删《风怀》二百韵,曰:“我宁不食两庑特豚耳。”若西溟乃真不食特豚者。</ref>。
《清稗鈔》姜宸英不食豬肉之事<ref>《清稗类钞·异禀二》:姜西溟不食猪肉 姜西溟,名宸英,不食猪肉,偶见人食,辄避之,致有以回教徒称之者。朱竹垞戏曰:“假食猪肉,得淡墨书名,则何如?”西溟不答。相传朱竹垞自定诗集,不肯删《风怀》二百韵,曰:“我宁不食两庑特豚耳。”若西溟乃真不食特豚者。</ref>。


== 评论 ==
== 评论 ==
第54行: 第54行:


== 著作 ==
== 著作 ==
* 《湛未定稿》
* 《湛未定稿》
* 《湛园题跋》
* 《湛园题跋》
* 《葦間詩集》
* 《葦间诗集》
* 《西溟文鈔》
* 《西溟文鈔》
* 《姜先生全集》33卷,后人编撰。
* 《姜先生全集》33卷,后人编撰。


== 考 ==
== 考 ==
{{reflist}}
{{reflist}}


{{-}}
{{-}}
{{並稱|江南三布衣|姜宸英 - [[朱彝尊]] - [[]]}}
{{并称|江南三布衣|姜宸英 - [[朱彝尊]] - [[]]}}
{{並稱|康熙四家|姜宸英 - [[汪士鉉]] - [[何焯|何 焯]] - [[邦彦]]}}
{{并称|康熙四家|姜宸英 - [[汪士鉉]] - [[何焯|何 焯]] - [[邦彦]]}}
{{康熙三十六年丁丑科殿金榜}}
{{康熙三十六年丁丑科殿金榜}}




第72行: 第72行:
{{DEFAULTSORT:Jiang姜}}
{{DEFAULTSORT:Jiang姜}}
[[Category:姜姓|C]]
[[Category:姜姓|C]]
[[Category:慈谿人]]
[[Category:慈谿人]]
[[Category:清朝探花]]
[[Category:清朝探花]]
[[Category:清朝翰林院修]]
[[Category:清朝翰林院修]]
[[Category:清朝鄉試副考官]]
[[Category:清朝乡试副考官]]
[[Category:清朝书法家]]
[[Category:清朝书法家]]
[[Category:中国历史学家]]
[[Category:中国历史学家]]
[[Category:清朝自人物]]
[[Category:清朝自人物]]
[[Category:死在狱中的清朝人]]
[[Category:死在狱中的清朝人]]